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摘要本论文立足于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4 403 6一4 600 0飞8 80 3。一9 00 03叹)研究蒙古野驴的数量、分布和食性外业调查开展于2 0 0 5年7一1 0月并同时进行植被样方的测定和食性分析材料的收集采用样线法调查法调查该保护区内蒙古野驴 的种群数量、群体数量组成及夏秋季的空间分布;采用粪样显微组织学分析法分析蒙古野驴于夏秋季的食物组成和食性选择并与同域物种相比较;同时采取扫描取样法观测蒙古野驴 的主要行为种类及其时间分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样线法调查得 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 的密度估计为密度为1.2 3 0 8 1士0.1 960
2、37头/k mZ依据蒙古野驴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内的有效分布面积4 2 52.%k mZ计算得 出蒙古野驴 的种群数量为52 3缎83 4头;蒙古野驴于夏秋季节主要结成2一1 0头的小群活动受到食物和水源地 的影响空间分布具不均匀性(2)食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野驴和鹅喉羚在夏秋季节的主要食物种类为戈壁针茅、驼绒赘、角果赘、篙、假木贼等;食性选择数据表明在夏、秋两个季节蒙古野驴倾向于选择针茅、驼绒赘鹅喉羚则选择假木贼食物资源生态位重叠指数表明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的食性有较大的重叠说明两者在食物资源利用上具有趋同性(3)野外观察得 出蒙古野驴一天中有两次采食高峰分别出现于0 8:0 0一1 0:0 0以
3、及1 6:0 0一1 7:0 0采食时间占到观察时间总量的2 5.1 0%站息所 占比例在正午前随时间在逐渐增加;1 3:0 0一1 4:0 0是野驴活动节律临界点除了饮水比例为最高之外其它行为均降到 了最低;运动、取食、站立凝视三者的节律十分相似关键词:蒙古野驴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数量分布食性选择行为目录目录1 1 4 4 2 2 2 2 3 3 3 5 5 5 6 6 6 7 7 7 9 9 c o c o1 0 1 01 1 1 11 21 31 3 1 31 3摘要AB S T RAC T1引言1 1世界及我国 的野驴的分类与分布1 1 1亚洲野驴1 1 2藏野驴1 1 3非洲野驴1 1
4、 4威胁因子1 2开阔景观的有蹄类数量调查1 2 1绝对数量调查法1 2 2相对数量调查法1 3有蹄类的食性研究方法及其进展1 3 1直接观察法1 3 2啃咬计数法1 3 3自助餐测定法1 3 4胃内容物分析法1 3 5粪便显微分析法1 3 6粪便DNA分析技术1 4马科动物的行为研究方法及其进展1 41取样方法1 4 2记录方法1 4 3研究进展2自然环境概况2 1气候特征2 2地形地貌2 3水文特征2 4土壤类型2 5植被类型2 6野生动物2 7社会经济3研究方法3 1数量调查3 1 1样线选取卡拉麦里有蹄类 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种群数量分布及食性选择的研究卜7 7 7.3 12数量计算3
5、 2食物资源调查3 21样方布设3 22食物资源谱3 3食性分析3 3 1样品采集和保存3 3 2样品处理和样片制备3 3 3食物选择和重叠指数的计算3 4蒙古野驴行为观察4结果与分析41蒙古野驴的数量调查4 2蒙古野驴群体的空间分布研究4 3夏季和秋季蒙古野驴的食物组成及食性选择4 3 1不同季节蒙古野驴和鹅 喉羚食物组成4 3 2蒙古野驴和鹅喉羚食物组成差异显著性检验4 3 3生态位宽度和营养多样性比较4 4蒙古野驴行为观察5结论附图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导师简介致谢:1 81 92 02 12 12 22 5 2 5 2 83 03 13 43 54 3 4 2 4 6 3 7第一章 引言引言
6、马和驴统称为马类动物分类上隶属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现存的马属(E qu u、)动物共计七种:普氏野马(Ep二*a I s肠)、细纹斑马(Eg re妙)、山地斑马(E:e br。)、平原斑马(Eb ur ch el l i)、亚洲野驴(Eh emo nu:)、藏野驴(E肠an g)、非洲野驴(Ea f rc a二、)后三者 即是通常所指的野驴1.1世界及我国的野驴的分类与分布三种野驴广布于欧亚和非洲大陆是荒漠、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等开阔景观 中的代表性物种在 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生态地位我国近一半国土位于北温带荒漠和荒漠草原面积广裹加之辽阔的青藏高寒荒漠适宜野驴生存的环境众多现存的三
