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 o.7(下)2 0 2 3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一体化”构建与实践研究于冬云(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嘉源分校 1 0 0 0 1 5)摘要: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一所普通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实践基地,经过十余年探索与实践,学校从育人目标、课程体系、育人路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体化”建设。最终,学校形成了以“礼、善、真、勤、品、毅”六大品格为明确的培养目标,建立了以明品、行品、弘品为体系的立体德育课程。学校还采取了课程、活动、文化、实践、管理、协同等多种途径来实施德育,并以日、周、月、年、学段为评价过程,构建了“六品”德育模式。这一模式为其他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提供了高效实施德育工作的借鉴和思路。关键
2、词:九年一贯制学校 德育“一体化”建构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后,2 0 1 4年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整体思路。2 0 1 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再次强调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德育置于首位、将思想品德纳入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贯彻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并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自2 0 1 2年开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
3、,兼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育人质量的迫切需求,进行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实践与探索,以“礼、善、真、勤、品、毅”六大品格为培养目标。一、“六品”德育“一体化”建构与实施在“五育”中,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有相应的课程载体、实施方案和学业标准,而德育方面需要通过不断探索来适应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为突出德育的实效性,我们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并确立了具有目标、路径和课程推进的德育模式。1.确立了“六品”德育目标和学段行为规范为明确适合学校学生品德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德育团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华优秀传统文
4、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确定了以“礼、善、真、勤、品、毅”六大品格为德育目标。考虑到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差异,我校还制定了每个学段的学生行为规范。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和家访观察等形式的调研,我们研究了学生普遍经历长时间留守或父母工作繁忙而疏于管理的情况。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待改进、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低、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普遍问题,德育团队了解了家长对学生成长的期望4教育者 说N o.7(下)2 0 2 3和想法,收集了多个主体意见,并对学校的德育目标进行了综合研判。通过研读大量国学典籍,结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5、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德育团队确定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要求,并制定了个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等三个维度的道德品质标准。同时,结合前期的主体调查意见和积极心理学中相关的积极人格,研究团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参考了集团校训“勤奋、求实、创造、奉献”的具体内涵,将学校的育人目标凝练为培养具有“礼、善、真、勤、品、毅”六大品格。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学业发展要求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分段目标要求,学校突破了德育教育在学段间的不衔接困境,制订了六大品格在12年级、35年级、67年级和89年级四个不同学段
6、共计4 8个分段的育人目标(具体如表1)。表1“六品”育人不同学段分目标及行为规范品格总目标分段目标行为规范礼明礼守法秉行正义12年级识礼着装整洁,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尊敬师长,与人交往举止得体35年级明则尊重他人,待人接物合乎礼仪遵守规则,坚决杜绝电子游戏67年级懂法学法用法,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上网,会用法律维护权益89年级行义遵守公德,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坚守正义,为人处世充满正量续表-1品格总目标分段目标行为规范善爱己及人心怀感恩12年级友善孝敬父母,倾听意见主动沟通待人和善,和颜悦色耐心交流35年级爱己洁身自好,结识益友共促成长珍爱生命,珍惜拥有善待所有67年级仁爱心怀善良,诚挚之心传递温暖
