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等值线等值线(二)-----等温线、等压线.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513934 上传时间:2024-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值线等值线(二)-----等温线、等压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等值线等值线(二)-----等温线、等压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值线(二)-----等温线、等压线 (一)等温线 一、气温 1、气温的定义 空气的温度 2、气温的单位:摄氏度 ,用℃表示 3、气温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小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 二、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最高气温: 午后2点 最低气温: 日出前后 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 北半球海洋 (南半球则相反) 最高月平均气温 7月 8月 最低气温: 1月 2月 年较差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①定义:将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温线 ②特点: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同。Ø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2.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洋流、季节。 3.低纬度地区气温__,高纬度地区气温__。 从赤道往两极气温越来越___。 4.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 5.气温随海拨的升高而____。海拨高的地方气温__,海拨低的地方气温__。据观测,大致每海拨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_____。 等温线的判读: 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①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南半球; 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北半球。 ②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典型例析: 例1: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平均>--30.60C,海南岛160C以上,温差达480C。) 分析原因: A、纬度因素: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 B、冬季风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一月份00C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稀疏------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漠河160C,海南280C,南北温差只有120C。) 分析原因:北方虽太阳高度较南方小,但夏季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夏季最冷出现在青藏高原80C(地形因素) 2)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º—60º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冬夏季风) 见下表: 影响因素 比同纬度地区气温 等温线弯曲状况 影响因素 比同纬度地区气温 等温线弯曲状况 大陆夏季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大陆冬季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海洋冬季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海洋夏季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地势较低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地势较高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暖流经过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总结: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 3)等温线的延伸方向 分析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以看出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如果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显著;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较大;若等温线与山地或高原的边缘平行,说明气温受地形、地势的影响较大。 3.等温线图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规律如下: 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问题10:右图分别表示哪个半球? (2)判断温差 规律如下: 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3)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① 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②判断洋流性质的规律: 等温线向低值(较高纬度)凸出→暖流经过 等温线向高值(较低纬度)凸出→寒流经过 问题11:读右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时间(月份)是什么? (2) ①处等温线密集主要原因是什么? (3) 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原因是什么? (4) 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原因是什么? 判断海陆分布 规律一: 7月 等温线向北凸→大陆 等温线向南凸→海洋 1月 等温线向北凸→海洋 等温线向南凸→大陆 一陆南 规律二:采用“高高低低”的原理 同纬度地区的大陆和海洋: 若气温高,则等温线向较高纬度地区凸 若气温低,则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 问题12:右上图中,虚线为海岸线。若为7月份,A、B分别属于海洋还是陆地? (5)判断季节 规律如下: 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大陆气温高→当地为夏季 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大陆气温低→当地为冬季 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海洋气温高→当地为冬季 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海洋气温低→当地为夏季 问题13:右上图中,根据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判断该地的季节? (6)判断地形 等温线闭合 内线数值大→中心气温高→中心地势低→盆地(洼地) 内线数值小→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高原) 等温线不闭合 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中间比两侧气温低→中间地势高→山脊 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山谷 问题14:右图中,A、B、CD、EF所在地分别是什么地形? 【例2】试描述图中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别说明主要成因。 解析: 在描述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时,一般先看数值的分布状况,其次看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最后看等温线的密集程度。 答案:①总体上,等温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②同纬度西侧海洋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东侧向高纬弯曲,原因是西侧有寒流经过,东侧有暖流经过。 ③陆地上西部的等温线分布密集,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 ④同纬度陆地等温线向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气温较低。 【等压线】 一、基本概念 1、气压:单位面积上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2、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3、等压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 二、等压线的基本知识 (1)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高压和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而言。 (3)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高的地方一般气温低,气压低的地方一般气温高。 (4)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等压面的凹凸变化。 (5)无论高空或低空,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6)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 4、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目标: ① 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 ②判断风向,其基本原理是: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高空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与等压线斜交。 ③分析天气变化 三、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台风);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伏旱)。 等压线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①根据风向确定南北半球;根据风向确定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与等压线平行。;根据风向确定高压和低压。 ②判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③根据大气活动中心判断季节变化。同一纬度夏季大陆形成热低压,冬季形成冷高压。 ④根据气压状况判断气温。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⑤等压面的判读 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呈水平状况;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等压面的弯曲变化。 无论高空或低空,等压面上突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突的地方为低压。 四、等压线的应用 (一)判断风力和风向: 1、判断风力: 等压线密集——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判断风向规律: (1)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2)再根据地转偏向力确定风向(注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确定方向。 【跟踪练习5】 读右面两幅等压线图,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 ) (二)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月份) 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夏季):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海洋中有高压中心; 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冬季):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海洋中有低压中心。 (三)根据近地面等压线判断天气系统 (1)封闭等压线:高压中心→反气旋→水平气流由内向外,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 ①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高压脊。③实例:我国秋季秋高气爽;冬季我国位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吹偏北风。 (2)封闭等压线:低压中心→气旋→水平气流由外向内,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①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逆时针。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低压槽,在中纬度带(温带)地区可形成锋面,即称为锋面气旋。③实例:夏秋季节的台风为热带气旋。 (四)判读高压脊、低压槽 1、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做高压脊(脊线) ;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做低压槽(槽线); 2、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 【跟踪练习6】 下图是某地区气压及相关天气系统分布情况,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天气系统多出现于 (1月,7月)前后,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为 风。 (2)此时,甲、乙、丙、丁四地中,有可能形成雨区的是 (3)若此时北京正遭沙尘暴的影响,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原因。 答案(1)1,西北(偏北)(3)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西北地区受高压控制,天气干燥;西北风把西北干早地区的沙尘输送到北京等地 【例3】(200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7~9题 7.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8.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9.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解析】第7题中 N点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向南 北半球右偏 东北风,第8题中P处为低压槽,低压槽处最有可能降水第9题中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位于亚欧大陆,M地气压为全年最高(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此时北半球冬季。 【答案】7. A 8. C 9.D (2008年江苏地理)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读图完成4~5题。 4. 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A.20℃或16℃ B.23℃或14℃ C.17℃或18℃ D.19℃或15℃ 5. 该图所示可能是 A.北半球的2月 B.北半球的8月 C.南半球的2月 D.南半球的8月 6. 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A.M地:气候温和湿润 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C.N地:气候温和湿润 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7、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如图),若A点为陆地,B点为 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关于气温的变化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7月份,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温 B. 山麓地带温度低于山顶温度 C. 高度每上升1200米,气温下降7.2℃ D. 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向高纬突 9.下列四幅图为四个海区等温线分布情况,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海区位于北半球,中为寒流自北向南流 B.②海区位于南半球,中为暖流自南向北流 C.③海区位于南半球,中为寒流自北向南流 D.④海区位于北半球,中为寒流自南向北流 10. 右上图为某地等温线分布图,P点的地形可能是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 11.下图为春末夏初东亚近地面天气图,数字注记单位为百帕,读后回答: (1)根据图中字母所示的位置,填注气压场类型(低气压、低压槽、高气压、高压脊、鞍部区)A , B ,E 。 (2)C、D两点的风向:C ,D 。 (3)F、G两地的天气状况及其原因: F地: ,G地: 。 11、(1)A为高气压中心 B为低压中心 E为高压脊 (2)C:西南风 D:西北风 (3)F地:晴,暖锋后无雨。 G地:阴雨,冷锋后多雨 答案: 1.C 2、A 3.D 4 B 5C 6D 7B 8C 9A 10D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