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可行能力视角下构建“互联网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研究--以泉州市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9025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行能力视角下构建“互联网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研究--以泉州市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可行能力视角下构建“互联网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研究--以泉州市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可行能力视角下构建“互联网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研究--以泉州市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Jun.2023Journal of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23年6 月Vol.21 No.3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 1 卷第3期可行能力视角下构建量“互联网+”丝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研究一以泉州市为例杨晓君(黎明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福建泉州36 2 0 0 0)摘要:让职业院校引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使这一体系在“互联网+”背景下发挥出应有作用,是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落实的重要保证。以可行能力为切入点,分析职业教育框架下的终身职业技能现状,“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内涵、特点及价值。以培训机制为着眼

2、点,从满足人才提升的主动需求、强化对劳动者的激励引导、拓展“互联网+”培训形式、履行全过程监管等四个方面开展“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构实践。论证过程表明:构建形成“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将帮助职业院校灵活展现正规教育机会,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水平,给劳动者能力发展、意识进步提供支持,最终让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技能培训等融为一体。关键词:可行能力;职业教育;“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中图分类号:G717;C 9 7 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2-6 332(2 0 2 3)0 3-0 0 7 7-0 6职业技能培养与获得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而且涉及到多

3、个利益主体,并在这些利益主体的博奔和协作中取得进步。纵观职业技能形成不同时期特点,可发现我国已经初步拥有了终身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基础制度与基本能力。如以学校职业教育为中心的职业标准、制度体系的制定、实施与更新工作近年的成绩有目共睹。基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及多主体共生的现实情况,则可明显看到未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尤其步人“互联网+”时代,这种可行性与必要性则体现得更为明显。综合相关研究观点,笔者认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形成的目标,是形成一整套足够使用、能够以社会和个人需求为导向,且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制度群”。然而职业技能产生过程复杂,社会与时代背景同样复杂,“制度群”

4、的建立难度较大,如何进行具体操作非常值得深人探讨。可行能力视角的选择,可为有关工作提供切入口。1职业教育框架下的终身职业技能现状1.1职业教育框架下对职业技能提升的现实要求可行能力2 指人们实现自我愿望的能力,这种“实现”首先是主观上乐于完成的,甚至是努力要求实现的;另外,此“愿望”也通常是个体所设定的愿望,而非他人所强加的;再者,“能力”则属于我们自身可控的,而非不受控制的外部力量。可行能力可以笼统提及,也可以做进一步细分,如将其分成知识和技能、认知能力、可控资源、品格信念与意志及情绪管理能力等等。2 0 2 1 年,笔者曾参与一份泉州市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及回收研

5、究工作。接受随机调查问卷的1 5 0 个样本涉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收稿日期 2 0 2 3-0 3-0 1基金项目 2 0 2 2 年福建省终身教育提质培优项目课题一般项目(项目编号:ZS22023)【作者简介杨晓君(1 9 8 4-),男(汉),福建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职业培训、教育管理和终身教育。第2 1 卷78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学历、不同职业的群体与个人。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于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总体不是特别理想,并普遍认为需要从职业技能提升的角度,提高自身工作满意度(如表1、表2 所示),这种对于职业技能发展的要求,使职业教育框架下的可行能力探讨拥有了落脚

6、点。表1 泉州市城乡劳动者职业满意度调查项目人数百分比非常满意4127.3%基本满意4731.3%不满意4228%不适宜我2013.3%表2 认为是否需要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自我提升调查项目人数百分比不需要2013.3%可能需要2818.7%需要4630.7%追切需要5637.3%1.2“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可行能力培养韩永强等人关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困境及其推进策略的论述,提及可行能力理论来源于对主流功利主义经济学与政治思维缺陷的纠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创建与发展起来的,对个人福祉、社会安排、政策设计、社会变革等加以评价的规范性框架体系 3。在该理论视域之下,人们将基于理想生活方式实现目

