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4∕T 2910-2023 大鲵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规程(山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39954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7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T 2910-2023 大鲵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规程(山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14∕T 2910-2023 大鲵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规程(山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14∕T 2910-2023 大鲵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规程(山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14∕T 2910-2023 大鲵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规程(山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14∕T 2910-2023 大鲵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规程(山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150 CCS B 50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 29102023 大鲵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规程 2023-12-04 发布 2024-03-04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2910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环境与设施.1 5 繁育.2 6 养殖技术.3 7 病害防治.4 8 生产档案.4 附录 A(资料性)雌雄亲鲵鉴别.5 附录 B(资料性)病害防治.6 附录 C(资料性)管理记录.7 DB14/T 2910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

2、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柴炎、齐志宏、张元、梁文明、韩明利、邓丽娜。DB14/T 29102023 1 大鲵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人工繁育和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与设施、繁育、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鲵的人工繁育及养殖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

3、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33 食品安全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SC/T 1114 大鲵 SC/T 1147 大鲵亲本和苗种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稚鲵 从受精卵孵化脱膜到外鳃消失阶段的大鲵。3.2 幼鲵 从外鳃消失到生殖系统趋于成熟阶段的大鲵。3.3 成鲵 生殖系统趋于成熟后的大鲵。3.4 亲鲵 性腺发育成熟并用于繁殖的大鲵。4 环境与设施

4、 场址选择 4.1 环境安静,周边植被茂盛,水源充足,无污染,交通、电力、通信便捷。水质要求 4.2 DB14/T 29102023 2 水温5 25。水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室外培育池 4.3 建设相对独立的仿生态亲鲵培育池,面积10 m15 m。池底铺设砂砾或鹅卵石,根据亲鲵大小,设置适宜空间和水深的洞穴。室内培育池 4.4 在遮光、通风条件好的构(建)筑物内,设置稚鲵池、幼鲵池和成鲵池。室内池建设参照表1。表1 室内池建设要求 池塘类型 面积(m2)长宽比例 池深(cm)水深(cm)建设要求 稚鲵池 0.51.0 1:11:0.4 3040 510 池底平坦,池壁、池底光滑。

5、幼鲵池 0.81.5 1:11:0.4 3040 815 池底平坦,池壁、池底光滑。成鲵池 3.05.0 1:11:0.4 4060 2030 设不同规格,便于分池饲养。进、排水与水处理系统 4.5 进、排水系统独立分开,保持畅通。4.5.1 蓄水池 设置正常用水量的12倍蓄水池,补充或调节养殖用水。4.5.2 沉淀池、过滤池 设置沉淀池、过滤池,内置过滤材料,保持水质清洁。4.5.3 尾水处理、排放 设置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排水符合SC/T 9101有关要求。活饵培育池 4.6 设置活饵培育池。其他设施 4.7 设置防漏、防逃、防洪、防疫等设施设备。5 繁育 种源 5.1 种质来源清晰,隔离检

6、疫合格;或自育非近亲亲鲵,符合SC/T 1114、SC/T 1147要求。亲鲵选择 5.2 选择健康、有活力、体质肥壮的6 龄10 龄亲鲵,雌雄配比为1:1。雌雄亲鲵鉴别参考附录A。亲鲵培育 5.3 DB14/T 29102023 3 5.3.1 前期准备 采用聚维酮碘对成鲵池进行消毒,用量按照使用说明;器具消毒使用10 mg/L2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 min;亲鲵消毒使用3%5%盐水浸浴5 min左右。5.3.2 放养密度 1 尾/m,每个独立繁殖区放养10 尾15 尾。5.3.3 饲养 5.3.3.1 饵料要求 大小适口的活鱼或畜禽肉块,3%盐水浸泡10 min,质量符合GB

7、 2733有关要求。5.3.3.2 投饲量、投喂频次 一次投饲量为大鲵体重的2.0%5.0%,根据水温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投喂频次参考表2。表2 不同水温下亲鲵投喂频次 水温()投喂频次 510 每隔5 d7 d投喂1次 1015 每隔3 d5 d投喂1次 1522 每隔2 d3 d投喂1次 交配产卵 5.4 每年7月至9月繁殖季节,雌雄亲鲵在室外培育池中自行完成交配产卵。人工孵化 5.5 5.5.1 孵化方式:采取流水孵化,受精卵均匀平铺在塑料孵化筛箱底部,置于稚鲵池,悬浮于水中。5.5.2 孵化密度:受精卵按 1000 粒/m1500 粒/m的密度平铺。5.5.3 孵化时间:水温 1

8、8 25 时,33 d38 d 孵出;水温 14 21 时,38 d40 d 孵出。孵化管理 5.6 控制水温、水质、水位、流速等条件,10 d彻底清洗、消毒孵化器具1次,做法参照5.3.1,及时清除未受精的卵或死卵、坏卵,做好孵化生产记录。6 养殖技术 大鲵受精卵破膜后经过稚鲵、幼鲵、成鲵三个养殖阶段,各阶段养殖过程包括:前期养殖池塘及6.1 器具消毒处理、各阶段大鲵的养殖密度确定、饵料投喂及日常管理等技术,具体操作参考表 3。养殖过程中,水质符合 4.2 要求;饵料投喂,需根据鲵体大小选择适口鲜活饵料;并根据水温、6.2 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和投喂频次。养殖过程中,个体出现生长差异时,及

