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效市场建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6816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效市场建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效市场建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效市场建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3-03-30基金项目:2022 年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双碳 目标下内蒙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2022JBQN057)作者简介:陶阳(1998),男,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乔涵(通讯作者)(1992),女,内蒙古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效市场建设陶阳,乔涵(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摘要:健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战略控制、组织整合、财务承诺以应对创新的不确定性、集体性和累积性。坚持方向明确、主体协同、多元竞争、链条畅通的社会主义市场组织原则

2、,把包括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中介等在内的各类组织有效整合,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合力。最后,从有效市场的角度提出了健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发展方向:加强制度创设,优化组织设计、强化基础研究,健全共性基础设施、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搭建创新平台,打造创新联盟。关键词:科技创新;举国体制;有效市场;创新型企业中图分类号:F 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473(2023)03-0019-08DOI:10.16162/j.issn.1672-3473.2023.03.004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的梳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及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

3、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2022 年 10 月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申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在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有着重要地位。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科技发展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关于各类创新资源配置、实施、运用的一项运行机制与组织制度。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转移到了科技创新领域,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在一些重要领域,我国的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如信息通信、基础材料、核心部件、生物医药

4、等。要打破这种僵局、避免受制于人,就必须坚定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发挥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已对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成果颇丰,涵盖面广。一是对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历史溯源、形成过程、内涵本质、特征优势等展开了广泛讨论。1二是以比较分析的方式探讨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重大科技创新模式,借以归纳共性要素以及区分国别特征,提出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政策启示。2三是从学理的角度梳理总结了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关键要义、实施路径。3四是从辩证的视角对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进行了研91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5、OF INNER MONGOLIA RADIO&TV UNIVERSITY No.3,2023(Sum No.199)2023 年第3 期(总第199 期)究。4然而,学界对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效市场还有待深入分析,尤其是市场中的企业和其他市场组织。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有效市场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构建有效市场的操作方向,以及从有效市场的角度如何完善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二、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历史溯源与时代新内涵“举国体制”这一概念最早应用于 20 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体育界,目的是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在管理、训练、竞赛等各个方面形成全国一体化,从而在短时

6、间内使中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后来,这一模式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如国防建设、科技攻关、疫情处置等。一言概之,举国体制就是举国家之力攻克某项重大项目或完成某项重要任务,聚焦国家战略制高点,以捍卫民族利益为出发点,以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为最高目标的组织协作模式,是一种具有强执行力、要素资源流动畅通无阻的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回顾历史,举国体制的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围堵封锁,战争威胁仍存,为了迅速扭转局面,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在计划主义经济制度的影响下,传统举国体制一般由政府牵头,统筹调拨全国各地资源,具有政府主导性、战略长期性、主

7、体行政性等特征,这种体制把整个国家看作一个总机构,将原本属于不同阶段过程的时间上的继起顺势转化为空间上的并存5399。新型举国体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具有历史连续性与创新性,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可从政策演进、国家建构、现实危机等不同视角窥视。1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有为政府,而忽视了有效市场。现实情况却是,在塑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时,必须让产品直面市场,这是产品被消费从而完成整个生产过程获取存在意义的必然要求。新型举国体制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庸思想,辩证对待了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要避免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在 大转型 中提到的不受限制的

8、市场逐渐脱嵌、不加遏止地增大的张力势必导致社会解体的现象在现实中上演,同时也要防止过度管控、抹杀了市场活力,摒弃“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模式。新型举国体制的两个关键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只有通过有效市场,才能建立起全社会广泛深度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做到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只有通过有为政府,才能避免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发挥总量信息优势,谋篇布局,利用协调职能,引导资源集聚。实际上,较之传统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新在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是国家治理同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全球经济、数字经济三者融合,标志着国家治理由

