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国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相关问题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014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相关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国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相关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国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相关问题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91引言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 2014 年 5 月时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 3000 多年,3000 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二十大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殷墟考察时再次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充分认识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具有着非凡意义。汉字简化是汉字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客观而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符号,汉字先后演变出了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草书等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

2、的发展与变化,汉字也迎合当时社会的发展需求衍变出了相应的简化,这也符合文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客观规律。建国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发展迅猛,语言文字的现代化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简化字已成为了我国通用的规范汉字,其推行在普及知识教育、促进文化交流、加快社会发展等方面居功至伟。本文在梳理建国后汉字简化的主要工作历程的同建国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相关问题研究建国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相关问题研究常海峰(四川工商学院教育学院,四川眉山620000)摘要:摘要:汉字的由繁至简是数千年来汉字发展的客观趋势,尤其是在近代,汉字简化工作经历了一系列蓬勃而剧烈的发展。时

3、至今日,我国汉字简化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广泛的影响,但依然存在一些遗留未决的问题。本文对建国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的历程与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回顾了我国在建国初期对汉字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工作,探讨了“简化字”方案的实施与影响,然后重点对“二简字”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该方案的特点与失败原因。最后根据汉字简化现况,分析了汉字简化工作中遗留的简化程度不够、思路不当、部分合并不够合理的问题,并相应地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关键词:关键词:建国以来;汉字简化;“二简字”方案;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H124.2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H124.2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Related Pr

4、oblems of Simplifying Chinese Characte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ang Haifeng(School of Education,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Meishan 620000,China)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from complexity to simplicity is an objective trend in the d

5、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over thousands of years.Especially in modern times,the simplif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s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vigorous and drastic development.Up to now,it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and wide influence,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unresolved problems.This pa

6、per studies the process of simplifyi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related problem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RC.First,it reviews a series of reform work on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mpact of the“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program,then focu

7、ses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Second Round of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scheme,and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reasons of the program.Finally,some suggestions and reflections on Chinese character simplification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remaining problems of Chinese character sim

8、plification reflected in the research results.Key words:Since the founding of P.R.C;Simplifying Chinese characters;“Second Round of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scheme;Problem study语言与文学收稿日期:2023-6-23作者简介:常海峰(1993.05-),男,宁夏银川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第 8 卷 第 3 期Vol.8 No.3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Academic New Vis

9、ion of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2023 年 9 月Sept.2023110时,聚焦汉字简化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创新点有两点:一是重点对一直以来相对而言研究较少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特征与失败原因进行分析,二是指出一些当下汉字简化的遗留问题并给出一点个人的建议与思考。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建国以来汉字简化的历程和相关问题,为今后的汉字简化工作提供一点微小的参考和借鉴。2建国初期的汉字简化工作在简化汉字推行之前,汉字的笔画相对繁多,存在着难以识认、难以记忆、难以书写等诸多困难。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饱受战火摧残

10、、百废待兴的国家情况和高达 80%的文盲率,为了尽快提高人民教育水平,推进国家建设,汉字简化工作的需求迫在眉睫。随着人民政府的成立,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开展了一系列汉字改革的准备工作:1949 年 10 月 10 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以吴玉章、郭沫若等为首的专家们首先对文字改革的原则、方针、内容等进行了讨论,为汉字简化工作做出了重要的理论准备。1952 年2 月 5 日,周恩来总理专门指示在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随后,为加强党对文字改革工作的领导,1953 年 10 月 1 日,党中央又进一步成立了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1954 年10 月 8 日,第一届全国人

11、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设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11954 年 12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和研究,拟订了包含七八百个汉字的简化方案的“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于 1955 年 1 月印发全国,组织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全国各地参与意见讨论的人数达 20 万以上。1955 年 10 月 15-23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召开,将“约定俗成,稳步推进”确定为简化汉字的基本方针,确立了“文字改革”的基本政策2。当时提出的“文字改革”,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汉字拉丁化”,简化汉字只是前期步骤之一。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12、”(1951)。但随着文字改革工作进行中涌现的种种困难浮现,党中央又进一步提出了先简化汉字、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分阶段工作”(图 1),并为其后的进一步简化汉字埋下了伏笔。(图 1:1958 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委员会上所做的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此时的汉字简化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1955 年 10 月,根据先前各方对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提出的意见,经过审订委员会审订修正以后,包含了一千七百余个简化汉字和 54 个简化偏旁的汉字简化方案公布,第一批简化字正式试行。到 1957 年夏,第一批简化字全部推行完毕,在当时的小学教科书和扫盲课本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3在汉字简化方案公布

