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183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0 德国哲学 2022 年卷(上)总第 41 期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邓小丰*内容提要 黑格尔哲学的范畴演进过程背后隐藏着自古希腊哲学以来的自我否定的努斯精神,这容易被人忽视,从而导致某些研究者在研究黑格尔 小逻辑 中的量的范畴时,只是把黑格尔的量的范畴认为是有关自然科学定量化的问题,只注意到黑格尔逻辑发展的正反合的外在形式,而没有根据范畴自身的自否定的内容来理解这种形式。罗素 西方哲学史 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论述就是如此。这篇文章主要是解读黑格尔的 小逻辑 从自为存在的范畴一直发展到量的范畴并最终向尺度阶段的过渡,并揭示其内在逻辑发展的动力。关键词 黑格尔 量 范畴 自我否定在研

2、究黑格尔 小逻辑 中的量的范畴时,一些研究者只是把黑格尔的量的范畴认为是有关自然科学定量化的问题,只注意到黑格尔逻辑发展的正反合的外在形式,而没有根据范畴自身的自否定的内容来理解这种形式。罗素西方哲学史 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论述就是如此。在笔者看来,黑格尔的量的范畴底下蕴含着一种自由精神的力量,它在起推动作用,因为一般读者对这一点存在忽视,所以有必要在解读黑格尔量的范畴推演过程中着重揭示黑格*邓小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德国古典哲学。参见王运豪 评罗素在 西方哲学史 里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误解,德国哲学(2020 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1

3、91 尔范畴底下的精神力量。一 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精神的能动性在 逻辑学 中,黑格尔的范畴演进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否定的力量,这种否定的力量就是自古希腊哲学中就开始产生的努斯精神,这是阿那克萨戈拉提出的作为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纯粹的精神力量。黑格尔在 小逻辑 中说:“这里所说的思想和思想范畴的意义,可以较确切地用古代哲学家所谓Nous(理性)统治这世界 一语来表示。或者用我们的说法,理性是在世界中,我们所了解的意思是说,理性是世界的灵魂,理性居住在世界中,理性构成世界的内在的、固有的、深邃的本性,或者说,理性是世界的共性。”这种精神力量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被表达为事物运动的动因,这就是潜能

4、的实现,其实这种实现就是一种追求自己目的的能动的过程,并具有一种否定的作用,它使得原先已有的质料具有一定的形式,使其中隐含的潜在目的实现出来。“它在西方哲学的传统中表现为一种借助否定和 虚无化 来能动地打破界限,融化实存,形成事物,实现目的,以及使僵硬的范畴规定 流动 起来的因素,这种能动因素不是出自外来的强制,而是出自事物本身的内在渴望,痛苦和生命。”但黑格尔的否定不是一种单纯的否定,而是自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这种自否定也可以说是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就是概念进展的形式,概念的发展最初是直接的规定,也就是肯定,由于自身包含着差异而必然否定自己,这就是第一个否定,否定之否定克服了原初的肯定和

5、它的否定之间的对立之后,达到了更高的统一,表现出更高阶段的自我回复,这就是第二种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简而言之就是对抽象的否定进行再一次否定,但不是回到原地,而是借此达到一种自己推动自己的肯定的主体。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相当于正题反题合题的过程。而这样一种否定性的推动力量在黑格尔那里只能理解为内在的客观精神的能动性,即使他描述的是自然界的客观现象,这种精神的能动性也在暗中起作用。不揭示出这一层,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无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80 页。邓晓芒:思辨的张力 黑格尔辩证法新探,商务印书馆,2008,第 199 页。192 德国哲学 2022 年卷(上)

6、总第 41 期法得到理解的。在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学者中,有些人对上述辩证法存在误解,以罗素为代表。就以他的 西方哲学史 中对黑格尔的解读而言,他固然已经理解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以正题、反题以及合题的否定之否定作为概念运动方式,但是他在这本书中有一个颇为有名的比喻,表明他对概念的运动方式的确是没有完全理解的,甚至连他本人都认为这个比喻太“粗陋”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舅舅和外甥”的比喻。他说:“这个实例或许也可以用来说明辩证法,辩证法是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的。首先我们说 实在是舅舅,这是 正题。但是存在舅舅就暗含着存在外甥。既然除 绝对 而外任何东西都不算存在,而我们现在又保证存在外甥,所以我们不得

