1、一完小四年级数学电子备课课题: 平行四边形 第 5 单元 第 5 课时主备教师刘华日期2014年 11月 10日执 教 者刘华第 十一周 星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分类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 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弄清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
2、长方形框架。修改记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美丽的图片,你能从这里找出哪些平面图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是的,刚才大家看到的“篱笆上的四边形和“楼梯斜面上的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1、教学例1。(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观察、测量例1中的平行四边形,说说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学生量一量,互相议一议。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对边分别平行,对边相等。它的这些特点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呢,你们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使用了平行四边形?生:伸缩门、折叠伞、(2)、平行
3、四边形的底和高。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课件演示)教师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找出相应的底和高。(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们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D C A B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2、教学例2.1、认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教师演示。拿一个长方形框架,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提问: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变?动手操作。师:请同学们也拿起长方形拉一拉。看看有什么变化好吗?再朝不同的方向拉一拉,你又有什
4、么发现?生:老师这真有意思平行四边形框架能变形,能变大变小。对比。师:你们回答得非常好,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请拿出三角形的框架拉一拉,比比看。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生:三角形不变形,具有稳定形。师: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特征叫做不稳定性(易变形)。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举出例子吗?2、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相同点:是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且相等,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
5、65页“做一做”第1、2题。3、练习十一第3题。(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长方形框架拿出来,经过拉动后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长方形,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都有内在的联系,激起写生探究的兴趣。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比较一下,这些形状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归纳、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