9、时根据大小分级分池养殖。DB14/T 29102023 4 表3 不同阶段大鲵养殖管理 养殖 阶段 稚鲵期 幼鲵期 成鲵期 开口前 开口后 前期 准备 在原稚鲵池中养殖 对鲵池及器具进行清洗、消毒;对所放养鲵进行消毒。做法参照5.3.1。养殖 密度 同孵化密度 1月龄3 月龄,100 尾/m150 尾/m;3月龄6月龄,50 尾/m80 尾/m;6月龄12月龄,15 尾/m20 尾/m。1龄1.5龄,10 尾/m15 尾/m;2龄,3 尾/m5 尾/m;3龄及以上,1 尾/m。1 尾/m 饵料 投喂 内源性营养 鲜活饵料 鲜活饵料 鲜活饵料 日常 管理 保持微流水,水体溶氧量保持在5 mg/L

10、以上。每15 d30 d对稚鲵消毒1次,每10 d对培育器具清洗消毒1次,具体做法参照5.3.1。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残饵、粪便;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注意防寒保温;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和日常管理记录。7 病害防治 预防措施 7.1 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水体、鲵体、饵料、工具等消毒工作;养殖区封闭管理,引进物种或患病个体进行隔离。做好疫情报告和患病大鲵隔离、治疗或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工作。治疗措施 7.2 大鲵人工繁育和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有腹水腹胀病、水霉病、肠炎病、烂尾病、大脚病、水肿病、吸虫病和线虫病等,患病个体应立即隔离、诊断和治疗。防治方法参照附录B。8 生产档案 做好养殖

11、生产、用药记录,形成生产记录性档案,保存两年或以上。记录表参照附录C。DB14/T 29102023 5 A A 附录A (资料性)雌雄亲鲵鉴别 A.1 雌性亲鲵 体质肥壮,腹部柔软饱满、富有弹性,两侧向外膨胀;背部中央从头到尾有1条下凹槽;泄殖孔呈圆形且松驰,周围有波浪形的“荷叶边”,色泽红润但不呈深红色或紫红色。A.2 雄性亲鲵 腹部较小,泄殖孔呈椭圆形,比雌性略大,外围有橘瓣状、成椭圆形的隆起圈,泄殖孔外、隆起圈内有规则的突状白色细小颗粒。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DB14/T 29102023 6 B B 附录B (资料性)病害防治 常见病害防治见表B.1。表B.1 病害防治

12、 病名 流行情况 主要症状 治疗及防治措施 腹水腹胀病 夏秋季高发,各龄大鲵都可感染,以1龄2 龄幼鲵为主。浮于水面,行动呆滞,不摄食,眼睛变浑,腹部膨胀。因饵料腐烂,水质恶化生病,故经常换水可预防此病。抽尽腹水,3%食盐水浸泡30 min。水霉病 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是高发期,各龄大鲵均可感染。体表生出棉花状的灰白色菌丝,严重时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甚至死亡。用棉球蘸取15 mg/L高锰酸钾溶液,直接轻擦病烂处消毒,反复用35次。稚鲵用2%3%食盐溶液消毒3 min,1次/d,连用3 d;用0.3 mg/L0.5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浸泡2 min3 min。肠炎病 发病多在49月,

13、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幼鲵、成鲵、亲鲵均可感染。有吐食物现象,后期脱皮严重,皮肤无光泽。多并发颤抖症状。大蒜素胶囊直接插入饵料鱼块中投喂,连用1周。烂尾病 主要在成鲵。由于体表损伤所致。患病初期,尾柄基部至尾部末端出现红色小点或红色肿块,周围组织充血发炎,表皮呈灰白色。严重时患处肌肉坏死,尾部骨骼外露,伴有暗红色或淡黄色液体渗出。先用2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处,再用硫酸新霉素软膏涂敷患处,1次/d,连续7 d可治愈。大脚病 幼鲵和成鲵均有发病。此病传染性强。四肢肿大发炎,出血溃烂,行走困难。摄食逐渐减少,脚面糜烂变质,严重的脚爪脱落,四脚组织坏死。解剖可见肝肿大并呈灰白色,严重的有大量腹

14、水。用双氧水洗净病灶后抹上四环素软膏预防。病较轻者,及时捞出,用1%的龙胆紫药水涂抹病灶,隔离暂养。其他措施参照烂脚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防治。水肿病 主要感染1龄幼苗,死亡率极高。病鲵肌体全身肿大,常伴有腹水腹胀。初期后肢肿大,后扩展至腹部、头部。并发表现颤抖症状。每天用1 mg/L的二氧化氯对水体消毒1次,连用3 d;饵料中添加1%的食盐。吸虫病 线虫病 春末夏初易感染,主要感染成鲵。患吸虫病大鲵体质瘦,体表粘液增多,行动呆滞,严重者堵塞肠道,并引起胃穿孔。患线虫病大鲵有疼痛反应,不摄食,行动减少,痛苦不安。在夏、秋两季,定期在饵料里添加驱虫药物,杀灭体内寄生虫,养殖用水定期杀虫。可用苦参碱代替西药。DB14/T 29102023 7 C C 附录C (资料性)管理记录 养殖生产管理记录见表C.1,养殖用药记录见表C.2 表C.1 养殖生产管理记录 养殖池编号:记录人:时间(年月日)气温()水质检测情况 投喂记录 巡池检查记录 水温()pH值 溶氧(mg/L)氨氮(mg/L)其他 饲料 来源 饵料 名称 投喂 量 其他 表C.2 养殖用药记录 养殖池编号:记录人:时间(年月日)水温()大鲵规格 数量(尾)使用目的(消毒、防疫、治病)处方药物名称 使用浓度 使用方法 开具处方人 操作人 备注 体重(g)体长(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