7、种野驴有两种在我国有分布其中藏野驴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1.1.1亚洲野驴(1)形态特征:外形似骡体长 可达2 6 0cm肩高约12 0cm尾长8 0cm左右体重约25 0K g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蹄比马小但略大于家驴。颈背具短鬃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的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 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汪松19 9 8)(2)亚种分化:学术界普遍承认 亚洲野驴有六个亚种(Du nca n19 9 2)即蒙古亚种(E五h emi on us)、戈壁亚种(丑h.l ut eu s)、中亚野驴(E.h.洲明e r)、西亚野驴(
8、E.九k ul胡)、印度野驴(E.九k hu r)、叙利亚野驴(丑h.h eml P Pu s)(灭绝于192 7年)(3)现代分布:蒙古亚种分布于亚洲中部及西南部的荒漠半荒漠和荒漠草原环境在我国蒙古野驴分布区东起 内蒙古二连浩特沿中蒙边界狭长地域至新疆北部盆地主要集中于新疆北部的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中部的乌拉斯特梭梭林保护区(宋朝枢等2 0 0 0)其中前者是我国现存蒙古野驴群体数量最大和最集中的分布区(高行宜等19 8 9;郑生武等2 0 0田;印度亚种曾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并向西延伸至叙利亚及一直到中亚的大多数地方然而现在仅残存于印度 的古杰拉特邦的Li t tle
9、Ra nno fKu tc h保护区(s h咖19 9 3);中亚亚种据称存在于伊朗的To ura n和B咖ra m一e一Go or两个保护区内(Da r re h一sho or i2 0 0 0);西亚亚种目前集中分布在土库曼斯坦共和 国 东南部的捷 真 河和穆 尔 加 布 河之间巴德黑兹自然保护区(1刀ka revsk ii2 0 0 1)。卡拉麦里有蹄类 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种群数量分布及食性选择的研究2藏野驴藏野驴被认为是亚洲野驴的一个亚种但是最近的分子研究显示它是一个独立的种(R yde ra ndehemniek19 9 0)(1)形态特征:本种与蒙古野驴体型十分相似体长18 2.
10、1一2 14.3cm尾长 3 1.4一4 5.3cm但在毛色上易区别西藏野驴体背毛色呈棕色或暗棕色两胁毛色较深暗呈深棕色体侧棕色明显向腹上部扩展故背腹毛色界限在腹侧下方。腿的内侧和颈下部耳朵 内侧和吻端全是 白色黑巧克力色的背部斑纹从鬃毛一直延伸到尾的末端尾的末端是一簇黑棕色 的毛(郑 昌琳19 9 8)(2)亚种分化:G rov eS(1 97 4)认为藏野驴具有三个亚种即东部藏驴(丑无 ho ld er er)、西部藏驴(丑无 k ia吧)、南部藏驴(E.无pol yod o耐Sc ha l le r(1 99 8)通过藏野驴的体形和颜色观察认为尽管存在轻微的地区差异仍不足以认定为属于亚种
11、分化(3)现代分布:藏野驴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锡金等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带三个亚种均见于我国其中东部藏驴仅见于中国我国藏野驴数量 占世界藏野驴总数的9 0%(Ja ek son19 9 8)。3非洲野驴(1)形态特征:体长一般为20 0一22 0cm肩高11 0一14 0cm体形比亚洲野驴小但耳朵更长蹄小四肢也细鬃毛较短上体为浅红棕色或灰黄色腹部 白色(2)亚种分化:有2个亚种即索马里亚种(E.a.、oma l ie s、)和努比亚亚种(E.a.a f rc a二、)(3)现代分布:索马里亚种分布于索马里北部和埃塞俄比亚北部(A ns ell19 7 1;Klingel19 80;Mo e
12、h lma n1 98 9)努比亚 亚种分布于苏丹红海山和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 亚东部(Wa ts on19 8 2)。4威胁因子马类动物栖息于开阔景观与人类农牧业生产之间的矛盾突出几乎所有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不利因子均见于三种野驴譬如过度猎取及盗猎生境破碎及丧失近亲繁殖及遗传漂变等但不同种及亚种不同区域的威胁因子亦不尽相同。在我国蒙古亚种与家畜竞争草场和水资源的矛盾尤其尖锐导致野驴的生境碎裂化许多区域已无野驴分布而藏野驴则受到近些年牧业拓展的严重冲击盗猎也是重要的威胁第一章 引言因子(Mi l ie ra ndsc ha l le r1 99 7)在印度野驴栖息的 自然保护区日益遭受人类经济活动
