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1720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91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应超1李加林1,2,3陈宇昕1郑擎41.宁波大学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宁波 3152112.宁波大学 东海研究院 宁波 3152113.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宁波 3152114.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宁波 315042摘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关系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伟大复兴。从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及内涵、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评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3个方面探讨了不同学科学者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拓宽研究视角,注重实践性与对比性研究,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2、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机制等未来研究方向,以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关键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理念内涵;评价体系;机制中图分类号P74;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1647(2023)03-0079-10【海洋管理】收稿日期:2021-05-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620942276234第一作者:应超,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E-mail:yingchao_通讯作者:李加林,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海岸带资源环境,E-mail:随着陆地资源的衰竭、环境的恶化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将目光聚焦于蓝色海洋上,海

3、洋以其广大的立体空间、充足的自然资源、重要的生态特性和巨大的探索潜力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战略空间1。但由于人类对海洋的过度开发与利用,海洋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如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并系统地阐述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正确路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加强海洋自然生态保护2。因此,了解和掌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状态和发展水平对海洋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及内涵、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评价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3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科

4、学依据。1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及内涵近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的研究开始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并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展开。自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Carson的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国内外专家学者从未停止对生态文明的研究。但由于生态文明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等特点,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定义。1995年,美国学者Morrison在生态民主中提出了最早的“生态文明”概念: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后产生的另一种新型人类文明,想要构建生态文明就需要先构建生态民主3。Magdoff描述生态文明是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792023年第3期海洋经济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具有生态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点的文明,可以利用“强生

5、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恢复的特点来构建未来的生态文明4。国内最早使用生态文明概念的是生态学家叶谦吉,他将生态文明定义为“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5。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学者们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定义生态文明6。从广义上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根据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机制,以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7。从狭义上来说,生态文明是现实文明形态之一,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并列,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形成社会文明

6、8。它着重表现于人与自然相互影响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果,是自然文明和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简而言之,生态文明是采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理念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越发严峻,海洋生态文明发展受到阻碍,因此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密切关注的焦点。海洋生态文明是以人与海洋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和经济发展为核心9,将提升海洋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主要目标10;另外,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海洋生态文明,它是人类遵循人、海洋、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同时也是人与海洋、人与

7、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文化伦理形态11。海洋生态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构建海洋意识、海洋产业、海洋行为、海洋环境、海洋文化和海洋制度6个因子,这6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从而推动海洋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12。尽管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内涵尚未统一,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共通点,即以人海和谐共生与协调发展为出发点,遵循人类、海洋和社会发展规律,在保护海洋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海洋经济良性发展,最终实现人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综上可知,国内外对海洋生态文明内涵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成果,但其内涵和外延阐述仍较为模糊,有些学者甚至将生态文明的内涵直接应用于海洋领域中;同时还存在缺乏理论基础和

8、研究不够深刻等问题,并且由于不同专家学者对海洋生态文明内涵存在不同的见解,导致当前其内涵的研究仍处于自发阶段,没有从宏观大局的角度开展。未来有必要提高理论深度,加强理论基础,促进海洋生态文明概念统一标准的形成。2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评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统筹协调海洋开发与保护,促进人海耦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和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和措施是否合理,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评价,以检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本文就评价指标体系

9、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2.1评价指标体系国外学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但是在已有的文章中仍然可以体现出与之密切相关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80展的理念,尤其是北美、西欧等海洋管理建设水平较高的地区,海洋生态与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国外对于海洋生态与经济评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海洋生态健康评估。当前主要流行3种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利用波罗的海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HELCOM)所编制的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工具(HOLAS)进行评价,如 Andersen 利用 HOLAS 工具对波罗的海和北海进行了评价,并对该工具下的化学状态综合评估体系进行了优化和应用1

10、3;二是依据欧盟提出的海洋战略框架指令(MSFD),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指标对海洋环境状况进行协调和综合评价,如Borja等根据MSFD评估建议选取不同的指标,分别对比斯开湾南部和欧洲海域进行了评价14-15;三是在Halpern构建的人类-海洋耦合系统的基础上对鱼类资源利用及其灭绝风险、海水质量和栖息地恢复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综合评估,以衡量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发展状况,部分学者依据生态系统服务原理,使用该指标对海洋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16-19。分析现有评价体系(表1)发现,当前的评价研究尚不够深入、完整,构建模型的指标选取也较为有限。另外,由于海洋问题的复杂性,使

