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老年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机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8562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机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老年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机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老年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机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 年第 14 期 老年医学研究125老年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机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阿布都艾尼吐鲁洪 阿布都吉力力阿布都克力木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新疆 喀什 844000)【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选择不同时机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象为 86 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时间为 2022 年 03 月2023 年 03 月,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分组原则为不同康复治疗时机,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 2 周、4 周、6 周后神经功能 NIHSS 评分同组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治疗 4 周、6 周后观察组神经功能 NIHS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

2、疗 6 周后观察组生活能力 Barthel 指数、生活质量 WHOQOL-100 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治疗期间,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更好更快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关键词】脑梗死;老年;康复治疗;不同时机;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2097-2644(2023)14-0125-03 脑梗死主要是因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了局部坏死1,是一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起病急且发展迅猛,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2,尤其是

3、老年脑梗死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出现后遗症的概率更高。当前,康复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实践证实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显著推动作用,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甚至可以基本恢复到患病前的生活状态,但什么时候开始康复治疗,当前尚无统一认知3,有的学者认为越早开始越好,也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在患者接受一段时间的常规治疗后进行。因此,本次研究着重探究不同时机介入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过程及结果做如下汇报: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2 年 03 月2023 年 03 月我院就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4;年龄不小于 60 岁;病情稳定,认知正常,对康复治疗有较好的依从性。

4、排除标准:有脑血管疾病病史,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合并其他脑血管意外;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器质性病变;正在参与我院其他研究。共纳入患者 86 例,根据康复治疗不同时机分组,常规治疗 30 天内加入康复治疗者共 43 例,纳入对照组:男、女分别为 18 例、25 例,年龄6178 岁、平均(66.273.58)岁,病程 110 d、平均病程(3.771.02)d,梗死部位包括 12 例脑干、11 例额叶、15 例基底节、3 例顶叶、2 例枕叶;常规治疗 14 天内加入康复治疗者 43 例,纳入观察组:男、女分别为 20 例、23 例,年龄 6079 岁、平均(66.884.73)岁,病程 211 d、

5、平均病程(3.921.15)d,梗死部位包括 14 例脑干、9 例额叶、13 例基底节、4 例顶叶、3 例枕叶。两组一般资料同质化,即 P0.05,可开展对比研究。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仅在康复治疗时机上有差异,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为常规治疗 30 天内,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为常规治疗 14 天内。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 1 次,每次给药剂量为 75 mg,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每日 1 次,每次给药剂量为 20 mg,静脉滴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每日 1 次,将 5 mL药品与 250 mL 浓度为 5%的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稀释,并同时配

6、合针对性护理。康复治疗:床上被动肢体功能训练:每两小时为患者翻一次身,确保患者的仰卧位、健侧卧位换侧卧位交替进行,避免长期制动引起压疮或肌肉痉挛,并平滑伸肌、屈肌张力,然后协助患者完成桥式运动,即先将健侧下肢悬空,患侧下肢轻度弯曲,足部踩住床位同时将臀部轻微抬起,再取仰卧体委,将双腿弯曲,足部完全踩实床面,缓缓抬起臀部,每天 12 次,每次 1520分钟,可以根据患者的状态间歇式休息,如连续训练 3 天,休息 1 天;全身性主动康复训练:包括坐位训练、站位训练和步行训练,坐位训练即引导患者从卧位逐渐变成坐位,将被子或软枕垫在背部,待患者可以自行坐起时,可以将双腿自然垂下床边,初步促进下肢肌力恢

7、复,站立训练即引导患者正确站立并保持,并逐渐过度到患侧下肢负重站立、双腿负重站立等,步行训练即老年医学研究 2023 年第 14 期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126待患者能够自行站立后,借助扶手完成交叉步训练,每天 12 次,每次 2030 分钟,然后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陪同下完成上下楼梯训练,以轻微疲惫感为最佳;日常生活训练:待患者能够完成主动康复训练后开始,引导患者并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包括但不限于穿衣服、洗脸、刷牙、进食等,同时配合鼓励性的话语,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心理康复治疗:贯穿于康复治疗全程,采取一对一疏导的方式,针对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给予干预,确保及时发现患者的负性情绪并进行疏导,叮嘱家

8、属多陪伴、多鼓励,给予患者充足的信心和支持,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以及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康复治疗全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每日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情况及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针对性调整康复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耐受度良好,不会因为训练量太轻导致效果不佳,也不会因为训练量太重拔苗助长。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22.0 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 2检验,计量资料用(sx)表示,用 t检验,以 P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性。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 1,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对比性。表

