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笔记重点大全1单选题1、有学者指出唐玄宗时期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使职体系,使职差遣制度产生的官员在某种程度上基本取代了本职官员的权力和任务,如唐玄宗差遣他官任度支使、户部使、盐铁使等负责财政诸务,而户部则逐渐处于闲散地位。这表明A君权突破了制度体系B政事堂失去了作用C三省六部制已经解体D行政效率逐渐降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使职差遣制度产生的官员在某种程度上基本取代了本职官员的权力和任务”可知,材料表明唐玄宗时期“差遣”制度突破了原先的制度设计,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君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事堂的作用,且唐代政事
2、堂制度一直存在并发挥作用,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已经解体,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行政效率逐渐降低”与差遣制度的实际作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2、文化遗存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_。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_。答案:元谋人北京人解析:文化遗存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3、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_所代替,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答案:龙山文化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
3、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4、所谓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那么“开元”是谁的年号A唐高祖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D项正确;唐高祖、唐高宗和武则天都没有使用开元的年号,排除ABC项。故选D项。5、据统计,唐代有关吐蕃的诗歌作品,总量超过1300首,下表所列诗歌是其中的部分。这发些诗歌题目内容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同李员外
4、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吐蕃凭陵气颇粗,窦式检察应时须A反映了中原的风土人情B推动了唐蕃间的文学交流C兼具文学和史料的价值D客观展现了唐蕃之间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反映的是三首与吐蕃有关的边塞诗,可用于研究唐代文学和唐蕃关系,所以这些诗歌兼具文学和史料的价值,C项正确;材料中的三首诗未体现中原的风土人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唐蕃间的文学交流,排除B项;三首诗反映的是唐朝文人对吐蕃的看法,并未展现唐蕃之间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6、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B政权分立与民
5、族交融C繁荣的与开放的社会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特征是政权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是秦朝,排除A项;繁荣的与开放的社会主要是唐朝,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汉朝,排除D项。故选B项7、代表(1)儒家:战国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_”;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_。(2)道家:代表是_,崇尚_。(3)阴阳家:以_为代表,提出“_”理论,这代表
6、着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4)墨家:代表人物是_,代表下层平民利益。主张“_”“非攻”,还提出了“_”的政治主张。(5)法家:_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人民,体现了_的政治思想。答案:仁政隆礼重法庄子逍遥自由邹衍相生相胜墨子兼爱尚贤韩非子中央集权解析:根据所学可得出,诸子百家的代表主要有(1)儒家:战国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2)道家:代表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3)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提出“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着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4)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还提
7、出了“尚贤”的政治主张。(5)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人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8、三国西晋东晋()隋唐A春秋战国B五代十国C北朝南朝D辽夏金北宋南宋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C项正确;春秋战国远在三国之前,排除A项;五代十国是在唐代以后,排除B项;辽、夏、金、北宋、南宋是在五代十国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9、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A极大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D使选官制度更加公
8、平答案:B解析: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由中央委任,这有助于将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重视官员的出身而非文化素养,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豪强地主和曹氏政权的妥协,并不能抑制豪强,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不利于选官公平,排除D项。故选B项。10、唐朝某赋税制度“以贫富为差”,“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由此可见,该制度A加重了农民负担B简化了税收手续C调整了征税标准D增加了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贫富为差”、“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可见,征税的标准是资产,C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指的是两税法,两税法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
