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30框架理论视角下陕西帝陵文化遗产英译中的话语构建框架理论视角下陕西帝陵文化遗产英译中的话语构建*郭赟赟何花(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710127)【摘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陕西帝陵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准确而生动的英译并将之传播至全球,对于讲述中国故事至关重要。然而,相关的研究相对匮乏,这对该文化遗产在全球的理解和接受形成了限制。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尝试基于框架理论(翻译叙事学)审视陕西帝陵文化遗产英译的现状,并从新的理论视角提供翻译策略。同时,为提升该文化遗产的全球传播效果,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本研究旨在优化帝陵文化遗产的
2、英译和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策略。研究结果将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期望促进全球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接受。【关键词】文化遗产;话语建构;框架理论;蒙娜贝克;翻译策略一、一、引言引言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中国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其中帝陵文化是研究中国历史和皇权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以陕西省为例,其众多帝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因此成为深入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在此研究中,“话语”不仅指语言或对话,而是依据现代话语分析理论,特指文化思维和言说的基本规则(曹顺庆,2009:8)。这种话语作为社会媒介符号,在文化传播中尤为重要,反映了文化适应和价值渗透(毛峻凌,2019:138)。遗产话
3、语在文化传播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影响力的国际话语已成为研究焦点。尽管中国在“软实力”的“硬部分”上有所增强,产生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是,必须看到,中国的话语体系尚未完全构建(胡正荣、田晓,2021:3-4)。陕西帝陵文化遗产话语是构建中国话语的重要元素,其在阐述中国帝陵文化遗产的故事,以及构建国际话语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刘颖、孔倩,2022:65)。当前,陕西帝陵文化遗产的英译和国际传播存在不足和非系统性。本研究基于框架理论,针对这一遗产的英译话语构建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策略。该研究旨在为帝陵文化遗产的英译和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参考,进而更有
4、效地向全球传递中国文化。二、二、陕西帝陵文化遗产的传播陕西帝陵文化遗产的传播现状现状陕西帝陵文化遗产,受皇城模型启发,反映了古代对来世的观念和社会价值(徐卫民,2015:17)。尽管其具有研究价值,但面临保护不足、开发挑战和宣传不当等问题(郝帅、高祝鑫、曹玉芳等,2014:135)(张辉、张妤静,2022:127)。因此,加强其保护和宣传是推动其对外传播的关键步骤。对于陕西帝陵文化遗产的英译现状,调研显示,自 2000 年以来,陕西文物研究和介绍成果多样,如秦兵马俑探秘等(刘满堂、郭卫平,2019:127)。尽管部分研究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金银器有英文版本,大多数成果仍未被英译,暴露了陕西帝陵
5、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的不足。以陕西乾陵文化英译现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考察。结果显示,乾陵景区公示语翻译存在语法错误、直译、标点符号和表达问题,需改进,提高清晰度,补充英文流程图。乾陵英文导游词问题包括直译、专业术语、标准统一、错误和遗漏,需修订和补充,完善线上导游词,提高*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分析的跨文化视域下陕西民俗文化传播效果研究”(编号:2018M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31翻译质量,强调跨文化交际。乾陵网站英文版直译中文版,存在语言、文化、用语差异和误解,影响外宣效果,需谨慎选择词汇和表达方式,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尊重。总体而言,以乾陵为代
6、表的帝陵文化英译是一个长期、复杂的任务,需求译者持续提升专业性和规范性。帝陵文化英译话语建构有待加强,需要各方努力。三、三、陕西帝陵文化遗产英译中话语建构的陕西帝陵文化遗产英译中话语建构的框架理论框架理论框架概念最初由贝特森提出,主要用于定义和阐释语境(Bateson&George,1955)。高夫曼将其扩展至文化社会学,描述为个体或群体对事件的主观解读结构(Goffman&Erving,1974)。吉特林进一步认为框架是意义生成和过滤的工具(Gitlin&Todd,1980),而恩特曼关注其在选择和突出特定信息方面的作用。总体而言,框架是一种用于认知、理解和表述事件的结构,主要应用于话语分析