7、标,以可行能力集合作为核心,对各种手段造成的生活质量影响等进行深人考察。具体到职业教育框架之中,可行能力重点强调个体能够真正拥有,且可以把学习成果付之于实践的各项功能性活动的组合,功能性活动可涉及到读写活动、健康身体、愉悦心情、融人社会水平等项内容4。除了功能发挥的本来意思外,可行能力还包括机会和自由选择,即如果用某个功能性活动向量下的个体实际成就进行表达,则可供其选用的各类互相替换的功能活动组合,便能够构建为此人的可行能力集。该可行能力集范围将因教育特点、学习形式的变化而拥有广泛性与拓展性,这是机会和自由选择存在的原理 5 。针对可行能力理论展开探索,付诸实践,应当从“人”人手,探讨“人”为

8、了得到所需可行能力而不是特定技能,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并据此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面的探索。例如在内容方面,除了包括显性的知识、技能之外,还要涉及到生活技能、本土知识、行业技能等隐性的知识,再基于这些内容进行课程体系的合理规划。在“互联网+”背景下,以职业院校为中心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从内容到形式对于“人”的全面适应已经进行了初步探索,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真正落实打下了良好基础。2“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内涵、特点及价值2.1“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白的内涵和特点“互联网+教育”是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衍生的产物,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传统教育受互联网技术手段影响后

9、得到扩充,从而形成新的教育模式;二是“互联网+教育”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结果,是教育领域的新体系与新业态。两个内涵都充分体现出互联网技术是教育领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要素,是教育体系的共享性、开放性与灵活性的重要途径。职业技能培训从传统的实操培训逐步转向“互联网+教育”模式,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教育主动转型发展的结果,是一种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分散学习与集中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是对传统线下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创新和转型升级。具体来说,这种培训方式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更能集中优质师资、教学资源,有利于扩大职业培训规模并提高培训质量;二是以学习对象为主体,课

10、程的设计、安排更具针对性,学习者可据自身需要自主安排学习课程、进度;三是根据培训对象与场景的不同,可采取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培训方式,大大提高培训效率。2.2“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内涵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变革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互联网+终身教79杨晓君:可行能力视角下构建“互联网+”丝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研究第3期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与变革的重要路径,帮助终身教育体系解决教育瓶颈问题,在提供个性化与规模化学习需求服务形式的同时,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全方位与整体变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体系性,强调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等正式及非

11、正式教育体系的衔接整合,满足个体发展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需求。“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的核心特性专注于开放性,建设目标专注于打破各教育类型与领域的独立性、扭转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格局、丰富教育体系的灵活性与开放性特性、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社会经济领域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转化成果的应用,唯有二者深度融合,才能快速推动新模式与新业态成型及发挥效益价值。“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承担着创新教育体制、服务模式及组织形式等责任,肩负着衔接各类型教育与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的重担,在终身教育中开辟出横纵交融的发展路径,切实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教育服务2.3“互联网+”

12、丝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价值2.3.1主体多元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策略的使用,将有多个实施主体共同参与,按照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所有参与个体与群体都将在此体系内展现影响,如人才本身、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均将基于各自角色定位而发挥作用。换言之,趋于理想化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若想实现构建要求,并非仅以职业院校作为主体,而是要让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完成。例如作为职业教育宏观管理者,政府行为主体功能不可被漠视,作为人才实践基地,企业也应主动破除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间的障碍,等等。2.3.2过程动态化“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策略的实施过程,呈现出显著的动态化特点。动态化特点的存在让

13、可行能力视角下,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拥有了基本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可以认为,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在对接产业人才需求方面的趋势显著,而正因为如此,所有的人才培训具体内容与具体工作均需要从劳动者需求、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培训部门考核情况做人出动态化调整。从更宏观层面上看,政府部门所付出的企业用工监测、人力资源供需分析,职业工种调整等努力,同样是彰显过程动态特点的做法。2.3.3全民学习终身化自终身教育思想在1 9 6 5 年被正式提出来以后,终身学习理念被更多人所接受。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显现出日益重要的国民技能与综合素质提升作用。而这种作用并非暂时的,而是持续的,且持续时间之

14、长,往往与个人成长过程相关联,即呈现出显著的终身发展特点。尤其是处于可行能力视角下“互联网+”时代,终身发展特点同时表现出非常强的系统性、全面性。依教育部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方案,建立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优质职业教育制度,建立分级分类教育培训成果认定、转换机制等,则都在以政策指引的角度,阐释终身发展特点。3构建可行能力视角下“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实践方式本文所探讨的构建形成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其宗旨就在于保证学习者能够完成自教育系统到就业岗位的全程职业技能培训,使过程具有持续性和顺畅性,并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有力支撑。笔者站在可行能力的角度,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

