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共同富裕目标下河北高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5581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9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同富裕目标下河北高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共同富裕目标下河北高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共同富裕目标下河北高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0 卷 第 2 期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Vol.40 No.22023 年 6 月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Jun.2023投稿日期2023-03-20基金项目2022 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编号:2203182);2022 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课题(编号:202200202110);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编号:XYJG202306)作者简介王华东(1977-),男,湖北随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农业管理。共共同

2、同富富裕裕目目标标下下河河北北高高校校人人才才培培养养助助力力乡乡村村振振兴兴的的路路径径研研究究王华东1,2,刘朝楠2,王志虎1(1.新疆科技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2.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38)摘 要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靠政府人才引进、项目培养和企业培养人才,也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从长远来看,高校应成为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输出地。针对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变化、对构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不够重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实践性不强、高校农学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有所削弱的诸多问题,文章提出:高校应树牢

3、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核心理念与意识;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做文章,对接乡村产业链;构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政校企深度融合,多平台协同育人。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路径doi:10.3969/j.issn.1673-9477.2023.02.017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477(2023)02-0116-07 随着全面脱贫攻坚的顺利完成,我国现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乡村是不可忽略的关键领域,只有实现乡村的全面

4、振兴,共同富裕才能真正落地。高校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对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理应肩负起重要使命,主动有所作为,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助力共同富裕目标早日实现。一、文献梳理和问题提出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研究在中国早已有之,党的十九大之后关于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相关问题在学术界的关注程度急速提升。已有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 学术界关于共同富裕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发展演进(方宁、郭瑞萍、王婷等)、科学内涵(黄祖辉等)和实现路径(张来明等)。关于共同富裕的观点形成了三种学说:“共享富裕说”(任保平,2021;王立胜

5、,2021;杨文胜等,2022)、“过程富裕说”(顾海良,2021;杨煌,2021;何文炯,2021;张占斌等,2022)、“全面富裕说”(李娟,2007;左伟,2019;曹海军等,2022;唐任伍,2022)。关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方面,共同富裕的实现要以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要的基础支撑(何文烔,2021)。共同富裕不仅仅指物质层面的富裕,还涉及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所以要从顶层设计、收入分配机制、教育及社会保障等多个维度共同助力共同富裕建设(唐任伍,2022)。(二)关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研究 张蕊(2020)1认为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乡村振兴

6、和人才支撑体系是两个互为支撑的因素,大力发展农业人才,建立健全农业人才发展的各项保障机制,促进人才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张红霞、陈伟娜(2018)2等人认为人才支撑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但是在政府、企业以及高校三个层面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赵一安、董伟欣、韩立杰(2022)3以及王卫华、李美会、郭玫(2022)4等人认为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面向地方支柱产业和服务业的应用型专业,并在乡村振兴发展理念的正确带领下,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培养应用技能型以及创新创业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关于共同富裕与乡村人才培养研究 戴妍、刘斯琪(2022)5从以教化人、以教塑文、第

7、 2 期王华东等:共同富裕目标下河北高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117 以教强治、以教保生四个方面阐述了教育是共同富裕建设中的优先任务与核心举措,也是助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动力和重要内涵,应加强高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实施人才下乡举措,将教育发展优势贯彻落实到共同富裕建设全过程。综上,高校如何培养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尽管学术界已经意识到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针对此类问题的单方面研究成果较多,将二者结合起来,探究共同富裕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成果较少,尤其是基于高校视角探讨人才培养相关研究更少。面对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新要求,教育应该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审视,考虑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支撑乡

8、村振兴人才的需求,并通过河北省高校的实践案例,来归纳总结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适切路径。二、共同富裕背景下河北省乡村振兴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分析 2018 年 9 月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要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6。202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开启了共同富裕新征程。2022 年党的二十大提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一)河北省乡村振兴所需人

9、才的供给分析 河北省目前在以下层面开展了一系列举措。1.加大了高学历和短缺农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依托重点大学的选调生招录、基层遴选、事业单位“名校英才入冀”等人才政策,有计划引进高学历和短缺专业技术人才进入“三农”工作队伍;着力引导城市专业人才投入乡村振兴,激励农村有情怀的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搭建各类人才扎根农村的事业平台,夯实各类人才的事业基础。2020 年,全省各类返乡下乡人员超过 50 万,带动就业 200 万人,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发展良好格局7。预计到 2024 年底,河北省返乡入乡创业人数累计超过 60 万人。2.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实施巩固脱贫农

