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构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9464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构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构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济师 2023 年第 08 期摘要:大学生学业支持服务是中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已有学业支持体系促进了大学生学业发展,但系统性管理组织缺失、多元主体协作性不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偏弱等现象依然存在;从学校、教师、辅导员、学生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组织化的高校学业支持体系结构,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词:学业支持高等教育高质量人才四位一体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8-171-03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2、高等教育事业,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体系。2021 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 3012 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高达 4430 万人,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普及化阶段,培养高水平人才日益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环节。高校需要构建学习支持体系,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培养,搭建网络空间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因此,构建符合学生诉求的学业支持体系,是高校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学业支持”主要是指教育机构为指导学习者自主学习,利用各种途径实现学习者学习目标的服务总和1。国内外学者围绕人本主义2、以学生问题为导向3、学习者需求为导向4、以学生为中心5、终身教育6的思想开展研究;探讨博士生7、硕士生8、本科

3、生9、高职生10等群体的学业支持服务内容;从学生主体11、三全育人12、心理资本13等视角分析学业支持服务对学生的成长作用。有学者将学业支持服务应用于少数民族学业支持14、中国西部农村开放教育15,提出他人引导16、同侪辅导、在线直播等策略,建立导学助学促学17、监测预警和扶持18等学业支持体系。基于此,本文对开展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研究,提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的学业支持体系路径,以期丰富我国学业支持体系研究理论、促进当代大学生自由且全面发展。一、学业支持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一)问卷设计坚持“明确学生学习需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现学生现存问题”的原则,设计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调查问卷。

4、问卷主体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业支持体系现状、学生对学业支持体系的满意度以及学生对学业支持的期望四个部分。本次调查于 2021 年 1012 月期间采取网络调查方式开展,调查对象是某师范院校的本科生。共回收问卷 280 份,有效问卷 259 份,有效问卷率为 92.5%。(二)学业支持体系现状1.学业支持体系现状。55.21%同学对所学专业的培养方案非常了解,只有1.16%的同学完全不了解,表明大部分同学已经知晓本专业涉及的学课门类和专业课程。68.73%、67.57%、52.9%的同学存在“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方法不当”等学业问题,表明学生对于学习的方向明晰,出

5、现学业困难主要源于内在驱动力不足,需 要 学 业 指 导 人 员 给 予 高 度 关 注。84.17%、75.68%、23.17%的同学分别采取“查阅书籍自行解决”“与同学共同探讨”“搁置不处理”的方式解决学业问题。在解决学业问题的帮扶人员中,84.94%的同学倾向于向同学请教,其次是任课老师(55.21%)、高年级同学(35.52%)、辅导员(15.44%)和学校领导(5.79%)。这说明同学间的帮助在学业支持上的作用明显,要重视学业支持的“同侪策略”。此外,辅导员在解决学业问题上的作用具有上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发挥辅导员的作用。2.学业支持体系满意度。5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学业支持活动效

6、果一般,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由于活动本身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没能认真参与到活动中。59.46%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服务设施满意,40.54%的学生不满意,认为学校图书馆座位预约不够便捷、数据库资源里经管类数据库不够全面、住宿环境有待改善等。15.44%、50.97%的同学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任课老师提供的学业帮助,表明任课教师在学业支持服务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31.66%的同学认为任课教师提供的学业支持服务作用一般,因为老师的精力有限,很难对每一位同学提供同等帮助,他们更倾向于独立解决或寻求同侪帮助。3.学业支持体系期望。在学生期望的帮扶活动上,33.98%的同学选择了心理辅导,大多数同学

7、则选择了专业选择指导(77.61%)、学习方法指导(61%)和就业指导(65.64%)。这表明学生期望获得各类学业支持服务,不同学生有不同需求。应积极开展相关的指导活动、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服务需求。76.45%的同学期望任课老师给予学业支持帮扶,56.75%的学生选择导师。这反映了学生内心非常期望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但是在行动上没有驱动力,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因此,学校应当搭建合适的师生交流平台,加强学生与专业老师之间的联系,满足学生学业需求。46.72%的学生表示非常期待学校建立学业支持机构,37.07%的学生表示比较期待。在学业支持形式上

8、,59.46%的学生选择了个体咨询的支持形式。其次是 专 题 讲 座(49.03%)、辅 导 课 程(45.95%)、经验交流会(42.08%)和学习讨论会(39.77%)。学校应优先满足个性化的学业支持需求,拓展帮助渠道,多方面满足学生诉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三)存在问题从问卷反馈来看,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系统性管理组织缺失。学校没有成立学业支持服务管理机构,部分学业支持活动没能发挥预期效果,专业化的学业支持指导活动开展频率低,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第二,多元主体协作性不高。已有的学业支持手段较为单一,不能调动学生、辅导员、授课教师、学校领导等人员的积极性,使得学业