13、并推行近十年后,1964 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出版简化字总表,实际收入简化字共 2236 个,奠定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简化字的基础4。总体而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汉字简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这时的简化字方案包含字数仍未能全部覆盖常用的六七千汉字数量,同时部分简化方案亦具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十年文革动荡使得国家汉字简化工作猝然陷入了停顿状态。3新中国汉字简化工作的挫折直到简化字总表发布近十年后,我国的汉字简化工作才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继续得以正常运转。1975 年 5 月,在之前改革、拟定简化字表的原班成员们的主持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向国务院提交第二次汉

14、字简化方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草案按照三条原则进行拟定:首先是在简化字形的同时精简汉字数量;二是从实用性出发,优先简化比较常用的汉字;三是选用社会上流行的简化字;同时根据人民群众简化汉字的规律,适当拟制一些新的简化字。草案包含简化字 853 个,其中常海峰:建国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相关问题研究111一表 248 个,二表 605 个,而一表的简化字当时已在群众中广泛流行。1977 年 12 月 20 日,草案向全社会公布并广泛征求意见,次日人民日报开始试用草案简化字(以下简称“二简字”)。但是,相比之前的简化方案,“二简字”的推行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1978 年 3 月,在草案推出仅

15、仅三个月后,学界便出现了停止推行“二简字”的呼声;同年 7 月,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报刊媒体纷纷停止了“二简字”的试用。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 1980 年 6 月设立了修订委员会,并于 7 月出台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修订草案);又于 1982 年进一步推出了增订汉字简化方案,但回天乏术。1986 年 6 月 24 日,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废止 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二简字”方案被正式废止5。如今,“二简字”简化方案在民间已鲜为人知,而学界主流对这一方案往往持否定态度,着重强调方案的纰误错漏,甚至荒谬地将其视为“文革”所带来的“学术冒进”。学术研究必须秉承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

16、正确态度,若要进一步完善汉字简化工作,就必须正视、剖析“二简字”方案的问题、纰漏与其失败的原因。3.1自身因素实际上,从方案设计的“血统”上看,“二简字”与建国初期的简化方案是前后相继的,“二简字”的简化思路也继续沿用了之前的几种手段,即同音代替、草书楷化、保留轮廓、简化部件等,基本上延续了之前的汉字简化方案的框架,在简化思路上是有其合理性的。同时,“二简字”方案所作的工作主要在于对民间存在的一些“简字(流行于民间未经整理和改进的形体较为简易的汉字)”进行规范、整理。并且,一些字在二简(草案)试行之前已经在民间广泛传播使用6。但是,虽然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二简字”方案的具体设计方面依然存在着诸

17、多严重的问题,这也是该方案失败的最为主要的原因。而其中,最直观的问题就在于简化方式的不合理。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3.1.1 简化方式规律性较差建国初期的简化字方案总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量采用了类推的方式,独立的个体简化方式相对较少。1964 年所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中包含三个字表,第一表收入了 350 个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收入 132 个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与 14 个不能独立的简化偏旁,第三表则收入了由第二表的简化字与简化偏旁类推出的 1753 个简化字。这样既保证了简化方案的能产性,又使得方案具有了较好的规律性。而草案中第一表共收字 248 个,其中第一部分(不作简化偏旁

18、用的简化字)与第二部分(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共收字 193 个,但第三部分的根据可做偏旁的简化字类推而来的简化字却只有区区55 个。可见,二简字并非采用类推简化,是大量采用了个体简化的方式,其规律性较之前期方案必然大打折扣。“二简字”方案规律性差较为直观的体现,在于对偏旁的不当简化。一些本是不同偏旁的字,在“二简字”方案中被简化成了相同的偏旁。如“壤、嚷、藏”在被简化后使用了了相同的声旁“上”,“道、稻、蹈”被简化后使用了相同的声旁“刀”;而有些本来偏旁相同的字,在“二简字”方案中又被简化成了不同偏旁,如“罐”、“灌”分别被简化为“”和“”,“董”、“懂”分别被简化为“”和“”,诸如上述的