9、负担,排除A项;简化了税收手续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增加了财政收入,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画中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影响,具有风格多样,壮阔欢腾的特色。这体现了()A唐朝文化影响世界B文人画的典型特点C统治者主张三教并行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答案:D解析:根据“画中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影响,具有风格多样,壮阔欢腾的特色”可知胡旋舞融合了中外文化的特色,说明当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项正确;该壁画主要是体现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能说明唐朝文化影响世界,排除A项;莫高窟的中的这一壁画不属于文人画,排除B项;该画中没有体现道教特色,不能说明统治者主
10、张三教并行,排除C项。故选D项。12、客观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_。各地域_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答案:安定统一经济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这也是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斗争与融合为后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的条件之一。13、“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征税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为主的赋税制度是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方田均税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德宗时期开始实行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
11、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C项正确;租调制是与均田制配套的税收法令,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排除A项;租庸调制是唐朝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排除B项;方田均税法是宋代改革田赋制度的措施,实施于两税法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14、飞钱产生于唐宪宗时期,是一种在异地间转移现金的方式。交易者不必携带大量沉重的金属货币,而可在甲地缴纳并取得票据,凭票据在乙地支领到钱。据此可知,唐代A商贸往来突破了空间限制B信贷业务出现了较大发展C纸钞滥发引发了通货膨胀D商业契约得到了广泛应用答案:B解析:飞钱便利了人们贸易交易
12、,避免了携带大量金属货币的弊端,这说明当时信贷业务出现了较大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商业活动的空间范围限制,材料中的跨区域贸易之前就存在,排除A项;飞钱不等于纸币,而且无法证明当时出现了通货膨胀,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飞钱使用的广泛度,排除D项。故选B项。15、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答案:元谋人解析: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已经懂得用火了,发现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小提示:填空题16、作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提高了_,是中国政治制度的_,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办事效率重大变革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各部门之间相互分工协作,
13、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所以是办事效率,是重大变革。17、_是比较客观、公平的考试制度答案:科举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比较客观、公平的考试制度。18、科技(1)印刷术:唐朝已有了_的佛经、日历和书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品是_。(2)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答案:雕版印刷金刚经解析:略19、北魏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统一_答案:北方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得出北方20、发展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_和明经为主。_
14、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_。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答案:进士武则天殿试解析:略21、4世纪下半叶,_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_后前秦政权崩溃答案:前秦淝水之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所以,处为前秦,处为淝水之战。22、与吐蕃(和亲会盟)(1)唐太宗把_嫁给吐蕃赞普_,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2)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民族纷争基本停止。答案: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解析:略23、内容:中央委任_为各地人才评
15、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答案:中正官解析:略24、科技时期朝代魏晋南北朝_数学祖冲之精确的算出圆周率,_农书贾思勰著述的_是_地理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_,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隋唐_桥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_印刷我国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唐朝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_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唐朝天文天文学家僧一行测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朝医学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完成_它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唐高宗时编写的_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答案:南朝北朝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西晋禹贡地域图隋朝唐朝火箭千金方唐本草解析:略25、标准:初创时重视家
16、世、_和_,演变为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答案:道德才能解析:略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齐民要术正文分成10卷92篇,11万字。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现已失传的汉晋重要农书。书前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摘编自农耕饮食文化讲堂材料二物种起源从大结构上来看,全书可分3个部分。第1部分是全书的主体及核心