7、不断言 绝对是外甥,这是 反题,但是这和 绝对 是舅舅的看法有同样的缺陷;于是我们被迫采取这个看法,绝对 是舅舅和外甥构成的全体,这是 合题。”这种讽刺式的比喻使得“存在”本身与“存在 X”、“是”和“实在”、“舅舅”的存在和“舅舅”的命名(语义)的区别模糊不清,置于同一个逻辑层次上来随意类比,确实是不值一驳。诚然,罗素也明确表示过黑格尔绝不会粗陋到用如此方式来陈述他的辩证法,不过是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有意地给黑格尔辩证法的运动方式抹黑。罗素会使人们认为黑格尔辩证法只是在堆砌范畴的积木,像数学中的数列的罗列那样来展示,丝毫没有想到这些范畴的真实意义。把这个拙劣的比喻抛开不说,让我们来展示一下罗素

8、是怎样正面表述黑格尔辩证法的运动的。在黑格尔的 逻辑学 的开端,罗素是如此论述的:“他在他的逻辑的议论开头先假定 绝对是纯有;我们假定它就是纯有,而不加给它任何质。但是不具有任何质的纯有是无;于是我们达到反题:绝对即是无。从这种正题和反题转入合题:有 与 非有 合一是 变易,所以说 绝对是变异。这当然也不行,因为变易必得有什么东西变易。这样,我们对 实在 的见解通过不断改正以前的错误而发展,所有这些错误都是由于把有限的或有界限的某物当成好像可以是全体,从这种不适当的抽象化产生英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2004,第 278 页。王运豪在评罗素在 西方哲学史 里对黑格尔辩

9、证法的误解 一文中对这个例子分析得很到位。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193 的。”如此解读当然不可能与黑格尔的本意相符合,根本原因是其中对黑格尔的概念本身的运动模式的分析的缺失,仿佛从“有”到“无”到“变”完全是人为“假定”造成的结果,是任意的外在操作使得这些范畴如搭积木一般造成了三段式的模式。后面范畴的运动被认为是源于发现了前面的范畴的排列上的不足,因而“不断改正以前的错误”,则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歪曲。的确,黑格尔的“纯有”并不是“我们认为”它是“纯”的,而是提到逻辑时总认为会存在着一个可用在任何其他概念之上的“有”(或“是”“存在”),它本身并不给它所联结的那些概念增添任何东西,所

10、以可以当作一个没有规定的规定,它的意义就是没有实在的规定性,于是纯有就会自己过渡到纯无。在此,罗素尚未进一步阐释纯有和纯无会如何发展为变易,他尚未见到,纯无是作为无的规定性的有,亦即“有一个无”,故而纯无会过渡到有。在此,我们会看到纯有过渡到纯无,纯无又过渡到有,如此来回的运动就是变易,只是其中的有和无已经“不纯”了。而经过这种运动,有和无都已经“不纯”了,这就是变易。诚然,从变易中我们看到了有和无之间的区别,没有这种区别,有和无之间的运动也不会是变易。这一来回动荡的过程绝不是源于“我们人为地”提前“假定”了什么,而是在于,只要我们客观地对待这些范畴,它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把我们引导到一种辩证的运

11、动模式。罗素试图用一句“变易必得有什么东西变易”就过渡到定在,这当然是一种外在的解释,确实与黑格尔的原意不符合。黑格尔的变易过渡到定在,并不是源于另有一个定在使得它变易,而是变易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另外的东西,就会从自身中推进到定在。主要的原因是在变易的范畴中,纯有是纯有,纯无是纯无,但又在这两者之间造成了区别,不过纯有向着纯无过渡,而纯无又向着有过渡,这就使得两者所形成的区别消失了,有和无之间的区别就扬弃自身而进到静止的定在之中。罗素尚未把握到黑格尔的概念的发展是源于概念自身的自我否定的内在的努斯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迫使概念自己进入了向外发展而又自我返回的运动过程,他只是将黑格尔辩证法当作一种人为

12、地按照正反合的游戏规则所造成的概念展示罢了。这就使他无法看出其中蕴含的内在必然性,仅仅能够看到经验的对象和外部的逻辑操作技术,却无法把握到概念内部所蕴含着的能动性。而英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2004,第 279 页。194 德国哲学 2022 年卷(上)总第 41 期这正是源于他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狭隘眼光。故而要想洞谙黑格尔的逻辑范畴进展的内在发展动力,仅仅像罗素一样浮光掠影地评论一番是不够的,必须深入把握概念本身的自我否定的能动性,把概念当作有生命的有机体,而不是人为操纵的排列。这是在研究 逻辑学的量的范畴的进展时要特别注意的。二 黑格尔量的范畴的引入量的范畴在黑格

