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校地企三方协同的“63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0662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校地企三方协同的“63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校地企三方协同的“63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校地企三方协同的“63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期2023年【高职教育教学】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NO.22023基于校地企三方协同的“6 3 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白娟娟白苗?高白川田川(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宝鸡7 2 1 0 0 1)摘要:为提高大学生双创核心能力,从理念上转变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融入专业教育、行业企业及区域经济,借助由学校、地方、企业协同搭建的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实施“双创通识培养一专创融合培养一创业项目孵化”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旨在孵化有特色、有生命力、有市场效应、能持续发

2、展的创新创业项目。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当前,产教融合不断在深化,课程格局在“产”与“教”的牵引下呈现出新形态。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企业培养胜任生产、管理和技术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机构,正在探索新的路径对接企业人才新需求。构建科学、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关键。政府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成为拓宽产教融合新领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新能力,形成创新创业新合力,转化创新创业新成果的关键支点。因此,探索构建基于校地企三方协同的“6 3 3”高职创新创业教

3、育课程体系对于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形成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助力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有着文章编号:1 6 7 4-2 8 8 5(2 0 2 3)0 2-3 4-0 5重要作用。一、构建“6 3 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意义(一)形成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新机制政府、学校、企业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紧密合作者,有着人才共育的职能,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优势且能实现互补,即政府的政策优势、学校的人才优势与企业的技术优势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互相促进。探索构建学校、地方、企业多元主体参与的“6 3 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现有产业学

4、院的基础上,推进理事会制度,建立党委领导下的理事会管理体制机制,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和课程体系,收稿日期:2 0 2 3-3-1基金项目:2 0 2 1 年度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 1 GY052)。作者简介:白娟娟(1 97 7 一),女,陕西渭南人,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白苗(1 98 8),女,陕西榆林人,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政策与法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方向。高白川(1 98 2),女,陕西宝鸡人,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教学建设、大学

5、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指导。田川(1 990),男,陕西宝鸡人,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基于校地企三方协同的“6 3 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适应当地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形成服务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于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发挥学校建在产业园的优二、“6 3 3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势,打造校企合作的示范,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构建管理制度、标准,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三者协同实现产业发展需求和地方人才供给有效对接,不仅能让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得更加具体,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度,增强学生创

6、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拓宽学生职业能力,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等大有益处。(二)融合创新创业课程新内容学院以自身专业规划和课程设置为立足点,着眼于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与专业课程的全面协调与内在契合。作为国家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发挥学校建在产业园的优势,依托吉利智造学院和风标制造产业学院,将企业实际的生产任务和技术带到学校,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和课程体系,适应当地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创业,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工作站的作用,结合引入的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优势资源,融入装备制造业中的工艺设计、生产制造、

7、系统集成、运行管理等关键岗位工作任务,将学院坚持开展的创新创业成果逐步孵化、落地、拓展,实现创新创业成果产业化发展。(三)凸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新效果高职院校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敢闯、会创、能闯”,注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综合考核和科学评价,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激发师生创新创业活力,着实培养出当前我国产业升级急需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深化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全面优化“双创”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可有效供给地域经济发展和企

8、业新型人才需求。利用群内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学校、政府、企业行业的积极性,通过提供创业培训、技术指导、孵化服务、跟踪扶持等项目实施,积极对接各类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和技术需求,主动在技术应用链上寻找位置,聚焦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破解中小微企业难题,实现服务成35以学生知识和能力双向提升为目标,高职院校携手地方政府、企业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全方位的政策、环境、信息平台。基于三方协同的创新创业实践主体,探索切合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符合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助力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内化,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一)理念“6 转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育人理念实现

9、“6 大转变”,即:培养目标由就业从业向创新创业转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水区,传统的“找到一份工作”的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人才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的一开始就要融人创新创业目标导向,培养一专多能、专创融合的高素质人才。课程建设由双创课程向课程双创转变,课程建设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之一,双创课程具有通识性和普适性等优点,但同时也表现出缺乏各专业特性等特点,深人发掘专业课程蕴含的创新创业元素,寻找创新思路、方法和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学习十分必要。实践平台由实训中心向众创空间转变。当前高职院校主要以建设专业实践和操作所需的基地、中心为主,缺乏专门的创新创业载体,同时各专业实

