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T 1343-2023 大型赛事突发事件处置指南(浙江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42894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8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T 1343-2023 大型赛事突发事件处置指南(浙江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33∕T 1343-2023 大型赛事突发事件处置指南(浙江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33∕T 1343-2023 大型赛事突发事件处置指南(浙江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33∕T 1343-2023 大型赛事突发事件处置指南(浙江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33∕T 1343-2023 大型赛事突发事件处置指南(浙江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13.200 CCS A 90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13432023 大型赛事突发事件处置指南 Guidelines for emergency handling of large-scale sport events 2023-12-12 发布 2024-01-12 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3/T 13432023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公安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

2、位:嘉兴市公安局、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一军、徐玉峰、解晓勇、龚亮亮、胡斌、范永强、吴孟兵、陈佳峰、毛鹏飞。DB33/T 13432023 1 大型赛事突发事件处置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大型赛事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指导,包括总则、组织体系及职责、风险等级划分、事件处置预案、事件响应及处置、评估和改进等方面的建议。本标准适用于大型赛事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3、(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37228 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响应要求 GB/T 37524 爆炸物现场处置规范 GB/T 38565 应急物资分类及编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大型赛事 large-scale sports game 经管理部门批准,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参加人数在1 000人以上的比赛活动。来源:GB/T 33170.12016,3.1,有修改 3.2 突发事件 emergency 由人为引发,危害公共安全,需要立即采取应对行动的、突发的、紧急的(通常意外的)群体性事故或事件。注:通常包括大规模聚集滋事,打、

4、砸、抢、烧,人员踩踏,群体性械斗冲突,劫持人质,恐怖袭击等事件。来源:GB/T 356492017,3.1,有修改 4 总则 预防为主,防处结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4.1 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物资(装备)准备和技术准备等。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放在应急4.2 处置行动的首位,运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属地指挥原则。根据事件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4.3 事件进行分级管理,各成员单位按照机构职能和职责分工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人。快速反应

5、,协同处置。根据突发事件级别及时启动预案。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作配4.4 合,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和突发事件的快速有效处置。DB33/T 13432023 2 5 组织体系及职责 由赛事承办地属地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等组成赛事组委会,在赛事组委会领导下,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应急处置队伍(组织体系架构图见附录A),成员组成及主要职责如下:应急处置指挥小组:由公安、体育、应急、消防、卫生等主管部门人员组成,领导、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处置队伍:由公安、应急、卫生、消防等部门人员组成,在应急处置指挥小组领导下,按部门职责分工开展突发事件处置和现场救援等工作。6 风险等级划分

6、 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突发事件(四级)、较大突发事件(三级)、重大突发事件(二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一级)四个级别:一般突发事件(四级)参与人数40人200人,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的事件;参与人数30人80人,可能造成人员受伤的冲突事件;赛场内可能出现的因参加人数较多等因素引发的人员受伤、被困等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三级):参与人数200人1 000人,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的事件;参与人数80人200人,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赛场内可能出现的人员踩踏、通道堵塞等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二级):参

7、与人数1 000人5 000人,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参与人数200人500人,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的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赛场内可能出现的造成人员伤亡、危害严重的爆炸、纵火和投放危险物质等突发事件。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一级):一次参与人数5 00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参与人员对抗性特征突出,已发生大规模的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参与人数500人以上,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赛场内可能出现的密集人员踩踏伤亡或恐怖袭击、劫持人质等突发事件。7 事件处置预案 赛前安全评估 7.1 7.1.1 根据 GB/T 37228 相关要求,结合赛事活动类型、场地

8、设置、结构特点、参与人员类型等方面,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确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并提出处置力量、物资(装备)配备等相关建议。7.1.2 根据评估情况,编制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预案内容包括组织架构、部门分工、处置力量、物资(装备)配备、事件评估、应急响应、处置程序等。物资(装备)保障 7.2 DB33/T 13432023 3 宜制定物资(装备)保障制度,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等,对受影响人员所需物资进行调查了解和评估分析,确定所需应急物资品种、规格和数量,制定应急调配方案,组织开展应急配送与分发。应急处置队伍落实必要的处置装备,按相应的职能和