19、简化方案很多已经违背了汉字的客观规律。汉字经过三千多年的累积,自身已有一套成熟的系统与逻辑,而“二简字”方案中大部分规律性薄弱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汉字内部的逻辑性,反而加大了掌握汉字的难度。(图 3)(图3:简化字总表 中的部分表亲属字在“二简字”方案中系统性受到了较大的破坏)3.1.2破坏了字形与音义之间的联系汉字本是表意的语素文字,对于绝大部分汉字来说,其形旁和声旁与字音、字义之间存在较强的联系,这一点是表音的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也是“汉字拉丁化”实施的最大困难。汉字虽有着几千年的字常海峰:建国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相关问题研究112形演变,但字形与音义的联系仍然稳固,建国初的汉字简化方案也

20、基本较好地的维护了这一联系。但是在“二简字”方案中,相当一部分简化设计明显地破坏了字形与音义之间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在对汉字笔画的过度删减。“二简字”方案中,大量形旁被合并、删除,如“蝌蚪科斗”、“摒屏”等;而声旁方面更为严重,一些声旁的过度简化使得声旁与原字的读音差异增大,如“糖”、“爆”等,有些字甚至删除了声旁,如“病疒”、“齿止”等。删减笔画的初衷或许是为了使汉字更加易认、易写,但“二简字”方案对笔画的删减程度过大,破坏了字形与音义之间的联系,最终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文字运用混乱的情况。(图 2)(图 2:节选自 1978 年 5 月 6 日的人民日报。其中,“部”字被直接替换成为了“卩”,“

21、宣”字的形旁被删减为“一”,“情”、“意”字的声旁则被完全改写。)3.1.3大量不当合并设计“二简字”方案一直以来最广受批评的缺陷,是其为了追求“更进一步”简化,大量地将数个标准简化字武断地合并为同一个字,使得“二简字”方案中的简化字与建国初期简化方案中的标准简化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变得纷乱而复杂,反而大大增加了汉字使用的难度,例如:1)二合为一:(子、籽)“子”,(希、稀)“希”,(仃,停)“仃”,(迂、遇)“迂”。2)三合为一:(杆、竿、秆)“杆”,(予、预、豫)“予”,(煽、搧、扇)“扇”。3)四合为一:(芘、蔽、篱、蓖)“芘”,(巴、粑、芭、笆)“巴”。4)五合为一:(胡、蝴、糊、猢、葫)

22、“胡”,(丁、叮、盯、钉、靪)“丁”,(叉、汊、扠、杈、衩)“叉”。类似上述的合并在“二简字”方案中大量存在,这种合并在“二简字”社会试行中造成了了大量文字运用混乱现象,饱受群众诟病,也是语言专家与文字专家们最着力抨击的问题。实际上,对汉字不合理的合并问题在建国初期的简化方案中就已经存在,而“二简字”方案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扩大了这一错误,最终造成了较大的负面效果。3.2环境因素“二简字”方案的最终失败,除了自身的缺陷外,也有客观环境影响的因素。总的来说主要有三:3.2.1生存土壤恶劣五六十年代的汉字简化工作的开展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生产生活热火朝天,乐于用热情的态度接受新事物,又有国家的鼎

23、力有序支持,使得当时的简化字推广较为顺利。而“二简字”推行时正值七十年代末期文革结束,民心疲惫,社会犹如大病初愈后的病人般虚弱。而文革动乱更是为国家的文化教育情况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全国文盲与半文盲达到了两亿三千多万7,国内文化环境的恶劣程度比五六十年代更为严重。并且,此时的国内政局尚未完全稳定,思想还未统一,汉字简化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及先前。总而言之,“二简字”方案一开始就面临着困难的生存环境。3.2.2推行速度过快1955 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按部就班,用6 年时间分四批向社会推广了 517 个简化字,取得了较为稳步地进展。而“二简字”方案于 1975 年定稿,但仅仅不到两年后便公布了草案,且

