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国初期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与政治认同获得——以广西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1660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初期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与政治认同获得——以广西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国初期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与政治认同获得——以广西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国初期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与政治认同获得——以广西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61 案 例 区域治理 CASE 建国初期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 与政治认同获得 以广西为例 宋晓莉 南宁师范大学 摘要:建国初期,广西省(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大力开展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党和政府领导的疫情防控有效增进了广西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以微观的视角考察建国初期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与政治认同获得的关系,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关键词:建国初期;广西;群众性防疫卫生;政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3)23-0161-04 作者简介:宋晓莉,生于 1

2、998 年,女,汉族,广西玉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广西处于亚热带地区,境内河流众多,树木丛生,适宜传染病媒介昆虫、动物宿主孳生。建国初期,广西流行的传染病有天花、疟疾、麻风病、白喉、血吸虫病、钩虫病等等。1950-1952年连续 3 年都有天花发生并流行,天花在这三年间的病死率分别是 32.32%、19.18%、11.07%1。1950 年以后,麻疹在广西一直处于高发水平,发 病率波 动在1001354.37/10 万之间,1959年发病率高达 1354.37/10 万1,对当时社会造成的危害性极大。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是危害广西最严重的 4 种寄生虫

3、病,解放后经调查证实,广西有 68 个县(市),发现丝虫病流行,以乡(镇)为单位,疫区人口达 1500 多万人,钩虫病的患者遍布全自治区1。为了应对疫病丛生的局面,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广西省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后,党委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了一场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一、建国初期广西卫生防疫体制机制的建设 建国初期,广西省(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迅速进行卫生防疫的体制机制建设,在短时间内确定了防疫工作方针、建立和健全了防疫领导机构、制定了相关制度办法,为后续的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一)卫生防疫工作方针的制定 卫生工作方

4、针是对卫生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思想和重要原则,是国家用来指导卫生工作和制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各地严峻的疫情形势,国家陆续召开卫生会议,颁布相关方针政策。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其中明确规定要推广卫生医药事业。建国初期,我国形成了“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大卫生工作方针,为我国后续的卫生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导。另外,毛泽东同志在批转的卫生文件中提出“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1951 年,广西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决定大量培养人才

5、,开展群众性的防疫工作。从此,广西人民政府根据“预防为主”的精神去布置卫生工作,配合国家各项改革和国家经济恢复的进行,在全省开展起有声有色的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二)建国初期广西卫生防疫组织机构的设立与发展 1.卫生防疫领导机构 1949 年 10 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11 月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全国的卫生防疫工作由公共卫生局负责和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在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四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设立卫生部门以加强中央对地方卫生工作的领导。根据中央与中南卫生部的指示,1950年 2 月 8 日在广西省民政厅组建卫生处(1952 年 9 月改为卫生 162 案 例 区域治理 CA

6、SE 厅)。1952 年以前,广西省卫生处还未建立防疫大队,面对突发的疫情,只能通过抽调医务人员组成临时防疫大队分赴疫情流行地区展开防治工作。1950 年 7 月底,中南卫生部派第四野站军第十医院三所来广西,并改编为广西省防疫大队。1952 年 4 月 10日,广西省防疫委员会在南宁成立,由省党政军各领导管理,下设组织计划、疫情诊断、宣传教育、交通运输 4 组,统一领导全省的卫生防疫工作。1952 年在南宁市成立广西卫生防疫所,承担全省卫生防疫工作。至此,广西省各防疫领导机构已建立起来,为后续卫生工作的开展给予组织保障。2.卫生防疫防治机构 一是建立了综合性防疫防治机构。1952 年,广西省防