13、尔那里是由自为存在的“一”和“多”的辩证关系发展而来的,所以有必要先对自为存在的范畴加以解释。黑格尔 小逻辑 中的自为存在的内容是这样的:()自为存在,作为自身联系就是直接性.,作为否定的东西的自身联系就是自为存在着的东西,也就是一.。一就是自身无别之物,因而也就是排斥别物之物.。因为自为存在是由某物过渡到他物,再由他物返回到某物自身而形成的,这样就得到了某物的反身的自我关系,这就是一种某物的得到自觉的自我。黑格尔在 小逻辑 中明确指出:“我们可以举出我.作为自为存在最切近的例子。”“自为存在是完成了的质,既是完成了的质,故包含存在和定在于自身内,为其被扬弃了的理想的环节。”这里主要是阐述自为

14、存在是作为一个排斥别物的存在者,也就是为自己划定一个界限并把自己独立出来,而把自己看成一个整体的存在者,类似于抽象人格概念。所以黑格尔在谈到自为的存在时说,在“实在性”的后面“潜在”的是“理想性”,而没有谈到自然科学的原子。当然后面两节谈到原子论,但却是带有批判性的,即批判原子论没有深入到原子内部的精神性、理想性和人格性,从而陷入了机械论。理解这一点,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11 页。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12 页。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12 页。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

15、,第 212 页。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195 对于后面谈“量”的部分的理解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处处注意范畴后面隐含着的自由的主体性思想。正如黑格尔在后面说的,“这些界说的内容,不仅是假定为一种现成给予的东西,而且要认识到在自由思想中有其根据,因而同时是在其自身内有其根据的”,而不是单纯从自然科学来看待这些范畴。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黑格尔的“量”作一番重新解释,即把整个这一部分看作黑格尔对定量化的自然科学的一个系列批判。自为存在的第二小节的内容是这样的:()否定的东西的自身联系是一种否定的.联系,也是“一”自己与自己本身相区别,“一”的排斥,或许多一.的建立。按自为存在的

16、直接性.看来,这些多是存在着的东西.,这样,这些存在着的“一”的排斥,就成为它们彼此.的相互排斥.,它们这种排斥是当前的或两方相互的排除.。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一”在排斥别物的时候,正是自己排斥自己,并且把自己建立为“多”。但如前所述,在这里自为存在其实被理解为自我,也就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者,它因而具有了一种自我排斥的动力,“一”自己与自己相区别并由此成为各个“一”的互相排斥,这只有联系到一个自我意识和另一个(另一些)自我意识的关系才能理解,联系到“群己权界”的政治关系才能更好理解。所以表面上说的是原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其实说的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正如后面说的,“原子论的观点在政治学.上

17、较之在物理学上尤为重要”。当一个自我意识排挤另一个自我意识的时候,自我意识实际上是在排斥自己,因为它同样也受到另一个自我意识对等的排斥,相当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了。这样一来,自我意识作为否定的东西的自身联系,就使每个人如同孤立的原子一样陷入到“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中,通过这种运动,自我自然就会把自己建立为“多”。不过这里还谈不上自我意识的自身内在结构的问题,而是一个自我意识和另一个自我意识的关系问题,即从“我”进到“我们”,从自为存在进到多个自为存在的“量”。当然,即使原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19 页。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18、213 页。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15 页。196 德国哲学 2022 年卷(上)总第 41 期子没有被假设为自我意识的个体,它们也呈现出这样的关系,即在原子排挤别的原子之后,这种关系本身也会把自己建立为“多”,这在物理学中体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以及力的传递的关系。这里黑格尔表面上似乎在讨论牛顿物理学,其实是将原子论作为人类社会关系的隐喻,即隐喻着“我”和“我们”的关系。他认为,没有这种隐喻式的理解,物理学本身是无法得到理解的。在物理学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仅仅被理解为两个物体的外在碰撞关系,关系双方本身丝毫不受这种关系的影响,也并不由此把自己建立为