11、得有些学者选择的评价指标存在信息的重叠,导致评价精度下降。未来在构建模型时需要综合考虑海洋内部系统、人类外部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选取全面完整的指标,平衡指标量和评价精度,才会使研究结果更加精准科学、具有更高的应用推广价值。参考文献HELCOM委员会,2010Borja等,2010Rice等,2012Halpern等,2012Elfes等,2014Andersen等,2016Okada等,2019主要方面编制了HOLAS工具用于海洋生态健康状况的评价,并将该工具应用于波罗的海依据 MSFD 提出的评估建议,选取11项指标对比斯开湾南部的海洋环境状况进行协调和综合评价对 MSFD 提出的评

12、估建议中的海底完整性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并建构了8项指标以评价海底完整性选取10项不同的公共指标,建立一种新的全面的定量方法来衡量和监测耦合的人类-海洋系统的健康,并计算了每个沿海国家的指数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原理,选取14项指标,构建了海洋健康指数框架并将框架运用于巴西沿海各州海洋生态系统的评价开发了一套对海洋环境化学综合评估的体系,用于对HOLAS工具的完善,并将其应用于波罗的海和北海在Halpern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自然和社会系统中各种服务与相关环境因素间关系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日本沿海地区进行评价主要指标构成选取生物层面、海洋化学层面以及社会支持层面三大指标进行评价选取生物多样性、本

13、土物种、捕捞鱼类及贝类、食物网、人为富营养化、海底完整性、水文条件、污染程度、海鲜中含有的污染物量、垃圾量、能量及噪声11项指标进行评价选取基质、生物工程、氧浓度、污染物及有害物质、物种组成、不同大小生物的分布状况、营养动力学、能量流动和生活特征8项具体指标来评估海底完整性选取食物供给、个体捕鱼机会、海洋天然产品、碳储量、海岸带保护、海洋旅游和娱乐、沿海地区生计和经济、地方特定物种、水资源、生物多样性10项指标进行评价选取渔业、海水养殖业、个体捕鱼机会、海洋天然产品、碳储量、海岸带保护、海洋旅游业发展、海岸带人民生活水平、海岸带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标志性产物、海洋保护区、水资源、生物栖息地质量和

14、生物种类多样性14项指标进行评价选取水、沉积物和生物群中有害物质的数据以及生物效应4项指标进行评价选取食物供应、海岸带保护、水资源使用、地方适应感、水质调节和生物多样性6项指标进行评价依据法律文件HELCOMMSFDMSFD无统一规定,依据各国规定无统一规定,依据各国规定HELCOM无统一规定,依据各国规定研究区域波罗的海比斯开湾南部欧洲海域世界沿海国家巴西沿海地区波罗的海和北海日本沿海地区表1国外海洋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比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812023年第3期海洋经济在国内,海洋生态文明理念已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海洋生态补偿、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海岸带综合管理等,但这些应用

15、仅仅停留于较为基础的阶段,缺乏深入研究海洋生态文明和各领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缺乏海洋生态文明和各领域间耦合机制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的研究往往是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范围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指标进行应用以检验其实用性。2012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试行)20,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文化建设和组织管理5个涉海领域中选取了33个指标用于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评价。在这之后,许多学者基于该指标体系开展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如欧玲孙等和剑锋等分别以厦门市和沿海城市为例,依据国家海

16、洋局发布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对研究区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度,同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21-22。由表2可知,现有研究在构建指标体系上往往存在两种思路。第一种是基于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选取部分或全部指标进行评价分析,这种思路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第二种是根据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从人与海洋、人与人、人与社会3个角度出发,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经济和海洋生态社会3个子系统,并从中选取相应的指标进行分析。综合来看,现有的指标体系仍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有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 3点:一是现有的研究大多从学者所熟悉的区域展开,而全国层面的研究较少。海洋

17、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国性战略,仅在既定区域进行评价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个地方相互联系起来,在全国尺度下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跟踪评价机制。二是现有的研究过多关注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较易进行定量分析的指标,对较难参考文献曹英志等,2016王泉斌等,2016边启明等,2017武静,2017孙倩等,2017孙剑锋等,2018于大涛等,2019马骏,2020主要方面改进了国家海洋局提出的评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从海洋经济、海洋社会、海洋文化、海洋制度4个层面进行评价从生态保护力度角度评价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包含海洋生态保护力度、经济、教育、产业、科技等5个方面从区域经济发展、资源集约利

