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介导 信号通路在糖尿病性脑梗死血管新生中的调控作用与复元醒脑汤干预机制作者简介:贺晨明(),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通信作者:方邦江(),男,博士后,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基于 中华医典 挖掘明清时期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贺晨明方邦江邬鑫鑫林玲(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咸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摘要目的:运用文献资料挖掘的方法,对明清医家的用药频度、用药组合和用药关联规则进行分析,探索治疗眩晕的核心组合以及新方剂。方法:检索 中华医典 查找明清
2、时期治疗眩晕的相关文献,从中筛选出治疗眩晕的方剂,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运用规则分析、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 首明清时期治疗眩晕的方剂,包含中药 味,得到用药频次 次的中药 味,频次 次的药物组合 组,潜在核心药物组合 组,演化得到新方剂 首。结论:明清医家在眩晕的病机认识方面,因痰致病的思辨占比较多,因此在辨证施治上,治痰为重,兼以护脾益气,调养肝肾。关键词眩晕;中华医典;明清时期;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眩为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 。其
3、主要是因情志不遂、饮食内伤、痰湿中阻、失血内虚劳倦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虚上犯脑窍或精血亏虚,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临床上轻度患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船车,旋转不能自控出现站立困难,或伴有汗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 。眩晕常见于梅尼埃病、高血压、贫血多种内科疾病中,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 。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眩晕的药物多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不良反应,而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在治疗和缓解症状方面有独特优势,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世界中医药 年 月第 卷第 期中国中医药学会、嘉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等合作推出的“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规划项目 中华医典 收录中医学古籍约
4、 部 。本研究通过检索整理 中华医典 中明清医案治疗眩晕的相关文献条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所涉及的方药进行深入挖掘,对药物性味归经、高频次使用的药物、药物配伍及核心组合等用药规律进行分析 ,以期为临床治疗眩晕提供思路。资料与方法 方剂来源以第 版 中华医典 作为数据资料来源。纳入标准以“眩晕”“旋运”“眩”“头眩”“头旋”“风头眩”“眩掉”“掉眩”“眩冒”“眩仆”“冒眩”等为关键词进行筛选检索纳入。排除标准将筛选检索结果进行上下文解析:)去除不属于“眩晕”病症范围的条文;)去除文献中记载不明确,或只有条文但是缺少方药的条文;)去除药物记载不详细的条文。药名标准化处理按照 版 中华人民共
5、和国药典 和 中药学 的中药命名规则对处方中的中药名进行标准化处理 ,例如将“明天麻”统一为“天麻”,“云苓”统一为“茯苓”,“柴葛根”统一为“葛根”等;如果不同炮制方法严重影响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以及功效时仍需要保留其原药物的名称,如生地黄等。数据录入及核对根据上述纳入筛选和排除标准,从筛选出的医案文献中提取相应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录入后,对文献数据进行核对,实行一人录入、一人审核的方案,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分析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报表”及“数据分析”个模块进行数据挖掘分析,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 ,可得到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及归
6、经统计、常用药物组合、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并通过网络展示图进一步说明。结果 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 中华医典 中 条符合关键词的条文,筛选出 首治疗眩晕的处方,含 味中药。用药频次分析结果使用频次 次的有 味中药,排前 位的是茯苓、陈皮、菊花、白芍、天麻。见表 。表 使用频次 次的药物(次)序号药名频次序号药名频次茯苓 茯神 陈皮 橘红 菊花 甘草 白芍 人参 天麻 牡丹皮 当归 栀子 半夏 桑叶 白术 钩藤 刺蒺藜 牡蛎 石决明 黄连 熟地黄 四气五味及归经频次分析结果对涉及的 味药物进行四气五味及归经频次统计,结果发现四气中使用寒性、温性的药物较多,分别占 、,其次是平、凉、
