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莱考夫隐喻论——从概念隐喻观到认知神经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897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莱考夫隐喻论——从概念隐喻观到认知神经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莱考夫隐喻论——从概念隐喻观到认知神经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莱考夫隐喻论——从概念隐喻观到认知神经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1从概念隐喻观到认知神经说 J.语言教育,(2):9 1-10 5.引用本文:孙毅何璇2 0 2 3莱考夫隐喻论莱考夫隐喻论从概念隐喻观到认知神经说孙毅何璇?(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2.齐鲁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摘要:随着概念隐喻思想的深入发展,莱考夫提出的基础理论框架虽仍奏效,但尚存不少有待完善之处。概念隐喻的心理运作机制仍是未解之谜,同时也缺乏用于描述人类心理过程的科学手段。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莱考夫等领军人物勇于自我否定,推进理论发展,将概念隐喻研究拓展到神经科学领域,创造性地从认知神经视角审视概念系统的建构和隐喻推理的形成,以期

2、借助语言神经理论来阐释概念隐理论的工作机制。本文将莱考夫具有代表性的概念隐喻观和认知神经说两个阶段学术思想相结合,以开拓性视角解释思维和语言的内在工作机制,系统阐述概念隐喻在神经认知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关键词: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语言神经论中图分类号:H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5-48 91(2 0 2 3)0 2-0 0 91-15LakoffsThoughts on Metaphor:FromCto CognitiveNeurologyAbstract: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Conceptual Metaphor

3、 Theory,the basic theoreticalframework proposed by Lakoff is still effective,but there is still much to be improved.The psychologicaloperation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s still an unsolved mystery,and there is a lack ofscientific means to describe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human brain.In

4、 recent years,with thedevelopment of neuroscience,Lakoff and other forerunners bear the courage to deny themselves,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theory,expand the study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to the fieldof neuroscience,and creatively examine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eptual system and the for

5、mationof metaphorical reaso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in order to explain theworking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with the help of linguistic neuroscience.Thispaper combines Lakoffs representative concept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with cognitive neurology,explains t

6、he internal working mechanism of thinking and language from a pioneering perspective,作者简介:孙毅,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当代隐喻学、认知叙事学与翻译学。何璇,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商务英语研究92织and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new progres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neurocognitive science.Key Words:Lakoff;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neurosci

7、ence;cognitive science;linguisticneurology1.莱考夫与概念隐喻理论1.1概念隐理论萌芽在早期职业生涯中,莱考夫(GeorgeLakoff,下文中使用Lakoff)与其同时代语言学家一样深受诺亚乔姆斯基革命性思想的影响。然而,时至2 0 世纪7 0 年代,坚持乔姆斯基所说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grammar)的“标准理论”与支持更激进的“转换主义”方法的派别之间出现了裂痕,后者又被称为生成语义学(generative semantics)。R a n d y H a r r i s 在其著作语言学战争(Th

8、e LanguageWars)中详细描述了这场激烈的争论。由于乔姆斯基尖锐的批评加之其内部矛盾,作为语法组织模式的生成语义学运动最终失去了人们的青睐。即便如此,Lakoff随后在其对语言结构的语义和概念基础的探索中依旧带有生成语义的些许痕迹。Lakoff于198 7 年出版专著女人、火和危险的事物(Woman,Fire,andDangerousThings),针锋相对地对“客观主义”语义学及其句法理论进行了多维批评。首先,Lakoff基于其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同事、心理学家EleanorRosch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原型范畴概念对语言语义学的影响。Lakoff提出的分级类别结构的概念远远超出了Ro

9、sch在其实证工作中所设想的概念。事物通过联系链被这些阶级同化,这种同化过程通常涉及神话和文化信仰。因此,“火”属于女性,非因女性是“火”或因火是“女性的”,而因火与太阳有关,而太阳在神话中是女性的。因此,并非该范畴所有成员均分享某个公共特性。Lakoff的描述具有象征意义,他试图通过分类理论来激发一系列看似武断的语言事实。其次是背景知识(或百科知识)在概念规范中的作用。以Fillmore(1982)为例证,Lakoff认为“单身汉”的概念不能被充分定义为“未婚成年男性”。相反,这一概念需要与社会中婚姻实践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CM)相对照。一方面,人们应在一个广义年龄范围内结婚,不这样做的男士

