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诚(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英国剧作家威廉 莎士比亚的 仲夏夜之梦,以夏至(仲夏节)前夜雅典宫廷及附近的森林为主要背景,将仙后与仙王的恩怨、雅典公爵与未婚妻的婚礼、4 个青年男女错综复杂的爱情和工匠们排演戏剧4 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并以戏中戏的巧妙设置和双关、反讽等幽默的语言技巧描写了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1933 年,牛津大学戏剧协会的演员们在著名戏剧导演莱因哈特的指导下,在学校室外表演了 仲夏夜之梦,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探究其成功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莱因哈特的声名在外,拥有精湛的导演技巧;二是英国虽有户外戏剧演出的传统,但在完全开放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表演极少。牛津大学
2、提供的演出场地是一块平坦的草坪,虽然不是导演希望的一座小山,但这仍然使其获得了“新的诗意现实”,给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观演体验。2022 年,在武汉大学樱花大道下美轮美奂的情人坡,2018 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 仲夏夜之梦 也以户外演出的方式呈现。演出现场人满为患,演出效果惊艳,反响热烈。探究其成功的原因也有两点:一是在户外演出过程中,表演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给观众带来了沉浸体验,再加上灯光、造景等舞美手段,使剧中神秘而魔幻的精灵世界得以“再现”,给观众带来了新奇感;二是现实空间与戏剧空间强烈的反差,给观众带来了戏剧性体验。当然,莎士比亚创造的梦幻而浪漫的戏剧世界,是一切惊喜的根本。有人评论说:“这是
3、武大人在武大创造的,只有在武大才会出现的武大人的浪漫。”一、地点从古希腊戏剧开始,公共的开放空间(这里指的是物质层面的客观存在形式,有别于“戏剧空间”概念)不只是公众集体商议、举行重大仪式的地点,也是进行戏剧演出的场所。随着社会发展,戏剧演出的地点从流动的马车承载的小平台到固定搭建的木质舞台,再到依山就势而建的永久性剧场,演出地点的不断变化,使得戏剧也改变了“观众在哪里,演员就在哪里演戏”的演出模式。同时,地点的演变也影响了戏剧的发展,最终和戏剧形成一个共生体。在这个共生过程中,观与演把地点分割成两个部分,即舞台与观众席。我们现在把摘要 仲夏夜之梦 是英国剧作家威廉 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该
4、剧创作于 16 世纪 90年代,在世界文学史以及戏剧史上影响巨大。本文以武汉大学 2018 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 仲夏夜之梦 的创作过程为例,探讨了校园戏剧创作在戏剧剧场、戏剧空间和环境戏剧实践中的拓展,就如何理解和表达莎士比亚的戏剧进行了有益尝试。关键词剧场;空间;环境戏剧;意义中图分类号:I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959(2023)11-0033-03作者简介:杨诚(1980-),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户外的莎士比亚戏剧以武汉大学 2018 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 仲夏夜之梦 为例新研究332023 年第 11 期这个地点称为“theater”
5、。“theater”可以译为“剧院”,也可以译为“戏剧”。这可能是唯一一种艺术形式把艺术事件发生地或艺术品展示地的名称与艺术形式本身的名称用同一个英文单词来表示。同时,这也隐含了戏剧形成的最初状态。至此,地点不断被物质化,同时也影响戏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戏剧里的地点绝不仅仅指物理层面的某个位置,它也是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重要表现。比如,古希腊剧场的石质“荣誉席”、文艺复兴时期剧场的厅座与包厢等。在戏剧发展过程中,虽然也出现了为大众保留的露天院落(如公共剧场),但环绕舞台或从舞台向后延伸观众席的基本结构是没有变化的,地点的内涵也随之不断强化且固定。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剧场内外部的装饰装潢,完全超
6、出了戏剧所需要的物质范畴,让进入地点的人不仅仅为观赏而聚集,也借此体现其社会身份。然而,作为戏剧创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地点却逐渐制约了戏剧创作。可以说,武汉大学 2018 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选择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就是为了实现走出剧场的梦想,使地点能够尽力满足戏剧中的一切想象。武汉大学的情人坡在野蛮生长的环境中造就了一处开阔地带,四周环绕着错落有致的树木与灌木。场地中间有一处用石块半圆环绕的空间,中心处残留有石桌和石凳,其正前方靠后位置有一棵近百年历史的香樟树,侧旁有一排长条石桌,附近的矮石墩高矮不一。正是无人问津、鲜有打扰,才造就了这一处“神秘花园”。特别是那棵百年香樟树,宛如拥有古老森
7、林的灵气,像极一位见证历史的老者。因此,此处是故事发生的最好地点。从传统剧场到户外自然环境,演出地点的改变带来了一系列未曾预料的效果,让人们对戏剧本质进行了重新思考。很多看过演出的人把这一行为归于浪漫,笔者却认为这是回到戏剧的原点,回到那不期而遇的“围观”。二、空间波兰戏剧家格洛托夫斯基将戏剧定义为“观众和演员之间发生的事情”,在强调戏剧发生的两个基本要素的同时,也试图以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寻求戏剧发生的原始动机,重新赋予戏剧能量。这是物质发展逐渐侵蚀戏剧活动的被迫之举,也是戏剧主题偏移后的必然矫正之举。为了让表演者和观众走到一起,必须要有一个空间。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商业性质的戏剧活动蓬勃发
8、展。为了容纳足够的观众,大型公共剧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三边皆可观赏的舞台跟中国传统戏台类似,这反映出戏剧的“围观”特质。公共剧场的围拢结构创造了一个空间,在客观上起到了隔绝的效果,牢牢地将戏剧空间限制在剧场空间中。到了 20 世纪,英国戏剧和电影导演彼得 布鲁克提出了“空的空间”的概念:“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他将舞台空间从物质层面过渡到了精神层面,在巧妙地回应了旧的舞台规则的同时,也为空间最终脱离剧场做好了准备。例如,格洛托夫斯基、谢克纳所导演的作品,其表演空间是各式各样的,有教堂、车站、工厂等。这些空间
