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客观组合赋权的就业质量测度与评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0645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客观组合赋权的就业质量测度与评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客观组合赋权的就业质量测度与评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20期总第632期0引言就业是国家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基础工程之一。就业问题不仅关乎国家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在“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处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 和 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中明确提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主要目标。因此,科学编制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把握就业动态,对于实现高质量就业、加快推进“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在就业质量方面的研究成果更为丰富,主要集中在就业质量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两个方面13

2、。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在就业质量研究方面相对较为薄弱,尤其是在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测度方法方面的研究较少47。此外,对于特定省份或典型区域的就业质量评价研究还很缺乏812。因此,对于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价就业质量,提高就业质量水平,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了包含6个维度、18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CRITIC法和熵值法两种客观赋权方法,全面准确地评估了湖北省的就业质量,为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和促进人才流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1研究设计1.1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结合已有学者关于就业质量定义13,14的研究,并参考了赖德胜等(2011)4

3、、张抗私和李善乐(2015)5、孔微巍等(2017)6的研究,根据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可行性、全面性、实用性等基本原则,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删减、增添和修改,构建如下页表1所示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2指标赋权方法赋权是综合评价的重要环节,反映了各指标对结果的重要程度,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权重至关重要。现在关于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概括来说,根据不同计算权重的方法,赋权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序关系分析法、专家调研法等。主观赋权法是基于专家(决策者)定性的判断认识或经验偏好并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进行量化,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客观性也较差。客观赋权法包括

4、熵值法、CRITIC法和变异系数法。客观赋权法可以避免人主观判断,完全从数据出发,其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较为科学。其中,CRITIC 赋权法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客观评价方法,但它没有考虑数据的离散性,而熵值法能够有效地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将两种赋权法组合到一起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冲突程度和对比强度等客观属性,从而弥补了彼此的短板。因此,本文采用CRITIC法和熵值法两种客观赋权方法,并对两种赋权法进行线性组合。1.2.1CRITIC法CRITIC法是以各评价指标间的冲突性和对比强度为基础来确定权重的客观评价方法。其中,冲突性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衡量标准,如果两个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

5、关系,说明二者冲突性较低;对比强度是以指标之间的标准差为衡量标准,某个指标的标准差越小,对比强度基于客观组合赋权的就业质量测度与评价刘松林1,王坦1,戚琳琳2(1.湖北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武汉 430061;2.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长春 130024)摘要:文章基于就业状况、劳动报酬、就业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就业能力、就业环境共6个维度构建了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CRITIC 法、熵值法两种客观赋权方法线性组合权重进行赋权,对湖北省 20152021 年的就业质量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湖北省就业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湖北省就业质量发展领域逐步调整变更;就业状况、劳动关系

6、和就业能力是影响湖北省就业质量的重要维度,而劳动关系领域仍存在突出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2021年湖北省劳动关系、就业状况和就业环境维度造成了明显影响。为推动湖北省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就业先行区,需要改善就业状况和劳动关系,提高就业能力。关键词: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CRITIC法;熵值法;高质量就业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23)20-0168-06基金项目: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ZD032);科技大数据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1KF006)作者简介:刘松林(1980),男,河南南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统计、产业大

7、数据分析。王坦(1996),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统计、数据分析。(通讯作者)戚琳琳(2001),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管 理 决 策DOI:10.13546/ki.tjyjc.2023.20.031168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20期总第632期就越低。CRITIC 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为了消除正、负指标对于计算的影响,以及不同量纲存在的差异,使用线性函数对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设ij为第i年第j个指标的原始统计数据(i=20152016n;j=12m)。正向指标:xij=xijmin(xij)max()xijmin(xi

8、j)(1)负向指标:xij=max()xijxijmax()xijmin(xij)(2)(2)计算第j个指标的标准差j=(i=2015nxiji=2015nxijn2)n(3)j代表了各个评价指标重要性指数取值差距的大小。(3)计算冲突性量化指标yj=i=2015n(1rij)(4)yj表示第j个指标与其他指标的冲突性,rij为评价指标i和j之间的相关系数。(4)计算第j个指标的权重wj=jyjj=1mjyj(5)1.2.2熵值法熵值法最早被应用于信息论,熵是用来衡量事物出现的不确定性的概念。如果某个特征的信息熵Ej越小,表明其特征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根据其特性,可用来判定某些指标的离散性,通过

9、权重将指标的差异性如实反映出来,熵值越大,说明指标的离散性越强,该指标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性也越强。熵权计算过程如下:(1)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正向指标:xij=xijmin(xij)max()xijmin(xij)+t(6)负向指标:xij=max()xijxijmax()xijmin(xij)+t(7)其中,t为平移值,本文常规取值为0.0001(确保所得数据不为0)。(2)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pij=xiji=2015nxij(8)ej=1lnni=2015npijlnpij(9)其中,pij为第j项指标第i年的特征占比。(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权wj=1ejj=1m(1ej)(10)1.

