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基础知识题库1单选题1、有一学习小组在搜集某邻国的资料时获得如下信息“一衣带水”“学习中国文化”“天皇诏书”“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由此可知该邻国为A印度B越南C朝鲜D日本答案:D解析:根据“大化改新”这一信息可得出,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大化改新”与ABC项的国家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2、南部非洲历史学家西蒙.亚当斯说:“你穿行在这座公园里,突然遇见惊人的石墙。没有任何灰泥,这些石墙却完好地连接在一起,立得稳稳的。这时候你的想象力一定会.纵横驰骋
2、。”.这位历史学家感叹的是A埃及文明B班图文明C阿克苏姆文明D玛雅文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南部非洲历史学家”、“你穿行在这座公园里,突然遇见惊人的石墙。没有任何灰泥,这些石墙却完好地连接在一起,立得稳稳的”可知,大津巴布韦遗址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最重要的古代遗迹,由南非班图人所建,遗址由90多万块花岗石砌造而成,石块连接未用任何粘合物,至今仍坚固挺拔,宏伟壮观,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3、“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A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手段反抗贵族B迫使领主不得再
3、向市民征税C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D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即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早期资产阶级逐渐形成,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自治运动的手段,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领主向市民征税问题,排除B项;“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
4、不断入侵,迫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所述,拜占庭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希腊文化,但是随着14世纪时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迫使拜占庭学者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广泛传播,表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了文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变化,不是天主教文化,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文化中心是否转移,排除B
5、项;C项不是材料信息表达的主旨,排除。故选D项。5、拜占庭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最终灭亡它的是()A阿拉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奥斯曼帝国D罗马帝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在西亚兴起,之后积极向外扩张,到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最终被奥斯曼帝国灭亡,C项正确;拜占庭帝国不但没有被阿拉伯帝国灭掉,而且长期与阿拉伯帝国并存,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公元前4世纪,而拜占庭帝国出现于公元4世纪后期,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是从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而不是被
6、罗马帝国灭掉的,排除D项。故选C项。6、4世纪,世界上有四大强国,除了声名显赫的罗马帝国、波斯萨珊王朝和中国外,还有一个就是阿克苏姆王国。该国位于如图中A处B处C处D处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苏姆王国也被称为阿克苏姆帝国,它是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的一个贸易国家,占据非洲之角重要的战略位置,B项正确;AC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7、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他们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固定于土地上的人身依附关系也随之消失,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由此推知,城市自治的根源
7、是()A城市起义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C市民阶层的出现D谈判的胜利答案:B解析:选B。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举行起义”“开始实行城市自治”,可知工商业发展形成市民阶层,促使人们举行起义,最终取得城市自治,故选B;城市起义促进了自治的实现,但不是根源,排除A;市民阶层的出现为城市自治提供阶级条件,排除C;依据题干信息“谈判妥协”可知,谈判没有胜利,排除D。8、在种姓制度下,古印度固有文化在同化异质文化的时候,主要不是采取将异质文化融合为一体的方式,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容纳到印度文化之中。这会造成印度A种姓制度受到冲击B国家必然陷入分裂C文化的多样性显著D民
8、族冲突空前激烈答案:C解析:材料“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容纳到印度文化之中”体现的是印度的异质文化具有独立性,易造成文化的多样性,C项正确;材料与种姓制度受到冲击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国家分裂无关,排除B项;印度的民族冲突是宗教矛盾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C项。9、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非洲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古代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据此,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立场和偏见会影响历史解释B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C非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D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答案:B解析
9、: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对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的不同见解,体现了观察这和研究者的立场和偏见会影响历史解释;考古学家通过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古代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体现了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也体现非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无法从材料中得出,B项符合题意;AC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0、塔帕尔在印度古代文明中写道:“进至德里苏丹国后期,农耕者无论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他们的生活模式在本质上几乎完全相同随伊斯兰同来的新仪式被视为是吉祥的而悄然进入了印度教的仪式。”由此可知当时A印度教等同伊斯兰教B两种宗教彼此交融C印度
10、教已成为国教D宗教仪式完全一致答案:B解析:材料“进至德里苏丹国后期,农耕者无论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他们的生活模式在本质上几乎完全相同”体现的是当时的印度教同伊斯兰教的融合,B项正确;印度教和伊斯兰不管事在宗教仪式还是教义上均有显著的不同,排除AD项;当时印度教并未成为国教,排除C项。故选B项。11、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
11、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重新传回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产生深远影响,C项正确;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是经济因素,而非文化因素,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因此“直接促成”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D项是属于C项的具体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12、以下对农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
12、由人B农奴被固着于土地上C农奴需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D农奴需自备武器,跟随领主作战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定于土地上,而且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但他们不需要自备武器跟随领主作战,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3、如图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对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B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C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等向帝王效忠D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隶属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所示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封君封臣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
