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023/17 现代教学 评价研究基于素养培育的单元表现性评价:理解与设计*文/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王玉兰【摘 要】基于素养培育的单元表现性评价是一个具有主题教育特色的学习整体,它以学科任务为载体,融学科情境、学科知识为一体,通过设计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分规则,组织评价实施以及反馈评价建议等方式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关键词】素养培育 单元表现性评价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养本身是不可直接观测的内在品质,可观测的是与之关联的任务、活动和行为表现。因此,基于素养培育的单元表现性评价需要我们以学科任务为载
2、体,融学科情境、学科知识为一体,通过学生在真实典型的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完成学科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来判断学业质量的高低,从而把学科知识、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转化为日常行为表现。下面以五上第四单元“多样文明 丰富多彩”的探究式学习支架为例进行说明。一、目标设计建议笔者通过理论解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遵循方向性、分层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的制订原则,制订目标框架,将四级指标细化为具有“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价值导向的,可观测、可操作、可记录的评分规则,清晰界定、准确把握评测目标的内涵。在设计单元规划时,教师首先确立了单元大概念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在这一大概念的引领下
3、,确立了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表现性评价目标。1.阅读世界地图,知道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分布,激发对早期古代文明的探究兴趣。(政治认同)2.了解我国的殷墟等文化遗产,探究人类早期文明的成就,领悟古代文明的价值,形成珍惜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责任意识)3.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生活习俗、建筑、饮食等状况,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差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尊重差异、平等相处的观念。(政治认同)由此进一步明确了本单元需要发展的“政治认同”及“责任意识”两项核心素养。笔者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了本单元表现性评价目标。1.探究地图,能简要介绍人类早期文明地理分
4、布及其产生的地理因素。(政治认同)2.小组合作,运用一种方式(查找资料、参观博物馆等)主动探究及简单介绍古埃及文明等早期文明创造的金字塔等灿烂文化及在医疗、建筑等方面对世界的重大影响。(政治认同)3.能记录下自然环境的差异对文化差异的影响,能欣赏、包容和尊重不同文化。(政治认同)4.能简要介绍并宣传在舞蹈、交往礼仪、建筑等方面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政治认同)5.能选择一种方式(参与志愿宣讲、制作小报宣传等)主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责任意识)二、任务设计建议单元表现性任务是以基于表现性评价目标创设的单元劣构问题为导向,富含多种解决方案、多种解决途径的任务。因此,在“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
5、“线上+线下”“静态+动态”“课堂+生活”三类学习支架。1.“线上+线下”开放型学习支架通过线上资源的构建,以及线下资源的设计,在区域内创建一站式的学习平台,为学生单元长程学习与表现性评价提供开放的学习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在多样的学习地点中思考、分*本文系上海市教育科学一般项目“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 C202113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73现代教学 2023/17评价研究析劣构问题。基于单元劣构问题“如何对待多样的文明”,教师构建了“寒假小导游”任务海报及导学微课等线上资源,设计了课前学习单“世界文化我探究”等线下资源。其中,
6、“寒假小导游”任务海报中包含了任务主题、活动导语、子任务等内容,以美观、卡通、模块化的海报将单元表现性任务的具体开展要求直观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这些任务要求均源于单元表现性任务的评价目标和评分规则。此外,教师还设计了相关微课板块,给予学生学习支架。学生可在单元学习中以课前探究、课堂学习、生活实践等线下学习方式,以及完成前测问卷、上传作业、完成后测问卷等线上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历程。2.“静态+动态”拓展型学习支架教师对“静态”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进行拓展、补充、延伸和放大,注入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发挥潜能,建设起个性化、本土化的“动态”学习资源
7、,加深对劣构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能简要介绍并宣传在舞蹈、交往礼仪、建筑等方面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评分规则,教师基于教材中介绍的世界各地的建筑、舞蹈、礼仪、服装等文化象征及活动园活动,促使学生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课前探究单“世界文化我探究”。3.“课堂+生活”实践型学习支架教师将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通过情境演绎、辨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单元劣构问题,并在表现性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所悟进一步在生活中探究、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连接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促使学生在真实问题与任务情境下自主实践,实现自我教育,促进知行合一。基于评分规则“能欣赏、包容和尊重不同文化”,
8、教师在课上创设礼仪情境演绎,引导学生调动曾经旅游或者影视剧中接触到的语言文化经验,用不同的地域语言准确地与国际友人打招呼。但也有因学生个性差异,个别学生不好意思与陌生友人拥抱的情况,教师借机进行引导,可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选择接受与否。学生在此情境辨析中认识到世界文化和而不同。三、评价实施建议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当被问及是否会主动探究不同国家的文化时,26.47%的学生能积极参与探究,但对其他国家文化知之甚少,32.35%的学生能够简单了解各国文化;41.18%的学生能够积极探究不同文化,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基于此,教师根据本班学情开展了“寒假小导游”表现性活动。教师发现:学生能以图画或文字的方
9、式展示不同国家文化遗产的特色,并设计参观路线;能够通过查阅资料感知多元文化,形成尊重文化差异的观念与态度,展现各国、各地风俗、礼仪、饮食等方面的差异性;能够通过查阅的资料,仔细取舍,用心设计旅游指南小报,完整展示选定地区的旅游指南。其中 42%的学生经过单元学习与评价后,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喜爱显著增强。23%的学生在经历课堂学习、观看拓展微课资源后,对于世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多样的建筑特征、差异化的饮食习惯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想要游览的景点了解充分、图文并茂。35%的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了人类早期文明成就及文明古国,更愿意进一步了解文明古国,因而将导游目的地定为埃及、印度等国。对比
10、活动前后,主动探究不同国家的文化的学生比例明显上升,真正落实了“能欣赏、包容和尊重不同文化”。四、评价反馈建议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以“寒假小导游”的单元表现性评价活动真实记录学生在单元学习中的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为学生搭建评价支架,并以评语反馈、数据反馈等“静态”评价反馈方式和现场反馈等“动态”评价反馈的不同方式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学生上传单元表现性评价活动的学习成果至数字平台后,教师根据评价指标,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中所体现的核心素养发展进行综合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静态”评价。总之,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而学生在获得“静态”评价反馈或“动态”评价反馈后也可根据自身的素养形成情况进一步选择“数智平台”上的微课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或查漏补缺,或拓展延伸,在原有基础上优化自身的学习成果。参考文献:1 陈建林,等.道德与法治教学表现性评价例探以“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为例 J.中小学德育,2022(09).(本文编辑:张涵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