13、的威胁家畜与野驴竞争饲草(Sin ha1 99 3)在非洲食物和医药需求导致盗猎野驴及家畜竞争成为威胁野驴生存的主要 因素(Ke be de1 99 9)1.2开阔景观 的有蹄类数量调查有蹄类动物 的数量及其动态是动物资源储量和生存现状调查受濒危等级划分及制定保护和管理对策的科学依据该项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生物学意义。由于有蹄类动物活动范围、栖息环境特点、生存资源空间配置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详尽调查某一物种的野外群体数量并不容易。按照有蹄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大体上可以分为开阔景观和掩蔽景观前者系指平原和丘陵地带后者系指山地、灌草丛和森林环境显然缘于环境的差异有蹄类数量的调查方法就有所不同。视野相对开
14、阔的环境便于发现和计数动物个体数若地面交通条件较好调查工作即相对简便目前对于开阔景观环境内有蹄类动物数量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2.1绝对数量调查法绝对数量调查法是直接查数特定区域 内某种动物的全部个体数量。对于有限的环境而言尚可观察或借助望远镜观察全部的个体数由于受到视野范围的制约实际运用 时受到很大限制。若采用航空统计法则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直接查数或航空拍照并计数动物个体数所得数据较为准确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外越来越多地使用航空调查法(Gr zimeketal19 6 0;Be rger ud19 6 3;sinif fetal19 6 4;Eva nsetal1 96 6;Be rg
15、er ud e ta l1 96 9)航空调查法的主要问题是费用较高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我国曾于19 8 2年进行过新疆东北部普氏野马和蒙古野驴 的航空调查(楚国忠等19 8 5)绝对数量调查法还有一些变型如哄赶法和围赶法由于调查范围有限且花费人力物力较大现仅在确定换算系数时使用1.2.2相对数量调查法相对数量调查法是指利用某种方法来推算某时某地 的野生动物数量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直接相对数量法和间接相对数量法(1)直接相对数量法:直接相对数量法以动物实体为调查对象是通过获取部分个体的数量进而估测整个群体数量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样线法。采用随机抽样确定调查路线在调查区域选定若干条路线路线的长度
16、和宽度可以是 固定的一一定宽样线调查法也可以是变化的一一不定宽样线调查法。此法的原理 即是先求出样带(样本)的动物密度(观测值)再求出样带的平均密度(样本平均值)以平均密度作为被调查动物总体密度 的均值推算出总的数量由于地形条件及动物特性的不同影响到动物个体被观卡拉麦里有蹄类 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种群数量分布及食性选择的研究察到的几率许多动物在样带中难以看到因此在实际调查中又产生 了很多变形的路线法如:实体观测垂距法、截线抽样法等(Rob ine t teetal19 5 4;Heimingw即19 7 1;Se be r1 97 3;J os eph2 0 0 5)标志重捕法、捕捉效率法等方
17、法由于难于满足这些方法的基本假设很少应用(2)间接相对数量法:调查对象并非动物本身而是依据一些动物本身有关的标志如巢穴、足迹、粪便、食物残迹等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建立实体与间接指标 间的换算关系来推算种群数量因粪便相对易于发现和计数较为常用(B en ne t t19 4 0)实际工作中常把直接法和间接法结合使用以便获得可资对照的调查结果(蒋志刚等2 0 0 1)对于一些在发情季节常发出规律性吼叫声的动物如对鹿科动物的数量调查可以采用吼叫声统计法估算时要注意发出叫声的性成熟雄性动物与种群内其它动物 的性比和年龄组成有蹄类数量调查方法因种因地因时而已常需要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如抽样中采用绝对数量调
18、查法然后再应用抽样结果来估测整个区域和群体的数量即直接相对数量法1.3有蹄类的食性研究方法及其进展野生动物的食性是指动物在 自由状态下摄食的食物种类。研究动物的食性是 了解动物的营养状况和能量代谢评价栖息地质量的基础工作也是深入研究种间关系测定生物群落 内物质流动的基本内容。有蹄类动物的食性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3.1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隔一定距离观察有蹄类取食的植物种类依据动物对每种植物 的取食时间来确定食物组成。该方法的的优点是直接观察动物确定食物的组成不受动物对植物不同消化问题的影响而被认为是 唯一 经得起实践检验 的食性研 究方法(Hobb s19 8 5)同时直接观察法作用于动