10、2.3组合赋权本文采用了一种组合赋权模型来将上述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权重进行组合,以达到最优的组合权重。使用求解线性规划的方法来求解组合权重,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设CRITIC法得到的客观权重W1=(w11,w12,w13,w1n),熵值法得到的客观权重W2=(w21,w22,w23,w2n),组合权重为W,则:W=W1+W2=w11w21w1nw2n(11)其中,、为线性组合系数。表1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就业状况(0.2948)劳动报酬(0.1152)就业与社会保障(0.1444)劳动关系(0.1951)就业能力(0.1569)就业环境(0.0936)二级指标就业状态(0.0259)就业

11、机会(0.0246)就业结构(0.0949)就业稳定性(0.0157)就业公平(0.0866)就业安全(0.0471)工资性收入(0.0205)工资增长情况(0.0218)收入分配(0.0317)劳动者报酬(0.0412)社会保障(0.0898)就业保障(0.0546)工会建设(0.0785)劳资关系(0.1166)教育水平(0.0478)就业培训(0.1091)经济发展与就业(0.0777)劳动力就业市场(0.0159)三级指标人均周工作时间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就业人口比例第三产业人口占比第二产业人口占比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单位职工占比单位女性员工数目占比城乡工资收入差距行业工资收入差距职业病发

12、生率工伤事故发生率职工平均工资工资增长速度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制造业平均劳动报酬建筑业平均劳动报酬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失业保险参保率工伤保险参保率工会会员人数工会调节成功率私有企业工会占比人均劳动争议发生率集体劳动争议当事人数占比劳动争议结案率通过调节仲裁方式结案比率通过仲裁裁决方式结案比率专科以上学历就业人员占比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技工学校毕业人数民办培训机构年培训人数就业训练中心个数人均GDP水平就业弹性城乡就业人口比例组合权重0.02590.02460.01600.02030.03090.02770.01570.02700.03270.02690.02160.02550.02

13、050.02180.03170.02010.02110.06430.02550.02440.03020.02610.02350.02890.03050.02340.01930.01890.02450.02160.02620.03960.03030.03920.01920.05850.0159属性-+-+-+-+-+管 理 决 策169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20期总第632期其次,建立目标函数。以组合权重W与W1、W2的离差之和为最小为目标,则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为:min(WW12+WW22)(12)s.t.+=10最后,将目标函数关于求一阶导数,解方程能够得到:=0.5权重计算公式为:W=0.

14、5W1+0.5W2(13)经过计算得到各三级指标的权重之后,将每个二级指标下的所有三级指标权重相加即可得到该二级指标的权重;再将每个一级指标下的所有二级指标权重相加即可得到该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到的湖北省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如表1所示。1.3综合得分计算方法线性加权是一种计算简便、效果优良的评价函数,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模型作为综合评价函数,计算方法如下。计算第i年的评价综合得分:Fi=j=1mwjxij(14)其中,xij为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一级指标的得分:Bmn=j=m1m2wjxij(15)其中,m1与m2表示一级指标m所覆盖的具体指标,Bmn表示第n年m指标的得分。计算二级指标的得

15、分:Cmn=j=m1m2wjxij(16)其中,m1与m2表示二级指标m所覆盖的具体指标,Bmn表示第n年m指标的得分。1.4数据来源本文研究的是宏观层面就业质量的变化,使用的数据来自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官方数据,主要包括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湖北统计年鉴 和 中国统计年鉴,研究时间范围为20152021年。2实证结果分析2.1指标权重总体情况分析从表2可知,权重值排名前三的三级指标依次是养老保险参保率、就业弹性、技工学校毕业人数,权重之和为0.1624,而排名最后的三项指标分别是城镇就业人口比例、城乡就业人口比例和单位职工占比,权重之和为0.0476。可以看出,前三项指标权重之和约为后三项指标的

16、4倍,因此,在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的权重存在较大差异。表2三级指标权重排名名次12345678910111213指标名称养老保险参保率就业弹性技工学校毕业人数就业训练中心个数城乡工资收入差距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人口占比人均劳动争议发生率民办培训机构年培训人数工伤保险参保率私有企业工会占比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单位女性员工数目占比名次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指标名称行业工资收入差距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工会会员人数人均周工作时间工伤事故发生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登记失业率通过仲裁裁决方式结案比率失业保险参保率工会调节成功率集体劳动争议当事人数占比工资增