19、“量”,因为“量”只是我们观察者外在地为它们设定的。所以他后面一有机会就要批判近代科学的这种机械论观点,将它看作绝对精神的目的论的一个尚不成熟的阶段。第三小节的内容如下。()但多.是一的对方,每一方都是一,或甚至是多中之一;因此它们是同一的东西。或者试就斥力本身来看,斥力作为许多“一”彼此相互的否定联系.,同样也就本质上是它们的相互联系.。因为一于发挥其斥力时所发生联系的那些东西,仍然是一个一个的“一”,所以在这些一中,“一”就与其自身发生联系了。因此斥力本质上也同样是引力.;排他的一或自为存在扬弃其自身。质的规定性在“一”里充分达到其自在自为的特定存在,因而过渡到扬弃了.的规定性 或质,亦即

20、过渡到作为量.的存在。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虽然许多“一”之间相互排斥,但从反面看却是许多“一”相互吸引。这里的例子是原子论的吸引和排斥的辩证统一关系。因为“一”所排斥的东西是其他的“一”,所以它排斥的正是它自己;而它之所以能排斥自己,正是因为它自己凝聚自己、吸引自己。如果没有这种吸引力,它排斥什么呢?在这里,自为存在的“一”与“多”是在自为存在中设定的,是“一”还是“多”不过是对自为存在通过“吸引”和“排斥”的不同角度所得到的,所以是“一”还是“多”对于自为存在在质上的规定而言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14 页。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197 都是无关紧要

21、的,自为存在作为质的完成阶段所要达到的新的规定也就是对质的规定的扬弃,这种新的规定就是量。这就自然过渡到量的阶段了。不过,如果单从原子论的物理学上分析,是得不出诸“一”之间的排斥就是“一”的自我排斥,因而同时是自我吸引关系的理解的,例如牛顿物理学就在天体的切线运动之外,另外设置了一个“万有引力”,用这两种力的“相加”来说明天体的曲线运动,而无法从排斥中直接引出吸引来。但在黑格尔看来,吸引本身就是排斥的一种方式,反之,排斥也是吸引的一种方式,这只有从自我意识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得到说明,即在原子的自我吸引背后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在起作用。因为原子论中的原子之间有外在的排斥和吸引,却没有自我,展示不了“我

22、”和“我们”的同一性,所以只能把排斥和吸引看作两种分别有不同来源的力,甚至不得不借助于上帝的“第一推动力”。而在黑格尔看来,只有从政治学上分析各个自我意识的关系,才能得出引力和斥力的同一性这一结论,或者说,从机械关系推不出辩证关系。所以黑格尔在“说明”中引入了政治学,这看起来好像是随意之笔,似乎只是暴露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立场的偏见而已,但实际上这种“附带的”说明恰好指出了黑格尔对自然事物的辩证法理解的真正根源。三 黑格尔量的范畴的问题量的部分在黑格尔的 小逻辑 中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纯量”、“定量”以及“程度”。根据上面的分析,黑格尔在讨论这些范畴时也带有双重的眼光,即一方面是世俗的解释、自

23、然科学和数学的解释;但另一方面,他利用这些解释并且通过批判这些解释,揭示了后面被遮蔽了的精神的解释。黑格尔在“纯量”阶段的说法是:量.是纯粹的存在,不过这种纯粹存在的规定性不再被认作与存在本身相同一,而是被认作扬弃了的.或无关轻重的.。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18 页。198 德国哲学 2022 年卷(上)总第 41 期这句话主要是说明纯量与质的差异比较,自为存在已经到了质的完成阶段,所谓质的完成阶段是指自为存在的前面两个环节即从“某物”到“他物”和从“他物”到“某物”的相互辩证的知性环节已经完全统一起来了,达到了真无限,并由于吸引和排斥的力量从而扬弃了质的规定

24、性而向量的范畴过渡。注意在附释中,黑格尔一方面批判了数学主义,另一方面将数学的量置于一定的地位,即理念在它的“异在”和“外在”的形式中,它在自然界比在精神世界中有较大的重要性,但这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重要,所以需要对附释的内容加以详尽的解释。黑格尔在方法论的意义上阐述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哲学的概念进行界说。在黑格尔看来,对哲学概念真理性的界说是要寻求来自于思想本身的合乎思辨逻辑的验证。因而我们不能把任何一个哲学概念当成现成被给予的概念来使用,而是要把它们纳入到整个逻辑理念的发展中去考察。在他看来,在数学里面对量的界说可能是不错的,甚至是自明的,但是这种界说不是以逻辑理念为根据的,因而没有

