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脲润滑脂属于性能较为全面的高温润滑脂,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热稳定性、泵送性、机械安定性、胶体安定性、抗水性等优良性能,性能十分全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聚脲润滑脂的研究进展,讨论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对聚脲润滑脂的滴点、锥入度、分油率、极压抗磨性等性能的影响,并结合聚脲润滑脂发展趋势提出如下研发建议:聚脲润滑脂的基础油仍将以矿物油为主,但聚烯烃、酯类油等用量及占比会上升,废润滑油再生后得到的基础油也可用作润滑脂的制备,可降解基础油的研发应是未来重要方向之一;应加强构效关系研究,从而精准设计出可与基础油、添加剂匹配良好的稠化剂分子,进而实现聚脲润滑脂综合性能的调控;应根据聚脲润滑脂的个性化特点,
2、加大新型添加剂的研发力度;应加强复合聚脲金属基润滑脂的研发力度,赋予聚脲润滑脂更为优异的性能。关键词:聚脲润滑脂;稠化剂;基础油;添加剂中图分类号:(),(,;(),):,:;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各类机械设备在高温、高速、高载荷等严苛工况下运转,对润滑提出了更高要求。润滑脂中的基础油被包络在稠化剂所构筑的三维网络结构中,是一种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从而在承载能力、密封性、防腐性、半永久性润滑等方面均优于润滑油。润滑脂种类繁多,其中聚脲润滑脂属非皂基类润滑脂中的一种,自 年首次研发成功以来,已陆续开发了系列聚脲脂产品并应用于各领域。与目前用量最大的锂基脂相比,聚脲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耐高温、适用温度变
3、化范围宽、使用寿命长、抗水性好、静音等。此外,其性能优点还包括抗氧化性能强、机械安定性良好、极压抗磨性能良好、基础油不易流失、高温下基础油蒸发损失小等。这些优点使聚脲脂广泛应用于冶金、纺织、电气、汽车、农业机械等行业中各类机械设备的润滑领域。某些设备安装好后需终身密封,聚脲脂便是长效润滑脂的一个良好选择。年全球润滑脂产量为 万,中国润滑脂 产 量 达 万,占 全 球 润 滑 脂 产 量 的。从 世纪 年代问世到七八十年代取得较大的技术进步,近年来聚脲脂已获得一定程度的应用,在全球润滑脂总产量中,聚脲脂在 万 左右,占比约。年,中国聚脲脂产量为 万,占全球聚脲总产量的 。从结构分析,年中国聚脲脂
4、产量占其润滑脂总产量的 ,占全球润滑脂总产量的。年,日本聚脲脂产量为 万,略高于我国,且聚脲脂在其润滑脂总产量中占比高达 。此外,由于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聚脲脂产量有小幅下降,但整体来讲,年聚脲脂产量及占比均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率均约为 ,年略微降低。可预见到,虽然目前聚脲脂产量及占比还相对较小,但未来仍会稳步增长与提升。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要求驱动下,聚脲脂应向高效、绿色、智能润滑的方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燃油消耗、装备能耗的有效降低,延长使用周期并减少排放,从而助力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环保的目标。本文作者将主要从聚脲稠化剂、基础油、添加剂三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聚脲脂的研究进展,并分