7、疫委员会成立后,各市、县至村(街)也建立了相应防疫组织,把各项卫生防疫工作贯彻到基层。1952年,广西卫生防疫所在南宁成立。随后,各个市、区也相继建立地市级卫生防疫站,到 1956年全省卫生防疫站达到74之多。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医疗点大量空白、医务人员奇缺、卫生防疫机构少的情况,1952 年在南宁成立了广西民族卫生工作队,分赴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进行巡回医疗和防疫工作,1952 年至1957 年先后到罗城、环江、巴马、水家、仫佬、彝、京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疟疾、性病等防治工作,以及培养卫生员、接生员、抗疟员等培训工作。二是建立专业防疫防治机构。建国初期,广西省人民政府建立专业性防疫机构并有重点

8、地开展防治工作。广西人民政府先后接收和扩建麻风病院以收容更多病人。1952 年先后在宁明县夏石乡建立永宁专区疟疾防治站和在隆林县建立白色专区疟疾防治站,以宁明夏石、上石、凭祥、隆林、西林为重点开展疟疾防治工作。1952 年在合浦县建立鼠疫防治站,以老疫区山口、高坡、永安 3 乡为重点,连年开展鼠疫菌苗预防接种,灭鼠、灭蚤,进行死鼠及鼠蚤的监测和研究等防治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捕鼠、灭鼠查源监测工作。1952 年 10 月,在罗城县黄金乡成立宜山专区血吸虫病防治站,全面开展查螺灭螺工作,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1952 年至 1956 年,先后在凭祥、北海、南宁口岸建立过境卫生检疫所

9、,执行广西对外的海港、内河、机场以及边境的国境卫生检疫任务。综合性防疫防治机构与专业性防疫防治机构共同形成了全区的卫生防疫网络。(三)防疫制度体系的建立 建国初期,全国的上下都面临着疫病肆虐的局面,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卫生防疫工作的管理办法。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在 1950 年先后发出 关于与预防霍乱的指示种痘暂行办法 交通建议暂行办法 关于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等相关法规制度,在1951 年 4 月通过了 法定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指示。1951 年,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颁布中南疫情报告暂行办法。广西省人民政府卫生处也先后颁 发了1951 年霍乱防治实施办法广西省 1951 年清凉饮料

10、食品管理办法纲要。1955 年 7 月,中央卫生部通过传染病管理办法,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同年,广西卫生厅发布了广西省传染病管理办法。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关于防疫的管理办法,让广西的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有章可循,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的疫情防治工作。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的开展 建国初期,疫病在广西流行和蔓延的情况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广西人民政府在党的指导下,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精神布置卫生防疫工作,把疫病防治工作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开展。(一)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做好疫情报告才能及时地对传染病进行防治、扑灭、防止其流行与蔓延。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发出的中南疫情报告暂行办法,要

11、求为迅速确实调查统计疫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加强疫区管制以杜绝病情传染,依据本区地方情形订定办法,并提出了采用旬报的方式报 送疫情3,广西省人民政府着手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在 1950 年,广西法定需要进行报告的病种共有 12 种,报告系统由省卫生处负责,该年的疫情报告只有各县及4 市提交。1952 年,广西响应中央反细菌的号召,在全省发动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为了监测疫情,动员了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及开业中医共同开展防疫工作,同时在区、乡、村中建立防疫小组,全省的防疫报告工作得到进一步开展。在 1956 年以后,广西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和高效的疫情报告流程,先由各医疗机构负责报告,随后各防疫站根据报

12、告情况展开收集、调查以及核实病情信息,最后再把病情信息逐级送报。综上所述,广西的疫情报告制度不断完善,以迅速控制传染源,防止了疫情扩散。(二)开展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 建国初期,面对鼠疫、天花、疟疾、霍乱等可预防、难治愈、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疫病,开 163 案 例 区域治理 CASE 展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无疑是比较好的办法。新中国初期,卫生颁发了种痘暂行办法,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居民,不分国籍,均须种痘4。广西严格地执行了种痘暂行办法。通过对危害广西民众比较严重的鼠疫、霍乱、天花等疫病开展了预防注射工作,对儿童及重点人群实行免费预防接种卡介苗、牛痘苗、白喉类毒素及伤寒菌苗等,取得了显著