25、必然性。当我们从表象中直接接受量的概念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夸大它效用的范围,把它提高到绝对范畴的层次。在近代,的确出现过这种极端的关于量的理解,即认为凡是不能用数学方式来表达的对象都不是严密的科学的对象。“类似自由、法律、道德,甚至上帝本身这样的对象,因为无法衡量,不可计算,不能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因而不能成为严密科学的对象。既然如此,关于这些对象,我们只能要么满足于模糊的表象,要么任凭每一个人主观的意愿对之加以任意揣测或玄想。在他看来,这种极端的数学观点在实质上是抽象知性将量这一规定绝对化的坏的形而上学,并且他认为 18 世纪法国唯物论就是这种坏的形而上学的极端代表。但黑格尔又认为,我们不能

26、因为不能将量的概念绝对化,不能将数学的观点极端化,就完全忽略数学方法的重要性,进而完全否定量在逻辑上和在对象世界中的正当位置。在黑格尔看来,尽管量的概念有自身的缺陷,数学的方法也有其不足,但是一方面,量是逻辑理念发展不可省略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量在对象的世界中,在自然界和精神界中分别有其正当的地位,即在自然界和精神界中,量的关系都广泛存在。黑格尔进一步强调,量的概念在自然界的对象中与在精神世界的对象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自然界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20 页。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199 的存在,大致看来,在直接的意义上是一种知性的相互外

27、在的关系,量的关系是更重要的,甚至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而精神界的存在总是一种自由的思辨的整体性的存在,量的规定远远不足以表达精神的含义。所以在自然界中,量所起到的作用比在精神界中要大得多。对此,黑格尔举了“三位一体”的“三”和三角形的“三”所起作用不同的例子。显然,三角形的“三”具有实质性意义,三位一体的“三”只具有一定的隐喻的意义,让信徒们从三个方面去设想上帝,但从哪三个方面,为什么会有这三个方面,却不是能够在“三”这个数字中表达出来的,至少“三”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性在这里比三角形的“三”要弱化得多。在总体上区分了量的概念在自然界中和精神界中所起的作用以后,黑格尔进而强调,在自然界中量的概念对

28、于不同的自然之物所起的作用也有差别。比较来看,在无机的自然中比在有机的自然中,量的关系有更重要的作用;甚至就在无机自然领域中,它在机械力学中比在化学中要更为重要。总而言之,在精神的原则越弱化、越间接、越隐而不显的领域,量的概念所起到的作用相应就越大。我们不能把量的作用平均地延伸到其他不合适的领域。而正面阐明纯量的内容的是下面这一节(100):就量在它的直接自身联系中来说,或者就量为通过引力所设定的自身同一的规定来说,便是连续.的量;就量所包含的一.的另一规定来说,便是分离的量.。但连续的量也同样是分离的,因为它只是多.的连续;而分离的量也同样是连续的,因为它的连续性就是作为许多一的同一.或统一

29、.的“一”。黑格尔指出量通过引力来设定自身就是连续的量,通过斥力来设定自身就是分离的量,这说明连续的量与分离的量是由自为存在中引力与斥力的环节体现出来的。不过单纯的“连续的量”和单纯的“分离的量”都是不存在的,这两者都是知性抽象思维所得到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思考连续的量,参见 德 黑格尔 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20 页。参见 德 黑格尔 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20 221 页。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21 页。200 德国哲学 2022 年卷(上)总第 41 期我们自然会考虑到它是对分离的量的连续,所以它就过渡到

30、分离的量,但当我们思考分离的量时一定是对连续的量的分离,所以也就过渡到连续的量。这是连续的量与分离的量的辩证关系。注意这节附释的最后是讲人的分离的量基于人的“类”(Gattung)的连续性之上,不能离开质来谈量,也不能离开人的精神关系来谈量,这仍然是对“纯量”的批判,即唯物论的量的概念是达不到这种辩证统一的理解的。也就是说,连续的量与分离的量之间的这种互相依赖关系只是支配人类个体和群体关系的那种精神关系在量的层次上的反映而已,缺少这层理解,则连续和分离都会变成一种人为的外在操作,而不是范畴自身的运动,这就不符合黑格尔的意图了。在“定量”阶段,黑格尔说:量本质上具有.排他的规定性,具有这种排他性

