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跨文化环境下高中学生知识创造过程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7816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环境下高中学生知识创造过程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跨文化环境下高中学生知识创造过程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跨文化环境下高中学生知识创造过程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2卷第2期2 0 2 3年6月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 NA LO FHUA I Y I NT E A C HE R SC O L L E G E(NA TUR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N)V o l.2 2 N o.2J u n.2 0 2 2 跨文化环境下高中学生知识创造过程探究谭 焱(淮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 2 2 3 0 0 0)摘 要:跨文化环境下,我国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世界的挑战。通过分析动态知识创造统一模型、多元文化群体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创造和全球化语境的多元文化能力模型的各个阶段、维度和场

2、域的特征,探索影响我国高中阶段学生知识创造过程的各要素,提高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内化、组织、融合和重构的能力,实现知识创造过程的可能性。以期为跨文化学者、高中阶段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们研究高中生的知识创造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关键词:跨文化环境;高中阶段学生;知识创造过程中图分类号:G 6 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1-6 8 7 6(2 0 2 3)0 2-0 1 7 5-0 4 收稿日期:2 0 2 2-0 9-2 3 基金项目:2 0 1 9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第三空间”理论视域下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研究(J G L X 1 9_1 5 9)通信作者:谭焱

3、,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教育研究。0引言随着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快速发展,我国高中阶段学生有了更多的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不同国家的文化产品和科学技术的机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 E S C O)发布的 教育2 0 3 0年行动框架的序言九提出:优质教育培养创造力和知识,使人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他高水平的认知、人际和社交能力。高永晨(2 0 0 1)提出全球跨文化交际大格局的形成是当代科技进步的结果,预测文化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演变1。上官子木2 0 0 4年在谈基础教育问题时指出:创造动机与创造欲望是知识创造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强创造动机和高创造欲望,才会对知识的更新更主

4、动,形成有利创造力开发的良性循环2。仲建维2 0 1 4年对我国高中阶段理想教育形象的定义是要适应高等教育阶段理智学习需要的思维与认知能力、适应就业世界需要的技术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以及适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3。因此,跨文化环境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要为不同阶段学生提供个性发展、交换知识和生产知识的场地,多学科教师和教育者指导他们将国内外跨学科、跨领域和跨专长的资源和已学的知识和技术融入到生活世界中,实现知识创造过程的可能性。鉴于此,通过分析动态知识创造的统一模型(I k u j i r oN o n a k a,e t a l.,2 0 0 0)、多元文化群体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创

5、造(李晓燕,2 0 1 3)和全球化语境的多元文化能力(施媛媛,2 0 2 1)模型中的每个阶段、维度和场域对我国高中阶段学生知识创造的影响,探究我国高中阶段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内化、组织、融合和重构的能力。希望为我国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创造过程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1我国高中阶段学生跨文化接触的路径在跨文化环境下,高中阶段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关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环境和经济发展 趋 势,能 够 促 进 他 们 跨 文 化 能 力 发 展。K o r m o s和C s i z r(2 0 0 7)提出跨文化接触不仅包含与目标语言的本族语者或非本族语者的直接和间接接触,还

6、包含使用目标语言接触的文化产品4。中国大学生目前最主要的跨文化接触方式为间接接触,其中以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和间接人际接触最为频繁(彭仁忠,2 0 1 8)5。高中阶段学生对跨文化产品、观念、群体的接触是快速、有效提升跨文化能力的途径。1.1跨文化接触的“第三空间”模式“第三空间”是外语教学提升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知识、技能和学术能力的一种有效模式。叶洪(2 0 1 2)认为在这个动态的空间里,各种文化进行碰撞、对话、冲突或认同,是跨文化外语学习的生动资源和场所6。“第三空间”突破单维的语言和文化教学,解构传统的二元对立方法论,帮助学生形成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人格(顾晓乐,2 0 1 9)7。教师在课