18、用、生态保护建设、海洋文化培育和保障体系建设5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从海洋生态经济、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社会等3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制度5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从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制度管理5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制度5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从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经济、海洋生态社会3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主要指标构成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海捕鱼强度等30个指标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海洋生产总值、海洋产业从业人员、海洋科研机构人员等9个指标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

19、值比重、单位GDP能耗、海洋文化宣传开展情况等23个指标。海洋生产总值占 GDP的比重、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科研人数等19个指标围填海利用率、自然岸线保有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海洋科技投入占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等20个指标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国家(省)级海洋保护区数量、人均海洋产值、海洋文化景观建设力度、海洋制度体系完善度等29个指标单位海岸线海洋产业增加值、富营养化指数、近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海洋知识普及与宣传活动、海洋行政执法效能等20个指标海洋 GDP、化学需氧量、涉海就业人员等 25个指标研究区域无山东省北海市广东省无中国沿海城市大连市旅顺口区山东省表2国内海洋

20、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比较82进行定量分析的文化、制度指标不够重视,选取的也较少,并且在处理定性指标时方法仍不够成熟。三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科学的工程,具有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倾向,但当前研究往往以学者自身专业和现实问题出发,很少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整合多学科的优势,系统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2.2评价方法分析由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各层面的指标属性存在差异、涉及范围大小不一,使得评价过程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评价方法较为多样。在现有研究过程中可将方法分为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主客观赋权法三类。主观赋权法主要包括专家打分法、A

21、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这些方法基本上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出发,能够考虑到客观实际情况,使指标更具有现实意义,但往往会带有个人的主观意向,容易影响到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客观评价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出发,重视指标数值本身的特征,能够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其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但这两种方法在评价缺失数据、随机数据和非线性数据时,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甚至无效数据,而使用灰色关联法、数据包络法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人工神经网络法的使用可以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灵活处理,进一步提高结果准确性;主客观赋权法将多种方法进行组合使用,实现优势互补,使研究结论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信性,因此越来越受

22、国内外学者的欢迎。国外对于海洋经济和生态评价方法发展较为成熟,主要采用指数分析、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和一般均衡模型或系统动力学等定量方法进行评价23。Pakalniete 等使用 logit 模型评估了改善波罗的海海域环境后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24;Tuhkanen等运用选择性实验方法、统计建模方法和使用非线性效用函数等方法对爱沙尼亚海洋环境质量的3种主要压力因素进行了估算,并评价了海洋环境改善后的经济价值25。Ronchi等根据福利、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的ISSI指数,提出了一种组合算法,并计算出了一个全球性的、全面的、无量纲的指数用于国家间的比较26。国内现有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23、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通过对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再将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最后将综合权重和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标准值进行相乘得到评价值。第二种为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3个部分,样本数据首先通过输入层传输到神经网络,再经隐含层传至输出层,如果输出结果不是理想的期望值,则进行误差反传,将各层单元的权重值进行修改,使输出结果进一步优化,多次反复,直到理想输出值和实际输出值相一致。相较于第一种方法,该方法因BP神经网络所具备的极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泛化能力及

24、容错能力27,可更为准确、客观地评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但存在计算工作量较大,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综上可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较为多样,但现有研究往往使用单一的评价体系或者结合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进行评价。单一的评价体系由于不同体系的内在机理不同,往往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以及结论不一致等问题,而主客观组合赋权法由于指标权重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偏差。未来在评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时,其评价体系和方法仍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832023年第3期海洋经济3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想要保护生态环

25、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生态文明,必须建构一整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通过体系中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推进改革、规范开发与保护行为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并实行严格的惩罚问责制度,以此来促进生态文明机制的建设。国外学者虽然没有直接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进行分析,但在与之相关的海洋生态经济协调治理与综合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但由于二战的缘故,海洋综合管理更多以具体产业管理形式进行。随着海洋的不断开发以及全球化进展的不断加速,海洋综合管理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再次兴起并获得广泛认可。因此,国外学者对海洋环境管理和治理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为提高海洋综合

26、管理和治理能力提出了多种建议。但研究大多从各个专业角度出发,Costanza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海洋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采取责任主体性、规模匹配性、危机预防性、管理适应性、管理成本分摊性和全体参与性6种管理方式来构建陆海统筹等治理体系,以促进海洋的可持续治理28;Kildow等确定了衡量海洋生态脆弱区所能承载多少国民经济的标准,并指出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行为力度,建立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政府外的国际间组织和社会公民应充分发挥作用,参加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来29;Miller等针对澳大利亚海洋迁徙动物的管理现状,对海洋迁徙动物进行多层次合作治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强调,并指出应该加