10、是“单身汉”。该模型是“理想化”的,因其并不涵盖所有社会案例;例如,它不包括天主教牧师。因此,与“单身汉”概念相关的原型效应不能用语义特征的集合来解释;相反,它们来自个人环境与ICM间的“匹配”程度。另外,Lakoff将原型概念扩展到词汇多义性。每个词都有自己的结构、语义和语用(甚至语音,在某些情况下还有手势)属性。这成为认知语言学文献中最早也是最系统阐述建构概念的论述之一。1.2当代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范式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语言的结构和组织反映了认知的结构和组认知语言学家以两种方式构建了这一前提。首先,用认知心理学等邻近学科关93于人类认知本质的知识解释语言结构和使用的各个方面。第二,基于对语

11、言结构和使用的观察,提出关于人类认知的假设。显然,Lakoff(1987)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解释语言各个领域的语义和句法现象,对第一种方式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如此,从他和Mark Johnson所称的当代隐喻理论或概念隐喻理论(CMT)的影响、发展和传播反应来看,Lakoff对第二种方法的贡献更加卓著。Lakoff及其同事认为,我们对世界的概念是由大量隐喻联想构成的,其他常被讨论的例子包括时间作为空间的隐喻、数量作为垂直性的隐喻、愤怒作为热量的隐喻等等。孙毅(2 0 2 1:39)认为“人类普通的概念系统在思考和行动方面,究其本质是隐喻性的”。关于具身论,“源域”(source domain

12、)中诸如旅程、空间和垂直度涉及路径、移动和物理位置等经验性的具体概念为理解对应抽象关系提供了推理逻辑。也就是说,“具身性作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关乎人类的经验和认知,其将身体与心智相联系起来”(孙毅王媛,2 0 2 1:136)。例如,在生命中“经历”不同“阶段”的想法背后的逻辑是基于通过许多中间地点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的实际经验。CMT的建立和发展最集中地体现在这三篇标志性论著以及其他评论、应用和分析中: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Live By)(La k o f f&Jo h n s o n,198 0);当代隐喻理论(TheContemporaryTheoryof Metap

13、hor)(La k o f f,1993);体验哲学(Philosophy in the Flesh)(Lakoff&Johnson,1999)。CMT的基础论点可以概括为规约论、概念结构论和具身论。规约论(theconventionality argument)认为隐喻不限于用在创造性写作和口语(如诗歌)中。相反,它们可以普遍且常规地使用在日常语言中,这是大多数人类语言的情况。概念结构论(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argument)认为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相反,语言隐喻反映了概念在我们头脑中的组织方式。我们不仅通过将一个概念(“源域)(sourcedomain)

14、的知识转移或“映射”到另一个概念(“靶域”)(targetdomain)来描述一件事,还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理解一件事。具身论(the embodiment argument)认为根据CMT,源概念在经验上通常是具体的,并拥有某种“身体基础”Johnson,198 7),人类习以为常地立身于世界之中,以身体为度量衡去评估周遭世界(孙毅,2 0 2 0)。而目标概念通常是抽象的,无法直接体验或感知。由于我们的许多概念都是隐喻性的,根据概念结构的论点,我们对概念的理解最终取决于我们身体的性质及其发挥作用的物理环境。对认知的身体基础的研究被广泛称为具身认知(Anderson,2 0 0 3),并在心理

15、学、哲学和认知科学领域有了深入讨论。如以下表达:“他在人生中走过了漫长的道路。”(He has comealongway in life.),“这是我通向成功的门票。”(Thisis my ticket to success.),“我们是人生旅途中的同路人。”(We are fellowtravelers inthe journey of life.)。规约性论证的基础是,尽管这些表达是隐喻性的,但常被使用和理解,在许多语言中有大致相同的对应物,Yu(1998)曾在其研究中对汉语普通话中隐喻使用具身现象有所描述。此外,它们在语义上趋于一致,因此有一种倾向,94即用“旅行”术语来描述“生活”的各