9、不同类型突发事件,配备相应物资(装备)(见附录 B)。日常训练及演练 7.3 7.3.1 应急处置队伍根据自身处置职能特点,针对性开展日常处置训练,并定期开展联合应急处置训练、演练。应急处置队伍日常训练科目见附录 C。7.3.2 根据常见和可能突发的事件性质特点,确定应急处置预案演练及培训计划,并组织开展实地演练,提升快速反应、协同配合、处置高效的整体作战水平。演练宜包含以下内容:演练准备:建立导调机构、确定演练场地、拟制演练脚本、培训演练人员、设置演练场地、组织通讯联络、参演分队准备;演练实施:组织准备、演练开展、清场撤离;演练总结:汇总演练情况、分析演练成绩和不足,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7.

10、3.3 宜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通过训练考核管理系统、战力评估系统等开展日常训练,并做好训练情况的全流程管理和监督指导。8 事件响应及处置 事件响应 8.1 8.1.1 一般原则 按属地管理、分级响应、逐级负责、同步汇报的原则,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在应急响应的同时,注意可能产生的关联事件,并提前对涉及领域和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以减少次生、衍生或耦合灾害事件的出现。事件响应流程图见附录D。8.1.2 分级响应 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预案实行分级响应。当超出属地政府自身处置能力时,可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请求,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更高级别的指挥部。分级响应按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四个等级实

11、施:一般突发事件,启动四级响应:由赛事组委会指令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协调等工作;较大突发事件,启动三级响应:由事发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在赛事组委会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上一级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指导;重大突发事件,启动二级响应: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启动一级响应:由省级人民政府向上级部门报告,由上级部门牵头建立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8.1.3 信息报送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及应急处置队伍及时向赛事组委会汇报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

12、围、发展趋势和已采取的措施等现场情况。DB33/T 13432023 4 事件处置 8.2 8.2.1 指挥协调 8.2.1.1 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向上级报告现场突发事件实时情况及先期处置措施等内容,并接收上级指令。8.2.1.2 应急处置指挥小组根据上级指令结合现场突发事件进展,指挥应急处置队伍开展行动,协调和落实现场处置的具体事项。应急处置队伍根据上级指令落实人员、物资(装备)及时开展处置工作,并将处置情况及时上报。8.2.1.3 应急处置队伍内各部门协同联动、高效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各部门根据任务需求动态调整梯次增援力量,并纳入应急处置指挥小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8.2.2 分类

13、处置 8.2.2.1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队伍根据突发事件分级响应类别开展处置行动,典型突发事件类型现场处置方式见附录 E。8.2.2.2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情况时,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宜及时组织研判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后期处置 8.3 8.3.1 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宜按照预案规定的安全方式、方法、路线疏散现场群众,做好现场秩序恢复等工作,并安排专人进行资料归档,按要求将突发事件处置信息通过数字化系统等方式报送备案。8.3.2 对事件中的受伤人员采取紧急救护措施,配合赛事医疗救援机构开展相关救护工作,实施救援时注意掌握现场人员情况。结果报告 8.4 围绕突发事件的发

14、生经过、应急处置及善后工作等情况形成现场处置结果报告。9 评估和改进 处置情况评估 9.1 对事件处置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宜包括风险研判、指挥调度、力量配备、物资(装备)配备、响应速度、部门协同、保障措施等内容。持续改进 9.2 根据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各类经验,对下阶段应急处置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并对应急预案、处置方案进行及时更新。DB33/T 13432023 5 A A 附录A (资料性)大型赛事突发事件组织体系架构图 大型赛事突发事件组织体系架构图见图A.1。图A.1 大型赛事突发事件组织体系架构图 DB33/T 13432023 6 B B 附录B (资料性)物资(装备)配备表 应急处置