27、强海洋生态的保护与治理30。总体来说,国外学者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本人所在国家的周边海域,尤其集中于欧美地区的周边海洋,而针对亚非地区周边海洋的研究较少,因此仍需要加强探索与实践,以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海洋生态文明体系制度。我国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机制建设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想要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高效、规范、有序,就需要有系统、严格的体系来保障。当前我国学者主要从建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的基本思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的对策与建议3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的研究中,机制的构建是关键环节。根据生态

28、文明建设总体目标,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构建为源头防范、过程监管、后果严惩三大根本制度和生态文明决策、生态文明管理、生态文明评价、生态文明奖惩四大基本制度31。另外,结合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进行构建,其核心包含海洋生态文明产业发展制度、生态环境资源发展制度和海洋文化发展制度32。总体来说,当前主要有两种方法来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一是按照源头、过程、结果的全过程进行构建,二是按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角度进行构建。但这些机制的构建,往往停留于初步探索阶段,在细节建设方面研究较少,仍

29、需更多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现状和问题分析中,大多聚焦于某些特定的沿海省份。居占杰等认为当前广东省海洋生态文明机制逐渐完善,主要表现为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整、全民共治机制初具规模、政策评价机制日益成熟和国际合作机制初具雏形,但仍然存在84多元主体共治机制欠完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尚不合理、生态赔偿机制尚不健全和政绩评价机制尚不完整等问题33;张云兰等以广西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的现状,指出存在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健全、海洋资源开发机制不够合理、海洋环境治理机制不够有效等问题34。总体来说,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还没有在整个沿海地区得到重视,在全国尺度下的研究也相对

30、比较匮乏,这对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是不利的。现有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具有较强的集中性,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要从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的法律体系和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3个方面进行35,同时也需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如王少宇从广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要建立科学的海洋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完善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机制、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完善多元主体共治机制、完善征集评价机制和完善国际合作机制36;郇庆治等分析了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和青岛市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状况,

31、并提出相应的机制完善建议37。综上所述,目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发展较为迅速,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解决。现有研究大多是对区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的探讨,与当地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较少。在方法层面上,大多以定性为主,缺少定量分析。在视角和方法上都略显单一和传统。除此之外,还存在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细致的探索与论证等问题,并且在理论的总结上创新程度较低。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突破原有传统的研究视角,多角度综合开展研究。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如“3S”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系统完整地建设海洋生态文明。4讨论与展望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2、符合生态协调、文明平等、可持续发展等观念,是人类社会对海洋世纪的积极回应与奉献。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它不仅是单一的生态环境保护,还是在发展海洋经济来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利用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经济开发,两者相互统一,最终形成人海和谐发展的局面。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不断对当前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所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机制完善。尽管目前围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其机制建设开展一些研究,但仍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当前研究分析,今后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进行研究。(1)拓宽研究视角,加强交叉学科运用。

33、当前研究大多从学者自身专业出发,然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多学科和多要素,单学科进行研究往往会导致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因此,要结合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研究。(2)优化理论系统。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由于发展起步较晚,理论体系尚不健全,研究中的诸多基本问题不能达成共识,未能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论框架体系。因此,今后可以从建设路径、管理机制、评估评价、影响分析、解决对策等方面深入探讨,进行实证研究,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3)注重实践性与对比性研究。当前研究大多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852023年第3期海洋经济重于对某

34、一具体区域的实证性分析,而对于不同海域之间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对比性研究较少,通过两地之间的对比,可以明确地得出两个地区间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优缺点,并加以改正。因此,今后可以加强对不同海域之间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对比性研究,并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4)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已有研究大多选取国家海洋局发布的评价体系中相应的指标进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评价区域也大多集中于区域性海域,对全国尺度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稀缺。在指标选取上,过多关注于经济、环境等较易进行定量分析的方面,对于较难定量的指标选取较少。另外,对定性指标的处理上方法仍然不够成熟。因此,今

35、后的研究需要完善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更加客观深入地了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可靠的判断依据。(5)完善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当前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都略显单一,缺少对当地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间的互动机制探讨,同时缺乏细致的论证与探讨。因此,今后研究可以加强与其他领域间相应机制的探索,针对已有机制进行调整修改,深入开发新机制,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参考文献1李双建,徐丛春.论海洋的战略地位和现代海洋发展观J.经济研究导刊,2012(27):256-259.2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