9、支持体系中的各主体粘性弱,没有良好的协作性。第三,学生主观能动性偏弱。学生主动寻找各类人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有待加强,个人学习动机有待明确,学习方法有待优化,表达诉求意愿普遍不强烈。二、基于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构建(一)学校层面加强全局管理1.成立学业支持小组。成立校级学业支持小组,制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需求相契合的政策文件、工作发基于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构建任以胜荫产学研经济171要要经济师 2023 年第 08 期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监督各学院严格落实。分析学生学业帮助需求、特点和规律,为学校学科建设、培养方案制定等工作提供参考。2.完善学业服务设施。充分了解学

10、生学业服务设施需求,适量地将学校闲置办公室改造成学生自习室或活动室,合理设定开放时间。鼓励教师与学生共享数据库等资源,积极宣传电子资源类型和使用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简便获取和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学习效果。3.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便捷的创新创业互动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服务力度,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牢牢把握加强创新型人才建设主线,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创新思维培训班、创新创业比赛参赛经验分享会,为有创业项目的学生提供项目经费。4.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等考评,提高教师教学业绩、教书育

11、人效果的奖励。推进“优带新”培训模式,组建由特级教师、一线骨干教师参与的高端团队,鼓励新进教师第一年不教学。促进专业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注重课程教学和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做到每门课程有思政、每位教师懂育人。5.推行学业预警制度。为学年学分或绩点较低及其他需要关心的学生制定不同等级的预警制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有针对性地予以学业跟踪、帮扶和指导。辅导员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其他情况等进行考察,定期对学业困难生的划分标准进行适当调整。(二)教师层面聚焦学生学业需求1.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培训活动,更新转变教育观念,加快从原本单向的“教”向与学生双向学

12、习、教学相长转变。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特点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为特殊情况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研科研,使科研活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发挥科研的教学价值。2.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在学生入学时详细解读专业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特色、学习方法、就业情况等,及时纠正学生专业认知误解。结合丰富的课后练习和实践,提高课堂趣味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专业特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3.建立友好师生关系。塑造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用关爱的眼光看待学生,定期调查出现问题的根源,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值得赞赏的优点,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平等

13、对话,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4.提供参与科研机会。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专业课知识,提高学生对科研的认知,培养学生科研兴趣。鼓励学生讨论、思考科学问题,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建立科研社团,支持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课题,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三)辅导员层面切实做到精准帮扶1.建立精准帮扶机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完善学业预警制度,搭建“学业预警”“挂科重修”等学业困难学生库,实施动态精准管理。针对不同预警学生,有针对性采用辅导员定期督促、党员一对一帮扶、及时与家长沟通、优秀学生结对子等方式,了解

14、学生最新的学习状态、精神状态以及帮扶效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根据学生需求,召开学业座谈会和生活座谈会,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倾听交流。不断挖掘学生特点,了解学生专长,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组织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等师生联谊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3.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在生活上给予大一新生更多的关爱,关注其心理变化。鼓励大二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专业学习。密切关注大三大四学生实习和就业情况,为学生毕业选择提供各种帮助。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时了解学生群体状况。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或求助,尽可能地用最合理的方式关心学生。4.指导学生职业规划。培

15、养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知,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密切关注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结构,掌握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做好职业规划。时刻关注就业指导需求和动向,动态掌握就业政策,促进就业指导常态化。多关心考研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组织考研就交流指导会。(四)学生层面明确自身学业需求1.端正学习动机。确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通过不断提问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在不同阶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采用激励、奖励等各种方法提高学习计划效果,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多与老师、辅导员、同学等

16、进行交流讨论,强化知识互补、思想共振、信息共享。2.优化学习方法。通过了解专业培养方案、向专业课教师请教、向学长学姐咨询、自主上网查询等方式,了解本专业的学习特点,明确最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课堂上认真听讲,总结知识框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3.提升科研能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积极参加课外学术交流和课外科技活动,学习最新文献、技术和模型等,参加老师课题、发表论文、申请科研项目、参加科研竞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4.积极参与实践。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加强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提升自己见识。竞聘学生会干部、班干部等职位,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

17、协调能力等,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奉献社会,提升自我效能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三、结语21 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人才培养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显得迫在眉睫。因此,构建学校、教师、辅导员、学生于一体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既是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学校+教师+辅导员+学生”协同育人模式,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