17、。在此,达尔文首先提出的是随机变异自然选择学说,标志着自然选择学说的建立;第2部分,达尔文设想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给进化学说提出了质疑,并做出针对性解释;第3部分,达尔文用其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生物界在地史演变、地理变迁、胚胎发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使这一理论获得了进一步支撑。在书中他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等影响巨大的观点,并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是自然界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2
18、)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并分析它们的历史价值。答案:(1)背景:齐民要术背景:秦汉以来统治者重视农业,以农业为本;秦汉农业科技发展;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刺激了农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进步。物种起源的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到完善,火车、汽船等近代交通工具发明并运用,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技术进步。(2)内容:齐民要术保存了汉代农业技术的精华;系统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物种起源:提
19、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历史价值: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为研究南北朝经济、政治、科学、社会生产和汉语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一手史料;物种起源发展了生物进化论,冲击了上帝创世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改造提供了思想武器。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可知,古代统治者以农业为本,重视农业;根据“引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可知,秦汉农业科技发展;根据“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方法”,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民族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可知,
20、齐民要术创作的背景还包括,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经济从屡遭破坏的萧条景象中逐渐恢复过来,得到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刺激了农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进步。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1859年物种起源发表之前,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到完善,火车、汽船等近代交通工具发明、应用和科学研究手段、技术进步。(2)内容:根据材料一中“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现已失传的汉晋重要农书”可知,齐民要术保存了汉代农业技术的精华;根据“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
21、以及治荒的方法,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根据材料二中“提出的是随机变异自然选择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生物界在地史演变、地理变迁、胚胎发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可知,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一中“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齐民要
22、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为研究南北朝经济、政治、科学、社会生产和汉语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一手史料;根据材料二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等影响巨大的观点,并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种起源发展了生物进化论,冲击了上帝创世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改造提供了思想武器。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就选拔人才制度的形式而言,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与两汉察举制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如科举制的选官是经过推荐和考试的,而察举制的选官也是通过推荐和考试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们之间却有着实质性的差
23、异。“前代选举之权,操之郡县,士有可举之材,而郡县不之及,士固无如之何,今则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夫苟怀牒自列,州县即不得不试之;试之,即不得不于其中举出若千人。是就一人言之,怀才者不必获信,而合凡自列者而言之,则终必有若千人获举;而为州县所私而不能应试者,州县亦无从私之:是过选举者之徇私,而俾怀才者克自致也。此选法之一大变也。”这正指出了两者似是而非的本质所在。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说明两汉察举制与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报考程序角度简析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积极作用。答案:(1)相同:都包含推荐和考试两个环节。不同点:两汉察举制是他荐;隋唐科举制是自
24、荐。(2)打破了地方官员和世族豪门垄断选举权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调动了士人应试的积极性,扩大统治基础。解析:(1)根据材料“如科举制的选官是经过推荐和考试的,而察举制的选官也是通过推荐和考试的”,可知科举制和察举制都需要考试和推荐;“前代选举之权,操之郡县.今则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可知察举制的举荐权掌握在地方郡县手中,而科举制实行的是自荐方式。(2)根据材料“而为州县所私而不能应试者,州县亦无从私之”,可知自荐的方式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和士族门阀把持官员选拔的特权;“是过选举者之徇私,而俾怀才者克自致也”说明自荐的方式有利于促进选官的公平公正,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从而调动知识分子应试的积极性