19、物本身可以获取被观察动物的其他信息。该方法的缺点是在野外直接观察野生动物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数量稀少的珍稀濒危动物直接观察到一定数量的样本动物十分 困难少量个体及短时间的观察难于获得准确 的食性结果而且直接观察法还受到地形和距离的限制可能影响观察的结果国内外研究者采用此方法研究过白尾鹿(Od oc ole u、堪。胡u s)(Haln l etal19 4 5)马康。八s chu sch粉s明a st er)(郑生武等19 7 9)水鹿(Ce r v u su n c olo r)(袁喜才19 8 3)白臀鹿(Ce r v u sel叩入u、)(青明肃19 8 3)梅花鹿南方亚种(Ce rv
20、 u、nl P P胡触沪sc h)(蔡贵全1 99 0)东北梅花鹿(Ce rv u、nl P P洲m胡t ch u二c u、)(秦荣前1 99 1)原康。八sc hu smo sc hl f er u、)(粱凤锡19 9 2)羚牛(Bud or c a、故无 c olo r)(曾志高2 0 0 1)。第一章 引言3.2口肯 咬计数法包括取食地点检查法和啃食调查法。取食地点检查法是通过野外观察确定有蹄类的取食地点以样方或样带的形式对动物采食枝条或草本植物的次数或咬数进行统计以此来判定动物 的食物组成。啃咬计数法主要通过跟踪动物留下的新鲜足迹链统计动物啃食的枝条数进而确定动物取食各种植物的比例该方
21、法的优点是避免观察动物 的困难只需要寻找动物的新鲜采食位点并测定然而在运用取食地点检查法时样方或样线的设置很难做到与植物的分布和动物的取食方式保持一致其次当几种相近的有蹄类同时利用一个取食地点时它们的啃食痕迹很难区别其结果误差极大再者在植物的生长季节啃食痕迹也很容易消失这些是该方法的缺陷国内外研究者采用此方法研究过叉角羚羊(Ant i lo ca Pr aame rc a二)(co leetal19 5 6)白尾鹿(Od oc o le u、le u c u r u、)(Wet zeletal19 7 5)海南坡鹿(Ce r v u、eld iha n a n u、)(宋延龄19 9 2)3.
22、3自助餐测定法自助餐测定法是人为采集动物可能取食的食物种类分别按种类摆放动物可以自由取食。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准确测定动物对食物的选择程度。然而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等量采集大量的潜在食物种类对于数量稀少的种类采集并不容易其次人工摆放的食物并非自然状态的食物动物采食过程受到 了人为地干扰。因此该方法的实用性并不高主要运用于 圈养状态下的野生动物3.4胃内容物分析法胃内容物分析法是研究有蹄类食性的经典方法通过对动物胃内容物 的分析来确定动物食性的方法在2 0世纪7 0年代以前动物的食性研究主要 以该方法为主该方法的优点是无需跟踪动物个体及观察采食地点只要能获取足够的胃样本数即可较好地分析动物的食性。然
23、而该方法也存在珍稀濒危物种的胃样本难以获得即便在野外偶有发现病死或冻死的动物标本但数量终究有限且 胃样本材料一般不好无法保证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其次胃内容物 中的大部分饲草种类由于消化的作用呈糊状很难用肉眼辨认;再者与粪便显微分析法相比胃分析法所需的样本要大2一5倍国内外研究者采用此法研究过黑鹿。八 nt ia cu sc r二l f r洲、)(欧善华19 8 1)马鹿(Ce rv usel叩hu s)(李继承19 8 9)驼鹿(A lc e salc e s)(徐学良19 8 9)梅花鹿(Ce r v u sn哪o n)(Yok oya mae tal2 0 0 0;J即a s ek a ra
24、e tal2 0 0 0)抱(C叩r e olu sca Pr e olu s)(Prinsetal19 7 1)1.3.5粪便显微分析法粪便显微分析法是一种使用显微组织学技术分析动物 的粪便以确定其食物组成卡拉麦里有蹄类 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种群数量分布及食性选择的研究的方法该法在2 0世纪3 0年代末首先提出其基本原理是植物角质层 留有表皮细胞的印迹角质碎片通过动物消化道后除大小变化外仍具有原表皮细胞的模式结构植物各科、属甚至种的表皮细胞结构各具特点因此根据粪便中未被消化的角质碎片的细胞结构可鉴定动物取食的植物种类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跟踪动物个体也不需要杀死动物个体仅收集动物的粪便和潜在的
25、食物材料同时取样过程对动物的干扰很小适用于珍稀濒危有蹄类的食性研究。该方法的缺点是研究者需要十分熟悉各种植物的表皮形态特征操作程序较为繁琐同时食物种类较多的材料难于保证准确分辩到种。由于该方法的明显优点在食草动物食性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 0世纪7 0年代以来粪便显微分析法一直是研究野生动物食物组成的主要方法国内外研究者采用此法分析过黑尾鹿(od oc ole u、h em洲u s)(Ba ndye ta l 1 97 0)康鹿(百l叩hur usd av d ia n u s)(Hob bsetal19 8 1)马鹿(Hea r neyetal19 8 8;陈化鹏19 89)驼鹿(A lc