7、热。见表 。五味中使用较多的是甘味、苦味和辛味的药物,分别占 、。见表 。药物归经主要以肝经为主,其次是脾、肺、肾经。见表 。表 药物四气统计结果序号四气频次(次)占比()寒 温 平 凉 热 表 药物五味统计结果序号五味频次(次)占比()甘 苦 辛 酸 咸 涩 表 药物归经统计结果(次)序号归经频次序号归经频次肝 胆 脾 大肠 肺 膀胱 肾 心包 心 小肠 胃 三焦 基于关联规则的分析组方的规律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置信度设置为“”,通过模块中“用药模式”对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获得 组关联药物组合,涉及 味中药:陈皮、茯苓、半夏、白 ,术、天麻、刺蒺藜、菊花、白芍、橘红、人参。见表 。对药
8、对进行“规则分析”,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得到 组药物间的关联规则。见表 。最后构建药物之间的对应网络展示图,呈现其核心药物间的关联规则。陈皮、茯苓、半夏、白术、天麻是治疗眩晕最常用的核心中药。见图 。表 方剂中出现频次 次的药物组合(次)序号药物模式频次序号药物模式频次陈皮、茯苓 陈皮、天麻 半夏、茯苓 陈皮、白术 白术、茯苓 菊花、茯苓 茯苓、天麻 半夏、陈皮、茯苓 半夏、陈皮 白芍、菊花 茯苓、刺蒺藜 橘红、茯苓 半夏、天麻 人参、白术 表 方剂中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序号关联规则置信度序号关联规则置信度 半夏、陈皮 茯苓 半夏 陈皮 半夏 茯苓 陈皮、茯苓 半夏 白术 茯苓 橘红 茯苓 人
9、参 白术 刺蒺藜 茯苓 半夏、茯苓 陈皮 天麻 茯苓 陈皮 茯苓 图 药物间关联规则网络展示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根据方剂的数量,通过经验判读以及各种参数提取数据的预读,设置相关度为 ,惩罚度为 ,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方剂中 种相对药物之间的关联度,将关联度 以上的药对按关联系数由大到小顺序进行列表。见表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作为基础,将其按照相关度及惩罚度的数值,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提炼出相关核心组合 组。见表表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序号药对关联系数序号药对关联系数熟地黄、
10、泽泻 天麻、山药 熟地黄、钩藤 天麻、阿胶 熟地黄、杜仲 熟地黄、黄芩 当归、人参 熟地黄、生地黄 半夏、藿香 当归、柴胡 黄连、山楂 当归、香附 黄连、大黄 柴胡、菊花 黄连、麝香 。网络展示见图 。图中黄芪 甘草 柴胡、干姜 桂枝 紫苏子、熟地黄 牛膝 枸杞子、半夏 茯苓 枸杞子、白芍 阿胶 牡蛎是治疗眩晕 组核心组合。表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治疗眩晕药物核心组合序号核心组合序号核心组合白芍 山药 五味子白芍 阿胶 牡蛎升麻 川芎 制天南星黄芪 甘草 柴胡熟地黄 五味子 山茱萸熟地黄 牛膝 枸杞子半夏 陈皮 茯苓半夏 茯苓 枸杞子干姜 桂枝 细辛 干姜 桂枝 紫苏子图 新方核心组合药物网络
11、展示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基于在上述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出治疗眩晕的新处方 个。见表 ,图 。图中干姜 桂枝 细辛 紫苏子、升麻 川芎 制天南星 黄芪 甘草 柴胡”等组合是治疗眩晕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新处方。讨论眩晕作为临床中常见的病症,其特点为病程较长,难以治愈,容易反复发作等。该病的发作可能非常严重,反复发作可导致继发性焦虑、抑郁、恐慌世界中医药 年 月第 卷第 期表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序号新方组合白芍 山药 五味子 阿胶 牡蛎升麻 川芎 制天南星 黄芪 甘草 柴胡熟地黄 五味子 山茱萸 牛膝 枸杞子半夏 陈皮 茯苓 枸杞子干姜 桂枝 细辛
12、紫苏子图 新处方药物网络展示等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阐明眩晕多由肝风内动,上扰清窍,而致眩晕。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谓“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以及“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论述痰饮上蒙脑窍,或痰饮中阻,导致气血运行失调,而引发眩晕。张介宾亦有“无虚不作眩”之言 。揭示眩晕病位虽在脑窍,但与肝、脾、肺以及肾的关系极为密切,久病气血失常,脏腑阴阳亏损,亦可发为眩晕。仁斋直指方 中“瘀滞不行,皆能眩晕”,证实瘀血致眩之论。综上所述,本病的发生常责之于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风、火、痰、瘀、虚等病理因素。因此,遣方用药需要多以归经药物,辨证施
13、治,治病求本。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 中华医典 中明清医家治疗眩晕遣方的用药规律,得出眩晕治疗的药物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配伍以及核心组合药物的关联规则等,并探索出新处方。前 位的高频药物按照现代中药功效分类法主要有 类:是平肝熄风药,如天麻、钩藤、刺蒺藜、石决明、牡蛎;是补虚药,如当归、熟地黄、白芍、白术、甘草、人参;是化痰止咳平喘药,如半夏、橘红;是清热药,如牡丹皮、栀子、黄连;是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是理气药,如陈皮;是解表发散风热药,如菊花、桑叶;是安神药,如茯神。其中,平肝熄风药与补虚药使用的数量与总频次最多,且这类药物多归肝、脾、肺、肾经,说明用药以平肝熄风药为主体,总治则以平