10、户技能培训行动,充分发挥各级农广校和培训基地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助推乡村振兴,对已脱贫户和小农户开展短期专业技能培训。实施产业脱贫带头人培训行动,遴选有良好产业发展基础、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有乐于助人良好意愿的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产业脱贫带头人培训。积极发展农业教育,对于农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教师资源,加强政策方面的保障,人才政策落实到位,不断推进乡村振兴1。其次,河北省各地通过开办夜校培养高素质农民。比如河北涞源开办农民夜校,利用驻村工作队、学校、协会等多方力量组建师资队伍,在教室、田间地头及利用掌上移

11、动端等进行授课,已开办农民夜校培训班 450 场次,受益群众 1.4 万人次。河北省阜平县峪乡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先后建起 12 个家庭手工业工厂,带动 260 名村民就业,助力 190 户家庭脱贫8。3.对接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助力农业创新驿站和农业科技小院建设农业创新驿站作为连接农业转接和农民的桥梁,不但要具备科技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科技培训、成果展示等功能,还要具备农业种植以及养殖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形成农业全产业链,从科技研发到生产到销售,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农业1。农业创新驿站探索建立政校企战略合作机制,与知名农业高校和农林科学院合作,采取“政府+创新驿站+专家团队+

12、合作社+农民”模式,积极对接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实践实训,带动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产品高端化、品牌知名化,以及周边特色农业提档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9。在脱贫地区遴选试点建设农业科技小院,由驿站专家、村级产业技术指导员牵头,以村委会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实行挂牌承诺服务,邀请专家面对面、手把手向农民传授技术10。4.选派“三区人才”和农业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和企业锻炼服务深入了解农业企业、合作社的技术需求,积极发挥高校专业技术人才优势,选派“三区人才”和农业科技特派员到企业和田间,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架通科技“桥”,为企业创收铺路,助力乡村振兴。对脱贫村村级产业

13、技术指导员实行到村到户到主体挂牌承诺服务,组织对县乡村农技人员进行培训,遴选优秀涉农大学生、乡土专家、退休农业科技人员等进入特聘农技员队伍。118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第 2 期5.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等项目河北省自 2022 年开始正式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育 5000 人规模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带动全省 25 万新型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负责人、农业园区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将其打造成具有引领力、支撑力和带动力的实现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可实现让

14、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其他项目上,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制度、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燎原计划、农村科普基地建设、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等一系列举措,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6.企业层面企业通过大量引进农业复合型人才,引进外来人才、校园招聘等方式进行人才引进,成为乡村振兴人才来源的另一主战场,引进的农业人才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持续动力。河北省通过实施“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百万燕赵工匠培养支持计划”举措,加强了对乡村振兴急需的紧缺技能人才培养。近 3 年共培训专业技术人才 80 多万人,培养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

15、 6520 名,建设人才技能培训基地 128 个、新增技能人才 165 万多人2。开展“双创双服”、就业孵化基地培育、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提升活动,共培育453 家创业孵化基地,创建河北创业大学 10 家,累计孵化创业实体 3.1 万个,带动就业18.55 万人,有力促进了各类企业的创建及发展3。(二)共同富裕背景下河北省乡村振兴人才的需求分析 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对人才的需求更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需求总量持续增长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位,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16、。按照国家“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应聚焦培育建强 3 类 10 支人才队伍,谋划实施 9 项人才培育重大工程、专项行动和提升计划10,将形成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带领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人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领头雁”队伍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需求新局面。2.支撑乡村振兴发展各领域人才需求加大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会激发数量大、类型多、涵盖广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需求,因此对各类人才需分类施策、有的放矢。目前需要的人才包括但不限于:以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为支撑的主体人才;以农业科研人才、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农业企业家、农村创业带头人组成的支撑人才;以农业综合行