17、长速度职业病发生率名次2728293031323334353637指标名称专科以上学历就业人员占比建筑业平均劳动报酬职工平均工资第三产业人口占比制造业平均劳动报酬劳动争议结案率人均GDP水平通过调节仲裁方式结案比率城镇就业人口比例城乡就业人口比例单位职工占比通过图1可以发现,二级指标中权重超过8.6%的依次为劳资关系(0.1166)、就业培训(0.1091)、就业结构(0.0949)、社会保障(0.0898)和就业公平(0.0866),这些指标占据了排序前五位。同时,从第六位工会建设开始,权重下降幅度先变大后减小。0.120.100.080.060.040.020.00劳资关系就业培训就业结构

18、社会保障就业公平工会建设经济发展与就业就业保障教育水平就业安全劳动者报酬收入分配就业状态就业机会工资增长情况工资性收入劳动力就业市场就业稳定性图1 各二级指标权重排序条形图根据表1可知,权重占比排名依次为就业状况、劳动关系、就业能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劳动报酬和就业环境。从各一级指标的分解来看,就业状况包含6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是一级指标中包含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最多的指标;同时,就业结构和就业公平这2个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权重中排名前五,因此其综合权重排名第一。而就业环境只包含2个二级指标和3个三级指标,指标数目较少,因此其综合权重排名最后一位。2.2各指标年度得分情况分析2.2.1湖北省

19、就业质量整体情况分析通过线性加权公式计算得到湖北省20152021年的就业质量综合得分(见表3)。表320152021年湖北省就业质量综合得分及增速变化综合得分增速20150.308920160.33420.081920170.40150.201420180.40270.003020190.44530.105820200.53860.209520210.64280.1935年均增速0.1299从表3可知,除了个别年份增速下降,湖北省就业质量综合得分总体呈加速上升趋势。这体现了在“十三五”管 理 决 策170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20期总第632期时期,湖北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

20、实施就业优先等政策,全省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湖北省紧紧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目标定位,着力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综合得分在20152017年增速变大,而在20172018年增速下降,呈缓慢增长。这是由于就业能力和劳动关系得分在该年份呈下降趋势以及就业状况、劳动报酬和就业与社会保障得分在该年份增速变缓所致。而在 2019年,就业状况得分快速增长,这些都是湖北省在就业质量方面取得进步的表现,也使得2019年的就业质量综合得分增速提高,在2021年就业质量综合得分达到最高值。从图 2 可以看出,湖北省就业质量的6个维度中,

21、就业与社会保障得分增速最快,这也是提升湖北省就业质量的工作重点。劳动关系的得分变化没有固定的趋势,总体呈现波动状,在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说明湖北省劳动关系领域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就业环境得分在 2021 年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呈下降趋势。但就业状况、就业与社会保障以及劳动报酬的得分依然呈现逐年稳步增加的趋势。这与湖北省大力增加各项社会保险覆盖率,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合理上调最低工资水平,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施“援企稳岗促就业工作”密不可分,这也说明湖北省人民生活水平正不断提高。就业能力的指标总体得分在 20152019 年呈大幅下降趋势,

22、但在 20192021 年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湖北省就业能力问题正在逐步改善。0.200.180.160.140.120.100.080.060.040.02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年份就业状况劳动报酬就业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就业能力就业环境图2 20152021年湖北省就业质量各维度得分折线图从表4可以看出,劳资关系得分一直位列湖北省就业质量的前5名,但其时序变化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同时,20152019年湖北省就业质量的发展重心从就业机会、就业培训、教育水平、就业安全和工会建设逐步转向就业安全、工会建设、就业公平、就业结构和社会保障。这说明湖北省更加注重劳动者的

23、就业公平和社会保障,符合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此外,湖北省注重就业结构调整也反映了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劳动力转移。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湖北省进一步提升了经济发展与就业、就业保障和劳动者报酬在就业质量上的发展重要性,这表明湖北省在疫情期间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来稳定就业市场。2.2.2湖北省就业质量各维度时序分析由下页表5可以看出,在就业状况维度,由于就业结构和就业公平两个二级指标权重较大,因此其得分值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了就业状况得分逐年递增。然而,就业机会和就业状态得分总体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就业安全得分无明显递增或递减趋势。就业状态的衡量指标为人均周工作

