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复习晏子使楚人琴俱亡小石潭记课时数第 课时 总 课时时间:月 日教学目标复习晏子使楚人琴俱亡小石潭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文学常识2、重点实词虚词含义3、重点句子翻译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晏子使楚一、重点词语含义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何坐( ) 习辞者( ) 缚一人诣王( ) 避席( )反取病焉( ) 固善盗乎( )叶徒相似( )2、通假字1)曷( )通_译:_2)熙( )通_译:_3、一词多义在本课里“之”字有几种解法?1) 楚王闻之 2 )齐之习辞者也3) 吾欲辱之 4) 婴闻之5)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4、“为”字的用法1)为其来也( )2) 何为者也( )3)生于淮北则为枳( )5
2、、古今异义坐 席 其实 所以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 例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圣人非所与熙也2:倒装句(宾语前置) 例如:何以也 何为者也 何坐3:固定格式例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三、写作特点1、对比晏子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善于外交辞令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 2、类比橘和人四、中心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人琴俱亡一、解释加点字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
3、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二、订正下列习题中错误。(一)解释加点的词 (二)译释下列句子1、俱病笃 (忠实)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子敬问左右 (左边右边) 凭什么总听不到消息?这一 3、何以都不闻消息?(全部) 定是他已经死了。4、语时了不悲 (句末语气词)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5、便索舆来奔丧(绳子) 就把绳子放在车上来奔丧,6、子敬素好琴(白色) 一路上都没有哭。7、弦既不调(既然)8、因恸绝良久(因而) 9、月余亦卒(结束)小石潭记一、重点词语含义1、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清: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4、乐:_)似与游者相乐 (乐:_)、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可:_)、皆若空游无所依。(游:_)同游者:吴武陵(游:_)E全石以为底 (以: )卷石底以出(以: ) 以其境过清(以: )2、文言词语2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皆若空游无所依凄神寒骨。 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3、文言词语3其他1、)水尤清洌 2、)为坻,为屿,为嵁3、)佁然不动 4、)悄怆幽邃5、)以其境过清 6、)记之而去7、)隶而从者二、句子翻译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卷石底以出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潭西
5、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课文重点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游览顺序)2.抓住了小石潭哪些特点?概括3条石奇,水清,环境幽静。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