17、政执法人才、农村改革服务人才、农业公共服务人才为主体的管理服务人才11。3.大数据相关类人才数量需求增加大数据技术在全球正在飞速发展,目前的趋势已经影响到各个行业。在农业方面需求包括农业数据分析类大数据人才、农业系统研发类大数据人才和农业应用开发类大数据人才,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现在正是大数据的初步爆发阶段,估量 20202025 年,我国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180 万人,而目前大数据从业人员数量仅为 30 万人,缺口将达到 150 万,可见专业人才短缺严峻12。从现实数据来看,我国农业从业人数正在逐渐减少,农林牧渔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从 2010 年的376 万人,到 201

18、9 年降至 134 万人。河北省农业从业人数也面临着类似情况。与此同时,由于京津两地强大的“虹吸效应”,以及周边省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优于河北省,加剧了我省科技人员的流失,造成我省科技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新兴产业的需求2。面对日益扩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所以人才的供给量远远满足不了人才的需求量。三、共同富裕目标下高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优势 从当前河北省乡村振兴实践来看,高校教师、学生、科研人员等群体是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来源,高校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优势。(一)乡村人才振兴的主体人才培养优势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

19、最迫切的任务在农村。推进共同富裕关键要靠发展,靠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有着几十年从事农业工作的“农业大户”,也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专技人才;既需要爱农村、爱农民、了解农村农民的风土人情、有为民奋斗的坚定理想信念的本土人才,也需要有坚定前进信心、能迎难而上、思想上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青年才俊13。其中青年才第 2 期王华东等:共同富裕目标下河北高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119 俊的培养关键看高校。高校人才培养可以利用近年来国家关于扩大“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提高大学生村官选拔力度等政策优势,对专业人才实施“订单式”培养、对偏远乡村实施“组团式”帮扶,鼓励、引导当代大

20、学生献身乡村发展14。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是组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主要来源,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二)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优势 国内其他省市在高校参与共同富裕改革及人才培养上先行一步,如浙江省积极推动高校深度参与共同富裕改革发展,省内多所高校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成立共同富裕研究基地9。这些对高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探索和创新,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所需,也是高等教育参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需要。从已参与实践的高校来看,已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实施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人才保障。因此,在共同富裕背景下,高校是培养人才、实施乡村

21、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全面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是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主阵地。高校应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输出地,成为与共同富裕相适应的高速路。四、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当前河北省高校的人才培养情况来看,河北省高校在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在专业设置、政校企资源共享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上仍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15。(一)现有人才培养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变化 共同富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高校而言,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培养的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职业观,使其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与社会和

22、谐融入、与国家发展和谐共进;要教育学生掌握过硬的一般劳动技能和特殊技术技能,坚定个人职业取向,学一行精一行16;要注重学生的职业价值提升,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不断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特别要激发其积极适应科学技术新变革、善于在发展变化中主动应对求变的能力;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智力、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和技术技能特长水平等,充分挖掘其潜能潜质,真正把他们培养成共同富裕社会所需要的有尊严、全面发展、精神生活富有的高品质技术技能人才15。但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缺少创新思维、保守、难以应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共同富裕的新形势新变化。在观念价值上,很大一部分学生呈现出“背农”趋势,与农

23、村农民情感断层,无法产生共情。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固化,没有深入思考与共同富裕下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适应性和匹配度15。这种人才培养体系导致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河北省是教育大省,高校在校生数量多。2021 年河北省研究生教育招生 2.70 万人,比 2020年增长 6.7%;在学研究生 7.29 万人,增长 13.7%;毕业生 1.75 万人,增长 10.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51.69 万人,减少 1.8%;在校生 170.43 万人,增长6.2%;毕业生 40.89 万人,增长 6.2%17。面临每年超 40 万毕业生流入社会,他们找工作已成为摆在政府、家长和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已

24、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总量上看,高校毕业生基本能够满足企业需求,但根据调查 80%以上的企业难以招聘到所亟需人才。(二)对构建适应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体系重视不够 高校涉农新专业比例仍然较低,不少高校没有把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列入发展规划,尚未设立专门学科。传统农林专业与新兴学科、新技术的交叉融合不够,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农林专业进程缓慢,“教学改革的速度跟不上农业发展的步子”8。部分教师缺乏对基层工作的深度认识,学生缺乏在基层环境的切实锻炼。农科类专业建设跟不上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不断变化的需求,农业课程的设置缺乏了学生的通识教育18,导致学科的变化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课程内容一成不变。(三)传