10、训中心还没有充分发挥实训实习以外的如创新创业、对外培训等职能。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加强现有实训中心的创新创业功能。教师队伍由双创教师向教师双创转变。教师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创新创业的理念和知识,就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的人才,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深化学习培训,积极参与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技术顾问等身份参与到学生创业项目中,形成师生共创的良好局面。专业发展由传统专业向专业集群转变。创新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专业人才共同发力。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布局和建设中要向专业集群模式转变,各专业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组织形式由封闭办学向生态系统转变。创新创业人才

11、培养除了学校各方的参与,企业、行业、政府等外界资源也要充分参与,统筹各项资源,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系统。36(二)平台“3 搭建搭建以深度融人专业教育、紧密融人行业企业、有效融人区域经济的“3 融入平台”创新创业工作站。创新创业工作站是一个集创新创业人、财、物等各方资源集中的实体化运行的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创新创业培养、项目孵化、人员培训、资源对接、信息共享、技术攻关等。其参与的主体:包括学校、企业、政府、投资部门、法律部门等,为创新创业相关工作提供全流程服务。(三)课程3 递进构建实施“双创通识培养一一专创融合培养一一创业项目孵化”的“3 段进阶”课程体系。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

12、,分年级、分阶段开展通识教育、专创融合教育和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和提升能力水平。就业从业培养目标双创课程课程建设理念转变实践平台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组织形式平台搭建专业教育课程3 递进双创通识培养图1“6 3 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以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为例,基于不同专业的资源相关性和典型工作岗位所需关键技术技能要求,各专业群内课程资源、师资团队、实训资源和合作企业共享,毕业生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关联度较高,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共享形成成熟的环境和强大的合力。(一)推进专业群创新创业课

13、程特色内涵建设1.职业素养融入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懂设计、精操作、能集成、会管理”等基于校地企三方协同的“6 3 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创新创业课程双创众创空间实训中心双创教师传统专业封闭办学行业企业专创融合培养核心能力,具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及创新精神。将学生关键岗位技术技能的应用和核心竞争力以及学生技术提升、岗位拓展、职业成长、双创思维等关键能力融人专业群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热情,引导学生参与企业项目

14、和产业的开发、生产,在感受企业文化和精神的同时,积累创新创业经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达到学生复合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培养的目的。2.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 递进”体系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双创通识培养,构建创新创业专门教育、创新创业实战训练、创新创业职前指导三个创业人才培养层次。实施“双创通识培养专创融合培养创业项目孵化”的“3段进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学期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创新创业启蒙教育;二、三学期以二级学院为单位自行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结合互联网+大赛和教师双创专业开展的创新创业专门教育;第四学期统一开设专业集群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职前指导。同时配合生态系统

15、使用在线课程创新思维训练、商业计划书制作与演示、创业人生、大学生创新基础、微商创业指南等线区域经济上综合课程,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思维训练线上选修课,用于学生了解、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在职业定创业项目孵化位与选择、职业探索与发展、求职准备与技能提升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发挥产业园优势丰富专业群课程内容学院与吉利汽车集团成立西北首家吉利智造学院,与生产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等精密产品的西安风标电子有限公司成立风标制造产业学院,将企业实际的生产任务和技术带进学校,将职业元素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以专业课程和双创通识课程为基础,增设SYB创业创新创业培训课程,选

16、取贴近专业、行业的内容案例、收集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制造生产现场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创业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多接触创业方面的案例、多体验创新思维方式,以此形成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感性认识,增强对创业的了解。此外,通过创新创业沙龙、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社团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渗透与熏陶,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需要,打通了“产学研用”的对接通道,使学生进入用结合学以致用。与慧科集团和宝鸡人才网共建基于校地企三方协同的“6 3 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树立学生敢于创新创业的信心

17、。4.以项目为抓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在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培养上,学校全面深化落实“五育”各项举措要求,继续推进“九维育人”模式,重点加强学院创新创业项目基地建设,积极申报省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优化双创课程体系,充实创新创业项目储备,以“互联网+”大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周为契机,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还原工业现场实际项目,进行项目问题分解,提炼项目创新要点,指导学生在项目训练中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确保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为广大学生创业者和创客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学生从职业的角度出发去完成学业,既能够培养新时代人才必要的

18、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又能够塑造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良好生态环境,总体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二)地方支持专业群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新业态1.地域经济优势孕育专创融合“土壤”学院地处宝鸡,装备制造业是宝鸡工业经济的核心。宝鸡的企业、科研机构涵盖了装备制造产业的全部产业链。目前,产业进入快速发展和转型期,宝鸡涌现出了秦川机床、宝鸡石油、烽火集团、吉利汽车和中铁宝桥等一批龙头企业及“宝鸡钛”名片。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了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也为专业群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立了“3 融人平台”创新创业工作站,成为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孵化的重要试点,为创新创业课程开设、项目孵化