9、此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的新阶段。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无非是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应用。当前,国际竞争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局部冲突替代了全局对抗,更多的是以科技和创新为代表的无形竞争,这种竞争范围更广、影响更深、持续时间更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防范、化解围绕科技创新等领域产生的一系列重大风险意义重大。三、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效市场建设思路 市场本身没有任何生产力,而是为具有生产力的各种组织提供劳动、资金、土地、技术以及为中间产品提供了交易渠道,而组织的形式则提供了消纳各种资源的内部分配过程。以往学者过于强调企业家、股东等个人,而缺乏整体眼光,忽略了企业首先作为一个组织存在,这也就是区分

10、私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关键。(一)建设创新型企业1.企业创新的必要性及矛盾 关于创新理论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其看来,创新无异于构建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减少抑或是增添某种生产要素,打乱了要素构成及排列,进而实现新组合。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变动的形式或方法,而确保资本主义发动机运动的根本推动力是来自资本主义企业所创造的新消费品、新生产方法或02陶阳 乔涵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效市场建设 经 济运输方法、新市场、新产业组织的形式。6210这意味着资本主义企业会想方设法地创造新点子、新想法,这就是

11、所谓的创新,以期进行可以从内部革命化经济结构的“产业突变”活动,熊彼特称这个过程为“创造性破坏”,它是企业存在的必然要求。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通过两种分类方式,把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指明了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对于国家建立产业强大持久的竞争优势的必要性,但它们是无法自动生成的,通常需要主动创造,政府由于自身组织体系庞大、对外界反应慢、无法精准识别特定产业的需求,存在的意义在于构建创造出生产要素的机制。“由企业、行业协会或个人共同大力投资创造生产要素,才是催生国家与产业竞争优势的主力。”773波特对于企业创新的理

12、解建立在价值链理论、钻石模型以及五力模型上,并由此提出一系列战略调整的思路。从企业系统的角度来看,创新的内容有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等,这些创新的类型不同,但目的都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776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利润产出。托斯丹邦德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n)认为,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积累财富。企业家的目的在于从工业系统的间隙调整或变动中获取优厚利润,至于这种行为对整个系统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还是妨碍,并不是值得考虑的范畴。821除非企业家在战略上有所取,他们倾向于在工业系统中制造频繁、显眼、巨大的变动,因为这关系他们的利益。但是创新是一个累

13、积的、集体的和不确定的过程,911需要持续性的、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投入,并不是所有的创新有回报。即使有回报,能否覆盖前期投入?显然,企业的逐利本质同创新诉求存在着矛盾,这种表现在中小微企业上更为突出,它们较少涉足,结果创新的大部分工作由大企业完成,而大企业也需要通过创新实现某种战略目标。“这种巨大的企业战略,是大企业家最值得惊叹的特色,他们凭着势力和识见,支配着文明人类的命运。”822在实际情况中,不难发现这种矛盾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在充斥着竞争的市场,保持原状等同于倒退,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完全由其本身决定,也由外部环境控制。毋庸置疑,在所有的创新主体中,企业应当是最主要的,它们一方

14、面为创新活动摇旗呐喊,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创新活动,创新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企业在优胜劣汰机制中存活下来的保证。2.创新型企业实现的社会条件 创新 过 程 具 有 不 确 定 性、集 体 性 和 累 积性。10189不确定性是创新必然要面对的。经济学对不确定性研究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甚至还形成了交叉学科和边缘学派 不确定性经济学。一般认为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对不确定性的分析和认识最具有解释力。肯尼斯 约瑟夫 阿罗(Kenneth Joseph Arrow)认为,世界的状态处于一系列可能状态中的这种或者那种,每一种状态对于与其相关的所有目的来说是完全性的,不确定性就在于我们不清楚

15、哪种状态是真实的,但是这与创新研究文献使用的含义还存在出入。创新指完善或者代替现有知识框架结构或内容,解决现实中还未到来的未知问题,结果自然也就无法提前获知。11它包括生产的不确定性和竞争的不确定性,研发过程未必就是一帆风顺的,即便研发成功(发明)距离创新也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比如,是否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否被市场认可?是否能够及时弥补研发投入?是否能够超越竞争对手?集体性是指创新过程的集体学习,它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包括学习互动、知识共享、经验传播、集体合作。集体学习建立在个人学习基础之上,不等同于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集体学习提供了个人学习期望到达学习目标的一条捷径,而又依赖于个人学习