36、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MORRISON R D.Ecological democracyM.Brooklyn:SouthEnd Press,1995.4MAGDOFF,FRED.Harmon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beyond the capitalist alienation of natureJ.Monthly Review,2012,64(2):1-9.5徐春.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理论阐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7(1):61-63.6钱俊生,赵建军.生态文明:人类文明观的转型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

37、):44-47.7白杨,黄宇驰,王敏,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估体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1,31(20):6295-6304.8余谋昌.生态文明是人类的第四文明J.绿叶,2006(11):20-21.9俞树彪.舟山群岛新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2,35(1):104-108.10 陈凤桂,王金坑,蒋金龙.海洋生态文明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31(11):70-76.11 刘家沂.构建海洋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07(12):44-46.12 刘健.浅谈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基本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38、:29-32.13 ANDERSEN J H,MURRAY C,LARSEN M M,et al.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prototype tool for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chemical status in marine environments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6,188:1-13.14 BORJA,GALPARSORO I,IRIGOIEN X,et al.Implementation of the European marine strategy

39、 framework directive:amethodological approach for the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status,from the Basque Country(Bay of Biscay)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1,62(5):889-904.15 RICE J,ARVANITIDIS C,BORJA A,et al.Indicators for sea-floor integrity under the European marine strategy framework directive

40、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2,12(1):174-184.16 HALPERN B S,LONGO C,HARDY D,et al.An index to assess the health and benefits of the global oceanJ.Nature,2012,488(7413):615-620.8617 ELFES C T,LONGO C,HALPERN B S,et al.A regional-scaleocean health index for BrazilJ.PLoS One,2014,9(4):e92589.18 SELIG E R

41、,FRAZIER M,OLEARY J K,et al.Measuring indicators of ocean health for an island nation:the ocean health index for FijiJ.Ecosystem Services,2015,16:403-412.19 OKADA T,MITO Y,ISERI E,et al.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oastal regionsJ.Other,2019,6:e6234.20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

42、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试行)Z.2012.21 欧玲,龙邹霞,余兴光,等.厦门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评估与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31(1):88-93.22 孙剑锋,秦伟山,孙海燕,等.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与水平测度J.经济地理,2018,38(8):19-28.23 KEDONG Y,XUEMEI L.Recent advances in international marine econometricsJ.Marin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8,1(1):20-42.24 PAKALNIETE K,AIGARS J,CZAJKOW

43、SKI M,et al.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benefits from improvingcoastal and marine ecosystem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7,584:29-40.25 HEIDI TUHKANEN,EVELIN PIIRSALU,TEA NMMANN,et al.Valuing the benefits of improved marine environmentalquality under multiple stressorsJ.Scien

44、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6,55:551-552.26 E RONCHI,A FEDERICO,F MUSMECI.A system oriented integrated indicato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ItalyJ.Ecological Indicators,2002,2(1):197-210.27 李欣,张平宇,刘晓琼,等.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分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12):79-84.28 COSTANZA R,ANDRADE F,ANTUNES P,et al.E

45、cologicaleconomics and sustainable governance of the ocean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31(2):171-187.29 KILDOW J T,MCILGORM A.The importance of estimating thecontribution of the oceans to national economiesJ.MarinePolicy,2010,34(3):367-374.30 MILLER R L,MARSH H,COTTRELL A,et al.Protecting migratory

46、species in the Australian marine environment:a cross-jurisdictional analysis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 plansJ.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2018,5:229.31 许妍,梁斌,洛昊,等.关于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J.海洋经济,2017,7(6):3-10,26.32 毛竹,薛雄志.构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8):65-69.33 居占杰,毛伟,王少宇.广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研究J.市场论坛,2017

47、(12):12-14.34 张云兰,夏慧辉,吴尔江.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0(10):77-80.35 郑苗壮,刘岩.关于建立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若干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5):76-80.36 王少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创新研究D.广州:广东海洋大学,2017.37 郇庆治,陈艺文.海洋生态文明及其建设以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1):11-22,11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872023年第3期海洋经济Research Progress of Marine Ecological C

48、ivilization ConstructionYING Chao1,LI Jialin1,2,3,CHEN Yuxin1,ZHENG Qing4(1.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iques,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2.Donghai institute,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3.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Land and Marine Spatial Utiliza

49、tion and Governance Research at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4.Ningbo Development Planning Institute,Ningbo 345042,China)AbstractA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nevitablerequirement for realizing t

50、he beautiful Chinese Dream.It is related to the survival,development and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a.The articlediscusses the main research progres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different scholars on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from threeaspects: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marine ec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