16、个方面(例如,长途旅行、机票、旅行者)。因此,如不使用隐喻,则很难理解和传达这些关于“生活”的观点,这一观察结果加上一系列心理语言学实验(如Nayak&Gibbs,1990),为概念结构论点提供了支撑。1.3当代隐喻理论的应用视角Lakoff及其同事在随后的一系列跨学科研究中阐述了这些论点具有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如果我们认同隐喻揭示了我们的概念系统是如何构造和体现的,那问题是,它是如何与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相联系的?1.3.1文学视角CMT使我们思考“诗性隐喻”(poetic metaphors)与“规约隐喻”(conventionalmetaphors)的领域问题,而“规约隐喻”被认为渗透于

17、日常语言和思维之中,早期对文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体现了超越冷静的理性(MoreThanCool Reason)(La k o f f&Turner,198 9)中关于这一领域问题的论点。按照CMT的思路,Lakoff和Turner在超越冷静的理性中证明:西方文学传统中用来概念化生死、存在之链等概念的隐喻是异常复杂的,但实际却可追溯到构成日常语言和思想的相同底层映射。“隐喻认知手段或策略不仅存在于诗歌语言中,也置身于更普通的语言使用形式中”孙毅梁晓晶,2 0 2 0:10 9)。这意味着创造、解释和欣赏文学隐喻中涉及的相同认知过程和映射,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规约理解。对西方文学概念领域的成功处理预示了

18、CMT未来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1.3.2哲学视角在与MarkJohnson的再度合作中,Lakoff在另一部经典著作体验哲学(Ph i l o s o p h yintheFlesh)(La k o f f&Jo h n s o n,1999)中试图将CMT的论述范围扩展至西方传统哲学。两位学者考察了普遍的基本哲学概念,如因果关系、时间性和“自我”,对西方哲学家及西方哲学中传统特征的有效性发起了挑战。首先,他们证明了用于描述时间和因果关系等概念的语言表达典型的隐喻性。根据CMT,概念化方式亦具隐喻性。例如,“流逝的时间”和“圣诞节的临近”等日常表达意味着时间被概念化为空间运动。Lakoff和J

19、ohnson使用这些例子来质疑传统观点,即时间、因果关系等有一个客观正确的“字面”特征,它独立于并超越我们对其理解。然而,他们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一种相对论性的事情都可以发生,即一组隐喻可被另一组隐喻任意替换,从而产生这些基本概念的不同概念。因为这些隐喻体现在,对这些概念进行概念化的方式会受到我们身体性质和身体与世界的互动的激发和管束。从进化的角度进一步表明,我们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虽不可避免地具有隐喻性,也非严格地“客观”,但仍是自然主义的和适应性的一Lakoff和Johnson称之为“具身现实主义”(embodied realism)。1.3.3数学视角在体验哲学出版后不久,在涉及范围

20、广泛的数学从哪里来(WhereMathematicsComesFrom)一书中,Lakoff和Nunez(2000)再次将同样的论据延伸至数95学领域。他们认为,长期以来被认作抽象、象征性、客观地描述宇宙逻辑结构的数学推理,亦可简化为基于人类具身的隐喻。数学的一些基础的“基本隐喻”包括将算术概念化为对象收集或对象构造的“标尺”隐喻,以及将算术概念化为沿着一条路径移动Lakoff&Nunez,2 0 0 0),所有这些都源于基本身体经验的各个方面。基于对数学概念的进一步分析,如集合论、代数、无穷大和三角学的概念,Lakoff和Nunez大胆断言,对宇宙进行字面的、超验的和客观正确描述的概念都是谬

21、误的。相反,具身隐喻的盛行表明,无论是哲学还是数学真理,只要是人类试图描述宇宙的尝试,最终均须受到具身能力的制约。1.3.4政治视角即使Lakoff及其同事将工作重点置于解释概念隐喻的体现起源上,关于隐喻的社会效应的问题也同样重要。例如,隐喻如何在我们的社会世界中塑造人类的态度、信仰和最终行动?Lakoff在分析表面上影响和塑造美国政治价值观和政策的隐喻时提供了一些答案。在道德政治:保守主义者知道什么自由主义者不知道的?(What Conservatives Know that Liberals Dont)(Lakoff,1996)一书中,Lakoff描述了美国政治的“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