16、在集体中的创造。伊迪丝彭罗斯(Edith Pen-rose)在其著作 企业成长理论 的前言中这样表述,企业成长实质上是一个演化的过程并以集体知识的累积成长为基础。对于企业而言,集体学习可以帮助创造其他组织难以模仿甚至超越而又独属于内部的新知识,这是企业在竞争中建立优势的重要内容。而关于累积性,理解这一概念首先需要明白创新作为过程而存在,它具有实在性、渐进性和不均匀性的特征。这意味着创新不能无中生有,或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是需要脚踏实地且长期坚持下去的。在创新的过程中,某些时候会由于偶然因素有了重大发现,再或者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实质12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

17、OLIA RADIO&TV UNIVERSITY No.3,2023(Sum No.199)2023 年第3 期(总第199 期)性成果,但是整个过程都是在积累经验,增加作为创新源泉的所谓知识“共同储存”,只不过每次积累的“量”有多有少罢了。克里斯托夫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曾明言:创新是一个连续的互动学习过程。但企业也不能一头扎进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及时了解技术前沿,推动不断积累的知识存量创造性转化,实现技术变革。如上所述,创新的这些特征意味着对创新进行资源配置是一个具有开发性、组织性和战略性的三位一体过程。921同时,创新企业需要以其战略、组织和财务安排加以应对,

18、也可以称之为创新型企业实现的社会条件,拉佐尼克进一步归纳为战略控制、组织整合与财务承诺。10189 (1)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是组织整合的约束性基础,它决定了组织整合的方式方法,决定着资金注入的持续性。创新型企业面临着技术、市场和竞争等三个方面的不确定性,12战略控制赋予了决策者配置公司资源以及控制收益分配的权力。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积极引导创新,确保创新能够得到持续的资金支持,直到创新完结,产生收益,期间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强化集体学习的积累,为内部成员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当然,企业也应该建立决策者同组织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决策者有动力发挥聪明才智为企业谋划。最为

19、关键的是,要挑选具有能力的战略决策者或者高层管理者。(2)组织整合 组织整合是战略控制作用发挥以及确保财务承诺价值体现的关键阶段,拉佐尼克把这个阶段或过程看作创新的本质。实现发明向创新的转化,需要企业整合各种知识、能力、技能及资源。“作为核心动力的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能力。”13693这种组织能力是指整合、协调、运用企业一切资源(包括物资设备和人的技能)的能力,企业必须去主动创造动态组织能力,并且可以有效维持下去。由于创新具有集体性、累积性,企业必须建立完备的组织治理结构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以整合各种内外部创新资源,开展集体性的组织学习,同时建立管理生产过程的激励系统,使组织成员无

20、暇将精力放在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上,从而能够心无旁骛地将技能和努力运用到企业目标上。(3)财务承诺 财务承诺有赖于对内部收益的战略控制,是组织整合得以持续的保障。其主要是由创新的累积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涌向创新过程,直至创新结束。创新结束的标志是至少产生物质回报,甚至在弥补前期投入的基础上有更丰厚的报酬,它是使组织学习得以转化为组织能力的不可或缺条件。新经济模式的支配逻辑是股东价值论,创新的收益分配方式在股东价值论导向下发生了扭曲,这势必导致创新的中断。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过不断的改进,创新才得到广泛的扩散。企业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创新过程中资金投入的可持续,同时确保资金投入更

21、加有效,更加坚定,因为“任一时点带来无产出的成本的投资战略却有可能在以后的时点取得成功”10191。(二)坚持方向明确、主体协同、多元竞争、链条畅通的社会主义市场组织原则市场不是单纯的企业集合体,而是还包括国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中介等各类组织在内的联合体,必须坚持方向明确、主体协同、多元竞争、链条畅通的社会主义市场组织原则,把它们整合起来形成推动创新的强大合力。1.方向明确是科学施策的前提 玛丽安娜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认为,如果没有设定方向和明确长远的目标,创新就不能进行。14188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首先,科

