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重叠问题说课.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412735 上传时间:2024-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重叠问题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重叠问题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重叠问题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重叠问题说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数学广角重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时重叠问题。一、说教材数学广角是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熟悉喜爱的生活实例,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重叠部分的含义,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其实一开始学习数学时学生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一个人、2朵花等用一个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又如学过的分类思想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但这些只是单独的一个个集合圈,而本节课所用的集合圈含有重复的部分,学生从没见过。因此,老师设计好探究情境,让学生经历从独立到交叉重复的过程

2、,分散难度,使学生逐步理解图示中的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图示灵活解题。因此我没有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从参与游戏入手,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过渡到用图表示。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系统、抽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

3、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丰富学生对直观图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并能用之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集合图重复部分的理解五、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教材进行了再创重组,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为情境,贯穿教学始终。让

4、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构建方法的过程中,有效地学习。六、教学过程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5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因为毕竟是第一次跟孩子们上课,并且又有许多听课的老师,学生多少会有点不太适应,有点紧张情绪,为了缓和孩子们的这种紧张情绪,让他们能尽量放松,课的开始就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环节。为什么是3个人?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设计意图:设计悬念,理解感受、鼓励猜想,引发多元思维。2、为什么三个人, 没有奶奶啊?期待生成:那个她既是小孩的妈妈,又是老人的女儿。蕴含重复的缄默3、手指演示:师:问题出现在谁身上?一个人代表了两个身份。(既。又。)二)

5、、活动体验,初步感受新知1、抢椅子游戏2、猜拳游戏找2人,2张椅子进行。生马上表示无法进行,提出该如何安排人数与椅子数。当老师有意识地另外安排4人上来时,又引发冲突,人数多了,怎么办?期待孩子们用猜拳的方法决定游戏选手。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制造冲突,再次体验新知,同时让所有学生真正参与,体现游戏的公平。三)、深度体验,理解新知呼啦圈的解释在这一环节,师生出现了两次有价值的对抗:1) 参加游戏的同学分别站到两个圈时,出现了冲突,发现有一孩子从这圈跑到那个圈,跑来跑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能否想办法让他不用跑来跑去,这么折腾? 这时,孩子们还是很聪明地想到将两个圈相交,让参加了

6、两个游戏的孩子站在两圈相交的部分。感悟集合2)将名条贴在黑板上再次数人数时,发现人数又不对。由于前面环节,孩子们对呼啦圈的运用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对于出现的“两个名条必须贴,怎样贴更合适?”这个冲突,学生很快能想到解决办法那就是将他们重叠起来放置。这样,既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课题内容。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引导孩子们创造性思考纠正经验偏差,感受集合思想,在形象与现实中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抽象的数学认知,理解重复的本质意义。四)、解决问题,运用新知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重视双基,又重视新知识的应用”的原则,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1、基本练习书本110页的第二题,列示

7、计算进货的总数。这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一个巩固,考察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2、逆向思维练习三年级1班有女生15人,男生25人 ,全班一共多少人? 根据平时的教学实际情况,孩子们往往在学习了某个新知识点后,就习惯性的用解决新知的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就不会考虑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否属于这一现象,能不能用相同的思维反方式解决。针对这一现象,我才有意识地设计了这个习题,目的在于在没有重复的反向思维中加深对重复的理解,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固化,巩固理解,合理运用。3、拓展练习调查活动:给爸爸找位置一个圈代表抽烟的爸爸,一个圈代表喝酒的爸爸。两个圈的位置怎样放更合适?由于前面活动的铺垫,当我抛出这个问题时,

8、学生中正因为有既抽烟又喝酒的爸爸,所以他们很快就想到了两圈相交放更合适。调查完毕,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站起来,趁此机会随机采访:为什么不站起来?孩子们很坦诚:我爸既不。也不。借此机会很自然的及时渗透了全集思想。我想对于孩子们来说把抽象的概念放置熟悉的调查情境中来理解应该是形象、生动、高效的。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这里我设计了两道题:(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并与父母及好朋友交流。(2)课堂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组同学对本堂课的评价情况,并利用集合图表示出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本节课,我

9、本着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一理念,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动手实践,探索发现,使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活动中学会学习,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课后反思:走出课堂:1、 关注全体落实不够。由于学生多,调控难度大,在加上课堂内容密度也不小,所以本课在教学中很难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2、学生间的交流与评价还不够充分。在每个环节,尽管都有意识的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展开交流与评价。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有些交流与评价进行的不充分。这些都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了,只能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多多锻炼,多多提升。 3、在根据韦恩图列式计算环节,可以引导孩子算法多样化,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其实每一次的上课,让我获得了比平时更多的收获和提高,在每一次与理想的差距中,我寻找着自己的不足,弥补着数学组老师们提出的各种意见和缺点。或许我并不是一名在教学上充满灵气的教师,但我会努力做一名勤奋的教师。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