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总结(重点)超详细1单选题1、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需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下列图标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BCD答案:DA、此图为禁止烟火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B、此图为禁止火种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C、此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D、此图为节能标志,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D符合题意;故选D。2、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A石油炼制B太阳能发电C燃煤脱硫D酒精作燃料答案:B分析:低碳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A、石油炼制,
2、石油是含碳的有机物,石油产品应用会产生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燃煤脱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A纸杯着火点变低B温度低于着火点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D纸杯不是可燃物答案:BA、纸杯的着火点不变,故选项错误;B、杯有水,水能导热,且随着水的蒸发会吸收热量,导致纸杯下部分温度低于着火点,故选项正确;C、纸杯外壁直接与空气接触,所以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纸杯上部分可以燃烧,说明纸
3、杯是可燃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4、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答案:C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若没有明火或高温,可燃性气体就不会燃烧,也就不会爆炸,A选项错误;B、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温度,使温度降至油的着火点以下,B选项错误;C、木柴架空后,木柴之间的空隙被空气填补,因此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选项正确;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
4、密仪器等物体的灭火应不留痕迹,尽量减少损失,因此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D选项错误;故选C。5、2021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3%,改善幅度为“十三五”以来最高。下列举措不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A开发利用新能源B推进低碳交通运输C提高森林覆盖率D增高炼铁厂的烟囱答案:DA、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B、推进低碳交通运输,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C、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增高炼铁厂的烟囱,废气还是排放到了空气中,还是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故选D。6、“可燃冰”开采中
5、,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A臭氧空洞B酸雨C温室效应增强D白色污染答案:CA、臭氧空洞是冰箱制冷剂泄漏导致的,选项错误;B、酸雨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的,选项错误;C、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增强,选项正确;D、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形成的,选项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答案:D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
6、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故B正确;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充分,故C正确;D、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触电或损坏电器等,故D错误。故选D。8、课堂上,老师用玻璃棒蘸取混有少许浓硫酸的高锰酸钾固体去接触酒精灯灯芯,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这就是神奇的化学魔术“魔棒点灯”。在此过程中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及其它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放出的热使玻璃棒点燃了酒精灯B二氧化锰能促使该反应更快进行C反应产生的氧气具有氧化性D实验结束老师用灯
7、帽盖灭了酒精灯,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答案:BA、高锰酸钾和浓硫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故A正确;B、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而不是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并不能促使该反应更快进行,故B错误;C、反应产生的氧气具有氧化性,故C正确;D、用灯帽盖灭了酒精灯,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D正确。故选B。9、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供给呼吸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答案:BA、氧气能够支持动植物的呼吸,选项正确;B、氧气不易溶于水,但溶解在水中
8、的氧气足以供给鱼类在水中的呼吸,选项错误;C、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该变化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选项正确;D、可燃物与浓度大的纯氧气燃烧较剧烈,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温度高,容易焊接或切割金属,选项正确,故选B。10、2022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B煤C天然气D石油答案:A煤、石油、天然气均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故选:A。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有放热现象B人类利
9、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D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答案:CA.有些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A错误;B.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能量,如太阳能、风能等,故B错误;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故C正确;D.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糖类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C。小提示:12、认识燃烧原理
10、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答案:C分析: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条件:要有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要与氧气接触。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正确;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B正确;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故C不正确;D、森林起火时
11、,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故D正确。故选C。小提示: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1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答案:C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改变,不符合题意;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不符合题意;C、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
12、越剧烈,越充分,不符合题意。故选C。14、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答案:BA、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
13、,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烷燃烧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才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5、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答案:C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扑灭,是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B、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可以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
14、,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多选题16、下列有关蜡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吹灭燃烧的蜡烛,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此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儿,冷碟底上会出现炭黑D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蜡烛含有氢、氧元素答案:ACA、吹灭燃烧的蜡烛,使蜡烛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A符合题意;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
15、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了,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不符合题意;C、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蜡烛不能充分燃烧,会生成炭黑,所以过一会儿,冷碟底上会出现炭黑,故C符合题意;D、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蜡烛含有氢元素,因为反应物中有氧气,不能证明蜡烛含有氧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17、“细菌冶金”原理是利用氧化铁硫杆菌促使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氧化成硫酸铁和硫酸,并能为CO2和H2O合成有机物提供能量。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化学方程式:4FeS2+16O2+2H2=2Fe2(SO4)3+2H2SO4B整个流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图中有机物一定
16、不含氧元素D氧化铁硫杆菌在反应中可能起催化作用答案:BDA、根据题示,黄铁矿和空气在细菌作用下生成硫酸铁和硫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中不含氢气,硫酸中的氢元素可能来自于水,故A错误;B、借助利用氧化铁硫杆菌促使FeS2氧化成硫酸铁和硫酸释放的能量供给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该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时,部分或全部氧元素转化到有机物中,故C错误;D、氧化铁硫杆菌在反应中,能够促使FeS2氧化成硫酸铁和硫酸,可能起催化作用,故D正确。故选BD。18、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时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用湿抹布盖灭火焰B高楼发生火灾时乘坐电梯紧急逃生
17、C进入干涸的深井,要先用手电筒做灯火试验D严禁在加油站吸烟和拨打移动电话答案:ADA.实验时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用湿抹布盖灭火焰,这是采用了隔绝氧气和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选项说法正确;B.高楼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紧急逃生,以免发生烟囱效应而窒息死亡,选项说法错误;C.进入干涸的深井,要先用火把做灯火试验,检验深井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低,以免发生危险,选项说法错误;D.加油站的空气中弥漫着燃油蒸气,所以严禁在加油站吸烟和拨打移动电话,以防发生爆炸,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D。1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10毫升量筒量取5.3毫升溶液B用锌与浓盐酸反应来制取较纯氢气C将浓氢
