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执教: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 庄俊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1页。
【教学目标】
1、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数位和位值概念,会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会记录用小圆片摆出的不同数。
2、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等数学发现的过程,感悟小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规律。
3、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学会思考、学会合作,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数位表、小棋子、学习卡等。
【学情与教材分析】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节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活动。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包含数的顺序;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出来的数就不同;以及一个数可以分解成两个不大于9的数之和。以上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较难理解。教材充分利用儿童喜好动手玩的心理,设计出生动有趣的“玩法”,在摆一摆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思考要把积累数学经验和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本课围绕“小圆”展开,从动手“摆小棋”的实物操作,到“画小圆”的半具体、半抽象的表象操作,再到直接写数的抽象操作。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学会有序思考,进一步理解数位和位值概念,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用1个小圆片表示数,初步感受位值思想。
1、演示:小圆片摆在个位和十位,分别表示1和10。
2、思考:为什么同样一个小圆片,一会儿表示1,一会儿又表示10?
3、小结:一个小圆片摆在不同的数位上,可以变出不同的数。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用1个小圆片摆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代表不同的大小,体会位值思想。】
二、实践操作,探索方法
活动一:“摆一摆”
1、用2个小圆片表示数,建立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问题:2个小圆片能摆出哪些数呢?
指名学生摆数,其他学生读数,交流方法。
2、用3个小圆片表示数,初步感受有序思考。
问题:3个小圆片能变出哪些数呢?
(1)同桌合作:用3个小圆片,怎样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一个同学摆,另一个同学把摆出的数写下来。
(2)展示交流。学情预设如:A、重复。B、遗漏。C、错误。
(3)评价反馈。
(4)探索方法:怎样摆不重复不遗漏?
(5)小结方法:只要有顺序地摆,摆出来的数就会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操作活动,呈现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逐步掌握有序摆小圆片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活动二:“画一画”
1、学生活动。选择4、5个小圆片中的一种,在学习卡上有顺序地画圆,表示出不同的数。
2、展示交流。检查是否有序画圆?摆的数是否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二次利用有序思考的方法画圆写数,学生经历从直观数学到半直观、半抽象数学的过程,发现摆出的数的个数与圆个数的关系,感悟数的内在规律,进一步理解位值原理。】
活动三:“想一想”
1、 想一想:6个小圆片能摆出几个数?能摆出哪些数?
2、 辨一辨:7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是否正确?
3、 猜一猜:老师今年几岁了?
4、 说一说:9个小圆片能摆出哪些数?
【设计意图: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经历从直观数学到抽象数学的过程,并积累相关的活动经验,培养应用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变式研究,激思引趣
欣赏百数表。
【设计意图:利用百数表重新建构知识,从而生成对知识的独特感受,感受数字的神奇。】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总结评价。
2、拓展延伸。10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多少个数?11个小圆片又能摆几个数?12个呢?……
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