25、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实践性不强 乡村振兴人才需要很强的实践性。然而,此前很长一个时期,高校涉农人才培养并不尽人意。很多院校秉持传统教育,固守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往往面临着知识、技能、专业相互脱节的尴尬,意识和能力都难以应对“三农”复杂性和多层次的变化。高校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主体,其传统课程体系针对乡村振兴所需人才的要求与能力培养没有形成“同频共振”,对人才的培养呈现出与现实需求相脱节的状态,加之培养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需要一定过程,一些高校120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第 2 期的人才培养方案稍显过时,缺乏新型案例,难以契合共同富

26、裕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15。(四)高校农学相关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有所削弱 农学以及相关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既重视理论知识,又重视实践应用,实践教学的环节应在整个课程中占较大比重。近年来农学相关学科优势和专业的教育单纯灌输理论知识的状况仍没得到根本改变。学习理论单一,无法将农业传统理论知识与当今炙手可热的信息技术联系起来,农学的专业功能跟不上农业发展需求,优势和专业特色被削弱。截至 2021 年,河北省高校农学专业的毕业人数为每年约 1 万人左右。其中,本科生约有 8000 人,占毕业本科生总人数 1.9%,研究生约有 2000 人,占毕业研究生总人数 11.4%,因为人数偏少,农学学科优势被严

27、重削弱。高校农学相关学科缺乏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合作,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导致教学和科研成果难以与实际需求相结合19。五、共同富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培养助力乡村振兴人才的路径(一)树牢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核心理念与意识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振兴人才应牢筑扎根基层的理想信念,培养乡村基层服务意识与乡村双创发展意识,引领乡村发展。一是要树立先进育人理念,坚持育人理念先行。在办学过程中,应将新农村建设、智慧农业、智能农业装备等特色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过硬本领。特别是农业院校,更要培养学生“一日学农,终身爱农”的理想信念。二是要通过多课堂融合,将学生的工农素养与创新素

28、养、国际视野相融合,立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广阔时代背景,全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培养学生扎根农村大地干事创业,培养卓越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河北省高校应加大力度培养涉农高端人才,将知农爱农情怀根植学生心中,让青年学子利用寒暑假到农村帮扶支教,感受农村广阔天地,自愿投身并扎根乡村振兴;应加强农业基层培训,进一步动员全校资源,派出优秀师资队伍,开展农业基层人员的培训教育,夯实农业人才蓄水池。(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对接乡村产业链 紧紧围绕共同富裕以及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健全专业随乡村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20。一是专业调整要以乡村振兴服务需求为导向。瞄准乡村振兴相关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建

29、设急需紧缺学科专业;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前瞻布局公共卫生、养老护理、健康医疗等民生需求学科。二是要形成区域特色优势。地方教育机构引导鼓励地方高校进一步加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打造特色高峰学科,特别是加强应用学科与行业、产业的协同联动,使学科专业发展与地方产业发展深度融通、相互支撑。河北省高校在专业布局调整中,坚持增设一批、升级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打造有效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并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专业和专业群,避免过度重复设置专业造成的同质化竞争、结构性过剩,及时撤并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调整专业布点,如在本科高校增设智慧农业、数字经济等专业,在高职高专增设绿色食品生产

30、技术、农村电子商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等,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劳动者提供获得劳动报酬以及就业机会,缓解社会矛盾20。(三)构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社会服务,发挥高校优势,以服务带动发展,秉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参与地方重大实践项目,不断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增加大学生本身就业机会,追求有质量的理想生活和个性发展。1.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共同富裕目标中技能型社会建设总体要求,构建“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 年校内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31、技能,累计 1 年深入企业顶岗实习”。2.优化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改革,制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打破学科壁垒,增加跨专业选修课程。压缩理论学习总学分,加大实践教学学分,制定灵活多样的学生课程考核和毕业方式。3.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知识能力素质”课程体系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思政教育,注重理论课程的创新与优化20,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教育平台为学生创造信息丰富的网络学习环境,通过学历教育与素质提升相结合的模式,灵活办学、联合办学、开放办学。第 2 期王华东等:共同富裕目标下河北高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121 4.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

