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贯题的出题技巧与应试策略连贯题可以考查学生思维的连贯能力、思维的严密性,以及正确、合理、较有技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假如试题水平很低,则根本达不到训练的效果,日前我们就做了这样一道题。 例1:划线处添加最恰当的一句话是()墙上贴着一张画,_,上面画着一个健康活泼可爱的孩子,画的下方印着“最好生一个”五个大字。A.在街头显得特别醒目B.是为宣传计划生育做的广告C.其创意和制作十分新颖别致D.看起来刚刚贴上不久按:假如从画儿所贴的位置和给人的初步印象来判断,该选什么?当然是A。假如我们要从这幅画给人的美感的角度来判断,自然该选C。假如从观察的角度讲,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也许是“原来此处没有画,现
2、在刚刚贴上了一幅画,而且浆糊还未干”。这样一来当然选D。但答案却是B,那么B是否正确?从句法上推敲,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它违背了人们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进行观察的合理思维(逻辑)顺序。试想谁会在偶然碰上一个事物时,先进行思考再来进行观察呢?实际上,它的表达效果最差。换句话说,此题的区分度为零。这种题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从以上考题可见出题者的主意很好,但假如对语言缺乏深层次的体察和感悟,肯定出不了好题,更谈不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下面一道题也值得探讨:例2:填入画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最连贯的一项是()有这样一种东西,它在我们面临断崖沟壑时,在我们面临激流险滩时,或是在我们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
3、的境地时,A.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桥,就是这种东西。B.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桥,就是这种东西。C.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它,就是“桥”。D.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它,就是“桥”。按:原答案是C。但是我们认为,D项更好。原因是C可以保证文句的通顺,但是它仅仅考虑了上下文的通畅,却过于直白,没有什么出题的技巧,更谈不上思想深度。因为“柳暗花明”,即暗指“摆脱困境”,如果上文已经交代了“走出困境”,下文再说“柳暗花明”就显得重复。而D项则一方面既照顾了上下文的连贯(“山重水复”对“柳暗花明”,意思是尽管人
4、们会遇到困难,但困难总会有解决的时候。上文说人们在过河时,不时会遇到困难,就好像“山重水复”,下文自然会说困难并不是不可以解决“柳暗花明”,“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正好作补充说明,显得合情合理),更重要的是此句通过插入语的方式增加了读者思考的余地,也就是增加了读者回味的可能,换句话说,增加了句子的内涵。因此它的表达效果要比C项强得多。下面的题显然技高一筹:例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举兵反抗辽政权的民族压迫政策而推翻辽朝建立金朝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而统一了全中国的元世祖忽必烈,依照他们所作出的贡献,都应划入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行列之中
5、。A.统辖东北许多少数民族建立了辽政权而崛兴于东北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B.崛兴于东北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辖东北许多少数民族建立了辽政权,C.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崛兴于东北而又统辖东北许多少数民族建立了辽政权,D.崛兴于东北而又统辖东北许多少数民族建立了辽政权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按:答案D。此题主要从句子结构上考虑,显得谨严有度。而且考查了学生对“崛兴”一词的准确理解。从以上连贯题可以看到,出题者的思路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在进行这样的训练时,必须充分考虑出题的目的、题目的信度以及区分度,尽可能考虑训练的科学性,否则就可能达不到训练效果。作为考生,首先要考虑思路是否通畅,其次考虑(语言)表达效果是否较好,至于题目本身的问题可以不必计较,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实力攻克题目的偏差。- 3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