31、的量就是定量.,或有一定限度的量。黑格尔正是将前面的排斥所造成的“分离”解释成量本身“具有”的性质,从而得出“定量”这一范畴的,定量就是排斥其他量、与其他量相分离的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换句话说就是定量的规定来自量的分离性。这里不能把定量理解为将分离的量连接起来,因为定量首先是通过分离而形成的,至于把分离者连续起来则是第二步了,是建立在已经确定的定量之上了。这里黑格尔提到量的排他性的力量,虽然没有明说,但其实还是由自我存在中精神性的力量所致。正是因为自我的确定性首先在于对他者的排斥,所以在我们眼中,定量作为量的定在就是由于排除了其他量的掺和而建立起来的,这种主动的排除正是定量形成的内在动力。否

32、则,客观物质的定量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被确定下来的,每个量都不排他,而被其他的量渗透,这就只会是一片混沌。定量部分的这一节的附释说明了下一节的单位和数目这两个环节的逻辑关系:定量是量中的定在.,纯量则相当于存在.,而下面即将讨论的程度则相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23 页。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201 当于自为存在.。由纯量进展到定量的详细步骤,是以这样的情形为根据,即在纯量里连续性与分离性的区别,最初只是潜在着的,反之,在定量里,两者的区别便明显地确立起来了。所以现在,量一般地是表现为有区别的或受限制的。但这样一来,定量也就同时分裂为许多数目不确定的单位

33、的量或特定的量。每一特定的量,由于它与其他的特定的量有区别,各自形成一单位,但从另一方面看来,这种特定的量所形成的单位仍然是多。于是定量便被规定为数。这里的意思是定量可以分裂为若干数目不确定的单位,于是便得到数目,也就是一定数目的单位,这就是数。当然这里定量自身进行分裂的力量还是来自背后一种自我排斥的精神力量,在“定量”中谈精神和思想主要是批判数学思维的,指责数学关系本质上是由数目偶然凑合在一起的,无法把它后面的精神或思想的必然性和动力表达出来。在数.里,定量达到它的发展和完善的规定性。数包含着“一”,作为它的要素,因而就包含着两个质的环节在自身内:从它的分离的环节来看为数目.,从它的连续的环

34、节来看为单位.。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两个质的环节”分别是数目与单位,不是在存在论中的“质量度”这个大的阶段中从定在中所得到的“质”的范畴。这句话的意思是,数就是把定量分割成一定数目的单位,而数目和单位则是定量中的质的环节,这已经在量的范畴中又蕴含了质的因素,为后面通过“比例”而进入到质与量的统一即“程度”提供了前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单位是形成数目的基础,因为数目由单位联合而成,而单位又可表达为数目之间的“比例”,这就是单位与数目的辩证关系。到了限度部分,黑格尔说:限度.与定量本身的全体是同一的。限度自身.作为多重的,是外延.的量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23

35、 页。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23 页。202 德国哲学 2022 年卷(上)总第 41 期或广量,但限度自身作为简单.的规定性,是内涵.之量 或深量 或程度.。限度就是定量本身的全体,就是说,一定的量就是它自身的限度或界限。一个苹果就“只”是一个苹果,绝不会是两个;三个苹果就“只”是三个苹果,绝不会是四个或五个。外延(广延)的量就是着眼于例如三个苹果的个数,即一个苹果重复了三次;内涵的量则是说,这三个苹果是“一堆”。但它是什么样的一堆?是三个一堆,区别于六个一堆,它是“一小堆”,这就是这一堆的程度。当然,黑格尔在附释中关注的是外延和内涵的区别问题和物理学家们的

36、混淆。从范畴的发展过程来看,这里的外延的量来自前面的数目,而内涵的量就是把数目再次设定为单位。可见内涵要动用思想,而外延只需动手操作就行了,所以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所做的就是尽可能把思想固化为可以动手操作的对象,把内涵的量归结为外延的量,这正是对思想的悬空。所以黑格尔在这节附释的最后点出“在心灵界”即精神领域的量的内涵的丰富性,以反对所谓“同一哲学”(不只是谢林)试图将一切归结为外延的做法。黑格尔强调的是“内涵”与“外延”在概念上的区别,这种划分仍然是要打破数学思维的平面性,而在数的范畴底下挖掘出思想的内涵来。104 是分析“程度”中定量概念的矛盾运动,以便在定量的无限扩张中把握其中有限的质,即比