7、(陆志国,2017:117)。蒙娜贝克,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和翻译理论家,融合社会叙事学和框架理论,提出了翻译的叙事理论,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她首次将翻译与叙事整合,在 2006 年的翻译与冲突:一个叙事的视角中,阐述叙事不仅反映也建构现实,并影响权利结构。该书于 2011 年由赵文静首次译成中文,得到王祥兵和穆雷的高度评价(王祥兵、穆雷,2013:81)。贝克将翻译视为一种框架设置,探讨了四种主要的叙事策略:时空框架设置、文本素材的选择挪用、标签框架设置和参与者重新定位。这些策略对于理解翻译的再叙事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Baker&Mona,2006)。根据戈夫曼的观点,框架的不确定性是由
8、于对特定情境定义的多样性引起的。在“帝陵文化遗产”主题下,部分介绍文本的模糊性可能会导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从而影响其全球传播。这突显了框架定义的重要性,符合国家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的目标。由于陕西帝陵文化遗产的介绍文本在源语言中没有统一的话语标准,译文可能采用不同的框架,这将影响国际社会对陕西帝陵文化遗产和中国文化的理解。贝克的框架理论为译者提供了叙述自由度,但译文的叙述方式差异会对全球观念造成影响。国内学者对文化遗产进行了多维度研究。李军以知识考古学分析“文化遗产”的话语创造和东西方“文明冲突”(李军,2005:130)。李立关注贵州屯堡,通过话语分析和民族志研究,揭示了
9、遗产创造中多方利益主体的角色(李立,2010)。侯松和吴宗杰延展到遗产本土话语与意义,以浙江衢州为例,阐述了中国传统与现代“遗产”思考的不同维度(侯松、吴宗杰,2013:10)。这些研究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的指导思想高度一致(徐京跃、华春雨,2013)。四、框架理论视角下四、框架理论视角下陕西帝陵文化遗产英译中策略陕西帝陵文化遗产英译中策略呈现呈现贝克在翻译研究中引入了框架理论,强调翻译作为叙事再构建的本质,包括元素如冲突、抵抗和颠覆。她指出,源语和目标语的叙事框架可能一致或存在差异,允许译者根据不同框架进行再叙事。贝克还提出了四个主要的翻译策略:时空框
10、架设定、文本素材的选择性挪用、标签框架设定和参与者的重新定位(Baker&Mona,2006)。(一)一)时空框架设定时空框架设定这种策略通过置入不同的时空语境来突出原文的叙事,并引导读者与现实相联系(闫建华,2009:91)。其目的是为了适应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和阅读习惯,通过时空转移来强调或调整原文的核心主题(许钧,2002:67)。在陕西帝陵文化遗产的英译项目中,设定时空框架成为关键一环,主要通过四种策略来传达源语文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1.原文的直译原文的直译在翻译文化遗产的物质形态时,译者可以尽量保留源语文本中的时空框架,以保留文化遗产的原始风味。这意味着译者需要在目标语文本中使用与源语
11、文本中相同或相似的时间和地点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322.目标语时空元素的应用目标语时空元素的应用译者可以依据目标语读者熟悉的时空元素进行翻译。换言之,译者可以将源语文本中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转译为目标语读者所熟悉的相似背景。3.提供解释和背景信息提供解释和背景信息针对复杂的文化肌理,译者可能会在文本中提供相关的解释和背景信息,以帮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这可以通过添加注释、脚注或附注等方式实现。4.转换为当代时空背景转换为当代时空背景为了使文化遗产更具现代感或与目标语读者产生更紧密的联系,译者可以选择将时空框架转换为当代的时间和地点。然而,这需要谨慎处理,以确
12、保不会损失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历史价值。(二)(二)文本素材的选择性挪用文本素材的选择性挪用选择性挪用涉及译者通过增删来强调或抑制某一叙事元素。由于语言间的外延和内涵差异,完全对等的翻译是困难的(龚璇,2021:32)。译者有时需在源文信息和目标读者接受度之间平衡,以适应译入语的文化和阅读习惯。这样的增删允许译者构建符合目标语境的叙事,促进文化交流。针对帝陵文化英译,译者可能采取以下三种选择性挪用策略:1.1.重新选择文本素材重新选择文本素材翻译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读者的需求,在文化遗产的英译中重新选择文本素材。这意味着挑选与目标语言读者更为熟悉或相关的文本素材,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13、例如,如果源文中提到了某个物质形态,而目标语言读者对该地方的文化不太了解,翻译可以选择引入目标语言读者更熟悉的类似建筑物作为替代。2.2.挪用文本素材挪用文本素材在挪用文本素材的策略下,翻译可以从其他相关的文化遗产中借用元素,以丰富目标文中的表达。这可以通过引用其他相关的文化遗产、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等来实现。例如,如果源文中描述了某个历史时期的某个文化风俗习惯,而目标语言读者对该风俗习惯不太熟悉,翻译可以挪用类似的风俗习惯来进行比较或解释。3.增加文本素材增加文本素材在英译文化遗产时,翻译也可以选择增加文本素材以补充和丰富原文。这可以包括背景信息、解释、注释或扩展说明等。例如,在描述物质的文化
