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轮复习,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1/23,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诛杀胡惟庸,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明成祖,:,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内阁制度确立,明宣宗,:,取得票拟权,以后内阁地位日益提升,明英宗,:,票拟制度化成为阁臣一项专职。,明神宗,:,张居正任首辅,大权尽归内阁。,明初沿袭元
2、朝制度,:,设置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2/23,阅读下面这段史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引自某史书,职官志,请回答:,这是哪一朝代官制改变?文中“帝”指谁?,材料中“六部”指哪六部?六部最高长官对谁负责?,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宰相制度废除有何利弊,?(,相关题,:,书本,”,学思之窗,”),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A,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预防权臣专权有利,;,B,但会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宰相制度废除,3/
3、23,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议,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明史记事本末,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看法有何不一样?各是怎样做?,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异同。,变式一,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升中央
4、行政效率,可防止因君主决议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终决断。,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荡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同:最高决议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需要。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确保皇权绝对权威。,4/23,宰相=内阁首辅,?,历史上宰相是皇帝助手,参加国家大事决议,对皇权含有制约作用。宰相被制度赋予决议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议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现象,但其权力并不
5、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如张居正,),。,5/23,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目标:为了扩大皇权,内容:参加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作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最终集权于皇帝,清初,康熙,军机处,雍正,目标:为了办理西北军务,特点:简 密 速,作用,:,全国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6/23,面临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矛盾,满汉民族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崇尚儒家文化,处理办法,作 用,巩固,维护,缓解、加紧,稳定与显示,评
6、价,缔造、奠基,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主义矛盾,加强与蒙藏民族团结,保护、到达,串讲:,統一多民族,国,家捍,卫,者,-,康熙帝,7/23,材料一 这是一首反应秦末情况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材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况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劫镇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恒平静,岂不胜数千垣克长城耶,?”,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对长城有这么诗:“万里经营到海崖,纷纷调发逐浮夸。当初费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即论胜国何能守,说到秦人更可嗤。毕竟成城需众志,皇图巩固在于斯”
7、。,(1),材料一对秦修长城持何种看法,?,(2),依据材料二回答唐太宗不赞同隋炀帝修长城理由是什么,?,对此,唐太宗怎样处理与突厥族关系,?,(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在修长城问题上有何相同点,?,又有何不一样点,?,(4),清统治者认为“皇图巩固”在于“成城需众志”是否有道理,?,举出清朝史实说明之。,(1),认为长城给百姓带来了灾难。,(2),隋炀帝修长城,而至唐初年突厥仍经常骚扰。故修筑长城并不能彻底处理边境问题。方式:派遣军队征伐,随即采取“战而后和”策略,设置羁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攻下西突厥后设安西都护符。,(3),都认为长城不可能从根本上保持长治久安,唐认为主要靠
8、良将镇守,清认为要靠得人心。,(4),有道理。清朝前期,两次雅克萨之战得到了当地百姓大力支持。,8/23,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不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
9、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1,)军机处最初设置直接原因是什么?,(,2,)军机处职能以后发生了什么改变?,(,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主要特点。,9/23,关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含义:,基本矛盾:,演变特点:,实施原因:,专制主义 相对于中央决议方式,中央集权 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中央:相权不停减弱,皇帝权力不停增强,地方:地方权力被分割、减弱并日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不停加强,经济根源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需要,社会根源 巩固维护国家统一需要,思想根源 法家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10/23,全方面认识其作用,主动作用:有利于
10、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拓展一,),消极作用:皇权极度膨胀,又成为妨碍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拓展二,),11/23,分析,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关系,三次大一统,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主流,分裂时期,其结局必定是民族大融合和新空前统一,中央集权制度创建和不停强化,有效地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中国历史发展连续性,12/23,西方政治发展趋势,:,中国现实状况,:,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度,专制制度被推向顶峰,英国议会大厦,处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美国总统华盛顿,紫禁城太和殿宝座,明清时期我国与西方政治制度比较,13/23,
11、“中国专制主义,用自己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所以,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他标准是恐怖。在最初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专制精神可能稍微差些;不过今天情况却恰好相反。”,孟德斯鸠,论法精神,皇帝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决议含有独断和随意性,易出现失误,大小官员只能唯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机构膨胀从而造成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影响:,议一议,:,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弊端,极大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14/23,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主要特点,(奴隶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突出特色,(封建社会),西周,:,宗法制 分封制,夏商,