37、例(105),从而引出“有质的定量”即“尺度”来(106):在程度里,定量的概念.便设定.起来了。定量就是自为.中立而又简单的量,但这样一来,量之所以成为定量的规定性就完全在它的外面.,在别的量里了。这是一个矛盾,在这种矛盾里,那自为存在着的.、中立的限度是绝对的外在性.,无限的量.的进展.便设定起来了。这是一个由直接性.直接转变到它的反面、转变为间接性.(即超出那个方才设定起来的定量)的过程,反之,这也是一个由间接性直接转变到它的反面,转变为直接性的过程。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25 页。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27 228 页

38、。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203 这段话是分析定量的程度“概念”,即谈到程度,它既是自为的,即和别的程度不同,它有自己的程度规定;同时又是为他的,即暗示还有其他不同的程度,正是这些不同程度使得这个定量的程度有了特定的规定。而这些程度在大小两方面都是无限的,由此把定量推入到无限进展。一切概念分析都是通过分析将概念展示为运动过程,即从静止的概念向它的自我超越、自我否定转化,从直接性向间接性转化,最后回到直接性,这是黑格尔的通例。本节中“概念”一词至关重要。单纯的量或数的思想不足以把握矛盾,而只会落入坏的无限性,这说明数的思想之不足,它还不是概念。所以在“附释三”中他说,“整个哲学的任务在于

39、由事物追溯到思想,而且追溯到明确的思想”。“明确的”(bestimmt)又译作“确定的”,坏的无限性还只是不确定的思想,因为它直接依赖于外在的直观和偶然性,所以“单纯数的思想尚不足以充分表示事物的概念或特定的本质”,而数的无限进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性则在于定量的“概念”,“定量本身由于它的概念就要向外不断地超出.其自身”,并且“在量的概念里便包含有超出其自身的必然性”。由此,他着重批判了毕达哥拉斯主义。这里明显可以看出黑格尔要从数学和自然科学追溯到后面的精神力量的意图,这里概念的演进发展的力量却是要从量再次返回到质,有一种目的论的意味。105 展示这一概念的矛盾进展过程:定量在其自为存在着的.规

40、定性里是外在于它自己本身,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便构成它的质.。定量在它的外在存在里,正是它自己本身,并自己与自己相联系。在定量里,外在性(亦即量)和自为存在(亦即质)得到了联合。定量这样地在自身内.建立起来,便是量的比例.,这种规定性既是一直接.的定量,比例的指数,作为中介过程.,即某一定量与另一定量的联系,形成了比例的两个方面。同时,比例的这两个方面,并不是按照其直接 数 值计算的,而其 数 值只存在于这种比例的关系中。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30 页。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31 页。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

41、009,第 228 页。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32 页。204 德国哲学 2022 年卷(上)总第 41 期这里黑格尔从恶无限提升到真无限而返回到了质,在这里包含着一个完成了的无穷进展,包含着对量的无限性的扬弃,通过这种扬弃,以质为基础的量就达到了更新层次的质。在这里,定量本身是一个自否定的概念,它自身进入了向其他定量的无限进展的关系,并把某个定量看作在它的彼岸而永远追求不到的无限物,比如等比数列之和的极限趋近于某个数值。而正由于那个无限物永远追求不到,它就是一个与该定量有质的区别因而不可通约的定量,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质,因此定量就在这个新的质中扬弃了它的“坏

42、的”无限进展,而成了“真的”无限性,即具有了“尺度”因而可以现实地被把握的无限性了,最终就是通过比例把握到这种新的质。比例本身也是一个定量(指数)。这一矛盾进展就是直接性间接性直接性,或者是定量不定量(无限量)定量(比例)的过程。因为定量的比例就是从外在性返回到了自为存在的质(比例)。前面讲自为存在的例子是“我”,这里讲数的自我联系就是比例。比例虽然还有外在性,但是已经扬弃在内在性里面了,这就过渡到了有质的量,即尺度。可见数后面的驱动力就是自为存在的精神的能动性、思维或概念的能动性,没有这种驱动力,就数目本身而言,它没有必要自我联系,也表达不出比例的内在含义。106 向下一个环节“尺度”过渡:

43、比例的两项仍然是直接的定量,并且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彼此仍然是外在的。但就质和量的真理性来说:量的本身在它的外在性里即是和它自身相联系,或者说,自为存在的量与中立于规定性的量相联合,这样的量就是尺度(Ma)。定量可以通过数的比例来确定,而数的比例的规定性也就是数的质,所以质和量的真理就获得了统一。这种通过扬弃量的坏的无限进展最终返回所达到的质,就是尺度。但如果在这里像在数学中所理解的那样,以为可以把质还原为量,那么这种做法、这种解释仍然是外在的,没有超出单纯数的水平。黑格尔要说的则是作为“绝对”的尺度,即“上帝是万物的尺度”,上帝按照尺度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3