7、关爱他人,担当承担无私利他89年级感恩乐于助人,主动参与公益服务心怀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真严谨科学求真务实12年级认真乐于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态度端正,培养自主自立意识35年级诚实重礼守信,积极请教不懂就问实事求是,观察思考尊重事实67年级务实脚踏实地,对事认真三思而行言出必行,乐观淡然善作善成89年级求真秉持真理,对待学业一丝不苟科学探究,敢于探索未知世界勤勤学善思身体力行12年级勤劳学会自理,起居卫生干净整洁热爱劳动,爱校如家劳动最美35年级勤奋勤学不倦,对待学业专心致志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以学为乐5N o.7(下)2 0 2 3续表-2品格总目标分段目标行为规范勤勤学善思身体力行67年
8、级勤勉乐学实干,惜时如金博览群书笃行致远,精益求精严于律己89年级奉献大公无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舍己为人,先人后己品涵泳浸润志趣高雅12年级正行规范书写,提笔书写端端正正行端止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35年级志趣与书为友,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激趣专长,善于发现更好自己67年级怡情涵养性情,感悟美好阅读天地情绪把控,做情绪管理的主人89年级润心身心合一,内心充盈举止优雅心灵成长,努力成就更好自己毅坚毅果敢自强不息12年级勇气适应改变,敞开心扉融入集体面对挑战,勇于解决问题困难35年级自立学会独立,学习生活能够自理自觉自律,增强自主管理意识67年级自强积极进取,不懈追求向阳成长砥砺奋进,面对挫折坚毅前行8
9、9年级笃志坚定志向,立身正行敢于担当磨砺意志,锤炼品格奠基人生2.“六品”德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在确定了明确的德育目标后,如何有步骤、有抓手地实现这些目标是研究者需要深入探究的第二个问题。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只有通过开发不同类型的课程,并将其贯穿于整个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学校德育研究团队参考现代道德教育理论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 a w r e n c e K o h l b e r g)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通过典籍考证研究、教育教学与管理团队的多次教研论证,以及专家团队的咨询指导,结合学校教学部门的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和创新课程,建立了三级立体课程体系。学校开发并实施了
10、包括“明品认知行品体验弘品领悟”三大模块的渐进式“六品”德育课程体系(见图1)。图1“六品”德育多元课程体系明品课程旨在使全体学生形成对六大品格的正确判断,并构建相关道德原则。行品课程旨在通过各类实践和活动课程,使学生践行六大品格。弘品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思维,培养其理性、独立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以促进道德发展。这三大课程相互促进,使学生在六大品格的培养中逐步从知道到实践,再由实践到思考,不断提高,渐进发展。(1)明品课程:构建“六品”认知场明品课程,旨在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六品”认知6教育者 说N o.7(下)2 0 2 3场,即帮助学生理解“六品”的内涵及掌握如何修炼“六品”的
11、相关知识与技能。此类课程主要由学生自主发展中心、各年级组、语文教研组和文综教研组进行研究、开发、实施与评价,包括语文教研组研发的“六品”读本阅读课程、“六品”中华经典名句读本课程、理综教研组与民航博物馆共同研发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积极教育系列课程以及各学科育人课程等。(2)行品课程:探索“六品”体验场行品课程,旨在面向不同群体学生探索“六品”体验场,即帮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中将“六品”学以致用。此类课程主要是由课程与教学创新中心与教研组统一进行设计开发、组织实施与评价,包括学科实践创新类、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社区公益服务、行远课程(如三孔六艺登泰山、西北文化之旅、中原寻根记等)等综合实践
12、课程。学校重视各学科课程建设遵循实践育人理念,充分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项目式学习等课程开发与实施理念,通过项目或主题等方式整合学科内课程和融合学科间课程,超越教材和学校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开发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体现知识综合应用于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的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自主反思的教学,在育品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弘品课程:完善“六品”领悟场弘品课程,旨在面向不同群体学生或个体探索“六品”感悟场,即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发挥天赋和不断完善自己,激扬更蓬勃的
13、自我。此类课程是根据学生群体或个体实际发展需求,集合学校师生力量和校外资源共同开发定制的课程,包括学校开设的精品社团和学生自主社团,干部领导力课程、学习系统升级课程、身心健康调节课程等。这类课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学、求真务实,明礼守法、秉行正义,涵泳浸润、志趣高雅,勤学善思、身体力行,坚毅果敢、独立担当等方面品格素养。3.“六品”德育实施路径的确定2 0 1 9年的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中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突出德育实效,深化党建引领,开展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研究团队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将六大育人途径与学校实