13、的效果。据资料记载,到 1953 年共计种痘 18162772 多人次,天花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1953年 6 月以后再无天花病例报告,提前达到 1951 年广西省第一届卫生会议提出的普及种痘,在35 年内基本消灭天花的目标1。对于鼠疫的预防工作,在1950 年至 1953 年 4 年间,广西省人民政府组织医疗工作人员对合浦及防城鼠疫老疫区一万多居民接种鼠疫菌苗,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另外,为了防止霍乱的发生,广西省人民政府于1953 年在各市及交通要道设预防接种站,对重点人群进行霍乱菌苗注射,共接种了 908987 人次1,并在之后连年采取各种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使霍乱得以控制。建国初

14、期,广西省人民政府对各种疫病采取积极的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有效地遏制疫病流行,保障人民的健康。(三)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爱国卫生运动是在抗美援朝的背景下国家应对细菌战的有效手段。1952 年,为了响应中共中央粉碎美国“细菌战”的号召,广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952 年-1954 年),主要以防治疫病、粉碎细菌战为主要任务;第二阶段(1955-1959),主要以除“四害”、讲卫生为主要任务。广西爱国卫生运动主要采取突击运动与经常运动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并推动其逐渐走向经常化。党和政府在爱国卫生运动中通过组织干部和群众进行大扫除、保护水源、粪便管理等活动

15、改善了环境卫生,并在城镇进行饮食卫生管理,在交通沿线的 38 个市、县大力扑杀鼠蚊蝇,推行预防接种注射工作,取得了霍乱、鼠疫完全绝迹,天花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减少、季节性传染病基本被控制的显著成绩。(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防疫宣传 纵观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发现广西人民政府始终把卫生宣传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努力地向群众宣传卫生知识。第一,文字宣传。党和政府充分利用报刊、宣传、卫生小册子、传单、墙报等文字方式向群众普及卫生知识。广西日报及各地的报纸、专业报都开辟了卫生专栏;1950 年至 1952 年间,编印结核病的防治知识传单及小册子共18.15万份,编印麻疹、霍乱、伤

16、寒、痢疾、鼠疫等疫病预防知识传单 62 万份,小册子9.8 万册1,卫生宣传墙报、黑板报也颇受群众欢迎,如南宁市文化馆出版的卫生宣传黑板报,群众围观抄录1。第二,口头宣传。口头宣传在新中国初期交通不便、文盲众多、报纸不足的情况下,作用更大,主要是通过讲演、讲话、咨询等直接口头宣传和广播、“土喇叭”等间接口头宣传卫生知识。1950 年至 1952 年,口头讲演 12966 次,候诊教育 3186 次,讲课 49 次。1953 年,通过培训中小学教师、学生、机关干部深入居民小组和读报组,进行反细菌战及防疫常识和清洁卫生宣传教育。这些干部同专家直接与群众面对面的宣传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广西人民广播

17、电视、柳州等市电台把卫生知识讲座作为常设专栏,还请医务人员到电台主讲预防疾病的专业知识。另外,50 年代,各市县用“土喇叭”宣传预防接种等卫生知识,受众人数广泛,如 1952 年,柳州市利用“土喇叭”宣传,受教育人数达 45 万多人次;1953年,都安县、来宾县用“土喇叭”向 8 万人进行卫生知识宣传1。第三,直观宣传。直观宣传的类型非常多,包括宣传画、展览、电影、戏剧等,是建国初期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宣传方式。50年代以后,广西省卫生厅购买了电影放映机,放映的 保护眼睛预防麻疹 战胜小儿百日咳防治病从口入等影片受到群众的欢迎,在城乡广为放映。同时,省卫生处和各县市根据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印发了大量