15、,以培训机制为着眼点,开展“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构实践。笔者通过参与泉州市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调查问卷调查,注意到泉州市城乡劳动者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时,希望得到的保障来自于多个方面,不同人群受自身年龄、职业等的影响,做了不同选择。如有近40%的劳动者希望政府给予专项支持,有近5 5%的劳动者要求培训内容的适当性。此外在教师素质需要提高、培训方式应当灵活、培训机构要有实力等方面,也都有超过一半的劳动者做了选择。总的说来,其所做的选择体现出了较强的可行能力视角下构建“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化要求。第2 1 卷80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1技能培训是满足人才提升的主动

16、需求根据泉州市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调查,在回答选择培训项目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可多选)问题时,选择求职就业、升职加薪等实用性较强的因素人数较多,证明了了解人才市场发展的动向必要性(如表3)。为此,可参考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以及我国职业院校先进做法,应当在“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方面,重视就业需求及人才市场导向,借助导向引导力,让可行能力起到更大的牵引作用。实践中,可以职业院校为主体,定期进行以周边职业技能培训需求项目为导向的调查分析工作,或者按需召开职业培训机构座谈会,深人了解当地职业培训工作的完成情况,对教师来源、招生就业、产教融合等方面情况加以细致分析,尤其要在紧缺型人才供需方面加

17、大研究力度。以泉州市为例,当地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各区职业技能培训管理部门在充分了解新职业信息的前提下,督促技能培训机构进行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课程开发,并使职业院校增强同企业的协调性,努力打造一个融多种功能为一体、具有“互联网+”发展前景的教育培训机制,这是了解人才市场动向的有效做法。表3认为是否需要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自我提升调查项目人数百分比求职就业9362%升职加薪7751.3%积分落户4530%兴趣爱好2214.7%费用低廉106.7%3.2政府部门强化对劳动者的激励引导强化对劳动者的激励引导,将从受教育培训者主观层面,表现出密切配合构建形成“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功能

18、。在这一策略中,可具体涉及到如下工作要点。其一,教育者需要更加立体地梳理各级政府既定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及时了解、整理、更新技能培训报名、培训形式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解决思路,以接受教育者易于接受的语言与形式,进行相应政策的宣传与解读。例如泉州市借助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一系列形式,展开办理流程宣传普及工作,实践证明效果较好;其二,对于教育部门特别是对于职业学校而言,需要做好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这将使之在较短时间内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面对接受培训者不易理解的问题时,要基于协调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以保证人人知晓培训方案,平等享受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配套支持政策

19、3.3承训机构拓展“互联网+”培训形式笔者参与的泉州市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或者有志于参与职业培训者,对于“互联网+”培训有较高的信任度与依赖度,普遍乐于接受新形式的培训指导(如表4)。表4最乐于接受何种培训方式调查项目人数百分比课堂教学2013.3%网络教学7248%考察观摩2114%基地实训3724.7%职业教育机构应当切实提升自我创新意识,基于可行能力导向,充分借助“互联网+”载体进行利于终身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参考泉州当地的成功经验,可注意到以下有关做法的可行性。其一,教育部门应当拓展培训渠道,利用职业培训在线网络平台、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等在线培训平台,寻找丰

20、富的、实用性较强的数字培训资源,在培训统计、监管功能方面取得与可行能力相协调的进步,而且也可基于拓展的渠道,让企业与个人拥有线上技能培训的机会;其二,教育部门应当丰富培训形式,在实践中充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的职业技能培训作用,自“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的视角开始,进行融就业和培训为一体的探索,这将全面提升职业人才接受培训的便利度与可及性,使之拥有终身学习的机会;其三,强化同大型企业的合作时,也可突出“互联网+”培训功能。即教育部门可对国内外先进经验加以借鉴,进行基于网络的新型产教融合培训制度探索,让职业技能培训81杨晓君:可行能力视角下构建“互联网+”丝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研究第3期拥有在网

