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手册.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30157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手册1单选题1、2020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BCD答案:AA、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符合题意;B、该图标是“禁止烟火”,不符合题意;C、该图标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不符合题意;D、该图标是“禁止放易燃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醋的酿造C食物的腐烂D水的蒸发答案:DA、动植物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错误;B、酒和醋的酿造是植物籽粒中的糖与氧发生氧

2、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错误;C、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则包含缓慢氧化,选项错误;D、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不包含缓慢氧化,选项正确。故选D。3、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答案:A分析: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A、遇到室内起火,不能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

3、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4、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选项情景灭火方法灭火原理A酒精洒在桌上起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C楼房着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AABBCCDD答案:CA、湿布中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既隔绝氧气又降

4、低温度,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盖上锅盖属于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发生改变,故选项符合题意;D、开辟隔离带属于隔离可燃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5、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A人走关灯、少开空调B使用一次性餐具C自带水杯出行D对垃圾进行分类答案:B此题考查绿色化学概念,绿色化学指的是低碳环保,B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环保,易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答案,其它都符合绿色生活理念;故选B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5、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答案:B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等也会放出热量,说法不正确;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说法正确;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说法正确。故选B。7、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绿色出行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答案:B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

6、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B。8、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B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D生活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答案:AA、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会产生粉尘等有害物质,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符合题意;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减少资

7、源的浪费,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生活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A。9、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A、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

8、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棉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0、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需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下列图标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BCD答案:DA、此图为禁止烟火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B、此

9、图为禁止火种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C、此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D、此图为节能标志,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航天点亮梦想”。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AH2BCH4CCODNH3答案:AA、液氢是液态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因此其化学式为H2,符合题意;B、CH4是甲烷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C、CO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D、NH3是氨气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故选A。1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B加油站、面

10、粉厂杜绝一切火种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火灾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答案:AA、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选项说法错误;B、加油站周围空气中油气含量较高,油气为可燃气体,面粉厂空气中有面粉的扬尘,面粉的扬尘为可燃物,则加油站、面粉厂杜绝一切火种避免爆炸或引燃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为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火灾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进入口鼻,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3、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答案:BA、森林起火

11、,开辟隔离带,能够使可燃物与正在燃烧的物质隔离,起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先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浇灭,会引起触电,选项错误;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起到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由于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故不能用水浇灭,用湿布盖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灭火,选项正确;故选:B。14、海洋酸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并称“邪恶双子”。迄今为止,人类排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海洋吸收。海洋酸化可能会损伤诸如贝类、珊瑚类等海洋生物形成钙质骨骼和外壳的能力,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缓

12、海洋酸化的是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C积极植树造林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答案:B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污染,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但不是能减缓海洋酸化的措施,符合题意;C、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利于环境保护,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15、“清洁能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

13、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答案:B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有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点,三个条件要同时达到才能燃烧,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会使可燃物表面热量被快速带走,温度易降低到可燃物燃点以下,故要保证持续燃烧,就要保证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故选B。多选题16、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C煤燃

14、烧对环境影响较小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答案:AD分析:根据天然气和煤燃烧后的产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A.煤与天然气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多很多,因此煤燃烧更容易导致酸雨,故选项正确;B.天气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说明天然气中含有硫元素,故选项错误;C.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煤影响比较大,故选项错误;D.煤与天然气燃烧都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正确。故选AD。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桌上少量酒精洒出着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是因为

15、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充分C森林着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灭火D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在有限的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答案:BCDA、实验桌上少量酒精洒出着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是隔绝了氧气,达到灭火的效果,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增加了燃烧时氧气的浓度,则煤炭燃烧更充分,故选项说法正确;C、森林着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是隔离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效果,故选项说法正确;D、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在爆炸极限内,在有限的空间中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CD。18、

16、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得两装置的质量均增加,则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可能只是甲烷,也可能只是一氧化碳B可能只有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三种气体可能都存在答案:AB分析: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浓硫酸,浓硫酸质量增加,说明气体燃烧后生成了水蒸气,则气体中有氢元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说明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中还含有碳元素。A、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一氧化碳中只含有碳元素,故选项符合题意;B、氢气中只含有氢元素,不含碳元素,故选项符合题意;C、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17、D、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混合后,气体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B。1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的是A甲烷CH4在足量氧气中燃烧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将水通电分解答案:ACA、甲烷在足量氧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符合题意;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随着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不符合题意;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

18、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D、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故选AC。2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吹灭蜡烛,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D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可以通过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的方法答案:BD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燃烧,例如铁和氧气的生锈反应不是燃烧,错误;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会破坏书籍档案,正确;C、

19、吹灭蜡烛,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蜡烛着火点以下,错误;D、一氧化碳燃烧不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可以通过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的方法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正确;故选BD。21、一定条件下,4.6g乙醇与8.0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H2O、4.4gCO2和物质X,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醇发生了不完全燃烧B物质X含碳元素、不含氢元素,是单质C生成物质X的质量为2.8gD化学方程式为2C2H5OH+5O2点燃_6H2O+2CO2+4CO答案:BD分析: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4.6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6g2446100%=2.4g,氢元素的质量为