14、际情况、学校德育目标紧密结合,制定了完整清晰的实施路径及具体方法(见图2),“六品”德育体系得以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图2“六品”德育路径及具体实施方法7N o.7(下)2 0 2 3 (1)课程育人,凸显“六品”育人主阵地课程是“六品”育人的主要渠道,课堂是“六品”育人的核心阵地。学校建立了注重九年一贯分段、多元育人路径的“六品”育人课程体系,采用以“明品认知行品体验弘品感悟”三大模块为框架的分层分类进阶模式。体系通过构建“四场六力”生命课堂,以师生共同构建的引力场、情感场、思维场和品格场为纽带,将“六品”育人目标和规范要求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六大关键能力和六大优势品格。(2)文化育人
15、,营造“六品”育人氛围学校注重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双重教育功能。一方面,积极向学生和教师宣讲学校的育人理念文化体系,凝聚教育相关主体的共识,使之深入人心,以知行统一。另一方面,学校精心设计校园文化环境,布置校园内的操场、食堂、走廊、教室等公共区域,以润泽学生的“六品”养成。此外,学校通过多样立体的媒体文化建设,以时空维度展现多样化形式的文化,有助于形成阳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六品”育人氛围。(3)活动育人,彰显“六品”育人特色学校有系统设计的九年一贯制大型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进行育人。每年举行教育教学基本功大赛,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之一,并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和学校六品格育人。德
16、育基本功大赛以学校六品育人目标为主题设计并实施主题班会,全体师生参与,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此外,学校还开展六礼(升旗礼、入学礼、入队礼、入团礼、升级礼、毕业礼)和五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文化节、学科节)等精品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感受和思考,在自我评判和修正中 不 断 完 善 和 进 步,实 现 对 学 生 人 格 内 核 的塑造。(4)实践育人,增强“六品”育人实效为实现“六品”德育目标,学校将教育扩展到社会实践中,不仅限于校园内和课堂上的教育。学校开设了“行品”社会实践课程群,包括离队建团、少年先锋岗、学工学农、学科实践、百日誓师等。通
17、过这些课程,将主题教育融入其中,增加学生见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人生经历。此外,学校还开发设计了志愿服务课程,并将每年的5月和1 0月定为学校的“志愿服务月”,通过这些课程和活动,培 养 学 生 的 服 务 意 识、服 务 能 力 和 创 新精神。(5)管理育人,引领“六品”育人前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为落实“六品”德育目标,学校设计了“六品教师”引领“六品学子”成长的工作机制。学校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师德建 设 和 党 建 品 牌 塑 造 等 形 式,引 导 教 师 成 为“六品”育人的践行者和示范者,用身教的方式教育学生成为“六品”学子。党员教师担任学生导师,提供个性化指导和
18、帮助,助力每位学生成为优秀的“六品学子”。(6)协同育人,丰富“六品”育人主体“六品”育人体系的实施主体不仅局限于学校,还包括家庭和社会。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家校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效合作来实现协同育人。通过“家长会”“家长沙龙”“家访”“个别交流”等活动,家长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学校达成教育共识,形成育人的合力。同时,“家长小讲堂”“志愿者征集”“线下家访”“个别谈话”等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分享家庭教育智慧,也让学生了解家长的期望,缓解青春期的亲子矛盾。此外,学校还依托清华大学学习科学中心开设家长学校,开8教育者 说N o.7(下)2
19、 0 2 3设一系列家庭教育课程,提高协同育人的能力。4.“六品”评价体系的实践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实现有效的评价体系,发挥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甚至调节作用,嘉源分校德育团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评价体系,涵盖了日、周、月、年和学段等周期,旨在提升“六品”德育的实施效果,激励学生成为具备六大品格的优秀学子。针对“六品”育人目标、分学段目标和行为规范的4 8条要求,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学校设立了每日的“六品”印章、每周的“六品”升旗手、每月的“六品之星”、每年的感动人物以及优秀学生的金银质奖章等评价体系。(1)“六品”印章 日表现评价学校依托北京市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结合学校“礼、善、真、勤、品、毅”六大品
20、格总目标和分段目标,制定了分学段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4 8条要求。同时,学校还制定了详细的 嘉源分校“六品”印章管理办法,明确了印章的使用范围、评价维度、评价细则、评价标准和使用要求。根据这些评价细则,教师们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记录并填写上报,既增强了评价平台对学生发展的导向作用,也提升了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识和反思。对于每日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们会给予“六品”印章的鼓励。(2)“六品”升旗手 周表现评价升旗仪式是嘉源分校“六品”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学生每周的评价反馈,值周班级会评选出优秀学生担任“六品”升旗手。在升旗仪式上,这些学生将向全校师生宣讲自己的光荣事迹,并参与随国旗班进行庄严的升
21、旗仪式。在这个神圣而庄重的场合,学生们的光荣事迹将激励着其他学生理解和崇尚“六品”,努力践行“六品”,争当嘉源分校“六品”升旗手,代表班级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3)“六品”徽章 月表现评价在每日和每周的评价基础上,各班级每月评选出“礼”之星、“善”之星、“真”之星、“勤”之星、“品”之星和“毅”之星(简称“六品之星”),并向获奖学生颁发“六品”徽章作为奖励。经过年级和学校评比选拔,这些“六品之星”将有机会获得学校当月的“六品之星”称号,并在校园内获得标兵海报宣传。(4)感动学校年度人物 年表现评价每月校级的“六品之星”将有机会参加“感动学校年度人物”的评选。当选者将有机会参加校园年度红毯颁奖盛