22、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需要”和“四个面向”。“四个需要”指的是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而“四个面向”指的是科技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价值遵循。我们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对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民生改善、国防建设等领域已经或可能涌现的现实问题做好应对准备,提前部署。其次,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做好顶层设计,强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部署,锚定方向,搞22陶阳 乔涵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效

23、市场建设 经 济清重点。比如,着重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着重提高农业技术含量,为保障粮食安全同农业固碳减排协同推进创造着力点。着重推进能源技术革命,推动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发展低碳经济。最后,制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遵循技术研发规律,分步骤、分层次、分梯次、分门类推进,久久为功。2.主体协同是网络治理的逻辑 全面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让各创新主体明确定位,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促进各协作主体良性互动,通过构建公共与私人部门共生共赢关系实现网络化治理。科技创新不是一个孤立的行

24、为,单枪匹马终究会落得个寡不敌众的结局。技术创新体系不同于竞技体育体系,是一个涉及多部门、有着不同组织的复杂体系,各主体的利益导向和运行机制也不同,确保各主体协调一致是新型举国体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15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观大势、谋大局、抓根本,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充分发挥党在网络化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以大企业为引领、中小微企业参与、科研机构及高校融智、金融机构融资的创新联合体,形成战略合力。同时,把市场各类主体科学有效地组织起来需要正确激励,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调节私人成本同社会成本差额。3.多元竞争是市场机制的基石良性多元的竞

25、争在创新生态中是必要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引入竞争,为有才干的科研人员施展抱负提供广阔舞台,优化晋升和退出机制,杜绝熬资历、混日子的惰性思想,打造内外部竞争的格局。科研经费和政策支持要有重点、有倾斜,兼顾效率与公平,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毋庸置疑,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发挥了基础性的建设作用,培养了一批拔尖的研发人才,但这并不能改变企业在研发资源配置、技术成果转化、生产工艺改进等关键环节的主导作用。16首先,企业之间有价值的竞争应该是新商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组织形式(如巨大规模的控制机构),这种竞争更有效率,在探究进步最为瞩目的个别项目时,结果表明大企业的竞争部门在

26、创造生活标准上可能起了较大的作用。6145-149其次,竞争是创新的竞争,而不是发明的竞争。创新不等于发明,发明是为了潜在有用的新设备或新服务而创造出新设想的天才行动,而那仅仅是创新的开始,创新还应包括后半部分,即实现商品化开发。再次,要严厉打击市场恶性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创造公平、有序、良好的竞争创新环境,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确保各类市场主体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最后,虽然“规模以上的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承担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使命,不是由利润原则决定它们的资本与创新活动的关系”3,但是必须有竞争,国企更应在新型举国体制中挑大梁、扛大旗,而不是安于现状

27、,待在所谓的舒适区,争取打造以国企为主导的创新平台。4.链条畅通是创新生态的保障链条畅通主要是指创新价值链的畅通,包括上游的知识创新环节、中游的创新知识孵化为新技术的环节、下游的新技术商业化(产业化)的环节。它们分别对应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首先,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基础研究底子薄、基础弱,导致对创新的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搞不懂,基本功不扎实,使得现在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所以要遵循科学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既要把基础研究当作事业认真对待,又要把基础研究当作兴趣使然,这样才能激发想象力,产生新点子,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其次,应用基础研究是通常意义上的发明,一方面通过建立专

28、业化的应用性研究机构从事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企业要搭建内部研发机构。建立“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创新生态系统,强化战略、技术、标准、市场等沟通协作,协同创新攻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促进信息交流共享,互通有无。最后,应用研究是价值创造的过程,是产业化、商业化的过程,这个阶段是创新的关键阶段,企业要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利用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总而言之,核心技术要贴近它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系统,畅32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TV UNIVERSITY No.3

29、,2023(Sum No.199)2023 年第3 期(总第199 期)通上下游。四、从有效市场的角度健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发展方向(一)加强制度创设,优化组织设计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存在的价值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政府的政策目标就是管控造成市场失灵的源头,如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等,但市场同时也是盲目的,甚至全然不顾社会及环境问题,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会渐趋形成不断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它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因此,政府必须发挥作用,而不仅仅是作为市场的修正者、管控者,也应该是创造者、塑造者,可以通过战略决策把经济引入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政府要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转变