26、 e salc e s)(于孝臣等19 9 019 9 1)黄羊(尸r o c叩r agut t ur o s a)(高中信等1 99 5)野生双峰驼(Came lu、ba c t r l胡u、)(张莉等1 99 7)蒙古野驴(HuDef ue ta l19 9 8)普氏原羚(尸r oca Pr aP r二、a ls加)(李迪强等1 99 9;刘丙万等2 0 0 2)抱(Mus s aetal2 0 0 3)3.6粪便D NA分析技术粪便DN A分析技术是 以动物粪便为实验材料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动物粪便 中的DN A使用特异的引物利用P C R技术即可扩增某一特异片段并进行分析从而判定动物
27、的食物组成的方法(sid ra ns琦199 2;B re ta gn e1 99 3)该方法的优点是与粪便显微分析法一样粪便DN A分析技术对野生动物取样干扰少是一种非损伤性的取样方法对于粪样 中那些几乎完全被消化的不 能通过粪便显微分析法和 胃内容物分析法辨别的食物种类此法中的P C R技术就成为现有食性分析法中唯一可行的方法该方法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粪便中食物细胞会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以及这种分析方法费时费力尤其是费用 昂贵外更为重要的是食物 中物种的组成不能通过DN A的分析进行量化因而粪样 中遗传物质的分析仅仅能够作为食物组成研究的一个补充广泛采用的可能性很小。目前该技术在判定动物食
28、性上研究报道也较少(Ho s S19 9 2;wa s s e r19 9 7)从有蹄类动物食性研究方法的趋势看主要从直接观察法和啃咬计数法向粪便分析法转变当然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研究对象的可行性并不能一概而论1.4马科动物 的行为研究方法及其进展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为了完成摄食、排遗、体温调节、生存繁殖以及满足个体其它生理需求而 以一定的姿势完成的一系列动作行为有三个要素:第一章 引言姿势、动作和环境研究动物的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协调人与 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保护濒危稀有动物物种。在濒危动物迁地保护、人工繁殖濒危动物、再引入动物以及控制有害生物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
29、意义行为学取样方法分取样和记录两大类取样方法可以分为:随意取样(a dlib it umsa mpling)、扫描取样(s ea nsa mpling)、目标取样(f oe alsa mpling)和行为取样(beha vio rsa mpling);记 录方法可分为连续记 录(e on tin uousr e e o rd ing)和 时间记 录(timer ec or di ng)两种(Ma r ti na ndBa te so n19 9 6)不同的行为学取样方法与记录方法可以进行组合1.4.1取样方法(1)随意取样:随意取样是指不加区别 限制地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所有行为由于取样 的随意
30、性使得取样结果有偏移即偏 向于多发行为因此在取样前要做预观察明确哪些行为是多发的哪些行为是少见的(2)扫描取样:扫描取样指按相对固定的时间间隔对一组动物的行为逐个进行扫描观察。该取样方法要求全群扫描因此不能记录太多的行为种类。也存在偏移即偏 向于多发行为和 明显行为本方法可以与目标取样法结合使用(3)目标取样:目标取样指跟踪观察记录一个或一小群研究对象的所有行为或几个重要行为。因为只对少数个体观察取样所以本方法不能单独用来研究群体行为。补偿的方法是与扫描取样结合使用并且在群体中尽可能多地抽取样本个体数另外本方法在野外不易操作有时 目标个体会消失在群中或跑掉(4)行为取样:行为取样指记录整群观察
31、对象的特定行为及其与该行为有关的个体 该方法仅对1一2种稀有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1.4.2记录方法(1)连续记录:连续记录法也称为所有事件记录法(a l lo ccu r re nc ere co rd ing)连续记录行为发生的所有频次和持续时间频次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为发生的次数而持续时间是指某一行为 自发生至完成的时间长度某一行为从结束时到下一次发生时的间隔时间称为该行为的潜伏期(2)时间记录:时间记录方法指将观察实验期划分为若干个长度相等的时间段仅按 固定间隔时卡拉麦里有蹄类 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种群数量分布及食性选择的研究间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时间记录方法可以进一步分为即时