24、在未征求社会群众意见的前提下就直接迅速向全社会推广。草案一次性仓促推行了 853 个简化字,加之“二简字”自身的缺陷,使得其推广很快陷入泥潭。3.2.3推广技术方面的困境建国初期,汉字的印刷主要采用铅板印刷、造字常海峰:建国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相关问题研究113铅模,技术成熟,尚未出现计算机运用问题。而到了1974 年,年国家立项的“748 工程”开始了汉字的信息化进程,随后 GB2312 简体字编码字符集问世并被一直沿用至今。修改已编入字库的汉字纪委困难,而重新设计字库又会浪费大量的财力与人力,且有可能造成信息紊乱、导致经济损失的危险。这一技术问题同样阻碍了“二简字”方案的推行。4汉字简化工作的

25、遗留问题1986 年 6 月“二简字”方案被废止之后,我国的汉字简化工作在实质上陷入了停滞。1986 年 10 月10 日,国家发布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对 1964 年的简化字总表进行了个别调整,重新发布了简化汉字总表(以下简称“总表”),汉字字形自此基本趋于稳定。但是,从提高效率、规范标准的角度来看,简化工作的一些问题仍未得到解决。4.1汉字简化工作遗留问题分析4.1.1简化程度仍未完善字表本身并没有规定规定在其以外的字能否使用类推简化,但实际上,表外字的继续类推简化受到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这使得汉字简化工作一贯的基本思路被阻碍,在汉字使用方面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偏旁的简繁混用,如形

26、旁“车”,有“辆、轮、轴、软、轩”等常用简体形式,也有“轙、轒”等繁体形式,因为类推标准的不统一而造成了偏旁繁简夹杂的情况,识读和书写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是字表未能贯彻类推简化原则,同时简化工作又没有很好完善所导致的问题的体现。此外,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带来的文化发展和汉语事业的不断跨越,大量古文献、诗文开始面向现代文化领域,使得部分“旧字”、“古字”开始走向舞台,这些汉字并没有被总表收录,因此在流传中产生了一定的混淆、不规范简化。例如“青釭剑”的“釭”(义为“车轴内的铁圈”)字、“鈌云剑”的“鈌”(义为“战马身上的装饰”)字,常被约定俗成地误写为“缸、钢”或“决、诀”等字。再如“绛”(义为

27、“深红色”)字和“纁”(义为“浅红色”)字,本是一对关联字,但前者得到了简化,后者依然保持着繁体字形。此类情况说明,总表没有完全覆盖到汉字使用尤其是今日的一些情况,仍有值得完善的空间。4.1.2未能贯彻从简原则汉字简化按照一贯的原则应当“去繁留简”、“化繁为简”,但有些在总表中已经简化并在社会上有了一定传播运用的汉字,却未能很好地遵从这一原则。首先,一些字名义上进行了简化,实际上却笔画变多、书写变难。如“强”(简)与“強”(繁)、“冒”(简)与“冐”(繁)等。其次,一些字的简化思路不当,如“赞”的繁体字“贊”和“賛”,其“贊”字源起于汉文小篆的讹写,从利于书写的角度还是从汉字原义的角度,而“賛

28、”才应当是简化的正确字形;再如“墣”字,字表中依然延用了其繁体字形,但说文解字土部就已指出:“墣,块也。从土菐声。圤,墣或从卜。”,说明与“墣”异体同音同义的“圤”字古已有之。因此相比“仆”、“扑”、“朴”等字的简化结果,类如“墣”、“濮”、“璞”等字显然未能得到合理的简化。上述两点问题表现出,在现有的汉字简化成果里仍有一部分字没有遵从汉字简化的从简原则。4.1.3部分简化合并不够科学合理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汉字简化的“同音替代”方面。原则而言,在用同音替代方法简化汉字时,必须以保证汉字的表意功能为前提。同音替代的简化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几种情况:一是简繁同源,如“朱”与“硃”。“硃砂”呈红色又名朱

