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利用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内化历史知识.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6515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内化历史知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利用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内化历史知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利用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内化历史知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根据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意义,以及内化历史知识的教学策略。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1-0043-03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利用数字技术、智能终端、多媒体课件,可以对学生内化历史知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中知识的内化,分析信息技术作用及应用策略。1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内化历史知识的意义1.1 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学生的历史知识大多来自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如果教师在历史课上组织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形式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倦怠和精

2、神疲劳。适时组织学生课余参加相关历史知识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知识,而且还能使历史知识鲜活生动,贴近学生生活。如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某镇大沽政治部旧址,瞻仰先烈遗物,学生透过锈迹斑驳的简陋武器、破烂的鞋子,仿佛看到先驱在数九寒天穿着单衣,住在四壁漏风的民舍,饿着肚子,与给养丰厚的马家军浴血奋战殊死搏斗的情景。历史知识融入了学生实践体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产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动力。1.2 培养学生能力相比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和协作共享,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主动

3、和讲解员交流,和父母交流,积极向社会各方人士进行课题调查,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如组织学生调查研究某县“神秘的骊靬人”,历史上西汉时期曾有一支罗马队伍,战败逃亡至某县境内,被安置于某寨,学生通过实地去和当地村民聊天,去询问、聆听他们的故事,再去县历史博物馆查看图片资料,这个过程自然会提升学生交往交流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2在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大众对互联网接受度高,接受速度快的原因主要是随时随地都能从中获得自己想了解的信息1。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随时获得海量的历史素材,进行历史教学拓展资料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更多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通过拓展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时

4、代背景,人物事件等相关知识,从而拓展学生知识面,围绕历史概念形成知识系统,这对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具有显著意义。如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应了解腊八粥的来历,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学生可利用网络去查询,知道吃腊八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庆祝一年来的丰收,也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而从宫廷到民间都进行的一项活动。而又有另一说法是来自佛教,古印度人为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吃杂拌粥。由于历史演变,各地腊八粥做法不一,永昌就吃榛子稠饭、黄米稠饭(也称搅团)。3利用信息技术,在实践活动中内化历史知识的策略3.1 信息化背景下,历史综合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主阵地,不管什么方式的教

5、学,都不能撇下课堂这个主阵地,历史教师应善于发掘历史实践活动素材,设计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参与*基金项目院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课题成果,课题名称 信息化背景下促进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的行动研究,立项号 GS【2020】GHB1928。中学教育探讨43-历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习动力。3.1.1 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历史知识的地理和图像信息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利用口头表达方式,对教材中一些历史知识进行语言描述,讲解知识内涵和历史意义。这就导致很多跟形象、地理问题有关的历史知识很不直观,教师仅通过口头说明,很难让学生充分

6、理解某些历史知识的全貌。尽管历史教材中插入了一些辅助性图片,但因教材篇幅有限,图片性内容很少,都是单一角度的静态图。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采用PPT、GIF、Java、小程序等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多角度的动态呈现,则可以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中一些概念知识的形象、地理位置、演变规律等进行更为直观的观察。如在“繁荣一时的隋朝”这部分历史内容的讲解上,教师可以使用 PPT 素材对学生展示从西魏北周时期宇文泰政权的版图到隋朝统一后期版图变迁的动态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隋朝在历史发展上统一南北,建立中央集权政府的历史意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隋朝的建立具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从而让学生掌握朝代之间历史知识连接系统,

7、通过地图信息,巩固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知识的理解。3.1.2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以竞赛形式让学生掌握历史典故和成语。学生从小学过的许多成语都有历史典故,背后都有故事,或励志,或劝学。教师应动脑筋想办法,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如在学完“秦末农民大起义”后,让学生搜集相关典故或成语,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到大量成语典故。接着组织历史典故成语沙龙,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诸多成语典故,如揭竿起义、破釜沉舟、四面楚歌、指鹿为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并说出其意思或背后的故事。活动以抢答的形式开展,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缓解了因固定模式的授课带来

8、的疲劳。活动前期准备过程,学生需要借助网络查询搜集,活动应用希沃白板的答题游戏模式,利用到了信息技术。观看影视资料,扩充学生历史知识。为了解除传统讲课给学生造成的疲劳,同时也为了使历史授课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有时会安排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影视。如在学习解放战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班班通媒体观看 大决战,从影片中感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军委领导的英明决策和前线将士的英勇。为了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残酷统治和共产党员表现出的英勇顽强,教师还可以实时组织学生观看影片 红岩,让学生从江姐、许云峰等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他们为新中国、为老百姓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学生不仅知晓了那一段历史,还受到