22、典,学校学生自主发展中心将撰写约2 0 0字的感动人物颁奖词,由校领导宣读并授予徽章。感动人物还将发表获奖感言。这一隆重的评选颁奖活动能有效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励他们争做“六品之星”。(5)优秀毕业生“金银质”奖章 三年/六年毕业考核评定学校对在小学六年级或初中三年级阶段表现特别优秀的个体进行总结表彰,颁发优秀毕业生金质/银质奖章,并允许获奖学生在校园内亲手种下象征荣耀和希望的“六品树”。这既对阶段性表现进行了总结和表彰,也为学生的情感提供了具体的载体。同时,其他在校学生也能以此为榜样和理想,树立良好的行为品格,努力达到“六品”育人体系所设定的标准。此外,班级量化考核也是学校育人评价的一个有
23、效策略。为了让学生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使命,促使集体要求规范每个学生的个体行为,学校根据六大品格的目标要求,设计并完善了班级学生德育量化实施细则,将学生的言行举止等同于一定的分值,并进行量化考核。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公布学生的得分情况,并向整体表现优秀的班级9N o.7(下)2 0 2 3颁发“文明班级”流动小红旗,以此鼓励并带动学生的转变。每个学年还进行校区和市级的优秀班集体评选。二、“六品”德育“一体化”:成效与反思近十年 来,学 校 建 构 并 实 施 了“六 品”德 育“一体化”育人体系。这一体系明确了育人目标,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课程,采用多元的实施路径,并设计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它在学
24、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办学品质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六品”德育“一体化”的成效“六品”德育“一体化”育人体系以六大品格为目标,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办学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指导学生成长和发展该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搭建了平台,学生的精神面貌、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和学业成绩都有了显著改善。许多学生在科技、体育和艺术等领域的竞赛中获奖。(2)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六品”育人体系的引领下,全体教职员工以身作则,培养师德,宽容和关爱学生,严谨执教,不断学习和研究,促进学生卓越成长。目前,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学校的骨干教师数量不断增加。
25、在最近的区级骨干 教 师 评 选 中,学 校 获 评 人 数 占 参 评 人 数 的6 8%。青年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也有了巨大的提高。(3)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与内涵“六品”育人目标体系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近三年来,学校多次获得活动优秀组织奖,其办学质量得到了当地百姓、地区政府和区教委的充分认可与信任。2.“六品”德育“一体化”的反思尽管学校以六大品格为目标的德育体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随着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 0 2 2年版)明确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三有”培养目标。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育人要求,要求我们加强爱
26、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和奋斗精神的培养。这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国家战略人才的需求。我们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方式,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才能真正为党育德、为国育才。未来,我们将重点研究课程体系的优化实施,探索更多的实施路径,开发更科学的评价方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六品”育人质量。参考文献1 白中军.小学德育模式“建构特征”问题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 0 1 0(1):7-1 0.2 林毓生.鲁迅思想的特征 兼论其与中国宇宙论的关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 9 8 7(3):3 0 3-3 0 4.3 汤一介.在中欧文化交流中创建中
27、国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5(5):2 9-3 2.4 王永智.论儒、道、佛三教对中国传统核心道德价值观的维 系 与 发 展 J.西 北 大 学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2 0 1 5,4 5(4):1 0 6-1 1 0.5 徐广艳.从鲁迅思想中的道家意蕴看中华传统文化J.汉字文化,2 0 2 1(1 5):1 6 9-1 7 0.6 徐国栋.基于文化自信背景的中小学德育模式建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 0 2 0(6):7 0.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 0 2 2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双减 背景下 三位一体 高质量课后服务供给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 0 2 2 1 1 0 0 2 0 0 8 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