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2023年1月刊(总第 117 期)322023年1月刊(总第 117 期)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的实践路径研究吴 宾1,孙茂君2,黄怡轩1,李梦婷1(1.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1200;2.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091)摘 要:高职体育与课程思政的互融是高职院校贯彻“三全育人”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响应“大思政”教育观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如何将课程思政充分有效地融入高职体育课程中,提出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指向及课程设计原则,并在该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本文为高职体育中课程
2、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方向,也为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提供了创新的研究范式,有利于推进“大思政”教育格局的构建。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设计原则;实践路径学校体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它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干课程,是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新时代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及推动“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又以高职体育的覆盖面较广、学习时间较长(公共必修课)以及身体实践性较强。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的融合建设方兴未艾,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高效融入高职
3、体育,一是为高职体育中课程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方向,二是为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提供了创新的研究范式,有利于推进“大思政”教育格局的构建。1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指向高职体育是高职教育体系中每学期为数不多的必修课,学生参与时间充分,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课程。明确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指向,对高职体育的改革方向具有指导性作用。1.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指向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的互融可强健体格、打造自信体魄、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也可锤炼意志、提升抗压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在体育课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教授运动技能、培养正确的运动观念,是体育课
4、的首要目标。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身体健康是高效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被动的身体运动对身体素质的提升效果有限,无法长久。课程思政与体育独特的身体教育功能相辅相成,可以通过体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也可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态度,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在高等院校中,高职院校的生源较为复杂,较弱的就业竞争力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甚至轻生等精神问题,高职学生需要更多渠道的心理疏导与思政教育。但常规思政课程能达到的效果有限,而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技能、进行体育运动
5、,磨砺自身意志、提升抗压能力,这种通过自身参与、感悟获得的人格培养效果要远大于书面学习与口头传授,这也是高职体育内在的思政元素与价值体现。思政语言教学和体育身体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对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 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目标指向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的互融可规范行为、强化规则意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人的社会化,而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但德育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多、规则意识教育少,规章制度教育多、规则训练少的弊端,导致许多学生无法适应社会规则,对高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规则性是体育运动项目的主要特征之一,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
6、全程受到规则的制约。规则教学是体育课程中重要的思政元素和内在价值的体现形式,教师在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51X(2023)01-032-04投稿日期:2022-11-22基金项目: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开放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的实践路径研究以跆拳道选项课为例”(编号:JKY202227)。作者简介:吴宾(1994),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通信作者:孙茂君(1975),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332023年1月刊(总第 117 期)332023年1月刊(总第 117 期)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中有效地融入规则教学,
7、显隐结合,对高职学生养成规则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1.3 促进学校教育与国家时政相结合的目标指向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的互融是高职院校贯彻“三全育人”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响应“大思政”教育观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如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三全育人”格局建设不充分的问题。在大力推进“大思政”教育观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都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都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而体育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要充分发挥体
8、育课堂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将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课程充分融合,是响应国家思政教育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必然要求。1.4 促进学校构建高质量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指向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的互融可提升校园运动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创造更有活力的校园生活。互联网时代,学生课余时间的活动选择丰富多彩,电子产品、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使部分高职学生沉迷游戏甚至旷课,呼吁其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是高职院校应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思政教育,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激励高职学生不局限于短期的发展,不迷失于前路的未知,进而树立远大抱负,使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使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教师在高