29、砂,因此以“朱”代“硃”;二是联绵字,单字无意义则可简化,如将“鞦”、“韆”分别简化为“秋”、“千”。三是同音替代的字有搭配限制,或彼此语境大相径庭、混淆可能较小,如“才(才能)”和“才(纔,刚才)”。如果违反上述原则使用同音替代,就难免会出现问题,影响社会交际。如“干”字,同时包含“干(干戈)、(干涉)”“乾(乾燥)”“幹(幹活)、(幹道)”这两个语音、三个汉字、六个语素;而术语、专属名词的认读就成了问题,如“干细胞”、“塔什干”、“巴尔干”,再如“你吃牛肉干吗?”,这句话将“干”读 n 和 n 就完全是两个意思。此外,滥用同音替代方法,不但容易导致歧义与误读,在简繁互相转化时更为易错,如“

30、日進鬥金”、“XX 美發店”,将“皇后”写成“皇後”等错误现象层出不穷。这些情况虽然为数不多,但秉承严谨的文字态度,对这些不完善简化字进行补完,将大大有利于汉字体系的健常海峰:建国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相关问题研究114全与完善。4.2汉字简化工作遗留问题的反思与建议进一步分析上述汉字简化的遗留问题,不难发现一些目前我国文字使用情况的困境。制度方面而言,汉字简化的政策规定与标准执行已稍显迟滞,而未能适应新时代的快速发展;现行字表虽然对原有汉字简化方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订和调整,但一些问题始终被搁置,抑或未能根本解决。在这一基础上出现的诸多社会用字乱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政策制定、部门解读与实际执行之

31、间所存在的矛盾,以及方案制定者与部门执行者的思想认识尚未达成高度一致,协调机制不够畅通,补救措施相对滞后8。解决汉字简化的遗留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和社会齐心协力,营造成熟、科学、和谐的语言文字环境,促进汉字简化的国家标准与社会应用的健康发展。政府层面,首先要完善汉字简化国家标准,例如适当调整现行总表内容范围、明确汉字类推简化的方针等,这样既能够体现国家汉字简化工作的效率与权威,又能够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用字需要,进而拓宽汉字简化方案的有效范围。此外,政府应建立健全网络用字的认证、监督和评价,对不当网络用字及时做好预防与纠正。社会层面,我国公民作为汉字使用者,是汉字简化应用的主要成员,对于汉字简化的

32、发展完善同样负有重要的义务。我们应当主动树立规范汉字、监督汉字、保护汉字的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及时关注汉字简化的国家政策动向,加强对现行标准字的形、音、义的学习与书写能力,规范使用汉字,形成良好的母语运用习惯。同时,对于不规范的社会用字、网络用字,要及时、积极指正勘误。5结语汉字简化工作是一个复杂又重要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伊始,建设国家的重要需求推动了汉字简化这一重大工程的问世,建国之初汉字简化工作的开展和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推进,无一不在证实着语言文字对社会、人民的重要性。国家的语言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完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仍是今后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基础性任务9。“二

33、简字”方案的失败,有其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所导致,但并不应该带来汉字简化的失败与停滞。实际上,汉字本身的简化程度或许有一定的界限,但这并不能够成为搁置汉字简化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的理由。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光辉成就,语言文字工作者们紧紧围绕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对语言文字的迫切需求,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扩大工作视野、深化工作内容。如今,国家蓬勃发展,人民文化水平与素质飞快提高,社会信息化日新月异,汉字的书写识认高效而便捷。在此基础上,必须进一步营造健康发展、风清气正的社会语言文字环境

34、,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新时代下的文明文化发展,为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做出重要贡献。参考文献1 吴玉章.文字改革文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8:p17.2 苏培成.重新审视简化字 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21-1283 吴 玉 章.中 国 文 字 改 革 的 道 路 J.教 学 与 研究,1956(2):p32-38.4 郑 丽.二 简 字 探 析 J.吉 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报,2014,(10):p145-147.5 陈 建 伟.建 国 后 的 两 次 汉 字 简 化 J.北 京 档案,2009,(4):p39-41.6 沙宗元.文字学术语规范研究 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p389.7 王力.汉字改革 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p13.8 徐道春.汉字简化遗留问题摭议兼及出版印刷 与 汉 字 信 息 处 理 用 字 的 规 范 化 J.现 代 语文,2002(5),p51-56.9 刘 宏,徐 欣 路.服 务 国 家 发 展 需 要 大 力 推 进语 言 文 字 规 范 标 准 建 设 J.语 言 文 字 应用,2020(03):p2-p8.责任编辑:左莹莹 常海峰:建国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相关问题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