5、析指出聚脲脂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聚脲稠化剂 聚脲稠化剂制备原理聚脲稠化剂制备方法较多,通过异氰酸酯和有机胺反应是广泛使用的方法,如式()所示。聚脲稠化剂通过稠化基础油制备聚脲脂,再添加各类添加剂,使聚脲脂性能得以完善与强化。异氰酸酯 有机胺 脲化合物()反应式()为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快。异氰酸酯与有机胺在 时反应,内体系温度便升至 以上,此时红外与质谱分析发现反应物几乎全部转化为脲产物。若以 基团数量分类时,异氰酸酯包括单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 及多异氰酸酯等;以基团数量分类时,有机胺分为单胺、二胺及多胺等。、基可以是脂肪基、脂环烃基、芳香基等。常用二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
6、烷二异氰酸酯()等,常用有机胺有十八胺、苯胺等(见表)。表 合成聚脲常用原料类型 类型名称异氰酸酯单异氰酸酯苯基异氰酸酯(),十八烷基异氰酸酯(),环烷基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己二异氰酸酯(),二甲基联苯,二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多亚甲基多亚苯基多异氰酸酯()有机胺单胺妥尔油胺,动植物胺,长链脂肪胺混合物,十八胺,十六胺,十四胺,十二胺,十六碳烯胺,硬脂胺,环己胺,苯胺,对甲苯胺,对氯苯胺,对十二烷基苯胺二胺,己二 胺,乙 二 胺,丙 二胺,哌嗪,联苯二胺,二胺基丙醚多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二丙烯三胺 聚脲稠化剂分子结构聚脲稠化剂分子结构如下:式
7、中:为脲基数量,当 、时,分别被称为单脲、双脲、三脲、四脲 脲。值增加使得聚脲脂滴点升高,抗剪切性能、胶体安定性和极压性能增强,但稠化能力逐渐降低。四脲脂主要采用单胺、二胺与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其高温性能及多用途使用性能具有明显优势,为新型聚脲润滑脂。六脲、八脲稠化剂有相关研究报道,但应用较少。聚脲分子之间以氢键连接为分子团簇(如图 年第 期黎小辉等:聚脲基润滑脂发展研究()组成、结构与性能 所示),是构建稠化剂纤维结构的基础。图 脲分子间氢键示意 聚脲稠化剂结构与润滑脂性能之间的关系不同异氰酸酯和有机胺原料组合可生成不同化学结构(基团类型)的聚脲分子,进料摩尔比的不同又会使分子中脲基数量不同
8、(基团数量),因此,从排列组合观点来看,有机胺和异氰酸酯组合可合成多种聚脲。不同类型的聚脲稠化剂在基础油中会排布形成不同的立体纤维结构,见表,进而影响聚脲脂物理性能。不同脲基稠化剂纤维结构的差异会影响聚脲脂的理化性质。由表 可知,脂肪胺 合成的脲基稠化剂稠化能力相当(次工作锥入度均低于 个单位),其制备的聚脲脂滴点相对较高,均在 以上;环已胺 合成的脂环族脲基稠化剂稠化能力强(次工作锥入度为 单位),但其制备的聚脲脂滴点相对较低();短纤维结构的对甲苯胺 脲基稠化剂的稠化能力弱,其所制备的聚脲脂稠度小(次工作锥入度为 单位),但其制备的聚脲脂滴点较高()。此外,十万次工作锥入度与 次工作锥入度
9、的差值可反映聚脲脂的抗剪切性能,与脲基稠化剂纤维结构是否容易被剪切破坏有关。表 不同原料制备的稠化剂立体空间结构 稠化剂类型结构形态描述癸胺 呈粗细均匀、长短相似的条状或棒状结构十二胺 纽带状、螺旋管状纤维结构十八胺 云团状结构 缠绕的纤维结构环己胺 棒状 短针状结构苯胺 棒状结构对甲苯胺 短纤维结构十八胺对甲苯胺 以单根纤维形式存在,或多根纤维合为一股脂环胺芳香胺 纤维条状、长短相似的针状结构十八胺乙二胺 纤维状结构,脲基数量为 时可形成致密的空间网状结构表 不同原料制备的稠化剂对聚脲润滑脂性能影响 原料滴点 次工作锥入度 ()钢网分油(,)十万次延长工作锥入度 ()参考文献癸胺十二胺十八胺
10、环己胺对苯甲胺乙二胺己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十八胺:乙二胺:环己胺()十二胺:乙二胺:环己胺()润滑与密封第 卷 在一定范围内,可通过控制原料配比调节聚脲脂性能。等通过调节 和有机单胺之间的摩尔比组合,实现了聚脲脂抗磨性和承载能力的控制。赵改青等以脂肪胺和芳香胺组合合成具有较好稠化能力的聚脲稠化剂,从而调控制备出具有良好胶体安定性、机械安定性和高温性能的聚脲脂。并且,脲基数量也会影响聚脲分子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而影响润滑脂理化性能。和 认为脲基数量越多,润滑脂滴点越高、分油程度越小、剪切安定性越好。然而,周云帆等发现脲基数量增多会造成非极性基团比例下降,烷基链之间相互作用力降低、距离增大,导致