9、职体育教学中加入思政设计,使学生将个人身体素质的提升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相结合,自觉、主动地树立“感恩与奉献”的崇高意识和伟大精神,将个人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提升到民族、国家的层面上,对强健的体魄、昂扬的精神产生认同感并有所向往。课程思政元素从课上延展到课下,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观认同,从而建立起有活力、高质量的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2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设计原则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深入挖掘高职体育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政价值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综合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必须看准总方向、把好方向盘,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2.1 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
10、克思主义总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融入课程思政。中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在高职体育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地将学生们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增进对党的“三个认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2.2 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提升课程思政融入体育的科学化水平。体育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体育课+思政课,而是体
11、育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是显性的思政教育,而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是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或挖掘课程本身的思政价值,是隐性的思政教育。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因为没有考上本科院校,只能选择就读高职院校,许多学生对就读学校并不是十分了解,甚至带有抵触情绪,且学生学习的计划性较差,对学校设置的课程选择意识也更强,更加看重技能的获取。在这种学习态度的基础上,纯理论的思政教育能够起到的效果有限,将思政教育直接搬到体育课堂上甚至还会引起高职学生的反感。因此,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在体育课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高职
12、院校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3 坚持改革创新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三全育人”要求和“大思政”格局的视域下,各类课程都迎来改革契机,推动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创新势在必行。2.4 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坚定体育课程的基础功能,坚持以运动为核心的基础内容。在不同语境下,体育的含义有“竞技”“体育教育”“游戏”“身体运动”。无论在何种场景下,“体育”的核心永远是“运动”。马克思指出,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这种改变自身的自然便是
13、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我们发掘体育的任何价值时,都要把保持本质放在第一位。因此,在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设计过程中要秉承体育课“健康第一”的思想,将身体运动贯穿始终。3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3.1 充分融入、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和价值目前,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主要有“挖掘式”和“融入式”两种。例如,高职体育选项课中的武术,拥有简单易学、灵活多变的技术动作,在几千年的传承和演变中承载了大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有充分的课程思政元素可供挖掘,如课上师生践行“礼义廉耻”;课下学生按时完成体能、技能训练任务,克服懒惰心理,合理安排课余生活,以践行“忍耐克己”;在实战中,学生克服内心恐惧,勇于突破自
14、己,直面强大对手,以践行“百折不屈”。3.2 提升教师个人政治素质和思政教学能力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提升高职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对教师有两条根本要求:(1)要有端正的政342023年1月刊(总第 117 期)342023年1月刊(总第 117 期)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治意识及良好的政治素质。中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中国的教师队伍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高职院校教师也不例外,必须时刻提升自己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因时而动、因势而行、言行合一。(2)要有良好的思政教学能力及丰富的思政知识储备。思政教学能力涵盖了课前准备、课中实施
15、和课后反馈,能否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政能力都有很大考验,也对其思政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一方面,需要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专题培训,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增加思政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学习专业思政教师的授课经验,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和方法,投身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3.3 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坚守原则学校要实时更新政策,积极出台相关文件,激励每一位高职院校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洪流,将改革深入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选用、教案编写等各个方面,并贯穿课堂授课、教学研讨、作业论文等各个
16、环节。(1)高职体育课程教研组要改进、完善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在教研活动中增加思政教学的讨论环节。在原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的基础上,强化情感目标,增加思政目标,打破传统体育课程“唯运动”的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率变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情变化、情感变化。(2)高职体育教师要增加课堂内容的多样性、灵活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课堂教学同社会时事结合,在运动项目、体育游戏中挖掘思政元素和价值的同时,根据学生状态适时穿插思政理论,精讲多练,引导学生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的启发中达到课堂的思政目标。(3)在大刀阔斧改革前行的同时,高职院校仍需坚守原则,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两手抓
17、、两促进,切忌为了追求思政成绩而弱化体育课程的基础功能,为了应付检查使创新内容浮于表面。3.4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实施的评价机制当前对思政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综合性不足、系统性不强、导向性不够等缺陷,对课程思政效果的正确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课程改革方向是否正确,课程思政内容的实施是否合理,高职院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更新是否能够接受。评价内容应对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两手抓,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在评价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好评价的组织机构,建立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寻找有效的评价方法。第一,建立合适的评价机构。高职体育的主管部门是体育部或公共教学部,依托已有的教