18、能力。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学业支持系统的优化调整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2020jyxm0623)参考文献:1MaxwellM.ImprovingStudentLearningSkills:ANewEditionM.SanFrancisco:Jossey-Bass,1997:10.2 张满才.人本主义思想与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J.开(下转第 175 页)荫产学研经济172要要经济师 2023 年第 08 期(上接第 172 页)放教育研究,2009,15(03):36-39.3 张皓.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体系建构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

19、26(02):84-87.4 成秀英.学习者需求导向下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构J.教育现代化,2017,4(31):169-170.5 李晓倩,梁友芳,谢亚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业指导服务支持体系的构建以三 亚 学 院 为 例 J.高 教 学 刊,2019,(19):144-146.6 王彦琦,张海,吴立刚,等.终身学习视域下成人技术支持自我调节学习影响因素研究J.成人教育,2022,42(02):15-21.7 金红昊,杨钋.学业支持对博士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舒解效应基于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比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05):9-16+24.8 安哲锋,齐书宇,李敏.研究生学业支持

20、服务工作之现状与思考基于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实践 J.北京教育(德育),2014(Z1):58-60.9 王建敏,尚世宇.本科生导师制在地方性应用型院校学业支持系统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21,28(05):117-118.10 焦同战,宋喜玲.高职院校学习支持体系组成与功能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1):107-109.11 朱红,陈晓宇,鲍威,等.学生视角下的高等理科人才培养:问题与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5(06):76-80+96.12 路影,路宾.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的支持路径探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06):55-58.13

21、 路艳美,张增良,黄文文.心理资本视角下学业不良高职生心理支持体系的社会构建路径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02):28-31.14 宋来.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构建与优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1):129-134.15 郭磊.面向西部农村的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基于在陕西的调研J.改革与开放,2010(18):147-148.16 才立琴,范乐源,田小静.重要他人视域下的大学生学习质量支持系统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0(01):116-120.17 孙龙国.远程网络课程“导学+助学+促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22、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6):28-30.18 柏钧献,程孝良.信息潮涌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6):40-44.(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芜湖241002)作者简介:任以胜,理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地理、区域经济。(责编:贾伟)统,解决课时有限和教材容量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的充分融合。第三,在线课程应用需要考虑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比如混合教学法的采用;在线课程教学效果则需要从学习过程跟踪和学习效果两方面着手。高校在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

23、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在线平台的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的功能,从而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二)转变教师培训观念,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1.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创新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在线教学是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系统性教学活动,对教师的在线教学组织和设计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建立并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的中长期培训和基础性培训,在实际的培训中,要制定出针对不同教师能力水平的培训目标,开展分层级能力培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促进各种能力水平的教师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提升。其次,要创新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培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

24、手段,开展网络研修和讨论,组织大家通过课堂案例的共享和分析,积极探讨出最适合当下情景中教学策略以及监管和评价的有效方法。2.转变教师角色,重构师生关系。在网路虚拟教室中,由于教师无法直观地观察和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不在单纯的遵循教师发出的指令,因此,要及时转变教师角色,重新构建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学会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其次,在时间和信息碎片化的今天,研究生虽已有一定的自控和管理能力,但由于无关信息的干扰太多,还是容易迷失自我,教师这时就要充当是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航者。最后,在线教育中,由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自律性好的学生和自律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差

25、距越来越大,加之缺乏同伴的鼓励和支持,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及时的心理安慰和疏导。本研究也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增加不同的交互式评论方式,有助于提高在线学习者的参与感9。通过梳理在线教育的用户评论行为、探讨相关的研究生课程,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有助于我们解开这个迷团。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2jyjxggyj331参考文献:1 教育部网站.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 吕森林,邵银娟等.中国在线教育产业蓝皮书(20142015

26、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7.3 朱新顺.“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研究与探索J.现代信息技术,2019(22):146-147.4 王运武,王宇茹,李炎鑫.疫情防控期间提升在线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02):119-128.5 王吉庆.信息素养:轻松玩转虚拟空间J.中国德育,2016(01):29-31.6 胡钦太,刘丽清.教育公平视域中的在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0(08):14-21.7 黄荣怀,张慕华,沈阳,等.超大规模互联网教育组织的核心要素研究在线教育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案例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3):10-19.8 付卫东,周洪宇.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在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育版),2020,22(02):14-18.9 周蕾.在线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1):70-73.(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研究生工作部安徽蚌埠233000)作者简介:朱明明,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王人喜,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伦理。(责编:贾伟)荫产学研经济175要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