7、堂教学中运用“第三空间”理念,引导高中阶段学生主动地实现跨文化身份的转变过程,自觉地去思考全球共性的问题,关注世界各国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第三空间”是学生对不同文化要素的文化观点、文化产品和文化实践进行内化、反思和协商的模式,自己和他者的文化视角的交叉,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为自己获得一个混合文化知识的第三空间地带。因此“第三空间”是实现高中阶段学生对异质文化和同质文化接触的有效模式。1.2国内外跨文化接触的项目国内著名的跨文化研究学者胡文仲(2 0 1 3)曾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并非只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就可以实现,还需要课外的配合,包括国外学习或工作8。在异文化环

8、境中生活,获得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H o l m e s&O N e i l l,2 0 1 2)。发达国家的高中教育已经开展多样化的跨文化、跨地域、跨语言的交流项目。目前,我国高中学校会有国外访学、学术项目和夏令营等国际交流项目,学生会直接接触跨文化产品;国内通过参加外国文化交流日活动、国际留学会展活动、外国文化类讲座和外教等路径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在跨文化项目中重新认知文化知识,从静态(语言与文化形式)的存在延伸到生活世界、社会因素和经济激励、学术环境的动态(意义和实践)中,学生们会逐渐成为具有全球心态的交际者,敏锐地洞察世界变化与发展,不断地拓展自我,提高

9、跨文化敏感性和创造性。1.3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跨文化接触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互动是高中阶段学生实现跨文化接触的一种路径。学生会使用国内外多种社交平台与不同成员共享文化产品和科学技术。他们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的专业知识公开地分享个人观点,接收反馈和建议,思辨性地取舍不同领域、个体和群体间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学术知识;有些学生还会组建或者参与多个社群,在网络空间里建立自己文化身份和学科领域的工作室,并积极参与塑造自我表征,关注世界文化动态发展的过程。2跨文化环境下高中阶段学生知识创造过程的可能性 日本的中郁次郎等学者2 0 0 0年提出知识创造概念:知识创造是个体通过获得新的环境、新的世界观和新知识来超越

10、自我原有知识边界的一个持续循环的知识迭代过程。高中阶段教育的知识创造旨在培养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社会环境,增强知识贯通性和提高跨学科知识创造的素养。2.1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高中阶段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知识的整合是从微观到宏观、模糊到清晰、杂乱到有序、简单到复杂的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对跨学科知识的延伸、解构与重构。知识整合过程有利于学生头脑中的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扩大认识潜力,学会用结构的眼光看待世界。高中阶段多学科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索交叉学科间的知识,从知识内部简单联系逐渐发展到较为复杂的知识整合。2.2高中阶段学生的横贯能力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2 0

11、1 42 0 1 6年基础教育教学目标突出培养学生七种“横贯能力(t r a n s-v e r s a l c o m p e t e n c e)”,促 进 学 生 的 全 面 发 展9。按照知识聚类组合学科,有利于学生建立相近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学生对知识的思维会更加活跃,他们会从一个学科知识连接到另外几个学科知识过程中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学术能力。随着学段知识的升级,他们将会在学科知识的组合、转化、系统和整合的过程中探索相联系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和再生知识的系统性、稳定性和科学性。2.3高中与大学合作,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衔接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不能期望只是在教育的某一个

12、阶段(如高等教育阶段)就可以完成,它的培养体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应该做好大学和高中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合1 0。突破学段壁垒,实现高中阶段和大学协同培养,依托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为高中生提供具体专业和前沿的学术理论指导,671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 2卷开拓学科专业知识视野,建立起初中、高中和大学课程领域和知识体系的关联。高中与大学的合作有利于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和专业知识储备。3跨文化环境下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创造过程跨文化环境下高中阶段的知识创造研究基于动态 知 识 创 造 的 联 合 模 型(I k u j i r o N o n a k ae ta l.,2 0 0 0)、多