14、肌理时,翻译可以添加更多关于艺术家、创作背景或艺术风格等方面的信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三)(三)标签框架设定标签框架设定贝克认为标记过程是一种话语实践,通过运用特定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明确叙事元素(曾维秀、李甦,2008:91)。在文化遗产的英文翻译中,“标签框架设定”策略可通过关键词标注、解释、专门术语或引用相关文化资料,帮助目标读者全面理解文化遗产。在帝陵文化英译项目中,标签建构主要体现在对关联名词的处理。具体而言,译者可能采取以下四种标签框架设定策略:1.标注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在描述物质形态和文化肌理时,可以在目标语言文本中使用标签或加粗、斜体等方式来标注源语言中的关键词或术语。这有助于读
15、者更好地理解和注意到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概念或元素。例如,当描述某个历史事件时,翻译可以将相关的关键人物、地点或时间用标签或特殊格式突出显示。2.提供解释或定义提供解释或定义在英译文化遗产时,翻译可以选择在文本中提供解释或定义特定的术语或概念。这有助于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化遗产的文化肌理和当代价值。例如,在描述某个传统仪式时,翻译可以在文本中给予该仪式的解释和定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作用。3.使用专门术语使用专门术语根据文化遗产的特点和目标语言读者的需求,翻译可以使用特定的专门术语来呈现相关概念或特性。这有助于提供更准确和专业的表达方式。例如,当描述某个文化专有名词时,翻译可以使用该
16、领域常用的术语来呈现,并在适当的情况下提供解释。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334.引用文化资料引用文化资料为了更好地呈现文化遗产的特征和背景,翻译可以引用相关的文化资料、文献或权威来源。这有助于增加文化遗产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并为读者提供更多背景知识。例如,在描述某个文化习俗时,翻译可以引用专家的观点或相关研究的结果。(四)(四)参与者重新定位参与者重新定位贝克的研究强调,译者通过微调文本或插入副文本评论可在叙事参与者关系上积极参与叙事构建。这种“人物事件的重新定位”涉及多种实现方式,如语体和人称的调整,进而重新界定译者、译文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再定位可以在文本的任何部分或层面出现。在帝陵文化英
17、译中,译者可能会采用以下四种重新定位策略:1.调整观点和立场调整观点和立场在翻译文化遗产时,可以通过调整参与者的观点和立场来呈现“参与者重新定位”的策略。这意味着在目标语言文本中重塑或调整源语言文本中参与者的态度、意见或立场。例如,如果源文中的某个参与者对于某项文化遗产持有负面观点,而目标语言读者对该文化遗产持有积极看法,翻译可以调整参与者的观点,以更好地反映目标语言读者的观点。2.变换参与者的关系变换参与者的关系另一种实现“参与者重新定位”的方式是通过改变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来呈现。这可以包括调整参与者的身份、地位、社会角色等。例如,如果源文中描述了某个历史事件中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关系,而目标语
18、言读者对这种关系并不熟悉,翻译可以根据目标语言文化背景重新表达参与者之间的关系。3.引入新的参与者引入新的参与者在英译文化遗产时,翻译还可以引入新的参与者来实现“参与者重新定位”的策略。这可以通过添加新的角色、观点或声音来丰富目标语言文本,并为读者提供不同的视角。例如,在描述某个历史事件时,翻译可以引入其他相关人物的观点或经历,以增加多样性和丰富性。4.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立场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立场最重要的是,在呈现“参与者重新定位”的策略时,翻译需要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立场和文化背景。适应目标语言读者的认知框架和价值体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化遗产的内容。五、五、结语结语本研究基于框架理
19、论(即翻译叙事学),深入探讨了陕西帝陵文化遗产的英译现状、话语建构理论背景。通过评估陕西帝陵英译现状,揭示了存在的挑战和不足,进而促使我们考察新的理论和方法以提升英译质量。在此背景下,框架理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翻译视角,强调翻译是一个重新创造的过程,需要重新定位参与者的角色、调整观点和立场,以更好地呈现文化遗产的特色和背景。因此,在翻译陕西帝陵文化遗产时,有必要有意识地应用框架理论,选择恰当的译语,调整表达方式和组织故事结构,以更好地传达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曹顺庆.中国文化话语及中西文论对话J.当代中国话语研究,2009(2):817.2毛峻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国家话语
20、的对外传播J.广西社会科学,2019(09):137140.3胡正荣,田晓.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分层、分类与分群J.中国出版,2021(16):37.4刘颖,孔倩.中国非遗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研究:范畴与方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7):6469+136.5徐卫民.陕西帝王陵墓概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1621.6郝帅,高祝鑫,曹玉芳等.论咸阳帝王陵墓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2):135136.7张辉,张妤静.唐帝陵雕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研究J.装饰,2022(4):127129.8刘满堂,郭