24、时间,私有企业工作压力大、加班时间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人均周工作时间的逐年递增还会加剧就业安全问题。这表明湖北省的就业状态、就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就业机会仍有待增加。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对就业稳定性的单一衡量指标为单位员工占比,其得分值在20152019年一直缓慢递增,在2020年得分降低后又呈现小幅增加趋势。这说明湖北省的就业市场更为灵活,就业渠道更为多样化,但也反映出湖北省的就业稳定性不高。在20202021年,除就业结构、就业公平得分稳步上升外,其他各项二级指标得分值均出现下降或增速变缓趋势,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省的就业状态、就业机会、就业稳定性和就业安全产生了强烈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阻

25、碍了湖北省就业质量的提升。在劳动报酬维度,由于劳动者报酬二级指标权重较大,其得分值在20172021年显著高于其他各项二级指标。劳动者报酬得分值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了劳动报酬得分逐年递增。工资性收入得分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与最低工资水平的合理上调密不可分。然而,收入分配和工资增长情况得分在2018年、2019年出现了由降低到升高的转折点,说明这两个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在就业和社会保障维度,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的得分表420152021年湖北省就业质量二级指标较高得分及排名年份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二级指标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劳资关

26、系0.047930.047730.084210.072410.079710.038150.06063就业状态0.02595就业机会0.018660.024660.02387就业培训0.078910.049220.05665教育水平0.018660.028440.030030.021270.04693就业安全0.030740.025550.028850.022260.03244工会建设0.068720.053510.056320.063020.059920.03497就业公平0.021370.028940.031440.024360.046540.05964就业结构0.027660.036130

27、.043930.085210.09351社会保障0.024970.025350.025850.08972就业保障0.036860.05466经济发展与就业0.07102劳动者报酬0.04127管 理 决 策171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20期总第632期总体呈现逐年稳步增加的趋势。社会保障在2016年和2020年分别出现加速上升的拐点,这是由于2016年开始贯彻“十三五”规划,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所致。在劳动关系维度,劳资关系和工会建设得分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一致增长或下降趋势。然而,劳资关系和工会建设得分值显著上升和下降的拐点相同,分别在2016年出现由递减转为递增趋势,在20192020

28、年出现快速下降趋势。劳资关系得分值在2020年下降至最低,工会建设得分值在2021年下降至最低。由此可见,工会建设和劳资关系领域仍需要改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两者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打击。在就业能力维度,就业培训得分值20152020年总体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然而在2021年得分值明显增加。查找原始数据发现,技工学校毕业人数和民办培训机构年培训人数为七年来最多。表明湖北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也反映了对于提高劳动者技能和促进就业的迫切需求。教育水平得分值总体呈波动状,在2020年快速增加,而在2021年快速降低。查找权重占比较大的“教育经济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发现,湖北省生产总

29、量在2020年减少,在2021年恢复增长,而教育经费始终保持逐年稳步增加的趋势。表明湖北省在面对经济困难时,仍然将教育作为长期发展的重点,并坚持不懈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也符合我国长期以来坚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的国家战略。在就业环境维度,劳动力就业市场和经济发展与就业得分在20152019年逐年缓慢增加。然而,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劳动力就业市场得分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与就业得分却呈快速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与就业指标由人均GDP水平和就业弹性两个指标测算,由于就业弹性权重较大,其得分值在2020年显著增加,而在2021年显著下降,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与就业指标得分的上升和下降。20

30、20年,湖北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渐恢复,政府采取了多项刺激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导致就业弹性快速上升。在2021年湖北省的经济逐渐恢复,但由于新冠病毒的变异、宏观调控政策收紧等原因,就业市场情况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3结论与建议本文基于组合赋权方法对湖北省20152021年的就业质量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湖北省就业质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由2015年综合得分值为0.3089上升至0.6428。(2)湖北省就业质量发展领域逐步调整变更,从就业机会、就业培训、教育水平、就业安全、工会建设领域为主转向就业安全、工会建设

31、、就业公平、就业结构和社会保障领域。(3)就业状况、劳动关系和就业能力是影响湖北省就业质量的重要维度,而劳动关系领域仍存在突出问题。(4)20202021年湖北省劳动关系、就业状况和就业环境维度明显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其得分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保障就业安全,优化就业环境。应降低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就业安全。完善“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制度体系,把预防作为优先事项,提升工伤和职业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2)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状况。建立相应的制度基础,设计适当的工时来解决当前湖北省人均周工作时间递增的问题。同时,

