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以“长征主题课程”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6715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以“长征主题课程”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以“长征主题课程”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以“长征主题课程”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以“长征主题课程”为例 吴敏王红霞【摘 要】课程思政指的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起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学校应通过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唤醒学生的意志,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长征主题课程”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语文教师与体育教师共同“梳理内容,拓展课程内涵,把握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协同学科,统筹设计活动,提升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巧借支架,聚焦过程评价,发挥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价功能;依托活动,延伸课后实践,拓宽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以

2、此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关键词】跨学科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长征主题课程课程思政指的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起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除了思政课程以外,其他的国家基础性课程中也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学校应坚持有机融合和春风化雨的原则,有意识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实现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的目标。学校应通过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唤醒学生的意志,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笔者所在学校以“长征主题课程”为例,尝试跨学科联合

3、备课,将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从多角度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一、梳理内容,拓展课程内涵,把握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 中提出:“提高课程思政水平。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准确把握各门学科育人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由此可见,全学科思政育人,势在必行。(一)横向融合内容,挖掘跨学科融合的

4、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是实现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重教学月刊 小学版2023/78综合JIAOXUEYUEKANXIAOXUEBAN课 改 前 沿4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质,提升国民综合素

5、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依据这些课程标准,教师可采用“同主题融合式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引,整合课程内容,充分挖掘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长征主题课程”将道德与法治、语文、体育3门学科进行融合,结合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以“长征精神”作为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开展彰显主题精神的整合教学,具体教学思路如表1所示。表1学科道德与法治语文体育教学内容学习 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经典人物与故事学习诗歌 七律 长征,理解诗意、诵读诗句、感悟诗境学习 障碍跑:重走长征路,开展“翻越五岭”游戏,进行跑、跨、投等运动技能训练融合切入点初步

6、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诗歌感受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在活动中感受长征的艰难,传承不畏艰险、勇于挑战、团结合作的长征精神教师可以结合学科内涵,挖掘思政元素,打破学科壁垒,采用“学习任务群”等形式,精准把握课程思政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纵向设定目标,深化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核心素养目标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设定教学目标。“长征主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切入点为“长征精神”,3门学科均结合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围绕“长征之路”进行了教学目标的设计,深化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如表2所示。道德与法治学科侧重于“政治认同”,语文学科侧重

7、于“文化自信”,体育学科侧重于“体育品德”。表2学科道德与法治语文体育教学目标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过程,知道遵义会议在革命历史上的地位2.了解长征中的经典故事,感受长征精神,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3.形成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的爱国志向,在生活中践行长征精神1.理解诗意,朗读、背诵诗句,深刻感受红军坚定的信念2.感受红军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通过练习完成快速跑跨运动,达到跑与跨、跨与爬、爬与投流畅衔接的目标,初步感受红军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2.在练习中表现出勇于挑战、不怕艰难的品质,形成互帮互学、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要有意识地提炼各个学科中蕴含的思政育人价值,

8、将其融入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在跨学科融合的学习过程中,抽象的概念有了具象的表达,课程有了正确的价值引领,思政的内涵得到了深化,育人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二、协同学科,统筹设计活动,提升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课程思政不是一句口号和一个标签。教师应结合学科特色,围绕相同的思政教育主题,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落实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一)联动教研,搭建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载体实践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联合语文教师、体育教师,共同开发“长征主题课程”。不同学科的教师以 道德与法治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中国有了共

9、产党 为蓝本,围绕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长征这一革命壮举开展教学设计。长征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时空距离较远,如何让学生切身体会长征精神的内涵是教学设计中的难点。研讨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阐释了长征的背景,语文教师结合学科特色,重点研究了著名诗歌 七律长征 的教学方案,体育教师设计了“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具体如表3所示。3位教师开展联动教研,并先后在一个班进行授课,通过实际教学落实课程思教学月刊 小学版2023/78综合JIAOXUEYUEKANXIAOXUEBAN课 改 前 沿5政理念。表3学科道德与法治语文体育学生活动1.以“找地点,明路线,想困难”为驱动性任务,了解长征的概况2.交流搜

10、集到的长征故事,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艰辛,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3.通过参与项目式活动,寻找践行长征精神的事例,了解“新长征精神”1.学习 七律 长征,以各种形式读诗,初步感悟诗意2.查找资料,感受毛主席写下这首诗时的心境,进一步理解长征精神1.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完成不同难度的跑跨练习2.自主设计长征路,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形成勇于挑战,不畏艰难的精神(二)探寻教学方法,体现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联动教研旨在寻求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科特色与课型要求,让学生在参与式学习中,强化学习体验。如“长征主题课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问题“长征难在哪里”,鼓励学生通过

11、小组合作,讲述和演绎长征故事。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 七律 长征,在理解中分析诗句,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探究“暖、寒”体现在哪里。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学习,让学生重走长征路,沉浸式体验长征的艰辛。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共同教研的基础上统筹设计契合学生年段特点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指向同一主题,既有学科的专业特点,又兼顾主题课程的整体性,避免了片面化的教学。在顶层设计的教学框架中,学生的学习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真正实现了有机融合,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三、巧借支架,聚焦过程评价,发挥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价功能学校借区域小学