9、有一个特点,即模糊了表演与观众的界限,鼓励观众参与表演的同时,也安排演员深入到观众中去。在国内,戏剧空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北京为例,在提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的举措后,戏剧空间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强调观众的全身心体验。其中,北京市推动文艺院团演出进会馆旧址,打出“会馆有戏”品牌;构建“故宫-王府井-隆福寺”的“文化金三角”等,让戏剧空间有了更多可能性。在探索戏剧空间方面,在情人坡上演 仲夏夜之梦,也是一次积极尝试。情人坡的自然环境完全符合 仲夏夜之梦 中对场景的描述,这样契合作品的空间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也存在许多障碍。例如,现场环境中已有的石桌和石凳,它们的样式和功能与剧情格格不入。在演出
10、过程中,还会对演员上下场、空间转换造成一定的障碍。好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风格强调观众与演员的默契,即演员的表演(行动、台词)可以解释时空的变化,同时激起观众的想象,帮助化解障碍,形成莎士比亚戏剧所特有的“自由空间体系”。基于此,在演出过程中,剧组利用激光灯具投射出梦幻绚丽的背景。同时,借鉴美术的空间透视原理,通过拼贴、并置、叠加的方式,将幕后的空间呈现在眼前。演员们在逆光下呈现出剪影效果,从树林深处沿着缓坡自上而下出场,整个过程因山势由远及近,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剧组还充分利用现场环境的宽度与纵深长度,将精灵的扮演者安排在34视力所不及的深处,使其在登场时给观众带来惊喜。这是传统剧场空间无法
11、比拟、无法实现的视觉体验。另外,空间里的长条石桌和矮石墩为演员行动提供了支点。围坐在坡前的观众,被演员们的情绪调动着,被梦幻的灯光和音乐打造出的欢乐气氛包围着,宛如真的置身在 仲夏夜之梦 的故事里,使演出现场高潮迭起,观众掌声不断。三、意义此次演出获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有观众表示,将武大的标志性地点情人坡作为表演 仲夏夜之梦 的演出舞台,给这部经典莎士比亚戏剧赋予了武大特色。实景的方式也增强了观剧时的沉浸感和代入感,打破了第四堵墙。武汉大学 2018 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 仲夏夜之梦,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情人坡。在演出过程中,情人坡还原了希腊城邦外的森林。武汉大学的学生和仙后泰坦妮娅相遇、环卫
12、阿姨与小精灵帕克互动虚幻与现实、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都在这里交汇。创作者、演员、观众互相成就,戏剧的意义便产生了。综上,剧组充分借助武汉大学丰富的人文底蕴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将剧场空间延伸到自然环境中,以环境戏剧为指导,以毕业大戏为契机,上演了经典莎士比亚戏剧 仲夏夜之梦。这种尝试既改变了观与演的关系,又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为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美育模式提供了一次可贵的尝试。四、结语间隔近百年,以相似的演出形式演出相同的剧目,为何仍能散发出无穷的戏剧魅力,让人趋之若鹜?作家谈峥认为,莎士比亚在他的剧本里体现了文艺复兴晚期的高度现实主义精神,他用他的笔,描绘了人性的两面性以及
13、人类所面对的种种生活情境的复杂性。正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刻画,才使得莎士比亚的作品到今天仍具有生命力。武汉大学 2018 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 仲夏夜之梦 的成功演出,是美育教育的一次积极探索,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剧中所表达的人与人平等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主义理想,还让人们认识到戏剧空间有更多可能性。一直以来,戏剧在文旅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甚至可以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比如,莎士比亚促成了世界著名的剧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许多来游客都会赶来体验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戏剧。可见,戏剧在彰显地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能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从实景演出 印象 刘
14、三姐 开始,20 多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与文旅的融合之路。希望此次与赏樱胜地武汉大学相结合的戏剧演出方式,可以为戏剧发展及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参考文献1(美)段义孚.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M.王志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波兰)耶日 格洛托夫斯基.迈向质朴戏剧M.魏时,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3(英)彼得 布鲁克.空的空间M.王翀,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4彭万荣.表演诗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谈峥.莎士比亚作品为什么到今天还有生命力N.解放日报,2016-7-6.6何成洲.跨文化戏剧理论中的观看问题J.戏剧,2021(05).(责任编辑魏乐李新梅)新研究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