30、职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和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创新不仅需要研发投入,还需要一套制度促进新知识在经济中的传播。14220政府的作用就是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为创新提供服务、搭建桥梁,坚决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在产权制度方面,要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助于抵制搭便车行为,帮助专有权主体获取超过成本的溢价,从而形成再创新激励的动态效果。在评价制度方面,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对

31、利益攸关方分配体系进行深度改革,创新收益分配机制,既要看到突变式创新的关键性力量,也要看到渐进式创新的基础性积累,科研管理体制由政府移交给多利益体的协同治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综合性的企业创新能力考核指标体系,而不是单纯的创新(专利)的“量”的堆砌,专利的商业化、产品化、产业化才是创新,要避免在策略性创新导致的“创新悖论”中越陷越深。在激励制度方面,探索搞“科研众包”的揭榜机制或赛马机制,这种类似科技悬赏的政府科研资助手段可以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市场机制作用发挥的“创造性毁灭”政策环境,开创创新生态新局面。(二)强化基础研究,健全共性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在于基础研究,

32、基础研究在应用技术方面起着源泉活水作用,有助于从源头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我国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大部分是基础研究发展滞后引起的,很多原理在源头上没有搞清楚,自然科技创新就缺乏深度和广度。基础研究具有公共品属性,导致私营企业不愿涉足,同时创新型企业通过集体性和积累性的组织学习过程依赖于政府投资形成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需要政府加大综合性技术基础投资,提供充足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成果,保障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基础知识和关键共性技术供给。首先,政府应该在投资基础研究领域中发挥主体作用。公共资金具有强有力的市场导向作用,政府应科学组织、积极引导,有效评估所进行的各种投资方案,确保资金投向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坚

33、持灵活应变的原则,如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遴选工作。同时,要撬动社会资本、公众资金,以保证基础研究领域的投资具有可持续性和穿透性。在应用范围上,要挑重点,选择各项条件具备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而不是全范围、宽领域,这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本质要求。其次,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创新投入领域的重视程度存在目标的不一致性,中央政府注重长远,以战略眼光审视创新,强调基础性、前沿性的研究,而地方政府则更加注重应用性、有转化价值的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这样容易导致资源的碎片化、分散化,央地政府要形成合力,必须强调目标的一致性,上下齐心,优化对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再次,支持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基础研究领域,尤其要加大对

34、科技型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培育多样化的基础研究创新主体,使其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专长实现优势互补。最后,依托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高等院校和科技领军企业等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共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共用共享,降低中小微企业应用高水平科研设施或平台进行应用性转化的成本。(三)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波特认为初级生产要素在国42陶阳 乔涵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效市场建设 经 济家或企业的竞争力上的重要性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高级生产要素(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施、电脑科学家和工程师等高等教育人力、大学研究所等),它可以帮助企业在产品上做到标

35、新立异,在生产技术上做到独具一格,借以换取高层次的竞争优势。770人才也属于高级生产要素,以往我们过于重视引进外来优秀人才,而忽视了自主培养。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更有底气把工作重点放到全面加强人才自主培养上来,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首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既要为人才施展抱负提供广阔舞台,使各类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人才团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教育引导各类人才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其次,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加大重大原始创新人才

36、培养力度。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不是阶段性的,而是长久性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由政府提供的基础学科教育和后期由市场或者企业提供的职业培训,这两种培训各有侧重,要建立两者的有效衔接,避免知识的断层,可以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机制,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再次,要促进人才在产学研之间的流动,以人才流动带动其他创新要素的流动,清除人才在各市场创新主体之间流动的障碍,提高人才利用率,促进人才彼此沟通交流,增强产业内与产业间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优化科技人才薪酬结构,拓宽薪酬奖励范围,健全薪酬发放体系,增加薪酬资金池,也可以适当对创新人才进行税收减免。最