18、学检查和教学督导组织,在学校党委和主管校领导的牵头下,在体育课主管部门内建立起完整的评价机构,责任明确、功能齐全,提升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视度和教师对课程思政改革推进的热情度。第二,建立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评估对象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及教师。体育课程的思政内容饱满,思政元素丰富,实施手段多变,相应的评价标准也应多元灵活。以学生为主体,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包括以下 3 方面:(1)运动态度评估。评估体育课程思政实施后是否增加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提升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2)心理健康评估。评估学生是否在参与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或结束后,提升了抗压能力,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3)社会适应
19、能力评估。评估学生是否在参与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或结束后,对社会规则、国家法律更加认同,对自己的队友或同学更加信任、更加团结,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加热爱、宽容。以上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运动态度、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评估,本文主张高职院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利用信效度较高、使用较广泛的调查量表进行数据分析,如体育锻炼态度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等,辅助考察学生接受课程思政教育前后有无明显变化。除主观体验评估外,针对体育课程思政对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评价,还可采取体育测试和数据采集相结合的客观评估方式。例如,比较学生接受教育前后测试成绩是否有所提升,对
20、比前后自主参与运动次数是否增加,以实现主观过程性评价和客观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以教师为主体,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应包含课程标准内容制定评价、教案内容安排评价、教学督导现场评价、学生课后反馈等内容。为了进一步强化评价结果,要将评价结果拿到桌面上、拿进会议里、纳入考核。应正视、重视评价结果,提炼突出部分,分析不足部分,推广有效的教学方法,改进低效教学手段。3.5 大力建设优质校园体育文化大环境体育课堂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牵引力,优质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将课堂思政元素拓展延伸到课下、渗透并融入生活。体育文化氛围对国家兴盛、校园气质具有深远影响。前有北
21、大原校长蔡元培首次主张“五育并举”,后有清华口号“无体育,不清华”,顶尖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成为全国的典范。顾春先等人通过研究确立了我国高校体育文化指标体系,包括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精神文化和体育行为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是学校外在的约束,体育精神文化是榜样内在的引领,体育行为文化是学生自发的认同。参照四级指标有目的、有方向地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校园文化活力、强化体育课程思政作用有重要意义。4 结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课程思政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的问题,决定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还决定着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崛起,每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都应顺
22、应时代潮流,响352023年1月刊(总第 117 期)352023年1月刊(总第 117 期)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应党和国家需求,投身到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的行动中,发扬体育精神,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高职体育课程思政作用,将高职学生培养成国家需要、人民信赖的新时代人才。参考文献: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 L2020-10-15http:/ nt_5517606htm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部编 毛泽东早期文稿M2版长沙:湖
23、南人民出版社,2008.4辛莘高职与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影响因 素的比较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05刘志辉,高瑞果,张树哲关于高职学生规则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3):87-90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答记者 问EB/OL.(2017-12-06)2022-03-31http:/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21)2022-03-31https:/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 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
24、27)2022-03-31.http:/ 王秀阁关于“课程思政”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3):188-19010李娟高职学生学习态度 及学习行为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11于思远,顾帅,刘桂海“体育”(Spor ts)的本质与概念“生命”的本体论回归与“存在”的认识论超越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8):11-201 2施俊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的优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41-4313常益,张守伟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及实践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9):24-321
25、4顾春先,邬红丽,肖波,等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8):41-48随机应变能力等得到提升,培育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应用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3.3 分析专业人才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始终,反映了当前社会对休闲体育专业的需求。制定休闲体育专业计划对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关键和积极的影响。就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发展而言,应考虑以下 3 个因素:(1)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2)现代科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3)国家现实对学生素质的总体要求。具体如下:理论方面,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休闲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理论;实践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各种专业技能,
26、并能胜任休闲体育行业的指导工作;管理能力方面,学生是具备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与策划、咨询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3.4 科学规划专业设置,突显专业特色 学科专业化是形成高等教育特色的关键。具有专业特征的人才更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各高校应积极分析自身休闲体育专业的优势,发现适合本学科发展的路径,制定长远的专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确定休闲体育学科人才培养的发展思路和实施策略,并制定一系列关于休闲体育专业设置、人员培训、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就业指导的文件。参考文献:1刘全,张勇,王志学现代休闲体育的特质、发展态势及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1):22-27 2包呼和休闲全球化背 景下我国休闲体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2):20-23.3黄汉升,陈作松,王家宏,等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J体育科学,2016,36(8):26-28 4李卫平当前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89-92.(上接第 9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