32、取样(又称点取样po in tsa mpling)和零壹取样(one一z e r osa mpling)即时取样指在固定间隔时间内观察记录某一行为是否发生而零壹取样指观察记录一个固定间隔时间内某一行为是否发生4.3研究进展源于马科动物分布偏僻交通不便及观察困难等原因国内尚未见有关野生马科动物 的行为学研究王俊杰 曾研究了圈养条件下的普氏野马的日活动节律和群体行为。国外对亚洲野驴以及其它马属动物在社会组织和行为生态学上有过一些研究研究内容涉及 闺房行为(Ba nnikov19 5 8;Soloma t in19 7 3;Ra shek19 7 3)和领域保卫等社群行为(Klingel19 7 7
33、)G insbe rg(19 8 9)发现细纹斑马(E qu u sgr e甲)中占领域的雄性 占支配地位Sha h(19 9 3)和Sal t z等(1 99 6)描述了印度野驴雄性保护领地或结成单雄的小群的行为以及季节性和年周期的领域行为Ba nn ik ov(19 5 8)和Fe h等(19 94;2 0 0 1)发现蒙古野驴 的社群行为和野马的十分相似其中雄驴圈群行为类似于普氏野马但在其它亚种中却不常见Fe h等(19 9 4;2 00 1)通过对蒙古戈壁一B国家公 园的蒙古野驴雄驴保护雌驴和幼驴不受捕食者侵犯 的行为进行过研究通过比较发现蒙古野驴对狼群捕食压力的防御行为与其它马属动物
34、有所不同总体而言野生马科动物的行为学研究相对较少原因可能是这些物种运动快速活动范围大研究者不 易接近第二章自然环境概况2.自然环境概况2.1气候特征卡拉麦里山有 蹄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新 疆北 部(4 403 6一4 600 o E8 80 3印一9 00 03叹)属欧亚大陆腹地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其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暂春季干旱少雨秋季温凉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 2 5一3 0极端最高气温可达 5 0最冷月(l月)平均气温在一2 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一3 8年平均气温2.41 0积温为26 17.1降水量极少气候极其干旱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5 9.lm m年蒸发量为Z O g O.
35、4n lm相对湿度4 7%每月最小的相对湿度都低于2 0%多数还在1 0%以下主要灾害天气有:干旱、风害、寒潮、低温和干热风等干旱对植被的危害更为严重风害发生在春秋两季大风日每年5 0一8 0天对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和牲畜越冬 以及牧畜转场影响较大2.2地形地貌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 自然保护区地形基本上是自南 向北呈垂直地带性分布。保护区以东西向的卡拉麦里山脉为核心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卡拉麦里山山前戈壁中部为卡拉麦里山山地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总体上为荒漠和荒漠景观主要荒漠类型有:(1)沙质荒漠:位于卡山保护区的西部、南部和西南部海拔50 0一70 0m其西部和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延伸南部
36、为霍景任里辛沙漠西部为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及其延伸部份为固定及半固定沙垄和沙丘(2)沙砾质荒漠:沙砾质荒漠 即戈壁主要分布于卡拉麦里山以北除卡山中低山地外大部分地区海拔一般小于l0 0 0m相对高差为50一lo om(3)黄土荒漠:卡拉麦里山以北依山势而下为残蚀丘陵向北逐渐趋缓。相对高差为几十m海拔在70 0一1 10 0m之间为黄土荒漠特点为:地表面平坦、光滑土壤组成物质以细颗粒为主盐分含量不高土体干燥植物生长条件差地表全部裸露(4)山地砾质荒漠:保护区中部为卡拉麦里山地是一条 自东向西走 向的低山脉东西长 1 0okn l南北宽2 0一4 0kn l是准噶尔中天山与阿尔泰山系的缝合线山体以东
37、西向条山和突起山岭为主最高峰为14 64m平均海拔50 0m河谷南北向较多有两条东向向旱谷卡拉麦里有蹄类 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种群数量分布及食性选择的研究贯穿山系。山谷谷地相对高差不超过30 0m。山中无水系无地表水。岩体以黑色山岩为特点山岩为残蚀岩极为松脆海拔高度在70 0一14 64n l;保护区北部依卡拉麦里山山势而下自东向西有一片垄谷丘陵向北趋平缓海拔在70 0一11 0om之间(5)盐土荒漠:卡拉麦里山南部为古老冲积平原河间地这些区域或是地表水的归宿地或是地下水处于闭流状态地下水位和矿化度较高利于盐分聚积盐漠地表的盐分表聚性很明显一般地表盐分含量在150 9服g以上2.3水文特征水资