37、后,要在全社会营造敢创新、能创新的氛围,鼓励冒险,允许试错。文化的力量是深沉而持久的,要尊重首创精神,改变中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的传统观念,弘扬崇尚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催生创新文化。(四)搭建创新平台,打造创新联盟创新平台聚集着包括资金、技术、人员、信息等在内的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承担着创新功能,是创新成果产出和转化的重要载体,要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首先,要优化现有科技创新平台的布局和创新要素配置,平衡科技创新力量分布。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一批前沿型国家实验室,进一步加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统筹建设,

38、着力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创新平台体系。其次,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交叉运用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的手段。坚持市场导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组建各种形式的创新联盟,发挥平台的融通功能。促进非机密可开放数据的共享共用,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据资源的利用价值,使各类创新要素充分涌流,活力竞相迸发,围绕特定目标划分应尽应享的责权利,集中优势打好攻坚战。创新需要必要的条件 拥有高度网络化的经济,不同个体和众多组织建立起持续的反馈循环,知识分享及知识边界的扩展。1488再次,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

39、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但各部门、各主体存在着力量分散、利益冲突、目标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协调,实现各方协同,打造创新联合体,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最后,强化政府部门的组织和统一管理功能,创新和完善研发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构建好共享技术研发成果的成本分担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实现激励约束相容,激发各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积极性。五、建议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是也是新兴事物,在组织形式、成本收益分配机制设计、创新资源分配、管理模式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细节性问题,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既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与韧劲,又

40、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闯劲和拼劲,大胆尝试,以先试点后推广方式方法稳妥推进。整个过程中要积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毫不动摇52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TV UNIVERSITY No.3,2023(Sum No.199)2023 年第3 期(总第199 期)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最本质特征和最显著优势。第二,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具有时代性,应该建立其动态演变机制,依据国内外形势、技术发展方向和国家内部经济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灵活调整战略目标和组织模式,避免机制体制固化僵硬。同时

41、要注意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边界,不盲目套用在各个领域,否则就违背了其本质特征 集中力量办大事。第三,尽管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十分重视有效市场及私营企业在技术研发创新方面的主体作用,但私企研发具有局限性(溢出效应、专属的私营研究、发展滞后),17绝不可顾此失彼。要分清政府与市场在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中的角色定位,做好协同配合,实现强政府和强市场的统一。第四,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落脚点是自立自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核心技术上闭门造车,要坚持开放创新,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认清现实,找准定位,明确差距。在对待发展新技术上,需要坚持四个原则:确保可以引进的新技术必须是安全可控的;在可

42、能的条件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无法独自攻关的新技术要建立合作机制;必须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创新的新技术,坚决不依赖外部。参考文献1 包炜杰.从“举国体制”到“新型举国体制”:历史与逻辑J.社会主义研究,2021(5):104-110.2 张晓兰,金永花,黄伟熔.发达国家举国工程与我国举国体制的比较及启示 J.宏观经济管理,2022(11):83-90.3 邬欣欣,沈尤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方略J.山东社会科学,2022(5):22-33.4 王聪,周羽,房超.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辩证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23,41(1):3-10.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

43、恩格斯文集:第 5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 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8 凡勃伦.企业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 玛丽奥沙利文.公司治理百年 美国和德国公司治理演变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0 威廉拉让尼克.创新魔咒:新经济能够带来持续繁荣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11 KLINE S J,ROSENBERG N.An Overview of InnovationM/LANDAU R,ROSENBERG N.The Positive

44、 Sum Strategy:Harnessing Technology for Economic Growth.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86:275-307.12 WILLIAM LAZONICK.Innovative Enterprise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The Political Quarterly,2015,86(S1):77-97.13 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4 玛丽安娜马祖卡托.创新型政府 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15 曾宪奎.我国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研究 J.湖北社会科学,2020(3):26-33.16 谢富胜,王松.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主体、社会条件与主攻方向 J.教学与研究,2019(8):46-56.17 乔纳森格鲁伯,西蒙约翰逊.美国创新简史 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106-113.责任编辑:温达尔62陶阳 乔涵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效市场建设 经 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