21、卫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策略以陕西省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342019,35(12):127132.9Bateson,George.Atheory of play and fantasyJ.Psychiatric Research Reports,1995(2):3951.10Goffman,Erving.Frame Analysis: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74.11Gitlin,Todd.The Whol
22、e World is Watching:Mass Media in the making&Unmaking of the New Left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0.12陆志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性文本的英译研究J.外国语文,2017,33(2):117121.13王祥兵,穆雷.学术著作翻译的理想模式以赵文静中译本 翻译与冲突:叙事性阐释 为例J.中国翻译,2013,34(4):7982.14Baker,Mona.Translation and Conflict-A Narrative AccountM.London and N
23、ew York:Routledge,2006.15李军.什么是文化遗产?对一个当代观念的知识考古J.文艺研究,2005(4):123131+160.16李立.在学者与村民之间的文化遗产:村落知识生产的经验研究、话语分析与反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7侯松,吴宗杰.遗产研究的话语视角:理论方法展望J.东南文化,2013,No.233(3):613.18徐京跃,华春雨.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EB/OL.http:/ Constr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of Shaanxi Imperial Mau
24、soleum Cultural Heritage:APerspectivefrom Framing TheoryGuo YunyunHe Hua(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west University,Xian,710062)AbstractChina has a long and profound cultural history,and the Shaanxi Imperial Mausoleum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It is crucial to accurately and vividly tr
25、anslate and promote this culturalheritage globally in order to tell the story of China.However,there is a relative lack of relevant research,which limits the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of this cultural heritage worldwide.To address this issue,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
26、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Shaanxi Imperial Mausoleumcultural heritage based on the framework theory(translation narratology)and provide translation strategiesfrom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At the same time,in order to enhance the global dissemination effect ofthis cultural heritage,this research
27、proposes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optimize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Imperial Mausoleum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glob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of Chinese culture.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research and practice,with theexpectation of promot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of Chinese culture worldwide.Key wordsCultural heritage;Discourse construction;Framing theory;Mona Baker;Translation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