12、生综合评价改革的东风,将爱祖国、担责任、守规则纳入了指向品德发展的评价中,将学习态度、认知水平、实践能力等过程性评价要素纳入了学生评价指标。为了高效开展过程性评价,各学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课前预学单、课中评价单、课后项目学习单等学习支架,使评价落到实处。(一)利用课前预学单,奠定课堂教学基础课前预习单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学,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唤醒自身的已有经验,并在课中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习质量。“长征主题课程”课前预学单如下。“长征主题课程”课前预学单班级:姓名: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1.扫描二维码,阅读资料。2.开展长征故事分享会。搜集长征故事,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故事并记录下来,在课

13、上与同学们分享。写一写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故事名称:故事内容:我的感受:语文语文1.读一读:正确、流利、大声地朗读 七律长征 至少3遍。2.看一看:扫描二维码,欣赏 七律 长征 朗诵视频。体育体育扫描二维码,观看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通过“长征主题课程”预学,学生对于长征的历史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二)利用课中评价单,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在“长征主题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教师聚焦过程性评价,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现以评促教的目标。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故事分享环节中,学生是主体,负责讲述故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师生一同感受长征精神。独特的学

14、习体会为接下来的语文教学打下了情感基教学月刊 小学版2023/78综合JIAOXUEYUEKANXIAOXUEBAN课 改 前 沿6础。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理解诗意,生发情感。体育课上,学生顺利进入“重走长征路”的情境中,积极开展活动。“长征主题课程”课中评价单如表 4所示。表4学科道德与法治语文体育评价标准1.讲好长征故事,说说自己感受到的长征精神2.学习并传承长征精神带着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将诗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1.小组合作,设计“五岭”障碍,完成跑跨练习2.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坚持走完“长征之路”得分情况学习过程中,教师量化记录学生的表现,围绕每门学科的教学目标,考查学生的目标

15、达成情况。同时,教师用描述性语言点评学生的表现,聚焦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点。(三)利用课后项目学习单,激活持续学习的生长点课后项目学习单能为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后的项目化学习提供脚手架。设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巧用生活素材,在驱动性任务的指引下进行深度探究。“长征主题课程”课后项目学习单如下。“长征主题课程”课后项目学习单小组名称:驱动性问题:新时代长征精神在哪里?活动探究过程:1.启动阶段:2.小组分工:3.实施过程:阶段目标成果4.成果展示:5.评价标准: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即时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项等级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6、,激活学生持续学习的生长点。四、依托活动,延伸课后实践,拓宽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思政课堂不仅包括学校课堂,还包括社会课堂。教师要紧扣思政课的社会属性,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具体而言,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大队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形式,支持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实践,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围绕“长征主题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以“少年强 中国强”为主题的走读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菜单式学习活动,如红色研学活动,研学场馆包括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在观影周,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 长征,并带领学生演绎讲述长征故事的皮影戏。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发了学生

17、的情感共鸣。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厚植了爱国情怀,提升了政治素养。综上所述,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要求教师融合各学科力量,统筹教学资源,发挥联动教研效能。实践中,教师积极开展丰富的活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校本化,加强协同育人,从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发挥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18、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教学月刊 小学版2023/78综合JIAOXUEYUEKANXIAOXUEBAN课 改 前 沿7基于具身学习,培育地方情怀地方课程教学设计例谈 黄慎娥【摘 要】地方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明确提出地方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地方情怀为主要目标。为解决当前地方课程教学中地方情怀培养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立足具身学习的视角,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活动评价三个方面入手,突出情感性因素,明确教学思路。这样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具身参与和个性体验,注重引导学生将学习与个体情感联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地方情怀,更好地

19、发挥地方课程铸魂育人的功能。【关键词】地方课程;教学设计;地方情怀;具身学习地方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学科课程更加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和体验性。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颁行,明确提出地方课程须遵循地方性、时代性、综合性等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地方情怀”为主要目标1。铸魂育人应当是地方课程的宗旨。2然而,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可以发现:教师对地方课程理解的偏差导致课程实施中偏离地方情怀培养目标的现象频发。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没有关注地方情怀的培育,单纯强调认知性教学;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体验,缺乏学生情感的参

20、与;教学内容的设定缺乏对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求的观照,忽视对地方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等等。如何改变这些现象,进而培养学生的地方情怀成了研究的一个关键点。具身学习的相关研究为指向地方情怀培育的地方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身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嵌入身体和环境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听、看、说、触、做等方式感知经验,强调身心融合的参与和体验。3这里的“身体”超越了生物学意义上的“躯体”,指的是能主动体验、产生经验、形成情绪的具有主体意义的生命体。且知情意行的统一可以通过具身学习达成。笔者结合地域特色,尝试在地方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凸显情感性因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社,20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的意见 EB/OL.(2022-11-08)2023-06-20.http:/ 小学版2023/78综合JIAOXUEYUEKANXIAOXUEBAN课 改 前 沿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