22、者”,并认为他们不同的世界观是源于其以不同方式对美国进行隐喻概念化。虽然这两个阵营均将民族看作一个隐喻性家庭,但自由派把理想家庭概念化为慈祥父母,而保守派则认为严父有其必要性。至关重要的是,Lakoff试图表明,这些隐喻不仅是标记意识形态差异的方式,还对经济、环境、医疗保健、外交关系和其他此类政策产生切实而持久的影响。随后的一系列实验研究证明,隐喻在情感、欲望和时间感知等领域的社会行为和判断中发挥着作用(Boroditsky,2 0 0 0;H a r mo n-Jo n e s,G a b l e&Pr i c e,2 0 11;T h i b o d e a u&Boroditsky,20

23、13;Williams&Bargh,2008;Zhong&Leonardell,2008)。总而言之,Lakoff在制定和激励研究方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研究方向的共同目标是表明概念隐喻源于我们的身体构成,在语言和非语言上均有所体现,并塑造我们的思想、语言、价值观、信仰和行动。1.4当代隐喻理论的影响与批判1.4.1当代隐喻理论影响力在大量探索其含义和应用的研究中,CMT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CMT发展方兴未艾,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认知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的强大武器(孙毅没唐萍,2 0 2 1)。还有诸多语言之外的概念隐喻研究,包括手语(Kovecses,2 0 0 5;

24、Y u,1998),以及视觉图像中概念隐喻的非语言实例(Forceville&Urios-Aparisi,2 0 0 9)。另一种方法是探索一系列话语和知识系统背后的概念隐喻,如经济学(Herrera-Soler&White,2 0 12)、宗教和哲学思想(Slingerland,2 0 0 4)和思想史(Shogimen,2 0 0 8)。在应用前沿,还探讨了概念隐喻在课堂教学(Cameron,2003)和心理治疗(Tay,2 0 13)等活动中的促进作用。961.4.2对当代隐喻理论的批判同时,CMT影响深远的论断也招致了对其合理性的怀疑乃至彻底的摒弃。最基本的批评是关于语言隐喻作为概念隐

25、喻的证据和输出的循环性(McGlone,2 0 0 1)。此外,批评人士对CMT背后的“经验论”哲学提出质疑(2 0 0 2),语料库语言学家批评CMT依赖内省生成而非来自现实生活文本和对话的例子。人类学家认为,概念隐喻在构建文化理解中的作用遭到夸大Howe,2 0 0 8;Q u i n n,1991),而一些心理学家首先怀疑概念隐喻的心理现实性(McGlone,2 0 0 7;M u r p h y,1996)。La k o f f对一些哲学和数学概念的事实理解及其用这些概念来说明CMT的工作原理也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Anderson,2 0 0 3;A u s l a n d e r,2

26、 0 0 1;Vo o r h e e s,2 0 0 4)。欢迎CMT应用于其它学科的话语分析人士也指出,隐喻的认知维度须与隐喻使用中的交际和语境因素相平衡(Steen,2 0 11)。2.新方向:思维、语言和隐喻的神经理论概念隐喻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已经深入人们生活,对概念隐喻的研究离不开神经学知识。近年来,认知科学的发展为语言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因此,为解决上述概念隐喻中的问题,Lakoff等人的研究也不再囿于逻辑思辨层面的论战,而更多地将目光转向神经认知科学的研究,将对语言的各种假设与神经机制联系起来,认为语言体现于心智,物化于大脑,有利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巩固与发展。近年

27、来,Lakoff与JeromeFeldman共同提出思维和语言神经理论(Neural Theoryof Thought and Language,简称NTTL)(Feldman,2 0 0 6;La k o f f,2 0 0 9,2 0 12)。根据大脑中实际发生的情况,NTTL借用当代神经科学的发现来描述语言和思维过程,这其中就包括隐喻思维。Lakoff含蓄地承认了过去对CMT的批评的有效性,认为NTTL现在能为概念隐喻的体现、加工和语境属性等现象提供经验解释。总体来说,隐喻是以激活、抑制和相互作用的神经回路的形式实现的。即使NTTL保留了CMT创始主张的完整性(即规约性、概念结构和具身论