21、络环境下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能性,从而一面节约教学成本,一面提升培训效率。其四,教育部门应当对培训内容加以拓展,在实践中以培训课程合理设置为突破口,从本地产业分布特点,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拥有本地特色鲜明的技能培训项目。例如泉州当地多所职业院校基于相关文件要求,下大力气推动闽菜制作就业创业行动,与当地知名宾馆、酒店合作,进行相关课程的打造,效果理想3.4行业主管履行全过程监管泉州市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调查中涉及到实际培训效果的两个项目(如表5、表6),两个项目皆可多选。结果表明,接受调查的劳动者对于师资和培训普遍比较关注,他们所认为的存在不足之处,则集中体现于培训者能力和表现方面

22、。表5 注重的技能培训条件项目人数讲师水平67教学质量78内容实用性54时间合理性43师生互动性31表6 认为存在的不足之处项目人数培训地点少32培训时间不自由53方式不灵活46教学资源少19教学质量弱91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工作同职业教师队伍素质,以及由此展现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高度相关。如果想基于可行能力,进行“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有效构建,便一定要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现在,泉州在市域范围内构建了统一化创业培训师资库,供各地应用选择。然而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库建设则相对落后,对教师授课水平的把关不够严格,衡量标准不够专业,未来应当在这些方面进行优化调整7

23、。例如为了确保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质量与培训效果得到全面提升,培训管理部门可制定明确的专职与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使制度在优良环境下得到落实。除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以外,加大培训机构监管力度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本项工作可涉及到多个方面,例如强化区域范围内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与监督,做好职业培训机构教学工作质量测评,探讨“互联网+”视域下教师教学和培训工作优化可能性,看是否可以使教师所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引人活动,有效保证学生可行能力的发展。4结语推动构建形成新时代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是我国职业能力建设者所应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新任务,探索课题、迎接挑战、完成任务的突破口,在于对“互联

24、网+”理念的认知与应用。实际工作中,职业教育者可以从可行能力视角出发,通过不同渠道构建形成“互联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给劳动者能力发展、意识进步提供支持。本文所论及的了解人才市场发展的动向、突出“互联网+”培训功能等策略要点,也均是从可行能力视角出发展开的探讨,至于未来的实施细节,则仍需在实践中不断锤炼,以期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参考文献:I】蔡茂鑫.我国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研究 J.科教导刊,2 0 2 1(1 8):2 7 5.2覃睿,刘梦雪,史娅琪.职业教育的转向:从能力本位到可行能力本位 J.职业技术教育,2 0 1 7(2 5):2 8.3 韩永强,刘晨,邹琦.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

25、困境及其推进策略 .中国成人教育,2 0 2 1(6):3.4】杨成明.企业高技能人才向职业教育教师的转换:现实挑战与实现机制: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 J.教师教育研究,2 0 1 8(3):1 1 4.5高高涵,李嘉丽,邢艺漆“四因共振”生态模式: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之教育传承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 9(1):1 39.【责任编辑:滕永华】第2 1 卷82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李小娟.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 41 5 名师生的实证 JJ江西社会科学,2 0 1 6(7):2 5 0.7姜大源.为什么强调职教是一种教育类型 EB/OL.(2023-02-12)

26、2023-02-25.https:/ 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 0 1 2(6):6 6.9冯虹,沈自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困境与出路 J.当代青年研究,2 0 1 4(3):5.10陆素菊.优化农民工职业能力提升路向的思考:基于劳动力供给的视角 J.职教论坛,2 0 1 6(1),2 5.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plus lifelong vocational skillstraining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asible capabilityTake the city of Qua

27、nzhou as an exampleYANG Xiaojun(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Quanzou,Fujian,China 362000)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a lifelong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role of this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lus are important guarantees

28、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felong vocationalskills training system in China.Based on the feasible capabil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felongvocational skill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the 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theInternet plus life

29、long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ystem.Focusing on the training mechanism,this paper carries out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Internet plus lifelong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ystem from four aspects:meetingthe active demand for talent promotion,strengthening the incentive and guidance for worke

30、rs,expanding the Internetplus training forms,and performing the whole process supervision.The demonstration process shows that building aInternet plus lifelong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ystem will help vocational colleges flexibly present formal educationopportunities,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of vocational sklls training,provide support for workers ability developmentand awareness progress,and finally integr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skills training,etc.Key words:feasible ability,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net plus,lifelong professional skills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