13、元文化交流小组的知识创造模型(李晓燕,2 0 1 3)、文化智力C Q维度(A n ge ta l.,2 0 0 7;V a nD y n e,A n g,&K o h,2 0 0 8)和全球化语境的多元文化能力模型(施媛媛,2 0 2 1)。跨文化环境下高中阶段的知识创造各个阶段、维度和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动态循环上升的过程。3.1跨文化环境下高中阶段知识创造外部环境的四个阶段跨文化场域的高中阶段知识创造的四个阶段:语言环境、社会互动、跨文化社群和融合内化。1)语言环境是指在进行言语活动时个体所处的状况和状态。语言环境可以分为自然语言环境、局部语言环境和自我营造的人工语言环境。教师一方面可以

14、采用人工语言环境来促进学生学习和实践语言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外教等资源给学生创设局部语言文化环境,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2)社会互动是在跨文化环境下,个体间、群体间、个体与群体间在情感认知、学术行为上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社交互动发生在组织边界之外的非正式社交活动中,个体可以观察、反思和深入探究诸如世界观、心理模式和相互信任等隐性知识。社交互动建立得越多,信息交换的强度、频率和广度就越大。学生会通过与来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背景的成员或者社会机构组织的互动来获取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和信息源。3)跨文化环境下,生活环境与学习工作环境中

15、都可以与外文化群体进行接触,形成跨文化社群。社区的文化不断受到外文化的影响,需要个体与社会组织不断更新个体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知识的管理策略1 1。在跨文化社区里,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尝试用国际思维模式,从多元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突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障碍,用有效的、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想法,希望获取准确的知识和信息。4)融合内化是指多学科教师、学术教授和教育者共同指导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学生整理各个阶段、维度和场域获得的知识和已经获得的多学科知识,探索如何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内化到新知识系统,在整个学术组织中进行知识共享。不同阶段学生团队借助学术教育者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即知识概念化、内部化、

16、系统化、结合成系统的、有关联的以及不脱离生活的知识,形成高中阶段学生创造知识的完整过程。3.2跨文化环境下高中阶段知识创造过程的文化智力四个维度文化智力(C u l t u r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简称C Q)被定义为个人在文化多样性环境中有效地掌握、推理和行为的能力(S c h m i d t&H u n t e r,2 0 0 0)。文化智力是一种反映人们在新文化背景下,收集和处理信息,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适应新文化的能力(E a r l e y&A n g,2 0 0 3)1 3。文化智力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改善跨文化决策水平、文

17、化融合时间的长度和个体文化管理能力。建构高中阶段知识创造过程有四个跨文化智力维度,即元知识维度、动机维度、行为维度和灵活应用维度。跨文化智力各个维度的设计旨在调整高中阶段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和思维活动模式。1)元 知 识 维 度(m e t a-k n o w l e d g e d i m e n-s i o n),个体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文化知识,对自我和环境信息的综合判断,并随着变化的环境自觉更新已有的知识,更好地在新知识环境中成长。2)动机维度(m o t i v a t i o n a ld i m e n s i o n),个体适应不同文化活动的信念与内驱力,愿意与他人合作,表达自

18、己真实的观点,不断更新个体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策略。3)行为维度(b e h a v i o r a ld i-m e n s i o n),个体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对不同环境下的特殊规范、实践、习俗的熟悉程度,发布个体的知识搜索与研究项目相关的知识以及在知识社区中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能力。4)灵活应用(f l e x i b l ed e p l o y m e n td i m e n s i o n),个体灵活运用符合情境的文化知识,并在运用中反思、调整知识系统的技能1 1。高中阶段学生知识创造过程的文化智力维度是相互作用的。元知识在知识创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借助教育者的帮助突破

19、学科知识的范畴和局限性,收集和加工与学术活动紧密相连的文化知识材料,自愿地与同伴、教育者或者来自不同背景的个体和群体间进行文化知识交流,以771第2期谭 焱:跨文化环境下高中学生知识创造过程探究一种动态发展的视角分析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适应新文化知识,再通过反复实践后得到的文化知识、理论和技术的反馈来更新和调整已有知识系统实现知识创造的可能。3.3跨文化环境下高中阶段知识创造的动态循环场域野中郁次郎1 9 9 8年提出:场域即知识创造活动过程中共享的环境。此处共享的环境可以既包括文化环境,也包含情景语境。知识创建需要一个自然 环 境:“没 有 活 动 场 就 没 有 创 造