13、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隶属关系,D项正确;每个领主只能管辖自己的附庸,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排除A项;各阶层之间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排除B项;小封建主向他的封君效忠,而不是向帝王效忠,且农民是主要的劳动者,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列疆域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图1属于拜占庭帝国(建立于公元395年);图2属于亚述帝国(建立于公元前935年);图3属于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于公元前336年);图4属于波斯帝国(建立于公元前550年)。所以按照时间先后排列应该是,故选A项;BCD项排列错误,排除。故
14、选A项。15、“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一般都兴起于封建主的领地上,他们象对待自己的庄园那样对待城市,行使其领主权.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人们越来越希望有自己的法律、法庭,”由此推知A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B资本主义社会迅速确立C封建等级制度迅速瓦解D西欧城市的自治运动逐渐开展起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封建领主掌握城市的司法权、行政权”“商人越来越想要获得法律、法庭”可知,城市自治运动逐渐兴起,D项正确;材料推导不出商人社地位提高,更推导不出资本主义迅速确立以及封建等级制度衰落,ABC项排除。故选D。填空题16、古代朝鲜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_,模仿中国建立_国家。(1)高丽王朝建立:10世
15、纪初,新罗人_建立高丽王朝。仿效唐制A政治:在中央设_,将地方划分为十道。B经济:推行_。C选官制度:引入_选拔官员。D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2)朝鲜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_,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明朝大将邓子龙赴朝鲜作战,与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牺牲。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答案:朝鲜半岛中央集权王建三省六部土地国有科举考试汉城根据所学可知,4世纪,中国东北民族政权高句丽迁都平壤,与百济和新罗为邻。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
16、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小提示:17、兴起(1)背景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_发展起来。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_进军,逐渐征服_和_部分地区。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_,将君士坦丁堡改为_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2)建立: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_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_三洲的大帝国。答案:小亚细亚欧洲巴尔干东南欧拜占庭帝国伊斯坦布尔北非亚
17、非欧根据所学,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8、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建立(1)13世纪,信奉_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_。(2)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步征服_和东南欧部分地区。(3)1453年,奥斯
18、曼土耳其人攻占_,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_,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4)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_和_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_三洲的大帝国。答案:伊斯兰教小亚细亚巴尔干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西亚北非亚非欧根据所学,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建立(1)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步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3)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4)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
19、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9、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1)建立:在_的废墟和_的基础上建立。(2)发展:法兰克王国的_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查理一世死后,形成了_、_、_三个主要国家的雏形。答案:西罗马帝国法拉克王国查理大帝法国意大利德国(1)建立:结合所学可知,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是在西罗马帝国的的废墟和法拉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应填西罗马帝国,应填法拉克王国。(2)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查理一世死后,形成了法国、意大利、德国三个主要国家的雏形。因此应填查理大帝,应填法国,应填意大利,应填德国。20、成就:班图人文明成
20、果及文明扩展(1)居民: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班图”意为人或人民,班图人因说班图语而得名),又称班图尼格罗人;主要是黑色人种;主要以信仰_为主,少部分信仰_。(2)贡献:农业培育出了_西瓜和_等畜牧业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冶铁业掌握了冶铁技术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答案:伊斯兰教基督教甜高粱棉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班图尼格罗人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少部分信仰基督教。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21、西欧封建庄园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_制度、_与农奴制度答案:封君封臣庄园根据所学
21、知识,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故填空1.封君封臣;2.庄园。22、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在_发展起来。1453年,他们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_,定为首都,逐步建立起地跨_三大洲的大帝国,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_。15-16世纪,帝国首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_的商路,东西方之间的_受到一定影响。答案:小亚细亚伊斯坦布尔亚非欧苏丹亚欧贸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1453年,他们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逐步建立起地跨亚非
22、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15-16世纪,帝国首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23、基督教会(1)地位: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表现经济: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_政治:基督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_思想: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_,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答案:什一税等级制度基督教徒经济:根据所学,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政治:根据所学,基督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
23、度。思想:根据所学,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24、东亚(1)日本大化改新: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46年,_改革。经过改革,日本模仿_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幕府统治: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_在镰仓建立了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17世纪的_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2)朝鲜新罗统一: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_建立高丽王朝朝鲜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_自立为王,迁都_,改国号为朝鲜抗击侵略:16世纪末,面
24、对日本侵略,明朝派军队赴朝作战。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明朝大将_、朝鲜大将_牺牲答案:孝德天皇中国源赖朝德川幕府王建李成桂汉城邓子龙李舜臣(1)日本大化改新:根据所学,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46年,孝德天皇改革。经过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幕府统治:根据所学,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17世纪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2)朝鲜高丽王朝:根据所学,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朝鲜建立:根据所学,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