28、),并将其置于新的神经科学基础上,但只有成功地建立其神经基础,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Johnson,198 0)才能得以验证和加强。由于NTTL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仍呕待解决。2.1语言神经理论(NeuralTheoryofLanguage,简称NTL)简述大脑控制着我们身体的每个动作,也理解外部世界的输入。我们只能用大脑进行思考。思想是物质的:想法和组成想法的概念是由大脑的物质结构“计算”出来的。推理是大脑中某些神经元群对其他神经元群的激活。人类所知的一切都是依靠大脑得知的。大脑使抽象概念和思想成为可能;大脑使这些成为可能并在97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思想。NTL将已知的

29、科学知识与基于神经计算的假设有机联系起来。2.2表表征与模拟语义学身体和大脑之间的联系是NTL中模拟语义学概念的核心。假设想象、记得或梦想着做某些动作;当你真的执行那个动作之时,许多相同的神经元在放电。假设你想象、记得或梦到看到或听到什么;当你真的看到或听到某物时,许多相同的神经元都在放电。模拟语义学(Simulation Semantics)是基于对Feldman的一个简单观察:如果你不能想象有人捡起一个玻璃杯,就无法理解“有人捡起一个玻璃杯”的含义。Feldman认为,一些物理概念的意义就是心理模拟,也就是想象感知或执行动作所需的神经元的激活。并非所有想象或记忆都是有意识的,所以也并非所有

30、心理模拟都是有意识的。这就是为何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大多数这样的模拟。3.神经隐喻理论3.1隐喻的神经生物学基础(1)扩散激活(Spreading Activation)近几十年来在行为层面传播激活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的主流,NTL模型将这种行为与神经结构联系起来。当两个神经元群A和B同时启动时,激活沿着连接其网络的链接向外扩散,我们将其作为一条思维链来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扩散激活会增强突触。当来自A与来自B的扩散激活相遇时,就形成了一条链路,并且链路越强,A和B一起放电的次数就越多。这是通过经验塑造大脑的基本机制。(2)神经绑定(Neural Binding)想象一个蓝色正方形。我们知道颜色和形状

31、不是在大脑的同一个位置计算出来的;它们是在完全不同的区域计算得出的。然而,蓝色正方形是一个整体,而非单独的方形和蓝色。这种现象就叫作“神经绑定”(NeuralBinding)。神经绑定负责将两个或以上的不同概念实体视为一个实体。有三种类型的神经绑定:1)永久强制绑定(permanent obligatorybindings)):例如,如果在记忆中鹦鹉的羽毛是绿色的,在表征羽毛形状的神经元群和在大脑其他部位表征绿色的神经元群之间,鹦鹉图像的神经表征存在永久的强制性结合。2)永久准备但有条件的绑定(permanently-ready-but-conditional bindings):例如选举之夜

32、地图中神经结构中的绑定,根据投票结果,任何州都可以是红色或蓝色。3)在上下文中动态发生的临时绑定(noncebindings):神经绑定发生在大脑的运行过程中,有一种假设认为神经绑定是节点的同步触发。Lokendra Shastri已为该理论中进行绑定所需的计算结构进行了建模。98(3)神经层析(Neural Choreography)NTL建模假设,由于经验塑造了我们的神经回路,所以出现了一些相对简单的神经回路基本类型。这项研究包括形成具有这些特性回路的方法。就思维研究来说,重要的不是对精确神经回路的研究,而是对神经回路各种运算的研究。在语言新理论中,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人类思维所需的回路类型为

33、何一一框架、意象图式、概念隐喻、词汇项、语法结构等等。神经绑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将一种回路类型中的节点绑定到另一种回路类型中的节点来形成复杂回路。形成的回路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赢家通吃回路(winner-take-allcircuit):两个或多个回路,如A和B,其间有相互抑制的连接。当回路A启动时,回路B未能启动,此时赢家通吃回路派上用场,用于高水平的“世界观”回路。这些回路以单一方式对广泛的经验产生意义。我们可用一种世界观或另一种世界观来理解一系列体验,但不能同时使用两种世界观。2)格式塔完型回路(gestaltcircuit):格式塔回路如同框架的结构,其中语义角色和场景就是框

34、架结构中的格式塔元素。在格式塔完型回路中,整体不只是各部分的总和。相应地,在格式塔回路中,整个G节点不受抑制,其所有部分都可能激活。某些突出部分的激活也会激活整体,整体的激活会激活所有部分。3)链接回路(linking circuit):转喻中使用了链接回路。在框架F中,一个语义角色A可能“代表”另一个角色B。转喻的特征是:链接回路,节点A、节点B和节点X,一个连接端C不对称地将节点A链接到节点B上,链接节点L将链接C从节点A接通到节点B上,节点X控制节点L。例如,在“The ham sandwichwants his check.”中,框架F是餐厅框架,火腿三明治是语义角色A,也就是节点A,