18、的宣传画,如 1953 年,省卫生厅印发饮水消毒和消灭“四害”等7 种宣传画 9.8 万张1。在 1951年至 1958 年间,各市县相继举办卫生展览会,展览内容主要涉及卫生保健常识、幼卫生常识、除“四害”受教育人数非常广泛,仅 1953 年,南宁市、柳州市举办卫生展览的观众就达 21.5 万人次1。在这个时期,用通过卫生话剧表演、戏剧宣传演唱、彩调等文艺演出方式宣传卫生知识形成了高潮。三、建国初期党在群众性卫生防疫工作中的政治认同获得(一)制度认同 制度认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政治制度的信任及肯定,是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保证5。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群众性卫生 164 案 例 区域治理

19、CASE 防疫运动中,党和政府努力地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工作的体制机制,赢得了民众的制度认同。第一,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广西人民政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以“预防为主”的精神布置全省的卫生工作,迅速执行中共中央卫生部的指示,并出台一系列卫生办法,使全省卫生工作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之下顺利、高效地开展。第二,建立了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1950 年,广西成立了防疫委员会,积极派防疫队分赴疫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1952 年,广西省民族卫生工作队成立,其主要负责少数民族地区性病、疟疾、天花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1952年后陆续建立了鼠疫防治站、血吸虫病防治站等专业性防疫

20、机构,与广西防疫大队和广西少数民族卫生工作队共同形成了全省的卫生防疫网络,进一步健全了疫情防控体系。第三,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广西省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布的传染病预防及处理暂行办法,并在中南卫生部的指示下,迅速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并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疫情报告流程。为国家和全省能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总之,广西在建国初期不断努力建立健全本省的卫生防疫体制机制,防疫机构的数量之多,力量之大在广西历史上是空前的,这说明了广西卫生工作创造了该省前所未有的疫病防控奇迹,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广西民众对新政权的制度认同获得。(二)利益认同 利益认同,是公众从政府是否满

21、足了其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对政府的执政绩效作出评判。人民是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政权要获得完整意义上的合法性,就必须取得权力之源即人民的信赖和认同6,这就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建国初期人民最关心和需要什么?政权有无能力提供人民所需之物?简而言之,就是只有新政权解决了人民的需要才能被认为取得了合法性的民意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广西的疫病防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首先是医疗机构数量的增长。广西的医疗卫生机构从 1947年仅有的 181 个,到 1957 年底已有 1340 个,改变了以往广西民众求医无门的情况。其次,危害了广西民众许久的各类传染性病和寄生虫病得到有效遏制,发病率

22、和死亡率迅速下降,切实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降低了人民的财产损失。再次,党和政府在防疫工作中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民的健康,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变了少数民族在旧社会受压迫、看病难的状况,并通过宣传教育改变了落后的卫生习惯,达到了移风易俗的目标。在广西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中,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也能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其的关怀。可以说,党和政府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其在卫生防疫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绩赢得民众的支持和认同。(三)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作为中介,是连接党和人民内心深处的桥梁。首先,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有效地把群

23、众纳入到广泛的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中。建国初期,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大工作方针,是重视群众力量的表现。后来通过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表示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在反细菌战中更是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卫生宣传中,这些行为都有效地把每一个普通民众纳入到卫生防疫运动中,发挥了群众巨大的力量。其次,在建国初期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善、高效的防疫管理网络,这为民众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保障。当民众享受着卫生健康得以保障的民生福祉的同时,内心深处无疑是对国家、新政权认同感的增强。再次,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党和政府领导和布置工作甚至是和群众一起动

24、手,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塑造了“为民”的干部形象,赢得了广泛的情感认同。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医疗卫生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2 高恩县.建国初期毛泽东批转的卫生工作文献J.中华医史杂质,2000(01):44-47.3 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关于检发修正中南区疫情报告暂行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X081-001-0071-0004.4 贾鸽,马学梅.论建国初期的卫生防疫事业以天津为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1):24-27.5 陈改君,向继友.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防疫贡献与政治认同获得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 版),2021,35(05):7-12.6 王海洲.合法性的争夺政治记忆的多重刻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