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时 教 案第 五 单元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2) 第 2 课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60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九第3、4、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实施解题活动。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经历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
2、点:列表整理和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 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1.预习书第58页例2,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题中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2.理解例2中“照这样的速度”的意思。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1.学生可能不会分析数量关系。2.学生不会合理的选择合适的条件。 【后教预设】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列表整理,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基本数量关系2.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怎样的步骤。3.交流先学提纲。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充分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追问:表中哪个数
3、量在变化?哪个数量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表中只告诉我们前8小时水位下降的情况,在水位下降120厘米所需要的时间显然超过8小时,还能说水位下降的速度不变吗?谈话:“照这样的速度”也是解决问题的条件之一。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再说一遍?4. 分析数量关系。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接下来要做什么?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反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指名交流自己分析数量关系时的思考过程,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对同学发言作出评价和补充。5. 列式解答并检验。明确了解题思路,接下来我们要列式解答,还要对列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学生独立列式
4、解答,并进行检验。学生展示自己列式计算的方法,以及检验的过程,并具体说一说每一步计算表示什么,检验时时怎样想的。6. 想一想:照这样的速度,经过12 小时,水位一共下降多少厘米?学生独立列式解决,交流怎样列式解决,怎样检验。请同学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说说哪些收获和体会。三、反馈完善 1.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时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每本笔记本的单价相同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2. 做练习九第4题。 让学生 看图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提醒学生注意:从图中可以看出“每瓶果汁的含量相等”这一条件。3.做“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说一说解题时时怎样想。4. 做练习九第5题。提问:题中“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强调这一条件?四、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作业补充习题P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