35、h i s 是顾客角色实体,也即节点B。节点A和节点B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称的,因为两者是归属关系。因此,归属关系形成了连接端C,即火腿三明治归属于特定顾客。此时,链接节点L依据连接端C的逻辑关系将语义角色A、B相连,并使两者绑定。负责理解该句的服务员则需要建立控制节点L的节点X,以便通过L链接获取“火腿三明治就是拥有火腿三明治的顾客”这一转喻信息。4)双向连接回路(two-way linking circuits):双向连接回路为类似语法结构和词汇项目提供连接类型,其中词汇意义和词汇形式之间存在双向连接。在双向连接回路中,格式塔节点扮演交警的角色,指挥激活和抑制。5)映射回路(mapping c

36、ircuit):映射回路具有概念隐喻的特征。双向映射回路(带有双向连接回路的映射)表征语法结构的结构。映射回路也被用作跨越心理空间中非对称连接的一部分。6)扩展回路(extension circuit):有一组连接端节点,A、B、C、D 和E。其中节点D和E分别相互抑制。当D或者E被启动时,扩展节点X不启动;当X启动时,D和E都启动;当X未被激活时,D和E不启动。结果导致两个回路备选:A、B、C、D、99E,没有X或A、B、C、D r、Er、X。7)模式回路(X-schemacircuit):X模式或“执行模式”通过激活其他回路的绑定来执行操作。每个动作节点的后面都有一个状态节点,激活从状态节

37、点扩展到动作节点再扩展到状态节点。X-图式表征状态和行为的结构,在语言学中被称为“体”。体可以是持续或瞬时的、静态或活动的、闭合或开放的、迭代或非迭代的。3.2隐喻的神经生成机制3.2.1基本隐喻(PrimaryMetaphors)tapilo1997年,SriniNarayanan、Jo e G r a d y 和ChristopherJohnson先后完成三篇论文,为隐喻的神经理论提供了切实动力。Narayanan的论文是其中关键的一篇。首先,他将隐喻建模为神经映射,并定义了国际经济学之中的隐喻。然后,他展示了如何把从物理运动和行为领域得出的源域推理结果映射到国际经济学靶域,与靶域的逻辑相

38、互作用,并产生隐喻推理。Johnson通过研究幼儿的隐喻习得,发现了三个阶段:(1)唯一源域;(2)在源域和靶域都是活跃的域中整合,孩子们学习使用带有靶域意义的单词和语法;(3)隐喻性地使用这些单词。Grady称这些隐喻为“基本隐喻”,并观察到全世界数百人都以同样方式学习,因为人有相同的身体和基本相同的环境。因此,儿童时期经历也至为相似。“在儿童概念系统发展的某个时期,他们不会去区分源域和靶域,而是将这两个领域熔为一炉”(孙毅李学,2 0 2 1:2)。源域与靶域同时处于激活状态,因此我们自然地习得将这些域联系起来的隐喻映射。日常生活教会我们的经验和大脑活动的启动,形成一个巨大系统,该系统由相

39、同的基本隐喻映射组成,世界各地的人都是在没有任何意识的情况下学习基本隐喻映射。通过最佳匹配,不同的文化框架与这些基本隐喻相结合,并产生不同的隐喻系统。“爱情是一段旅程”是一个贴切的隐喻例子:目的就是目的地:在实现目的和到达目的地之间每天都有一种联系;困难是运动的障碍:困难是阻碍你实现某种目标之物,实现目标意味着要到达目的地。因此,困难在概念上被隐喻为运动到目的地的障碍;关系是一个容器(有界的空间区域):关系密切的人往往在同一个封闭空间里生活、工作等。密切是亲密:最亲密的人通常是你花时间精力陪伴的身边人。在每种情况下,相关经验都在大脑中的不同神经区域被共同激活,从而形成连接这些区域的回路。基本隐