15、队伍物资(装备)配备表见表B.1。表B.1 物资(装备)配备表 序号 类型 配置要求 1 应急物资 按照GB/T 38565执行。2 通讯器材设备 电脑、电话、传真机、网络宽带连接设备、对讲机等移动通信设备。3 运输设备 通讯指挥车、反恐突击车、装备车、警力输送车、水炮车、布障车、排爆车、功能反制专用车(无人机)及灭火、救护、供电、供水等特殊车辆。4 防暴处置装备 个人装备 1)防暴头盔、阻燃战术背心、阻燃防割蛙服、作战靴、护裆、护腿、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2)双层圆盾、固定长度警棍、战术腰封、伸缩警棍、手持胡椒喷雾、约束带、战术头灯等警械装备;3)信号弹、识别灯、识别标识、水袋、手持灭火器

16、、增援哨等功能装备。小组装备 战术背包、多功能钳、急救包、炫目器、警戒带、防爆毯、灭火毯、背负式破拆器、背负式催泪喷射器、无人机、警犬等。武器警械 防暴枪、电击枪、催泪弹(子母式)、爆震弹等。5 消防装备 个人装备 灭火救援服,灭火救援头盔,灭火救援靴,灭火救援手套,腰带及绳包,空气呼吸器,呼救器。班组装备 无齿锯、液压破拆工具组、漏电探测仪、可燃气体探测仪、热成像仪、无后坐力水枪、分水器、水带、警戒带、无火花工具组、折叠担架、登高设备。6 医疗救护装备 氧气设备、自动体外除颤仪、急救箱、铲式担架、氧气瓶等 7 应急救援装备 防护装备 防护(毒)服、防毒口罩、呼吸器、氧气面具、安全帽、护目镜、

17、安全带等。工程救援 金属切割机、金属探测设备、起重设备、推土机、挖掘机、工程运输车、清障车等。8 其他装备 直升机、救援艇、救援机器人、水下无人潜水器、生命迹象检测仪等。C DB33/T 13432023 7 D C 附录C (资料性)应急处置队伍日常训练科目表 应急处置队伍日常训练科目表见表C.1。表C.1 应急处置队伍日常训练科目表 序号 参与部门 具体内容 1 公安 1)处置技能训练包括徒手控制训练、防暴器械训练、枪械弹药训练等;2)处置战术训练包括综合体技能训练、多人组合战术训练、队员落单战术训练、轻装处置战术训练、重装处置战术训练、基础队形训练、合成处置训练、人车协同训练等;3)实战

18、对抗训练包括应对徒手类攻击、应对钝器类攻击、应对投射类攻击、应对锋刃利器类攻击、应对化学爆炸类攻击等;4)红蓝对抗训练包括对抗性战术演练的组织实施、大规模暴骚乱事件处置演练等。2 应急 1)防火应急训练包括火灾逃生自救、灭火器材使用、疏散逃生路线规划等;2)地震应急训练包括地震逃生、身体保护、灾后自救等;3)化学品泄漏训练包括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理、处理方法、防护措施等;4)水险和溺水事故训练包括水险救援、落水事故处理、水上安全救生知识等。3 消防 1)体能训练包括单杠、俯卧撑、仰卧起坐、越野跑、重物折返跑、武装蹬楼、游泳等;2)专业技能训练包括建筑物内攻楼救人、爬绳上楼、灭火救援、枪炮协同训练

19、、救人物资疏散、肩梯蹬楼等;3)数据建模训练包括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消防预防、预警、应急、评估等训练,包括消防风险评估、消费应急指挥、消费舆情监测等。4 卫生 1)包括对常见急症进行现场初步处理,如对伤者进行通气、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初步救治等;2)包括搬运、护送患者,现场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指导群众自救、互救等。DB33/T 13432023 8 E D 附录D (资料性)事件响应流程图 事件响应流程图见图D.1。事件发生形势评估是否确定风险级别?接到报告信息反馈信息收集、联络、上报处置队伍调度现场管控人员疏散撤离反恐防暴、消防灭火医疗救护、工程抢