11、稠化能力降低,润滑脂锥入度增大。聚脲脂在使用过程中,工作温度升高会导致和 基团被破坏而改变脲基结构,造成聚脲脂发生硬化现象。蔡梦莹等指出多脲稠化剂的热稳定性明显高于普通二脲润滑脂,其中六脲基润滑脂在高温下因结构较为稳定而硬化程度最小。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直接对聚脲稠化剂立体纤维空间结构与聚脲脂性能之间关系研究较少,其关联性还不甚明确。未来应加强聚脲脂构效关系的系统性研究,打通“原料分子结构稠化剂纤维结构聚脲脂性能”之间的关系,将聚脲脂的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关联起来,更好地指导研发工作。聚脲脂综合性能除滴点、锥入度等基础性能之外,润滑脂的机械安定性、氧化安定性、胶体安定性、极压抗磨性等指标也非常重要
12、。脲基稠化剂分子之间可通过氢键连接成管状纤维,各管状纤维在空间中交联进一步形成网络结构。图 所示为不同脲基数量的聚脲脂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可以看到聚脲脂均呈现纤维状结构,且随着脲基数量增加而形成了致密空间网状结构,使得聚脲脂胶体结构趋于稳定,从而抗剪切性能得以增强。同时,稠化剂分子中的氮原子的孤电子对强化了分子极性,使聚脲脂对金属的亲和力增强,从而具备防锈、抗磨性能。聚脲脂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滴点、优异的热稳定性、抗水性、泵送性和较长的轴承运转寿命。表 给出了聚脲脂与其他润滑脂性能的综合比较,可知,聚脲脂性能较为全面。图 聚脲脂的透射电镜()图(从图()到()脲基数量依次为,)(
13、,()()年第 期黎小辉等:聚脲基润滑脂发展研究()组成、结构与性能 表 不同类型润滑脂的性能比较 润滑脂类型滴点 最高使用温度 抗水性机械安定性热稳定性防锈性泵送性耐低温性轴承运转寿命聚脲优差良优良优优长酰钠良良优良良优长钠皂差良良差良短中无水钙皂优良良良优优短中复合铝皂优良优优良优良中锂皂良优良良优优中复合锂皂良优优良优良中长复合钡皂良良优优良优良中有机膨润土良差良优良良优中微晶蜡优差差良差良短 基础油 基础油与聚脲稠化剂比例及性能基础油在聚脲脂中占比达到 ,对稠化剂分散程度和骨架结构影响较大。基础油中稠化剂用量取决于二者性质及配伍性。矿物油生产聚脲脂时,稠化剂用量一般为:聚脲脂 ,复合聚
14、脲脂,聚脲乙酸钙脂小于。李凤兰等考察了稠化剂用量对聚脲脂性能影响,发现稠化剂含量增加,润滑脂滴点、蒸发度不受影响,但分油量和锥入度降低,低温相似黏度增大,并得出适宜稠化剂用量约为 (见表)。表 不同稠化剂含量的聚脲脂性能 稠化剂质量分数 锥入度 ()分油 滴点 蒸发度 相似黏度 ()基础油种类与用量分布矿物油因其成本低、润滑性良好,目前仍被普遍用作基础油,占比接近,见表。深度精制的黏度为 ()、黏度指数为 的石蜡基、环烷基或中间基矿物油适宜于用作聚脲脂的生 产。此 外,合 成 基 础 油 可 满 足 特 殊 的 使 用要求。表 全球及国内润滑脂所用基础油种类与用量分布状况 基础油种类用量占比
15、全球国内矿物油合成油半合成油生物质油 基础油种类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表 中列出了不同基础油制备的聚脲脂的性能。表 不同基础油制备的聚脲润滑脂性能 基础油外观锥入度()滴点 钢网分油(,)参考文献矿物油 矿物油 矿物油 淡黄色黄色合成油白色白色甲苯基硅油季戊四醇酯润滑与密封第 卷 由表 可知,合成油基脂分油量较大,因此矿物油基聚脲脂在稳定性上优于合成油基聚脲脂;脲基稠化剂对硅油和酯类油的稠化能力比其对矿物油的稠化能力弱;整体来看,矿物油基聚脲脂的滴点与合成油基聚脲脂差别不大;由于合成油的凝点较低,因此合成基聚脲脂的低温性能优于矿物基聚脲脂。基础油黏度会对润滑脂性能产生影响,等研究认为,基础油黏