32、新创业比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21;构建农业文化共同体,不断地将传统农业文化与大数据、信息化以及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不断地更新其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现有的单纯式知识传授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构建符合新农村建设、适于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在做好专业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农业产业开发与经营管理等课程纳入其中3。(四)政校企深度融合,多平台协同育人 河北省高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瞄准共同富裕经济目标任务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深入推进课程体系、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4。1.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从各方面加强学生的实训,让学生不再局

33、限于传统理论,让其融入新农村发展的广大空间,提升就业机会,为服务人才培养、企业需求、乡村振兴提供保障22。例如河北农业大学实习培训基地的搭建,包括室内、温室、田间、农场四级实验实训平台。其中更是囊括虚拟仿真实验室、作物信息实验室、智慧农业创新实验室、天车、自动灌溉称重装置、可见光成像单元、光合荧光成像单元等设备,让学生可以实地动手操作。学校和企业要进行有效的对接、相互联合,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搭建校企合作实习平台,推进产教融合落地,从方方面面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产业人才需求,设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双方商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高校对

34、于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是包含专业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校外实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相关专业教学重心逐渐从课堂转移到教学实习基地,尤其是以企业为依托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采用各种实习手段和机制,利用互联网手段,采用“学校+基地”互动进行部分的课堂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零距离”。学校和企业共同创建的“学校+基地+产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将现有的相关课程的教学、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各环节贯通,以毕业生定向就业为目标,培养一线生产管理人才23。3.加强科研院所、企业与学校的深入融合深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

35、创新协同。推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的产学研用协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进入企业,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例如河北省农业科学院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共同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该调节剂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河北省电力公司与河北工程大学合作,共同开发了一款新型的智能电表。该电表可以实现远程抄表和电能监测,提高电力公司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六、结语 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高校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更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因此,高校应主动对接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振兴人才的需求,加大人才培养改

36、革力度,培养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这对共同富裕目标的早日完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对建立健全高校应用型实用人才的模式改革之路提供良好借鉴,也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路径优化提供思路。参考文献1张蕊.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北省构建人才支撑体系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8):64-66.2张红霞,陈伟娜,李美羽.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研究J.北方经济.2018(3):57-60.3赵一安,董伟欣,韩立杰,等.农科类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J.现代农村科技,2022(10):87-89.4王卫华,李美会,郭玫.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

37、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J.经济师,2022(11):141-142.5戴妍,刘斯琪.教育应在推动共同富裕中有所作为EB/OL.(2022-09-04)2023-03-01.https:/ 办农民自己的学校 办农民满意的学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1):1.9陈峰.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浙江教育政策取向J.人民教育,2022(2):18-20.10本刊讯.河北巨鹿县发展农业创新驿站助力乡村振兴J.乡镇企业导报,2021(12):28.11“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发布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和动力保障J.农民科技培训,2022(3):4-6.122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38、社 会 科 学 版)第 2 期12王佳方.大数据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应用J.开放导报,2018(4):78-81.13张胜,王斯敏.乡村振兴急需更多优秀“新农人”N.光明日报,2021-09-30(07).14杨晓艳,张军成.高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2):55-59.15徐达,鲍铭铭,巫丽君.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评论,2022(2):58-62.16刘复兴.教育与共同富裕 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高质量教育体系J.教育研究,2022,43(8):149-159.17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

39、L.(2022-02-25)2023-05-14.http:/ 李 新Research on the Path of Hebei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Under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WANG Huadong1,2,LIU Chaonan2,WANG Zhihu1(1.Xin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orla,Xinjiang 841000,China;2.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

40、ng,Handan,Hebei 056038,China)Abstract:New requirement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been put forward under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and with rural revitalization pushed forward in an all-round way,the demand for talent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Govern-ment recruitment,project training,and enterp

41、rise talent training can only meet the temporary needs.In this sense,it is a long-term du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and provide talent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However,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cultivation system,such as the inadaptability to new situation an

42、d changes,the negl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old-fashioned training mode without much practice,the weakened agricultural disciplines,etc.Accordingly,this paper proposes three sug-gestions.As a first approximation,Universities should firmly adhere t

43、o a core conception of rooting in the grassroots and serving the urban areas.Then,they should optimize the layout of disciplines to connect to rural industrial chains.Next,Universities should set a mod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application skills,thus realiz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s,universities,and enterprises via multi-platform talent cultivation.Key Words:common prosperity;talent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cultivating path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