9、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举办历史知识辩论会。由于每个学生个人生活经历和家庭教育不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看法也就有所不同。为此,教师可组织一场历史问题辩论会,把模糊的东西辩论清楚。如“如何评价秦始皇”,学生根据课本知识,评判可能不够全面,有偏差,认定秦始皇就是个惨无人道的暴君。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从相关专家学者的评论中,了解秦始皇的功过是非,肯定秦始皇在实现国家统一上做出的贡献。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对中华民族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有历史贡献的。这不仅让学生辩明了问题,还学习到辩证法,一分为二看问题。3.2 信息化背景下,历史实践性作业设计贴近生活实践性作业是学科知识的巩固

10、和强化,它把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推动历史学习走向深层,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通向学生生活世界中的一架梯子2。自 2021 年下半年国家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响应,在作业设计上更加注重实践性,体现出做中学、学中做,从生活走向学科,从学科走向社会的理念。因此,历史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有了更充足的政策理论支撑,在作业设计上体现出更多地方元素,具有更浓厚的生活气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历史知识活化于学生生活,内化于学生头脑。如学习中国古代史以后,学生可能还不清楚自己的家乡在各朝代属于哪里管辖,是不是胡人后裔,自

11、己的家族是不是移民,或是北方少数民族演化来的。这些问题在教科书里也找不到答案,笔者布置学生课后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研读资料,从大量资料中寻找答案。这样的作业涉及自己的身世,学生很感兴趣,在查询过程中,对相关历史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做到了真正内化历史知识。3.3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相比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更具自主性,学生具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实施,是学生内化历史知识的过第一卷Research on Educational Methods教 育 方 法 研 究44-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地把课堂上所学知识慢慢地理解、应用、消化

12、。3.3.1 校内兴趣小组活动自实施“双减”政策以来,为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减轻学生负担,学校实行了课后延时服务。利用这段时间,学校积极开展各项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组建了历史兴趣小组。兴趣小组以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话题作为研究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看历史影片,编创历史剧,制作历史手抄报等。3.3.2 校外实践活动参观考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遗迹、历史博物馆,从网络上获取相关信息作为补充,系统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关于秦汉和明代修建长城做军事防务的部分,教师让学生随家长前去毛卜喇等地观看汉明长城,同时在网上了解古长城现存状况。学习世界史中古代欧洲文明古罗马的兴衰时,教师可

13、以先让学生去了解本地的骊靬城,并告知学生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军队远征安息(今伊朗),兵败后神秘消失,后来部分人流落到汉朝,汉朝统治者把她们安置在今某县境内的者来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网上了解消失的古罗马兵团相关内容,前去者来寨、博物馆参观。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历史有了真实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内化了历史知识。调研。课本上的历史知识系统性强,但是综合运用方面效果欠佳,学生身边有很多历史素材可挖掘,利用网络查询,可以知道本地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在实地调研中,深入了解本地历史发展演变情况。如学习“史前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学生可能想了解河西

14、地区在远古时期是什么样子,有没有人类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周末去某县博物馆参观,在网上查询相关历史信息,引导学生了解某县境内出土“马家窑文化”的石器、骨器。通过参观、网络调研,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内化了历史知识。参与活动。“生活即是课堂”,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生活当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对应的学科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用掌握的文化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学以致用,内化知识。如某县有个小山村,明代时候就有“能人”从北京引入“”字灯,每年春节举办“”字灯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亲自体验参加灯会,并在网络上了解毛卜喇“”字灯会的历史来源,从亲身实践中体验厚重的历史文化。3.4 使用信息技术创新历

15、史学习方式现代网络化教育的兴起,使得很多在线教育平台推出了大量的教育素材,这些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历史资料,不仅包含了初中历史教材全部内容,还包含了很多与历史教材内容有关的习题和辅导材料。一些网站还设立了网络教育课,学习者可以自己登录平台,通过操作自学历史知识,并可在学习结束后完成平台提供的习题训练,检验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课后登录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历史知识的查询检索,操作慕课进行自学。通过为学生提供信息化历史知识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历史知识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新颖有趣,吸引学生进行自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教师辅导的情况下探究历史问题,这将成为以后的一种重要学习方

16、式。3.5 有助于积淀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把信息化的历史教案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看 PPT,了解历史问题。这为学生思考解析历史问题提供了一个专业化的视角,并可以让学生通过接触信息化的历史教案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4结语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升级,是顺应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在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才能跟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 唐勇.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新通信,2022(06):197-199.2 赵丽辉.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02):136.中学教育探讨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