16、度能够显著改善聚脲脂的摩擦学性能和低温性能。但是,关于基础油黏度对聚脲稠化能力的影响,目前报道较少。等研究发现,当选用聚 烯烃()制备聚脲脂时,合成油黏度不同则抗磨性能会有差异。等研究发现,合成油制备的聚脲脂除抗磨性较好之外,还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和耐盐雾性。用于生产聚脲脂的各类合成油及其最高使用温度如表 所示。表 合成油种类及其最高使用温度 合成油名称最高使用温度 合成油名称最高使用温度 聚 烯烃聚醚双酯全氟代烷基聚醚多醇酯氟硅油磷酸脂二烷基苯硅酸酯聚乙二醇醚聚硅醚目前主要以基础油种属(如环烷基、中间基等),或以黏度、黏度指数这一简单物性指标作为聚脲脂基础油选用的经验性依据,而并未深入到分子结
17、构层面为聚脲脂选用适宜的基础油。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对基础油化学组成与分子结构,以及基础油分子与稠化剂、添加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微观信息与聚脲脂宏观性能的关系研究较为薄弱所致。因此,未来应加强基础油与聚脲脂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以合理精准选用基础油。基础油的可生物降解性在强调聚脲脂的优异性能时,也要求其对环境友好,于是对润滑脂基础油的可降解性提出了要求。如表 所示,植物油和合成酯类基础油的生物降解性明显优于矿物油。由于二元羧酸酯和多元醇酯作为基础油时低温性能较好,因此 等以癸二酸酯和多元醇酯为基础油合成了双脲润滑脂,发现其不仅可在低温环境下有效发挥作用,胶体安定性、抗磨性较好,滴点也较高,且具
18、有较好的可生物降解性。表 基础油的生物降解性 基础油可降解度 参考文献矿物油植物油合成酯类聚 烯烃 再生基础油制备聚脲润滑脂再生油是回收的矿物油或者合成机油,通过废油精炼去除轻组分、胶质、沥青质等,可用作润滑脂基础。等研究了再生基础油对聚脲脂性能的影响,发现再生基础油制备的聚脲脂理化性能与商用润滑脂基本一致(见表)。再生油用作基础油制备润滑脂,不仅可减轻环境污染,还增加了资源循环利用程度。表 再生基础油制备的聚脲润滑脂和商用聚脲润滑脂性能比较 项目再生油 再生油 再生油 市售聚脲润滑脂滴点 锥入度()未工作十万次工作二十万次工作三十万次工作 铜片腐蚀()氧化安定性()压力降 钢网分油 添加剂润
19、滑脂需添加各种用途的添加剂以完善其性能。一般来讲,适用于皂基脂的各类添加剂基本可用于聚脲脂,并且有学者发现,添加剂在聚脲脂中产生的效果往往比在皂基脂中表现更优,主要是因为添加剂在聚脲纤维结构中的扩散性能更好的缘故。常用聚脲脂添加剂常用于聚脲脂的添加剂,按其功能一般可分为抗氧剂、防锈剂、极压抗磨剂等(如表 所示)。年第 期黎小辉等:聚脲基润滑脂发展研究()组成、结构与性能 表 聚脲基润滑脂添加剂 添加剂类型名称一般用量(质量分数)抗氧剂苯基萘胺二苯胺,三甲基二氢喹啉苯三唑衍生物氨基苯酚,二叔丁基对酚防锈剂亚硝酸钠癸二酸钠石油磺酸钙二壬基磺酸钡二壬基萘磺酸钡 碱(烷基酚甲醛胺缩合物)酰化烯多胺(多
20、烯基多胺酸缩合物)苯并三氮唑氨乙基十七烯基咪唑啉烯基丁二酸盐十二烯基丁二酸极压抗磨剂、固体石墨二硫化钨()氟化石墨石墨烯胶体硼酸硼酸钾或硼酸钠氮化硼碳酸钙(新沉淀)磷酸钙氟化钙()二烷基硫代磷酸锌硫磷伯仲辛烷基锌硫代磷酸锌硫代磷酸钼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硫代磷酸氨基甲酸钼酸性硫代磷酸酯铵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锑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亚磷酸二正丁酯烯基丁二酸与链烷基醇胺反应物二烷基五硫化物苯三唑衍生物噻二唑类衍生物聚四氟乙烯()氢基三聚氨()二巯基噻二唑多聚体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季膦盐离子液体纳米 纳米石墨片碳纳米管二硫化钼 碳纳米管纳米二硫化钼()抗金属疲劳剂芳基硼酸金属钝化剂巯基苯并噻吩黏附
