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和谐律动的民主课堂散步教学案例婺源县清华中学 余勇超一、教学片段描述师:下面,同学们默读第六自然段,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中年人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有这么重要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读课文,短暂沉默后,小组展开讨论。忽然,第三小组一男同学与一女同学大声争执起来。这一男同学一贯爱在课堂上捣蛋。我快步上前。)师:讨论问题要心平气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耐心阐述自己的观点,怎可大动肝火?女生:他欺负人,他说女的就是怕了男的,就是事事不如男的。男生:怎么不是?课文中不是写得很明白吗?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也是听“我”的。离开我们男的,你们女的能干什么呀?(我很光火,明明是强词夺理,
2、断章取义,居然理直气壮。但我很快冷静下来,训斥无济于事,直接批驳似有强加于人之嫌,还是疏导为上。这既能平息意外,又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师: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好吗?不错,文中是写着“一切都取决于我”,但其原因真的如这位同学讲的“是男的比女的强”吗?大家仔细读一读第6自然段,找找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真正原因。生:母亲听从“我”,是因为母亲老了,而“我”小时候是听从母亲的。生:儿子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是因为儿子还小。师:请注意这个“还”字,它有什么潜台词?生:说明儿子现在是听从“我”的,将来长大了就不一定了。生:妻子听从“我”,是爱“我”,给“我”面子。师:何以见得呢?生
3、:文中说“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也就是说,在家里就不一定了。生:实际上,“我”也听从母亲的。母亲说走大路,我就决定走大路,母亲说走小路,“我”不是又决定走小路了吗?生:“我”也重视儿子的意见,否则就不会那么为难了。师:那“我”为什么最终偏向了母亲?从课文里找找看。生:“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也就是说儿子的人生之路还很长,而母亲老了,就很难说了。所以要尊重老人。师:假设这一切由妻子来决定,结果又会如何呢?生:她会做出与“我”一样的决定,因为她对“我”的意见不仅没有表示反对,相反是很支持的,从下文两人动作的默契可以看出来。她不先说,是因为那是“我”的母亲,她要给“我”一个孝敬母亲的机会。师:
4、说得好。讨论至此,我想提示大家一下,课文写到一家人的分歧,有没有大人之间的争吵,有没有小孩的撒娇或蛮横?生:没有,大家都心平气和,不经意间就平息了风波。(那两个争辩的男生、女生有些不好意思了。)师:这些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他们家家风好,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受,能彼此理解与体谅。生:说明他们懂得谦让。师:还认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是宣扬大男子主义吗?(那位男生低下了头。)生:不是,他家是很有民主气氛的,平时应该是凡事多商量的。否则一家人就不会这么融洽、和谐了。生:这里写“一切都取决于我”,是表明了中年人在生命传递中的重大使命,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扶养子女。生:这个责任光靠男人是完成不了的。文
5、章结尾写道:“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只能背负一半,加上妻子背负的另一半,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传递过程。所以,男的、女的贡献一样大。师:这样看来,我们读文章切不可以抓住只言片语就妄下结论,应该有一个全局观念,综观全文,这才能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还要说明一点,这位男同学的观点是过激了,但他帮我们找到了解读课文的关键点,我们大家鼓掌表示鼓励。二、案例分析在新课改蓬勃开展的今天,教学民主已不是什么新名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另一类问题又出现了,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反思学生收获甚少,甚而负面影响颇大。如学生对皇帝的新装中的骗
6、子的聪明大加赞赏,对工之侨的造假行为冠以“高明包装”大肆推崇,教师对此竟然加以肯定或不置可否。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课堂是如何构建的呢?此则案例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一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们讲求教学民主,决不是意味着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让教师成为一个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毫无价值取向的好好先生。果真如些,何谈课堂教学对学生所应具有的教育功能和发展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善于创设“引爆点”,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创新;另一方面,当出现了争议,或是面对一些需要引导的话题,他不能以“师道尊严”的面孔作旁若无人的终审裁决,“而应善于归纳众家意
7、见,又善于从众家意见中找出相通之处,并加以提炼,进行拨乱反正的工作。”(蔡澄清语)二教学民主不应只是面对大多数,而应面对全体。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和发展层面,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很难与所谓的“双差生”平等交流、互动,因为他们老是捅马蜂窝,扰乱课堂教学秩序。事实上,无视他们的存在或压制他们的表现欲,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明智之举是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疏导、扶助,将他们纳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他们虽然调皮,但思维活跃,时有惊
8、人之举,异常发现。他们的一些见解,看似无理,实则常在不经意间触及解读文本的关键之处。教师引导得法,点拨争鸣,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三解读文本应该是多元的,更应是有界的。我们在教学中固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这是教学民主的关键点之一。但凡事都有一个“界”,越过这个“界”,性质就会发生逆转。那么,多元解读的底线在哪呢?那就是必须坚持一切基于文本自身,尊重作者原创的真实意图。也就是说,解读文本时不可离开文本,撇开作者的真实创作意图来搞“信天游”。我们读红楼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绝不可以把它读成水浒传。本则案例中那位男生的见解就是对文本的误读,如果不加以引导,简单处理或听其自然,也许会让部分同学顺势发展下去,加入到“家长制”、“男尊女卑”等的大辩论中去,偏离文章主旨越来越远。还会让他们错误的认为,对文本可以想怎么解读就怎么解读。如此一来,何谈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总之,我们不欢迎一潭死水的“一言堂”,也不欢迎一锅沸水似的“群言堂”,而应努力构建灵变有序、和谐律动的“善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