19、、大赛举办等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钛及新材料机床制造石油装备制造交通装备制造电气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一宝钛集团宝鸡机床图2 宝鸡市装备制造业及代表企业2.地方政策支持供给双创发展“雨露”学院创新创业课程在政策与培训上均获得了当地人社局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37一是开展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当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动走进学院开展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实现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相结合。其中,SIYB培训开设了创业意识、创办企业、网络创业、创业(模拟)实训等培训课程,并对创业学生进行创业指导

20、和创业后续服务。二是为学院毕业生提供创业基金贷款。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是省政府为帮助毕业三年(项目相对成熟的可以放宽至五年)以内,本人档案在省内各级政府所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管理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的委托贷款业务。学院创业学生向户口所在地县区人才中心提出申请,对达到贷款发放条件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发放贷款,贷款金额1 0 万元。三是为毕业生提供求职创业补贴。用于学生在毕业学年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特困人员中毕业生、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给予每人1 0 0 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四是为毕业生提供一次性创业补贴。在毕业年度和毕业2 年内学生创办小微

21、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且所创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正常运营6 个月以上且在7 至1 2 个月内,给予每人50 0 0 元一次性创业补贴。(三)企业助力专业群创新创业成效突出显著1.共建互赢:基地建设与成果落地并重学校建在宝鸡蟠龙高新技术园区,园区内有如华钛机电、壹控智飞、华煜材料等高新企业1 0 余家,共建专业群公共基础实训室4 个,用于专业群学生实习实训和企业员工基础培训,给予学校在技术方案和设备方面的支持,融合智能制造关键岗位技能要求,投资3 0 0 0 余万元建成3 个岗位技能综合实训中心和1 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所地方产业建中心和基地除满足技能训练任务外,还满足生产

22、汽车制造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石油机械石油钢管“校门”就能进“厂门”,放下课本就能摸到设备,学中铁宝桥陕西宝光代表企业烽火集团陕汽、吉利秦川机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通过提供创业培训、技术指导、孵化服务、跟踪扶持等项目实施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完成创新项目15项,技术技能服务5项,形成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案例1 例。382.相辅相成:吸纳人才与依托培训并重陕汽集团、烽火集团、秦川机床、宝鸡钢管厂、宝鸡机床、宝鸡吉利、汉德车桥等当地装备制造企业连续多年收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毕业生实习,吸纳群内专业培养的毕业生6 0%以上在本地就业并成为企业骨干,为当地装备制造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

23、重大贡献。陕西宝光集团、中铁宝桥、秦川机床、宝鸡机床、烽火电子、中铁宝桥等企业的机械加工、钳工电工等技能培训任务均依托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教师承担,累计年平均培训人数3 0 0 0 人日,开展技术服务年均2 0 余项,合同金额2 0 0 余万元。此外,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企业提供了最前沿的研发和升级动态信息。四、结语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协同下的“6 3 3”高职创1罗彦祥.“三位一体,三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 0 2 2(0 6).2张鸽.产教融合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 J.准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1(0 5

24、).3韩秀枝,曹源,詹跃勇,张晓丽.高职院校“三阶三融四贯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J.现代商贸工业,2 0 2 3(0 3)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633 Curriculum System of Innovation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on tripartite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ols,localities,and enterprises基于校地企三方协同的“6 3 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

25、与实践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学生就业创业、地方产业发展、企业生产与管理等方面起到助力作用,但对高职院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多主体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也是立体多维的,高职院校不能再唱创新创业教育的“独角戏”,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创新创业关键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学校和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方面合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如何实现“专业知识一企业岗位创新创业”深度合作,注重学生从学校到企业过程中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面对新时代新业态、新工种、新岗位,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必将对人才需求提出新的标准,“63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能否继续发挥优势,满足人才市场对新兴

26、技术人才的需求都仍需深入研究。参考文献Bai Juanjuan,Bai Miao,Gao Baichuan,Tian Chuan(Shaanxi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Baoji,Shaanxi 721001)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re abi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students,chang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methods of high-quali

27、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from the concept,integrate in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industry enterprises,and regional econo-my,with the help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jointly builtby schools,local governments,and enterprises,build and implement the curric

28、ulum system ofhigher voca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Specialized and creative integration training-Entrepreneurshipp-roject incubation,It aims to incubat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projects with characteristics,vitality,market effec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