21、剂聚异丁烯乙丙共聚物 新型聚脲脂添加剂目前对聚脲脂添加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极压抗磨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是最常用的极压抗磨剂,但它在热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沉积。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各类新型非常规聚脲脂添加剂开展了很多工作,主要大类包括离子液体、纳米添加剂(见表)。因低蒸气压、高黏度指数、高热稳定性等优异物性,研究人员探讨了离子液体作为高性能润滑脂添加剂的性能。等的研究表明,相比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咪唑类离子液体可使聚脲脂具有更好的减摩抗磨性能。然而,咪唑类离子液体在非极性烃油中难溶或不溶。等研究发现,无卤膦基离子液体不仅能与烃油完全混溶,且在与润滑脂混合时能有效减少摩擦及磨损。和 在聚脲脂中添加季膦
22、盐离子液体,发现聚脲脂在 下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此外,纳米材料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纳米材料,如二硫化钼、石墨、石墨烯、二硫化钨、氧化铜、纳米镍等作为添加剂可减少摩擦及磨损,提高承载能力。等在聚脲脂中添加、石墨添加剂后发现抗磨性能显著提升。等在聚脲脂中添加纳米氧化铜后,不仅改善了聚脲脂的摩擦学性能,还显著降低了轴承振动。氟化石墨的性能优于二硫化钼、石墨、石墨烯等,是一种更为优秀的极压抗磨剂,将其用作添加剂时,聚脲脂在外观、滴点、锥入度、钢网分油等均表现出良好性能(见表),且极压抗磨性和机械负荷稳定性较优。熊红旗等的研究发现,相同添加量下,氟化石墨烯较氟化石墨对聚脲脂具有更好
23、的抗磨减摩性能,当氟化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 时,抗磨减摩效果最好。聚脲脂添加剂复合性能使用添加剂时,单一添加剂有时难以达到综合要求,将其组合起来可产生协同效应。夏延秋等的研究表明,复配添加剂可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多种化学反应膜,从而能显著提高聚脲脂的承载能力及抗磨、减摩性能;其中在聚脲脂中仅添加质量分数 的 碳纳米管,便可有效提高聚脲脂的减摩和抗磨性能。鲍天骄等将 种防锈剂复配应用于海洋环境下的金属结构件防护,达到了综合防护效果,且不影响聚脲脂其他性能。目前,综合考察多种添加剂相互作用的文献相对较少,未来应加强添加剂复合性能研究。润滑与密封第 卷表 不同抗磨添加剂在四聚脲润滑脂中性能 项目无添加剂氟
24、化石墨二硫化钼石墨烯石墨外观黄色淡黄色黑色黑色黑色滴点 锥入度 ()钢网分油(,)平均磨痕直径 复合聚脲润滑脂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向脲基分子中引入金属(锂、钠、钙、钡等)羧酸盐,期望结合二者优点,赋予聚脲脂更好的性能,尤其是高温下优异的极压抗磨性。可通过化学法在脲分子中直接引入金属羧酸盐,也可将脲基稠化剂和皂基稠化剂混合制备复合聚脲润滑脂,即所谓物理法。邓才超等在二脲基础上采用化学法合成了多种复合聚脲脂,其滴点、锥入度等常规性能与聚脲脂相当,但其极压抗磨性显著优于聚脲脂(见表)。文献,在四脲基础上制备了不同的聚脲金属基复合脂,结果表明,相比于二脲金属基复合脂,虽常规性能未显著提升,但在极压性能
25、上更为优异(见表)。等采用物理法将四脲稠化剂与钡基稠化剂混合,发现所制备的四脲基复合脂的耐水性和耐磨性虽有所提高,但采用化学法制备的四脲基复合脂润滑脂性能特别是极压抗磨性更优(见表),且采用化学法在四脲分子中直接引入羧酸钡的制备过程更为方便。表 聚脲金属盐复合润滑脂的部分理化性能 项目颜色滴点 锥入度()抗水性(,)极压性能 参考文献二脲聚脲白色 锂脲土黄 钠脲土黄 钾脲土黄 镁脲土灰 钙脲土灰 钡脲灰白 四脲聚脲棕色锂脲褐色钙脲褐色钡脲棕色钠脲棕色钾脲浅黄色表 物理法与化学法制备的复合聚脲脂性能比较 项目钡基润滑脂聚脲润滑脂物理法复合聚脲钡基润滑脂化学法聚脲钡基复合润滑脂外观黄色浅黄色黄色褐
26、色滴点 钢网分油(,)锥入度 ()抗水性 平均磨痕直径 年第 期黎小辉等:聚脲基润滑脂发展研究()组成、结构与性能 结论作为一种高性能润滑脂,聚脲润滑脂产量及占比将不断上升,未来有广阔应用前景。综上所述,文中对聚脲脂未来的发展建议如下:()聚脲润滑脂的基础油仍将以矿物油为主,但聚烯烃、酯类油、聚醚、硅油等作为基础油的比例会逐渐增大;再生油、可降解基础油可用作聚脲脂的生产,以增加资源循环利用程度,减轻环境污染。()应加强构效关系研究,精准设计可与基础油、添加剂匹配最优的稠化剂分子,构建适宜的三维网络纤维结构,调控聚脲脂综合性能,实现分子润滑,强化润滑管理。()应针对聚脲脂的个性特点研发专用添加剂