32、湖北省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保持高位运行,需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工作,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增加就业机会,扩大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规模。(3)组织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了对高技能人才和创表520152021年湖北省就业质量各维度各指标得分及排名一级指标就业状况劳动报酬就业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就业能力就业环境二级指标就业状态排名就业机会排名就业结构排名就业稳定性排名就业公平排名就业安全排名工资性收入排名工资增长情况排名收入分配排名劳动者报酬排名社会保障排名就业保障排名工会建设排名劳资关系排名教育

33、水平排名就业培训排名经济发展与就业排名劳动力就业市场排名20150.025910.0186507070.011970.03073070.0075306070.00026070.068710.047950.018660.07891070720160.018520.024610.019060.008060.021360.025550.002560.005250.010130.004760.000170.002660.053550.047760.028430.049230.002760.0106620170.017330.019940.027650.009650.028940.028840.0051

34、50.005440.005840.010050.024950.005650.056340.084210.030020.022040.007550.0126420180.013640.020930.036140.011730.031430.022260.007940.00436060.015740.025340.012340.063020.072430.021250.018060.012540.0142320190.009950.023820.043930.015710.024350.032420.01043070.003650.021730.025830.022430.059930.07972

35、0.021640.018850.015530.0159120200.00746070.085220.010740.046520.032710.014320.008920.024220.027420.027920.036820.034960.038170.046910.014270.071010.011552021070.009460.093510.013920.059610.020470.020510.021810.031710.041210.089710.054610.023570.060640.007970.056620.023520.01442管 理 决 策172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2

36、0期总第632期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应该鼓励创办高技术类学校和就业培训中心,并增加对高技能培训机构的财政补贴。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劳动者实践技能的培训,增设相关实习计划以及“三支一扶”和基层单位的工作机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4)发挥工会作用,改善劳资关系。首先,应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包括工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其次,应该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提高工会调解成功率,发挥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应该加大对劳动立法的实施力度,从根源上降低劳动争议的发生率,改善劳资关系。参考文献:1Merchant J

37、A,Kelly K M,Burmeister L F,et al.Employment StatusMatters:A Statewide Survey of Quality-of-life,Prevention Behaviors,and Absenteeism and Presenteeism J.Journal of Occupational&Environmental Medicine,2015,(7).2Thibaud D,Adrien F.Quality of Employment Regimes and Diversityof Emerging Countries J.Cahie

38、rs Du Gretha,2016.3Yu D.Employment Quality Index for the South African Labour Market J.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2020,(2).4赖德胜,苏丽锋,孟大虎,等.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1).5张抗私,李善乐.我国就业质量评价研究基于20002012年辽宁宏观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5,(6).6孔微巍,廉永生,张敬信.我国劳动力就业质量测度与地区差异分析基于各省市20052014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39、学版),2017,(6).7杨海波,王军.就业质量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8,(3).8刘建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路径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15).9李红霞,刘款,杨永健,等.一线城市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J.西北人口,2022,43(2).10刘长全.权利认知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基于样本选择分位数回归的分析J.人口与发展,2022,28(3).11杨超,张征宇.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就业质量差异研究:现状、来源与成因J.财经研究,2022,48(4).12田娲.我国女性职工就业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

40、大学学位论文,2021.13陈天公.人力资本对就业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15.14孔微巍,廉永生,刘聪.人力资本投资、有效劳动力供给与高质量就业J.经济问题,2019,(5).(责任编辑/浩天)Objective Combination Weighting-based Measurement andEvaluation of Employment QualityLiu Songlin1,Wang Tan1,Qi Linlin2(1.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1,C

41、hina;2.Business School,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employment quality from six dimensions:employment status,labor compensation,employment and social security,labor relations,employment ability,and employment environ

42、ment,and thenadopts the two objective weighting methods:CRITIC method and entropy method,to assign the linear combination weights,and fi-nally measures and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Hubei Province from 2015 to 2021.The findings go as below:The employ-ment quality in Hubei Province isincreas

43、ing year by year,and the development areas of employment quality in Hubei Province areadjusting and changing.Employment status,labor relations,and employment ability are important dimensions affecting employ-ment quality in Hubei Province,while there are still prominent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labo

44、r relations.The COVID-19 epidemic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abor relations,employment status,an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dimensions in Hubei Provincefrom 2020 to 2021.In order to promote Hubei Province as a leading area for high-quality employment in the central region,it isnecessary to improve employment status and labor relations,and enhance employment ability.Key words:employment quality;evaluation index system;CRITIC method;entropy method;high-quality employment管 理 决 策1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