38、源是干旱荒漠地区的首要问题卡山保护区属内陆干旱区区内无地表水系分布无常年地表径流水资源相对贫乏保护区常年水源短缺地下水贫乏成为野生动物生存的重要制约因素(1)地表径流:卡山保护区属干旱内陆荒漠区准噶尔盆地 中东部区内无地表径流分布(2)地下水:保护区的卡拉麦里山中部和北部的沟谷地有十四处裂隙水溢出形成山泉多为苦水泉主要有德仁各里巴斯陶、塔哈尔巴斯陶、喀姆斯特泉、老鸦泉、散巴斯陶另外还有可可巴斯陶泉水及富蕴县库尔图乡牧场富蕴县乔木西拜牧场 的井水水质较差矿化度、硬度、氟化物、硫化盐、氯化盐含量都很高但野生动物因环境所限饮用此水源同时在卡拉麦里山南部的戈壁与沙漠交接线上有五十年代勘探所钻自流井8口
39、至今仍在流淌这些水源是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生存所依赖的必要条件由于保护区内地下水埋藏较深同时沙漠上空的干热气流更加重了空气的干燥程度使地下水补给来源也十分缺乏造成保护区地下水资源极为贫乏(3)黄泥滩:除泉水外卡拉麦里山西北部有几个大的黄泥滩如克孜勒日什黄泥滩汇水面积1 64k mZ;喀腊干德黄泥滩汇水面积9 2kn 12;乔稀拜黄泥滩汇水面积1 0ok mZ还有老鸦泉黄泥滩和石磅坝等。这些黄泥滩渗透性能差能汇集雨水和融雪水尤其夏季可以汇集较多雨水于滩沟中成为野生动物重要的天然饮水点2.4土壤类型保护区以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土壤类型为主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土壤淋浴作用微弱植物覆盖度小有机质积累量少
40、。主要类型有:(1)灰棕漠土:该土类主要分布于保护区东南部为砾质戈壁区成土母质主要是粗骨质的洪积物或残积坡积物缺乏细土物质地表为棕黑色 的石幕为砾质荒漠景观第二章自然环境概况(2)山地灰棕漠土:该土类主要分布于卡拉麦里山丘陵及洼地由黄土状母质所形成地表覆盖风化的碎裂岩片受丘陵区地表迁流的影响土壤水份相对较好(3)灰漠土:该土类主要分布于卡拉麦里山以西准噶尔盆地边缘的广阔地区出现于沙丘之间的低地颗粒细腻(4)风沙土:该土类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南部及西部沙丘沙地多是半固定状态沙层厚度不一母质为风积物2.5植被类型保护区内植被组成较为简单类型单调分布稀疏植被覆盖度一般为1 0 一2 0%主要建群植物种
41、类是 由超旱生、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小半灌木以及旱生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中生的短命植物等荒漠植物组成保护区植物计有 2 3科、7 3属、10 7种植物种类其中以赘科、禾本科、寥科 中的旱生和沙生种类占优势。主要荒漠植被类型如下:(1)梭梭群落(H al娜l洲am mod end r o动:位于保护区的西部和西南部在沙丘和丘间沙地发育 良好高度可达4一sm极端干旱的砾石戈壁上形成较稀疏的低矮而贫乏的戈壁荒漠植物群落。伴生植物主要有琵琶柴木本猪毛菜(s als ol aa rbu sc ul动沙篙(Art em二二ar e二二动、地白篙(凡t er ra e一a lba e)、叉毛蓬(尸et
42、 r o二mooa二b i二c a)、角果赘(Ce ra to car P u sar e二二u s)、羽状三芒草(A二s t id ap绷二t a)等(2)琵琶柴群落(Rea umu r二50 0 吧o r c。):属保护区内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是一种超旱生及盐生的矮半灌木群落高度在3 0一socm除了沙 漠无分布外几乎遍布整个保护区伴生植物有梭梭、盐爪爪(尤a ld iumgr aol e)、怪 柳(T ama r二r amo s。二ma)、刺旋花(Co二o lu ulu st r明a ca nt h od e、)、囊果碱蓬(S ua ed aph yso Pho r动、叉毛蓬、散枝猪毛菜(
43、S als ol abr a ch ia ta)等(3)驼绒赘群落(ce rat od e、l at e。):属小半灌木群落高度一般为 2 0一4 0cm群落或稀疏或紧密取决于群落生长生境的差异主要分布于保护区北部伴生植物有小蓬、盐生假木贼(Ana ba s、a ls动、木地肤(肠c hopr ost rat a)等(4)盐生假木贼群落(A二ba s二s als动:为高5一2 0cm的小半灌木是分布于保护区中部和东部的砾石荒漠和黄土荒漠伴 生植物主 要有木地肤、驼绒赘、小篙(Ar tem。二gr aole sc e二)、地白篙、小蓬卡拉麦里有蹄类 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种群数量分布及食性选择的研