25、,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进而加强中央集权。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魏帝王的奉老之举,是对鲜卑早期的“贵少贱老”习俗的变革。孝文帝即位后养老抚恤的对象,除了高龄老者还包括“鳏寡孤独”之人。479年,“诏宫人年老及疾病者,免也”。480年,诏会“京师耆老、赐锦彩、衣服、几杖、稻米、蜜、面,复家人不徭役”。487年,诏曰“孟冬十月,民闲岁隙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失和、妻柔”。493年,孝文帝出巡车驾至肆州、并州,首次对庶民年长者赐爵。为此还逐渐明确了赐予爵号的等级与年龄。考虑到年老体弱需要家人的照顾,对应出现了减免或减轻本人及子女的力役、刑罚等诏令。先秦
26、两汉均有赐“几杖”以示殊荣之礼。496年,孝文帝诏京畿内年高老者赐予鸠杖。与汉化革新措施伴随的“奉老恤贫”之举,客观上使华夏文化礼仪得以流传至北方。摘编自王洁践行与传承:北魏孝文帝之“奉老恤贫”(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奉老恤贫”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奉老恤贫”的意义。答案:(1)特点:对象多元;覆盖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从京畿到地方各州);体现继承与发展;举措多样;受中原文化影响明显。(任4点)(2)意义: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增强了百姓对北魏政权的认同;改变了鲜卑早期的“贵少贱老”习俗,改善社会风气;促进了华夏文化礼仪的传承与传播。(
27、4点)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孝文帝即位后养老抚恤的对象,除了高龄老者还包括鳏寡孤独之人”可以得出对象多元;依据“京师耆老、赐锦彩、衣服、几杖、稻米、蜜、面,复家人不徭役”、“孝文帝出巡车驾至肆州、并州,首次对庶民年长者赐爵”可以得出覆盖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从京畿到地方各州);依据“先秦两汉均有赐几杖以示殊荣之礼。496年,孝文帝诏京畿内年高老者赐予鸠杖”可以得出体现继承与发展;综合材料中的内容借一点差举措多样;依据“与汉化革新措施伴随的奉老恤贫之举”可以得出受中原文化影响明显。(2)意义:依据材料“孝文帝即位后养老抚恤的对象,除了高龄老者还包括鳏寡孤独之人”、“京师耆老、赐锦彩、衣服、几杖
28、、稻米、蜜、面,复家人不徭役”、“孝文帝出巡车驾至肆州、并州,首次对庶民年长者赐爵”、“为此还逐渐明确了赐予爵号的等级与年龄。考虑到年老体弱需要家人的照顾,对应出现了减免或减轻本人及子女的力役、刑罚等诏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增强了百姓对北魏政权的认同;依据“与汉化革新措施伴随的奉老恤贫之举,客观上使华夏文化礼仪得以流传至北方”并结合所学可知,改变了鲜卑早期的“贵少贱老”习俗,改善社会风气;促进了华夏文化礼仪的传承与传播。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所属民族越来越多,唐太宗积极慎重地采取了若干措施。在各族聚居区“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
29、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各族官员在待遇地位上则更无薄厚之分,不搞什么重汉轻蕃。一般保留各族内部的社会组织或同新的行政机构结合并存,于阗、龟兹等地保留国王称号,突厥、回纥首领仍称可汗等,唐太宗给他们下诏时也自称皇帝天可汗。吐谷浑一再骚扰边州并扣留中央代表,太宗竟先后十次派人谕以祸福,直到最后不得已才派兵予以平定。特别是十多万突厥人安居塞上各地,与汉人一起耕牧近十年之久,相互间结利深情厚谊。以至要离开这里时,多怀依恋之情不肯出塞。摘编自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论集(1)据材料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对宗民族政策的积极作用。答案:(1)措施:设置羁縻府州;平等对待
30、少数民族;尊重各族传统习惯;不轻易对少数民族用兵。(2)缓和民族矛盾,出现了民族关系相对和睦的新局面;巩固了国家统一;完善国家治理模式;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创造条件。解析:(1)根据材料“在各族聚居区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得出设置羁縻府州;根据材料“各族官员在待遇地位上则更无薄厚之分,不搞什么重汉轻蕃”得出平等对待少数民族;根据材料“一般保留各族内部的社会组织或同新的行政机构结合并存,于阗、龟兹等地保留国王称号,突厥、回纥首领仍称可汗等,唐太宗给他们下诏时也自称皇帝天可汗。”得出尊重各族传统习惯;根据材料“吐谷浑一再骚扰边州并扣留中央代表,太宗竟先后十次派人
31、谕以祸福,直到最后不得已才派兵予以平定。”得出不轻易对少数民族用兵。(2)根据材料“别是十多万突厥人安居塞上各地,与汉人一起耕牧近十年之久,相互间结利深情厚谊。”和所学知识可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国家统一、完善治理模式、为贞观之治创造条件等方面分析作答。小提示:30、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在塑造华夏正统过程中,北魏政治文化具有特殊性,其礼仪仍保留有拓跋鲜卑旧俗,但北魏吸纳华夏礼仪、开创新局的态势不容小觑。虽偏安江南,东晋南朝在礼仪制度上居于优势地位,仍以华夏文化正统自居。道武帝开国以后,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潜滋暗长。延至孝文帝,自觉塑造华夏正统的意识更为突出。中书监高闾认为判别华夷的标准在于是
32、否“地据中夏”,具有鲜明的政治地理的概念。同样在文化标准上,北魏虽然有限度地承认南朝作为华夏政权的合法性,但以“中夏”自居,视南齐为“南夏”。由此可见,北魏正统观念存在地域与文化两种不同的判别标准,但无论具体标准为何,均凸显出孝文帝积极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强烈意识。摘编自赵永磊争膺天命:北魏华夏天神祭祀考论(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有利因素。(2)据材料概括北魏政治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政权塑造华夏正统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有利因素: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和意识逐步增强;孝文帝迁都洛阳,占捆传统中国的政治中心,具有政治地理优势。(2
33、)特点:吸纳华夏礼仪的同时保留鲜卑旧俗。积极影响:增强北魏各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汉化)进程;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解析:(1)有利因素:根据“北魏吸纳华夏礼仪、开创新局的态势不容小觑”、“道武帝开国以后,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潜滋暗长。延至孝文帝,自觉塑造华夏正统的意识更为突出”得出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和意识逐步增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占据传统中国的政治中心,具有政治地理优势。(2)特点根据“其礼仪仍保留有拓跋鲜卑旧俗,但北魏吸纳华夏礼仪、开创新局的态势不容小觑”得出是吸纳华夏礼仪的同时保留鲜卑旧俗。积极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主要是增强北魏各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汉化)进程;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