44、3 页。黑格尔量的范畴演进的内在动力问题205 创造世界,所以尺度是“完成了的存在”。逻辑学既然是展示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是如何想的,这里就体现为上帝创世的“理性的狡计”,即质量互变。质和量在其中各自发挥出自己的潜在性,所实现出来的就是“本质”(107-111)。黑格尔在这段话中驳斥了把质还原为量的观点:事实上我们这种观察在心目中具有的目标,总在于获得关于尺度的知识。这点即在我们日常的语言里也常常暗示到,当我们要确知事物的量的性质和关系时,我们便称之为衡量.(Messen)。例如,我们衡量振动中的不同的弦的长度时,是着眼于知道由各弦的振动所引起的与弦的长度相对应的音调之质的差别。同样,在化学里我

45、们设法去确知所用的各种物质相化合的量,借以求出制约这些化合物的尺度,这就是说,去认识那些产生特定的质的量。又如在统计学里,研究所用的数字之所以重要,只是由于受这些数字所制约的质的结果。反之,如果只是些数字的堆积,没有这里所提及的指导观点,那末就可以有理由算作无聊的玩意儿,既不能满足理论的兴趣,也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这段话的关键在于,黑格尔反对那种把物质的质归结为其中所包含的原子量(或后来讲的质子个数)的比例的观点,认为这样一来就会把事物的质还原为一些“数字的堆积”,成了“无聊的玩意儿”;他的思路是反过来,根据事物的质来把握它的量或比例,否则如何能够理解从量到质的“飞跃”?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生

46、物界的进化来说明质不能简单还原为量,如人类社会不能简单地还原为物理世界的原子和分子来进行解释。除了数量关系外,这些复杂的事物还需要更高层次的理论,这是在量的阶段还没有来得及发展出来的。四 结语由此可见,黑格尔表面上好像只是按照一种语义逻辑的形式规律(如正反合公式)安排量的各个范畴,但后台运作的是精神的自由思想,以及从中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34 页。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第 234 页。206 德国哲学 2022 年卷(上)总第 41 期必然产生出来的概念矛盾,这种矛盾不是用塔斯基的逻辑语义学的划分层次的办法就可以避免的,而是客观精

47、神本身的进展方式。正如黑格尔在 逻辑学的“概念论”开头所说的,“考察有和本质的客观逻辑,真正构成了概念发生史的展示”。因此在“概念论”之前的每一步,每个范畴都必须用双重的眼光看待,才能看出它背后的概念是如何挣扎着生长的,而这种生长正好构成了诸范畴从一个向另一个必然进展的内在动力。当然这不只是量的范畴问题,也包括本质论的诸范畴;但在量这种外在性范畴上,这种双重眼光的冲突体现得最尖锐,以至于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一部分看作对单纯数学和定量化的自然科学的一个系列批判。人们通常会认为黑格尔在量的阶段谈的是自然科学定量化的问题,其实他已经对之做形而上学的改造了,所谓的“自然辩证法”在他那里仍然是以精神辩证法为

48、前提的。指出和强调这一点,在今天更是具有特殊意义,当代量子力学的最新进展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唯心和唯物的界限,如何从概念上把握这些新的进展,已经成为今天科学和哲学界的一个迫切任务。而黑格尔在这方面所提出的思路正是我们应当加以重新关注的。德 黑格尔:逻辑学(下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81,第 242 页。英文、德文提要345 der modernen Phiosophie aus verschiedenen Perspektiven erneuert werden so da sienoch mehr modernisieren.Im Vergleich dazu hat man die H

49、egels subjektive Logiknicht viel vervollstndigt sogar noch nicht genugende Aufmerksamkeit darauf gerichtet.Es ist nach meiner Meinung aus dem Grund da die Selbstvermittlung in der Hegelssubjektiven Logik einen viel modernernen Charakter als mehrere sogenannt modernis-tische Gedanke hat.Dieser Charak

50、ter hat nicht nur die Zeit von Hegel und seine en-tsprechende objektive Logik berstiegen sondern auch die Bedingung die mehreremgliche Zeit und ihre bestimmte Gedanke zu berschreiten.Dieser Aufsatz hat denText der subjektiven Logik in Hegels Logik untersucht und eine anfngliche Referenzdafr gegebe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