44、究(N ano Ph yt one r二a ce um)、白冰赘(At r少l二c a二)等2.6野生动物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隶属于古北界一中亚亚界一蒙新区一西部荒漠亚区一将军戈壁州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州由于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环境恶劣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生态系统脆弱野生动物经过漫长的 自然选择逐渐适应了当地 的栖息条件以适应干旱和半干旱的种类占优势小型啮齿动物和大中型有蹄类动物是该荒漠和半荒漠景观 的代表性物种脊椎动物种类计有28 8种其中鸟纲3 8科22 0种哺乳纲1 5科5 2种爬行纲4科1 2种两栖类1科3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1 2种主要有普氏野马(Equ u、p二e、a lsk i)
45、(2 00 1年放归的物种)、蒙古野驴、北山羊(Ca Pr ab二)、金雕(Aq ui lac hr ysa et o、)、白肩雕(Aqo l ahe l ia c动、玉带海雕(H ala ee tu sl eu cor y Ph u、)、胡兀鹜(;垮a et u、ba rb at u、)、大鸭(Ot i st ar d a)、波斑鸭(S tr e P t o Pe l iao r、nt al i s)、雕鹃(Bu bobu b 动、黑颈鹤(Gr u、n心二c ol i i、)、黑鹤(C i c ooan心r a)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3 6种主要有兔秘(凡l i sm胡u l)、猪测(凡l
46、i sl y 二)、石貂。八之r te sf o二动、荒漠猫(凡1 1 5b ie t i)、盘羊(O。、am m胡)、鹅喉羚(G二l lasu bgut t ur os动、黑莺(灿Iv u、k or sc hu动、苍鹰(Ac c聊t e:g绷t i l、夕、大慧(But eoh emi la su s)、普通慧(But eob ut e动、小雕(Aq ui l a P e二at a)、白尾鸦(C ir cu sc y胡e u、)、猎焦(凡Ic oc he rr吧)、燕焦(凡Ic os叼 p pure o)、红焦(凡Ic ot in n u n c ulu s)、黑腹沙鸡护t er ocle
47、so r e nt az s)、雕鹃(Bu bobu b 动、纵纹腹小鹃(At h绷e二c lu a、)等其中普氏野马和鹅喉羚是蒙古野驴 的主要资源竞争者2.7社会经济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地跨昌吉、阿勒泰两个地州包括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奇台县、福海县、富蕴县和青河县六个县市的行政区域保护区主要位于富蕴县吉木萨尔县和奇台县境 内。卡山保护区内人口稀少除五彩湾喀姆斯特等交通食宿点外大部分地区无人定居在保护区的南部火烧山、五彩湾一带驻有石油单位常驻人口有60 0余人保护区周边是多民族聚居地以工业和牧业人口为主。工业以矿产开发为主牧业主要是从事游牧生产的哈萨克族牧民和少量蒙古族牧民。保护区是周边
48、各县市牧业生产的冬牧场畜群进入冬牧场后牧民人数增到数千人牲畜数量有二十余万头第三章研究方法3.1.2数量计算以动物实体为观察对象事先不规定样带的宽度而是求出每一观察到的个体(群体)距样带中线 的垂直距离al并求出每 条 样带中了个个体垂 距的平均 值艺a)n为见到个体数1一n一一坎(1)样带密度的计算公式:d=二(3一l)n一第i条样带上实体数l i一样带长A一样带单侧宽度(2)样带密度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一1艺凤I云=1亏而巧弄标准差口一丫些认井i(3一2)m一样带数(3)总体密度的估计:误差 限八处默竺(3一3)估计值将落在(D士八)的区间范围内估计 的可靠性为p一1一。估计的精度为1一八
49、一Dt一可靠性为1一。的t分布值(自由度为m一1)(4)调查总数的推算:N=DS(3一4)或落入(万一八)S(万+八)S区间之内S一调查地区总面积动物平均群体规模:(3一5)艺1一m一一引一S亏瓦 下云f标准差口一习竺亮井i卡拉麦里有蹄类 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种群数量分布及食性选择的研究误差限八处默竺(6)动物群体规模的估计:S一S士八(3一6)3.2食物资源调查食物资源调查是食性分析的前提是查清活动区域 内蒙古野驴可能采食的植物种类的过程为将来粪便显微分析提供参照。结合粪便显微分析的结果得 出蒙古野驴对环境中食物资源的选择偏好3.2.1样方布设在蒙古野驴采食的区域待采食结束野驴离开后寻找其足
50、迹链。对足迹链上取食地点的植物群落取样调查样方面积为lm吐m每个典型样地 内设置3一5个样方3.2.2食物资源谱记录样方中各种植物的株数分别测量株高(求平均值)用剪草法分种剪取植物 的地上可食部分称重统计所测样方数中的数据求出每个种的平均高度平均生物量和平均频度并按下列公式求出样方中各个种的相对高度(Rda t iv eHe igh t略为尺.万)相对生物量(Rela t iveBioma s S略作尺召)相对频度(Rela t iveFr equeney略作R尸)种i的RH=种i的高度/各个种的高度总和x10 0%(3一7)种i的RB=种i的生物量/各个种的生物量总和xl oo%(3一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