20、险信息收集、传递部门联动(动态响应、梯次增援)处置队伍到位现场清理解除管控善后处理调查总结结果报告否结 束分级分类处置是否完成?分级响应是否到位?处置队伍、物资(装备)到位是是是后期处置是否完成?是信息反馈否信息反馈否信息反馈否确定风险等级 图D.1 事件响应流程图 DB33/T 13432023 9 F E 附录E (资料性)典型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式指引 典型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式指引见表E.1。表E.1 典型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式指引 序号 突发事件类型 处置方式 1 大规模聚集滋事 1)划定警戒区域,利用扩音器或无人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同步开展现场取证;2)对闹事人员进行疏导劝离,对拒不

21、离开现场的进行驱散处置;3)对挑头分子进行控制带离;4)解除应急状态,恢复现场秩序。2 打、砸、抢、烧 1)划定警戒区域,阻止人群继续扩散,防止事件蔓延,同步开展现场取证;2)现场利用扩音器或无人机向暴力分子发出警告,要求他们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离开现场;3)应急处置队伍佩戴专业装备,使用防暴枪、催泪弹、辣椒水、灭火设备等开展处置;4)将暴力分子进行控制带离,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护,恢复现场秩序。3 人员踩踏 1)立即控制事件现场的出入口,打开疏散通道,除救援力量以外限制其他人员、车辆进入;2)临时封锁道路和交通干道,阻止更多人群误入踩踏现场,防止事态升级;3)重点关注窄路、楼梯、坡道等容

22、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的特殊部位,指挥安保力量按照“由外向内、靠右通行”的规则逐层疏散,避免发生人流对冲;4)指挥医疗工作人员开展伤员救治工作,恢复现场秩序。4 群体性械斗冲突 1)划定警戒区域,利用扩音器或无人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发布命令或者通告,责令械斗人员立即离开现场,同步开展现场取证;2)对超过限定时间仍滞留现场械斗或者袭击应急处置队伍、强行冲越警戒线的人员,经警告无效的,根据指令,依法使用警棍、盾牌、催泪弹、高压水枪、防暴枪等进行强制驱散;3)对挑头械斗人员进行控制带离,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护,恢复现场秩序。5 劫持人质 1)收集关于劫持者的背景、位置、人质的状态等情报;2)制定

23、包括最佳时间、地点、行动人员和使用装备等内容的行动计划;3)与劫持者保持沟通,准备专门的谈判人员,拟定谈判方案并开展谈判;4)进行现场侦查,熟悉地形、建筑布局等,拟定解救方案;5)如谈判失败,根据制定的解救方案,制服劫持者并解救人质;6)人质被解救后,提供心理干预或医疗帮助。DB33/T 13432023 10 表 E.1 典型突发事件类型现场处置方式指引(续)序号 突发事件类型 处置方式 6 恐怖袭击(刀斧袭击、纵火焚烧、爆炸袭击、驾车冲撞等)1)刀斧袭击:携带盾牌、钢叉、锁脚器等处置装备,进行分离阻隔,使用武器、警械有效制停暴恐分子;2)纵火焚烧:迅速疏散群众,切断电源和燃气,同步开展灭火,防止火势蔓延,快速控制暴恐分子;3)爆炸袭击:对已爆炸现场进行封控,疏散人员,迅速搜查和排除可疑物品,防止二次爆炸,救治伤员,稳定秩序。对搜查中发现的可疑爆炸物,按GB/T 37524执行;4)驾车冲撞:对已冲撞现场进行封控,救治伤员并控制暴恐分子。对冲撞后逃逸的,要立即发出预警,拦截警力迅速使用便携式阻车器等设备阻停车辆,并对车内人员实施控制带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