20、的 可 能性”1 2。B a“场域”(p l a c e,“地方、空间”)提供这样一个知识创造的场地。B a在这里被定义为共同分享知识、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个共享环境。B a在知识组织、生产和创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B a给个体知识转换提供了活力、质量和空间,并沿着知识创造螺旋移动上升1 2。知识生产、组织、内化和创造是一个螺旋过程,经历了从隐性隐性、隐性显性、显性显性、显性隐性四种模式。因此,高中阶段学生会对已学知识进行逐步的调整和增量,随着知识增长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他们会对相关学科的新旧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较科学的知识结构。高中阶段学生知识创造的四个场域是按照知识创建、互动、连接和创

21、造过程螺旋上升的顺序设计的。1)创建场(o r i g i n a t i n gB a),个体间和群体间在交流过程中提炼出具有研究意义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搜集有效信息、数据和潜在有联系的知识,创建和重组新旧知识的初级阶段。2)互动场(i n t e r a c t i n gB a),不同身份、教育、文化背景的个体和群体的调适顺应、合作互动,在这个场中分享、交换和思考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过程。3)连接场(c o n n e c t i n gB a),来自不同文化个体借助时空建立动态的学术、产品和技术等资源,建立虚拟或真实的动态知识活动的网络资源,个体间交换必要的知识信息、研究热点或回答问

22、题等。4)创造场(c r e a t i n gB a),多个个体间、群体间的互动、思考、研究和内化新旧知识关系、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被不断地组织和交换整合之后,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4结语跨文化环境下,教育者要引导高中阶段学生自觉地了解国内外文化产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思考所学知识和真实生活的联系,为进入大学教育搭建知识桥梁;鼓励他们在知识创造过程中思考多学科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结构关系,激发他们探索产生新知识的思辨能力;高中和大学的组织机构要为学生的学术活动提供活动场域,突破学段学科的界限,自由地进行整理和重构新旧文化知识框架,为我国国际化学术

23、研究做好早期阶段的人才储备工作。注 释:2 0 3 0年教育:仁川宣言和行动框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 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UN E S C O数字图书馆.参考文献:1高永晨.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问题、视域与价值J.学海,2 0 0 1(6):4 4-4 7.2上官子木.创造力缺失在基础教育中J.教育科学研究,2 0 0 4(8):5-8.3仲建维.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J.全球教育展望,2 0 1 4(3):3 0-3 7.4K o r m o sJ,C s i z rK.A nI n t e r v i e wS t u d yo fI n

24、 t e r c u l-t u r a lC o n t a c t a n dI t sR o l e i nL a n g u a g eL e a r n i n gi na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E n v i r o n m e n tJ.S y s t e m,2 0 0 7(2):2 4 1-2 5 8.5彭仁忠.中国大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调查研究J.外语学刊,2 0 1 8(5):8 7-9 3.6叶洪.后现代批判视域下跨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新理路 澳大利亚国家级课题组对跨文化“第三空间”的探索与 启示 J.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2 0 1

25、 2(1):1 1 6-1 2 6.7顾晓乐.“第三空间”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践探索J.外语界,2 0 1 9(4):6 7-7 5.8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 0 1 3(6):2-8.9胡佳怡.芬兰第三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 0 2 2(5):7 4-7 6.1 0张弛.论创新人才培养的“共同体”建设 从大学高中合作的角度J.高教探索,2 0 1 4(5):4 6-4 9.1 1施媛媛.全球化语境下的多元文化能力模型及其在跨文化合作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 0 2 0(7):1 1 0 8-1 1 1 7.1 2N o n a k a I,K o n n oN.T h ec o n c e p to f b a:b u i l d i n gaf o u n d a t i o nf o r k n o w l e d g ec r e a t i o nJ.C a l i f o r n i aM a n a g e m e n tR e v i e w,1 9 9 8(3):4 0-5 4.责任编辑:孙义清871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 2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