18、氧化钠溶液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以防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D一般不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答案:AD分析:A、选取量筒时,量筒的最大量程应大于或等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B、由浓盐酸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C、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D、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A、量筒用于一定量液体的取用,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所以量取5.3毫升溶液可选用10毫升量筒。故选项正确;B、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故选项错误;C、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
19、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故选项错误;D、如果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结果生成微溶性固体硫酸钙,它覆盖在石灰石表面,使酸与石灰石脱离接触,导致反应停止,故选项正确。故选AD。20、测得甲烷不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烷(CH4)氧气二氧化碳水X反应前质量/g6.422.4000反应后质量/g008.814.4aA表中a的值为5.6gBX的化学式为C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4CH4+7O2点燃2CO2+2CO+8H2O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2.8g,则无X生成答案:BD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g+22.4g=8.8g+14.4g+a
20、,a=5.6g,正确;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8.8g16244100%=6.4g、碳元素质量为8.8g-6.4g=2.4g,水中氧元素质量为14.4g1618100%=12.8g,因为6.4g+12.8g=19.2g22.4g,故X含有氧元素质量为22.4g-19.2g=3.2g;甲烷中碳元素质量为6.4g1216100%=4.8g,故X含有碳元素质量为4.8g-2.4g=2.4g;故X中碳、氧质量和为3.2g+2.4g=5.6g,则X中只有碳氧元素,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4g12:3.2g16=1:1,化学式为CO,错误;C.由AB分析可知,反应的甲烷、氧气、二
21、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的分子个数比为6.4g16:22.4g32:8.8g44:5.6g28:14.4g18=4:7:2:2:8,故反应的方程式为:4CH4+7O2点燃2CO2+2CO+8H2O,正确;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2.8g,则氧气质量更少,甲烷更会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错误。故选BD。21、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降幅。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水的分解B图中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复合催化剂在体系中质量和性质不变D水电解过程中,电能转
22、变为化学能答案:ADA、由图可知,水能电解生成氢气,也能在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氢气,故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水的分解,符合题意;B、图中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复合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符合题意。故选AD。2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CO2BH2CN2DCO答案:BD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B、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
23、,符合题意;C、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符合题意。故选BD。23、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A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0.94%C地球表面的咸水占总水量的96.5%,都来自海洋D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其他能源有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沼气等答案:ADA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故选项正确;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0.03%,故选项错误;C地球表面的咸水主要集中在海洋和盐水湖中,
24、故选项错误;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沼气等,故选项正确故选:AD。24、天和核心舱通过电解水为宇航员提供足量的氧气,下列关于电解水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能量没有发生改变B该过程中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C该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该过程中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可以再分答案:ADA、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发生了改变,故不正确;B、电解水过程中,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正确;C、电解水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正确;D、电解水过程中,水分解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
25、子,氢、氧原子不可再分,故不正确。故选AD。2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B点燃H2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和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C因为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所以每个化学反应都要放出热量D化学变化可能引起爆炸,所以爆炸可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答案:BD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但是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易发生爆炸,H2、CH4均是可燃性气
26、体,点燃它们与氧气的混合物均可能发生爆炸,该选项说法正确;C.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比如燃烧,但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要吸收热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化学变化可能引起爆炸,但引起爆炸的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轮胎爆炸,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填空题26、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的接触面积。(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_。(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答案:面粉与空气机械能氧气不足分析:灭火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
27、以下。(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面粉发生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燃烧,所以蜡烛熄灭。27、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是_。(2)铜片上不能燃烧的物质是_(填名称)。(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_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答案:水红磷氧气(1)图中X是水,起到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的作用,故填:水;(2)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故图1中铜片上不燃烧的物质是红磷,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红磷;
28、(3)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氧气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故填:氧气。28、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_和天然气。(2)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腐蚀大理石的雕像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C酸化土地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中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
29、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NH3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请将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点燃6H2O_。答案:石油燃料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AC#CA1:12N2(1)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石油。故填:石油。(2)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可使土壤酸化、腐蚀金属材料和大理石雕像;故填:A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了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所以,该反
30、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缺少4个氮原子,所以生成物应该是氮气,并且氮气的化学计量数是2。故填:2N2。29、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相关问题。(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2)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其灭火原理是_。(3)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过一会儿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4)将煤制成蜂窝状,其目的是_。答案:湿抹布盖灭温度低于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1)采用隔绝氧气的方法,用湿抹布盖灭,故填用湿抹布盖灭。(2)用嘴能吹灭燃着的蜡烛是因为
31、气体的流动带走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低且低于其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温度低于着火点。(3)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烧杯内的氧气逐渐减少,最后氧气完全消耗尽了,所以燃着的蜡烛熄灭了,故填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4)将煤制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填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30、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填写下列空格:(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碳酸钠甲烷一氧化碳碳酸,属于有机物的是_(填序号,下同),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_。(2)木炭可以做燃料,它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的排放量。请写出一例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答案:C+O2点燃CO2CO2绿色出行(1)甲烷属于有机物;汽水中含有碳酸;(2)木炭主要成分是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O2点燃CO2;(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少用化石燃料,多用新能源、节约用电、绿色出行等都符合这一主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