20、:4.6g1646100%=0.6g,氧元素的质量为:4.6g-2.4g-0.6g=1.6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44100%=1.2g,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2g=3.2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218100%=0.6g,氧元素的质量为:5.4g-0.6g=4.8g,物质X中不含氢元素,含碳元素与氧元素,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1.2g=1.2g;氧元素的质量为:1.6g+8.0g-3.2g-4.8g=1.6g,则X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g12:1.6g16=1:1,化学式为CO。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由于反应过程中生了一氧化碳

21、,乙醇发生了不完全燃烧,说法正确;B、物质X是一氧化碳,含碳元素、不含氢元素,是化合物,不是单质,说法错误;C、生成物质X的质量=1.2g+1.6g=2.8g,说法正确;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乙醇和氧气,生成物是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比=4.6g46:8.0g32:5.4g18:4.4g44:2.8g28=2:5:6:2:2化学方程式为2C2H5OH+5O2点燃_6H2O+2CO2+2CO,说法错误。故选BD。2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不显电性,不显电性的微观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

22、质一定是单质C化学变化会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组成中一定有碳、氢、氧元素答案:BCDA、分子、原子不显电性,但是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如中子不显电性,不符合题意;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但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但是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C、化学变化会伴随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

23、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符合题意。故选BCD。23、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A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蜡烛燃烧-放热反应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吸热反应B元素与物质的组成组成水的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C化学与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为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风能、核能、太阳能-未来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D化学与安全进入未开发的溶洞探险-用手电筒照明清理沼气池-用火把照明AABBCCDD答案:BDA、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所以蜡烛燃烧是放热的反应,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才能

24、反应,证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归纳正确;B、水电解水后生成氢气与氧气,氢气与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证明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归纳错误;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燃料,风能、核能、太阳能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与烟尘,是未来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归纳正确;D、进入未开发的溶洞探险应用火把照明,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过量存在,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人窒息发生意外,清理沼气池用火把照明会导致火把引燃沼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归纳错误。故选:BD。24、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B燃烧一定有发光放

25、热现象C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D凡燃烧的物质,一定有火焰产生答案:AB分析: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有的燃烧不需要氧气参加,比如钠在氯气中能够燃烧。A、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故A选项叙述正确;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故B选项叙述正确;C、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故C选项叙述不正确;D、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火焰,故D选项叙述不正确。故选AB。小提示: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燃烧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燃烧方

26、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5、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增大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C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不是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不符合题意;B、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7、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此时氧气不足,燃气不完全燃烧,这时应调大进风口(增加氧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二者均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C。填空题26、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1)化石燃料包括煤、_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_。(2)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能源,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

28、染,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答案:石油SO2、NO22H2+O2点燃2H2O(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其化学式为:SO2、NO2。(2)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27、有六种气体:氧气氢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选择填空:(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填序号,下同);(2)可用来制汽水的是_;(3)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_;(4)在冶金工业用来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_;(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

29、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_;(6)充分燃烧时生成两种氧化物的是_。答案:(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故填:;(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来制汽水的是二氧化碳,故填:;(3)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物为水,无污染。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氢气,故填:;(4)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冶金工业用来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氢气和一氧化碳,故填:;(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故填:;(6)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两种氧化物的是甲烷,故填:。28、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1)2013

30、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物质代号LMNP熔点/-117355044-259沸点/784827257-253着火点/51037040580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填“合理”或“不合理”)。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和_(填代号)。答案:(1)可燃物;(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不合理

31、;M;N试题分析:(1)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具有可燃性,充当可燃物;(2)水蒸发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故洒水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不合理”,如表格中的L物质的着火点高于M和N,但是其熔沸点比M和N两物质低;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所以可燃物的着火点应低于500,应为表格中的M和N。考点: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表格数据分析29、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1)最近,中国科学家不利用光合作用,直拉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成功合成了淀粉。淀粉属于大大营养素中的_。(2)小明同学帮妈妈做饭,刮山药

32、皮时手上皮肤奇痒难忍(山药中含有的碱性皂角素所致)。常用厨房中的_(填调味品名称)来止痒。饭菜做好后,关闭阀门以熄灭燃气,其灭火原理是_。(3)2022年6月5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发射飞船的遥十四火箭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火箭推进时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1)糖类(2)食醋清除可燃物(3)2H2+O2点燃2H2O(1)淀粉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2)山药中含有的碱性皂角素,去除皂角素要涂弱酸性物质,常用厨房中的食醋呈弱酸性,所以能止痒;饭菜做好后,关闭阀门以熄灭燃气,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30、

33、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能源、环境关系密切。(1)选择下列物质的标号填空。A金刚石B氦气C浓硫酸D铜可用作干燥剂的是_。可用干制电线的是_。可用于载玻璃的是_。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_。(2)化石燃料包括煤、_、天然气,它们属于_(填“混合物”现“纯净物”)煤燃烧时排放的SO2等污染物会形成酸雨。为减缓酸雨的形成,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填标号)。A禁止使用煤B用天然气替代煤C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北京冬奥会使用清洁能源作为火炬燃料,该消洁能源是_。(填标号)A潮汐能B地热能C核能D氢气答案:(1)CDAB(2)石油混合物BCD分析:根据物质的用途及化石燃料、空气污染物等回答问题。(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的是浓硫酸;铜具有导电性,可用干制电线的是铜;可用于载玻璃的是金刚石;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氮气。(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为减缓酸雨的形成,下列措施合理的是B和C,目前无法完全禁止使用煤。北京冬奥会使用清洁能源作为火炬燃料,该清洁能源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物只有水,是最清洁的能源。2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