25、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抗击侵略:根据所学,16世纪末,面对日本侵略,明朝派军队赴朝作战。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牺牲。25、俄罗斯的历史:_世纪末,俄罗斯扩张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答案: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俄罗斯扩张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故文中空白处对应的文字为17。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
26、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是怎样对待先进的外国文化的?日本对外国文化的这种态度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的大帝国是指哪一个国家?它是如何对待外国先进文化的?导致了什么后果?答案:(1)对待:学习和模仿先进的外国文化影响:使日本得到迅速发展。(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2)中国清朝。闭关自守。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近代列强侵华。(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解析:(1)对待:据材料“公
27、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可知,日本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据材料“646年,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可知,646年的大化改新模仿先进的中国文化,故学习和模仿先进的外国文化。影响: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使日本得到迅速发展。(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2)国家及举措:据材料“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清朝人口众多,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但
28、实行了隔绝于世界的“闭关自守”。后果:据材料“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并结合所学可知,闭关锁国政策,最终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近代列强侵华。(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美】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材料二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时期。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的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
29、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列举同一时期“亚洲伊斯兰文明”的两个代表性国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明进程所起的作用。答案:(1)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代表: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德里苏丹国。(2)作用:促进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推动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欧洲摆脱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统治;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解析:
30、(1)特征:依据材料“公元5001500年”可知,处于欧洲的中古时期,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解答,即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经济上庄园与农奴制度。代表:结合所学可知,公元5001500年亚洲伊斯兰文明的代表性国家有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德里苏丹国等。(2)作用:依据材料“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从促进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推动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欧洲摆脱中世纪基
31、督教神学的统治;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等角度分析。28、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A古巴比伦创世神形象B印度神像石刻C马王堆汉墓中的人首蛇身神像D狮身人面像E.玛雅经卷中的人物形象F.古希腊胜利女神像(1)将图示内容与其所处的地理区位配对。(填字母)(2)图示内容的共同特点是()A结合人兽形象B昭示王权神圣C地处赤道以北D体现民主意识(3)上述早期文明成果,在某些方面呈现共同特点的原因可能是()A权力皆归国王B经济形态一致C宗教信仰相同D生产能力有限(4)有人认为,文明的交流是图中所示地区文明成果在某些方面呈现共同特点的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简述理由。答案:(1)FDABCE
32、(2)A(3)D(4)这一说法不准确,除美洲外,各地区文明或有交流;美洲文明独立发展,在新航路开辟前不存在与其他地区的交流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对应F,是古希腊胜利女神像对应D,埃及狮身人面像对应A,古巴比伦创世神形象对应B,印度神像石刻对应C,中国马王堆汉墓中的人首蛇身神像对应E,玛雅经卷中的人物形象(2)图示内容的共同特点是结合人兽形象,A项正确;B项不符合马王堆汉墓中的人首蛇身神像、玛雅经卷中的人物形象,排除;C项不符合玛雅经卷中的人物形象,排除;D项只符合古希腊,排除。故选A项。(3)上述早期文明成果,在某些方面呈现共同特点的原因生产力水平的限制,D项正确;ABC项不是根本原因,排
33、除。故选D项。(4)不同意。理由:可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世界各个地区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分析回答。小提示: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组带,在城市中建立起金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
34、神。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材料二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和市民阶层在封建主义政治秩序的框架内情然生长,其微弱但是坚定的推进步伐逐渐热动了欧测封定制度的基石,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铺平了道路,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西欧城市从中世纪中期开始兴起,它们逐渐与王权达成了充分的合作基础。市民阶层展开了积极的政治参与,对封建制度进行挑战,推动了君主专制的发展。摘编自许秋枫市民社会的熊形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市民阶层的历史作用(1)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城市自治运动带来的影响。答案:(1)行业集中,商业和贸易的繁荣;新的市民阶级出现及
35、其斗争;市民文化的形成并升华。(2)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解析:(1)根据材料一“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可知行业集中,商业和贸易的繁荣;根据材料一“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可知新的市民阶级出现及其斗争;根据材料一“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可知市民文化的形成并升华。(2)根据材料一“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可知城市自治促进了对私有制和契约精神的重视,而这有利于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市
36、民阶层展开了积极的政治参与,对封建制度进行挑战,推动了君主专制的发展”可知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根据材料二“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铺平了道路”可知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一定的条件。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材料二在相当长的时间
37、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和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答案:(1)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原因
38、: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2)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一“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可以得出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成因:依据材料二“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可以得出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依据“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可以得出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依据“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可以得出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2)法律:结合所学可知,罗马的第一步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是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