12、:,王位世袭制,中央,:,相,卿士 地方,:,侯,伯,中央,地方,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中外朝制,郡国并存,;,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推恩令,三省体制,三省六部制,唐中期大设藩镇,中书门下省,-,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宋太祖,(,军事,行政,财政,),行中书省,;,宣慰司,;,宣政院,中书省,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元朝,明朝,清朝,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内阁出现,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中 央,地 方,15/23,(,小高考,)“,创新是一个民族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
13、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它民族不可比拟。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檐曝杂记,依据材料一中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应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图示二所表示政治制度名称是什么?,材料二中“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主动影响?,明清时期
14、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应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改变?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消极影响?,主动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停得到加强和完善。,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进步,自此,中国社会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16/23,加强对地方控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内容之一。,(1),试述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重大变革及其影响。,(2),为加强对地方控制,西汉王朝采取了哪些重大办法?,(3),元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又采取了什么制度?有何主要意义,?(4),历代王朝加强对地方控制,有哪些共同特征?对社会发展产
15、生了什么重大影响?,(1)(2)(3),略,(4),共同特征: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权力;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和中央;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础上,严格控制地方。,影响:稳定社会秩序,预防出现割据混战局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地方官对中央依赖,造成人浮于事现象盛行;因为没有对应自主权,地方难以实施有效管理等。,变式之一,:,17/2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关键,它确实立、完善、加强,反应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轨迹。请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古代实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目标是什么?它要处理哪些矛盾?,(,2,)以唐、北宋、明朝为例说明该制度是怎样处理
16、君权和相权矛盾?,(,3,)试以宋朝为例,说明该制度又是怎样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何主动影响和消极影响?,变式之二,:,18/23,(,年,江苏高考,),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相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史实: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唐朝:实施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使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减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专相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权力空前提升。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
17、,相权日益减弱直至被废除。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变式之三,:,从汉至元,皇权不停加强,请用宰相职能改变史实加以说明,.(,课后测评题,P15),19/23,(,1,)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标志,实现了,(,见,P11),(,2,)唐实施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工合作,对皇帝负责。,(,见,P14),(,3,)两个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办法:略,(,4,)中央不停加强对地方控制与管理;君权不停强化,相权不停减弱,直到丞相制度被废除。,(,注意:不能说相权消失或被废除,),(,5,)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到达顶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18、朝封建统治,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民主实践。,变式之四,:,秦朝时期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秦朝管理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建立最大意义是什么?,(,2,)有些人说,唐初政治是“皇权下民主”,请从唐朝中央官制改变角度分析此观点出现原因。,(,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必须要处理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元与明两个朝代在处理这两个矛盾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4,)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趋势是什么?,(,5,)清朝前期,专制主义到达了顶峰;清朝晚期,专制主义遭到毁灭性打击。请分别指出与这
19、两个历史现象相关历史事件。,20/23,巩固练习,1,明代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根本目标是,A,要去除权臣,B.,处理中央与地方矛盾,C.,彻底处理皇权与相权冲突,D.,改革中枢权力体系,2.,明太祖废除丞相根本原因是,A.,加强专制皇权需要,B.,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C.,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D.,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形象,3.,(,重庆)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官制是,A.,三司,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21/23,4,明朝掌管地方行政机构是:,A,布政司,B,行省,C,按察司,D,都指挥司清朝,5.,清初,皇权受到很大限制,主要
20、是因为存在着,A,六部,B,南书房,C,内阁,D,议政王大臣会议,6.,军机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有,皇帝谕旨能够快速传到达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大臣掌握了国家最高决议权,防止了皇帝决议失误,A.B C.D.,7,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标志是,A.,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B.,内阁设置,C.,军机处设置,D.,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置,22/23,8.,从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到清朝设置军机处改变反应了,A,君权和相权矛盾日益尖锐,B,君权和相权矛盾得到缓解,C,相权得到加强,D,君权得到加强,9.,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基本趋势是,减弱地方加强中央 减弱相权加强皇权 对边疆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逐步强化对地方官吏控制和监督,A,B,C,D,10.,设置内阁和军机处皇帝分别是,A,明太祖顺治帝,B,明太祖康熙帝,C,明成祖雍正帝,D,明成组乾隆帝,11.,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下属机构。对此评述正确是,A,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B,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内阁设置后,地位日益提升,权力日益增大,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