9、 1 一般资料 梗死部位 组别 n 性别(男/女)年龄(岁,sx)病程(d,sx)脑干 额叶 基底节 顶叶 枕叶 对照组 43 18/25 66.273.58 3.771.02 12 11 15 3 2 观察组 43 20/23 66.884.73 3.921.15 14 9 13 4 3 t 0.189 0.674 0.640 0.840 P 0.664 0.502 0.524 0.933 2.2 神经功能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 NIHSS 评分见表 2,治疗前与治疗 2 周后,差异较小(P0.05);治疗 2周、4 周、6 周后神经功能 NIHSS 评分同组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治疗 4

10、 周、6 周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表 2 NIHSS 评分sx,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 2 周后 治疗 4 周后 治疗 6 周后 对照组 43 23.254.46 15.694.88 13.742.55 9.451.62 观察组 43 23.785.85 14.834.95 9.261.33 6.191.05 t 0.472 0.811 10.215 11.073 P 0.638 0.419 0.000 0.000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2.3 日常生活能力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 Barthel 指数见表 3,治疗前,组间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

11、(P0.05)。表 3 Barthel 指数sx,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 6 周后 t P 对照组 43 38.095.64 50.457.38 8.726 0.000 观察组 43 37.676.28 62.326.67 17.644 0.000 t 0.326 7.825 P 0.745 0.000 2.4 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WHOQOL-100 量表评分见表 4,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 4 WHOQOL-100 量表sx,分 组别 n 生理 心理 环境 情绪 独立程度 社会关系 对照组 43 46.844.75 42.694.37 51.445.36 34.165.

12、58 46.474.96 38.774.56 观察组 43 53.475.32 47.285.11 59.124.84 43.336.24 54.855.13 42.295.61 t 6.079 4.476 6.973 7.183 7.701 3.193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 年第 14 期 老年医学研究127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2 3 讨论 就当前的治疗水平来说,还无法完全去除脑梗死的病因,因此脑梗死无法完全治愈,即便是抢救及时,已经发生梗死部位的血管、血流状态也很难恢复到没有梗死之前,因此有较高的概率会出现后遗症,无法恢复到原先的正

13、常的生活与工作状态,导致生活质量下降5。大量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外,配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地建立运动输出神经系统,从而加速康复进程6。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治疗,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从被动训练逐步过度到主动训练,进而能够独立完成坐、站、走及进食、洗漱等,并全程辅以心理康复治疗干预,两组的唯一差别在于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的 1530 天,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 14 天内,即生命体征平稳但神经病学相关体征还未表现出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 NIHSS 评分随着治疗推进呈下降趋势,治疗 4 周、6 周后观察组评分显著较低。表明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对患者神经

14、功能的恢复效果更好。分析原因为:康复治疗以康复运动等理论知识为基础,采取多种措施刺激神经元,促使神经元细胞功能代偿,进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因此两组患者在经过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7。脑梗死属于不可逆疾病,一旦发作,便会损害患者的中枢神经,但有研究证实,受损的神经元细胞在 2 年内仍旧具有可塑性,虽然无法再生,但周围组织仍然保留着较好的重组能力,可以重新支配受损的神经并完成神经系统重塑,越早介入康复治疗,对神经元细胞的重塑效果越好8。另外,本次研究还观察并对比了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显示治疗 6 周后观察组Barthel 指数、WHOQOL-100 量表评分显著较高。表明尽早

15、介入康复治疗能够更好更快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更快的刺激受损神经元外周,形成新通路,进而调节肢体平衡,促进运动协调,改善肌肉供血不足9,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患病早期,患者的脑梗死区域水肿现象尚未完全消除,因此,尽早介入心理康复治疗,能够协助患者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引发更加严重的后遗症10,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不高。综上所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治疗期间,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更好更快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但本次研究时间尚短,研究对象局限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缺乏充分随机性与

16、全面性,因此研究结论可能存在偏差,不够完整。因此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探究康复治疗时机选择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这一课题,争取扩大研究范围,实现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并适当增加实验室指标,以完善本次研究结论,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数据支持。参考文献 1 白群凤,刘永芳,齐林,等.不同时机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1):39-40.2 高明岩.不同时机康复治疗与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康复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0):3287-3288.3 莫海东.脑梗死瘫痪患者不同时机康复介入 治疗效 果对 比观察 J.医 学理论 与

17、实践,2019,32(7):984-986.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710-715.5 巫萍.选择不同时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5):102-103.6 袁美翠.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3):135-137,153.7 刘永芳,齐林,张晓菁,等.高压氧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2):143-145.8 马雏凤,王永胜,胡鹏.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焦虑、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0,41(1):7-8,26.9 卫建华,蒋同伯,高磊,等.益气化瘀法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1,19(1):136-137.10 朱晔,王磊,卞鑫,等.系统康复治疗对不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3):2888-28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