40、喻的不对称性源于神经元不对称激活。每个神经元都会不对称地激活,离子从细胞体流向轴突,并从轴突向外扩散。不同神经元具有不同的流出电离子之能力,这取决于调节离子流的突触上的受体。更多离子流往往会展示出更大的激活能力。而那些发挥身体生理功能者往往更易激发离子流。因此,隐喻映射是非对称的,并且往往具有物质源域。参见例子。100AAAAAAAAAA更多为向上:我们的身体不断监测身高,而不只是计算抽象数字;感情是温暖:温度需要持续监控,而感情不需要;密切即亲密:我们常观察我们与物体的距离,而非判断亲密程度。3.2.2复杂隐喻(complex metaphors)复杂隐喻由普通隐喻和普通框架构成,即“具有连

41、贯性的基本隐喻可以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复杂隐喻”(孙毅李学,2 0 2 1:2)。如上述例子“爱情是一段旅程”中包括结局是目的地、困难是运动的障碍、关系是一个容器、密切是亲密以及载体是一种旅行工具。载体是一节车厢,在车厢里,靠近者应有一致的人生目标,理想情况下,恋人的生活目标是一致的。他们以如下方式组合在一起:人生目标是目的地;恋人是试图到达目的地的旅行者;他们的关系是这样一种载体:恋人在关系中距离很接近;这种关系有助于其实现人生目标;关系困难是运动障碍(例如,长而多尘的道路;道路上的岩石或偏离的轨道)。20世纪8 0 年代,人们注意到了这种成分结构。人们还注意到,这种结构组成是通过“绑定”(

42、binding)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标识来实现的。因此,理想恋人的生活目标与被理解为目的地的生活目标“绑定”在一起。用于旅行的交通工具通常是一个容器,它被绑定到关系上,喻指关系就是一个容器。人们还注意到,在形成这种假设隐喻时,一项优化原则会发挥作用,即绑定总强度的最大化。目的地出现在旅行框架中,该框架中有旅客。考虑到恋人的生活目标与被理解为目的地的生活目标相关联,根据优化原则,将有生活目标的恋人与前往目的地的旅行者相关联,从而得出恋人是旅行者的隐喻映射。这些绑定使得某些隐喻性推理成为可能:通过绑定映射的源域(sourcedomain)推理与靶域(targetdomain)知识相结合,从而产生

43、新推理:倘若恋人“卡在”关系中,如果关系“没有进展”,那么就不会朝着共同的生活目标前进。如果恋人“往不同的方向走”,那他们将无法到达相同的目的地,这意味着他们无法达成一致的生活目标。在现有概念系统中,关系是容器,汽车是容器,在容器里旅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接近是亲密,因此情人之间是亲密的。交通工具是旅行的工具,情人是旅行者。将这些绑定与情人是旅行者的隐喻映射结合在一起,产生(最佳匹配)的一段关系就是情人所处的载体。简言之,“爱是一段旅程”这一隐喻通过从系统其他部分的最佳匹配中自然产生。4.隐喻的神经论使用神经隐喻理论与语言神经理论看似彼此独立,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具备较强的内在逻辑性与一致性,即神经

44、隐喻理论是基于语言神经理论提出的。NTL视角提供了一套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复杂隐喻。“最大化绑定”原则仅仅是“大脑是一个最适合101的系统”这一事实的结果,推断是绑定发生时出现的新激活。我们现在可以解释为何爱情是一种旅行、恋人是旅行者、关系是交通工具、共同生活目标是目的地。在一个系统中,理想情况下,恋人拥有可兼容的生活目标,目标是目的地,绑定生活目标和目标,恋人在理想情况下拥有可兼容的目的地,通过最佳匹配生“成恋人成为旅行者”的隐喻。4.1隐喻推理隐喻的神经理论为隐喻推理提供了一种解释机制,促使神经网络精确建模。隐喻推理发生在以下情况:一个隐喻性映射在神经回路中被激活,在映射的源域中有一个推断,源