27、,未来应加大新型聚脲脂添加剂研发;加强各类添加剂的复合性能研究,增强协同效应,强化使用效果,降低用量。()为赋予聚脲脂更为优异的性能,可结合脲基与皂基润滑脂的优点,应加强复合聚脲金属基润滑脂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力度。参考文献 ,:,():姚立丹,杨海宁 年中国及全球润滑脂生产状况分析石油商技,():姚立丹,杨海宁 年中国及全球润滑脂生产状况分析石油商技,():姚立丹,杨海宁 年中国及全球润滑脂生产状况分析石油商技,():,(),():朱廷彬润滑脂技术大全 版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上官建新润滑脂及其应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蔡梦莹,刘韦江,左明明,等稠化剂组成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润滑与密封,(
28、):,():陈治,曾俊,康军不同有机胺配比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石油商技,():徐状,任佳,赵改青,等胺分子结构对聚脲润滑脂流变学性能的影响摩擦学学报,():,():姚立丹,杨海宁,孙洪伟,等复合锂基润滑脂和脲基润滑脂成脂机理的差异石油学报(石油加工),():,(),():赵改青,张遂心,王晓波,等聚脲润滑脂稠化剂结构与其性能的关系润滑与密封,():,():蒋明俊,郭小川,付洪瑞聚脲润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石油炼制与化工,():,():,():周云帆,孙洪伟,刘欣阳,等脲基数量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刘磊,孙洪伟聚脲润滑脂的研究进展化工进展,():
29、,():李程志,何懿峰酰胺类润滑脂研究进展石油炼制与化工,():,():李凤兰,鲍天骄,王彦,等潜艇用聚脲基润滑脂的研究润滑与密封,():,():,():,:润滑与密封第 卷 ,():,():,():,(),():康健,赵玉贞,宗明生物降解型润滑脂的研究进展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沈祖建四聚脲润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芜湖:安徽师范大学,:,王慧婷,姚美焕,吴伟,等添加萘基功能化离子液体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张春风,王佳贝,张红,等油胺改性纳米镍添加剂在不同类型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
30、能研究润滑油,():,():,():,:,():,:,:熊红旗,卢鹏,向硕,等氟化石墨烯作为聚脲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润滑与密封,():,():夏延秋,杨阔,冯欣,等添加剂在聚脲润滑脂中的感受性石油炼制与化工,():,():夏延秋,王远慧,冯欣,等二硫化钼 碳纳米管对聚脲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研究润滑油,():,():鲍天骄,李凤兰,王彦,等海洋环境用聚脲润滑脂的防护性能材料保护,():,():邓才超,郭小川,任连岭,等复合聚脲润滑脂的实验研究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秦 宝 锋,胡 丽 天,李 昊 坤,等 一 种 四 聚 脲 润 滑 脂:耿飞,白涛,张旭超,等一种复合钾基四聚脲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年第 期黎小辉等:聚脲基润滑脂发展研究()组成、结构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