45、域推理的结果被映射到靶域,激活一个有意义节点。譬如,我们在爱的高速公路的快车道上开车。在旅行域中,在高速公路的快车道上行驶会激活这样的推论,即旅行者乘坐的车辆比平时行驶速度快得多。“爱的高速公路”激活了爱的靶域和旅行的源域,激活“爱是一场旅程”的隐喻映射。隐喻推理是:首先,恋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得比平时快得多;其次,这种关系的发展令人兴奋;最后,这段旅程可能是危险的(恋人可能遭受心理伤害)。当神经回路在句子处理过程中激活时,这些推论就成立了。4.2隐喻与神经绑定隐喻是一种映射。绑定是一个或多个神经绑定的实例。隐喻和绑定都不会孤立出现。话语的语境解释包括一般知识和靶域知识。隐喻的总体使用涉及源域中的

46、一些绑定和推理、靶域中的绑定和推理、隐喻映射的激活以及其他关联节点的激活,这些节点将相关知识特征化(Fauconnier&Turner,2 0 0 2;G r a d y e t a l 等,1999)。所谓“绑定”是模拟中描述句子含义的其他绑定集。在垂直方向刻度构成的隐喻句中,比如温度升高,我们是从垂直角度来理解数量的,但其具有异质性。热量本身不是垂直的,但在笔直的温度计中,水银柱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从温度计的物理构造中得知其是一个物体,从一个绑定和一个隐喻角度来理解温度上升是这个隐喻,而非整合。因此,隐喻与整合是独立存在的。当隐喻的源元素和目标元素通过神经绑定在一起时,就会形成隐喻整合

47、。最大化神经绑定意味着所有这些元素和推理决定元素(例如,源域和靶域)“混合”所产生的“涌现”推理的最大集成。最大化神经绑定包括集成(integration)、网络(web)、拆包(unpacking)、拓扑(topology)、良好理由(good reason)、转喻收紧(metonymic tightening)、产出(emergence)等。4.3隐喻绑定实例文献中的某些经典分析被视为非隐喻整合,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误判,这些确实应被视为隐喻整合。例如,有一个规约隐喻,“打破一项记录就是赢得了与以前的纪录保持者之间的比赛”(Breakinga record iswinning a race

48、against the previousrecord-holder.)。因此,当两名棒球运动员MarkMcGwire和SammySosa都试图打破Babe102Ruth的全垒打记录时,媒体将这种情况喻为两名运动员分别与Ruth间的比赛。在日报中,McGwire和Sosa在Ruth的6 0 支全垒打中“落后”或“领先”了多少场比赛,被称为“追赶”或“落后”。这种跨时空的隐喻使用实际上具有更深入的绑定意义,但经典的整合分析忽略了该隐喻。神经理论分析迫使我们注意到可能忽略的分析。做出具有某些特征行为的人是以这些特征而闻名的组织成员。这里,映射来自专业成员的框架,具有专业成员已知特征。例如,在特殊情况

49、下,医生框架用一种方式填充的值来扩展通用框架,而屠夫框架用另一种方式填充的值来扩展通用框架。在每种情况下,隐喻的源域都是一个刻板印象,表现为一个框架,其语义角色包括各种特征。例如,外科医生以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而著称,而屠夫则以粗鲁无礼的言行而闻名,蛮力有余而谨慎不足,结果混乱。因此,我们可以说:我的屠夫是外科医生。我的外科医生是个屠夫。第一个例子说屠夫像外科医生一样认真切肉,而第二个例子在说明外科医生处理“我”的手术时粗心大意、草率粗暴。外科医生-屠夫的句子是隐喻性的,使用规约的概念隐喻,它们会相应地发挥作用。结论是,隐喻方法对于外科医生、屠夫的例子是准确的,而融合方法则不然。融合是真实的,是

50、神经绑定、心理空间和隐喻的结果。除“整合”之外,神经操作亦起作用。4.4隐喻在抽象概念和思维系统中的作用隐喻具有认知现实性。各种隐喻将身体运动的自由转化为实现目标的自由。例如,事件结构隐喻将实现目标描述为到达预期目的地或获得所需的对象。通过事件结构隐喻,实现目标的自由就变成了运动中没有任何隐喻障碍的自由。其他思想都建立在该概念上。概念通过一个概念网络来表征,其中必然包括事件结构隐喻和通过该隐喻产生的推论。体验哲学一书认为,哲学思想体系建立在相对较少的隐喻之上,这些隐喻被视为终极真理并常用于推理。隐喻的神经理论使我们更多地了解这些系统以及那些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其思考者。由于不断使用基本隐喻,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