14、肝熄风为主,同时辅以调补脾肾、益气养血、泻火、化痰、逐瘀和其他辨证加减药物。从 中华医典 文献中治疗眩晕所用中药的四气频数统计发现,中药以寒、温、平为主,用寒性药物,是因其有泻火热、清化痰浊之效;温性药物具有燥湿化饮、行气血之功;平性药取其滋阴降火,渗湿利水之功。对于一病一证的眩晕患者,应对症用药,对于夹杂多种证候的患者应诸药联用,标本兼顾,攻补兼施,从而体现出眩晕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辨治理论。对治疗眩晕的药味频数统计发现,甘味居第 位,苦味居第 位,辛味居第 位。甘味具有补、和、缓的功效,亦可调和诸药,在眩晕治疗中起到补气和缓、补益正气的作用,如甘草、大枣等 。苦味具有能泄、能燥、清热凉血的作用
15、,在眩晕治疗中多针对情志内伤的火郁、痰火而引发的眩晕,如黄柏、黄芩等 。辛味药具有行散、润燥等功效,在眩晕中可解表、通窍行气,如半夏、陈皮等 。归经以入肝、脾、肺、肾和心经居多,眩晕主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阳亢于上;或气血亏虚所致,而气的生成有赖于脾、肺二脏;再或肾精亏虚,髓海失于充养,则易发眩晕 。并且,肝阳上亢主归肝、脾二经,既要注重平抑肝阳,还要兼顾健脾补虚以充气血,养肝阴等。气血亏虚证主归心、脾二经,以补益心脾为重 。肾精不足证则脾、肾、心、肝经用药均多,因该证型患者往往年老体弱,久病多虚,累及多个脏器,治疗上要注意顾护先后天之本,同时辅以平肝养心。对构建的“组方规律”进行解析,发现常
16、用核心药对有:陈皮 茯苓,半夏 茯苓,白术 茯苓,茯苓 天麻,半夏 陈皮,茯苓 刺蒺藜,半夏 天麻,陈皮 天麻,陈皮 白术,菊花 茯苓,半夏 陈皮 茯苓,白芍 菊花,橘红 茯苓,人参 白术等。从核心药对得出,常用的配伍药物多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益气活血,祛风通窍的功效。在核心药对中常用到的陈皮、茯苓、半夏、白术、天麻、刺蒺藜、菊花、白芍、橘红、人参这 味药也均是治疗眩晕的常用药物,此 味药为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中的重要组分。其中,半夏白术天麻汤是在祛痰方剂二 ,陈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具有燥湿化痰、息风止痉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调节大脑中神经递质水
17、平以及活性异常,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炎症介质产生,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 。六君子汤是由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衍化而成,具有健脾止呕,祛湿化痰之效。孙亮等 研究表明,六君子汤具有抑制炎症作用,同时对心脑血管疾病也具有治疗价值。在方剂的用药规则分析中,半夏,陈皮 茯苓,置信度约为 ,可看出治疗眩晕侧重于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药亦是二陈汤以及半夏白术天麻汤重要的组成药物。综合分析,明清医家治疗眩晕以治痰为重,痰是病因,眩晕是结果,主要因患者习以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或者过饥体倦等,以致脾胃阳气亏损。使得运化失司,聚湿生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最后形成眩晕 。丹溪心法头眩 谓:“头眩,痰夹气并火,无痰不作眩,
18、痰因火动,以有湿痰者,有火痰者。”论述因痰湿、痰热亦可导致眩晕。同时根据相兼的不同致病因素,采用不同方药辨证论治。本研究中治疗眩晕常用核心药物组合中也多为补虚、滋阴、利湿、化瘀之品单用或联用,皆体现临床治疗本病应审证求因以治其本,针对症状灵活进行药物加减。进一步聚类分析得到 个新方组合。其中,新方 具有补益气血、敛阴潜阳的作用,用于气血亏虚之眩晕;新方 具有益气升阳、燥湿化痰的作用,用于治疗气虚下陷之眩晕;新方 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用于治疗肝肾亏虚之眩晕;新方 具有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用于治疗痰湿中阻之眩晕;新方 具有温阳通络散寒的作用,用于治疗风寒阻络之眩晕。这些新方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筛
19、查验证。综上可知,明清医家在眩晕的病机认识方面,因痰致病的思辨占比较多,因此在辨证施治上,治痰为重,兼以护脾益气,调养肝肾。为临床论治眩晕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利益冲突声明:无。参考文献 黄健庭,杜文兵,徐珊 眩晕病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苏纳,徐永和 眩晕的中医临床治疗近况 内蒙古中医药,():姜燕华,钱真真,朱健,等 中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证据图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张开凯,唐姚,梅喜雪 中医临床辨证治疗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裘沛然 中华医典 版 长沙: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刘凯,王艳国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现状 山东中医杂
20、志,():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北京:中国科技医药出版社,:钟赣生 中药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雷舒雁,张京春,张珊,等 中华医典 收录文献中治疗心悸组方的用药规律 北京中医药,():吕肖玉,鞠奕,赵性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卒中杂志,():何菊,张怀亮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封 封 丁自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临床应用 中国中医急症,():尹亚辉,庄玉兵,黄雪元,等 浅析 金匮要略 中“眩”之证治 中医药通报,():,葛鑫,刘源香 从 景岳全书 探析张景岳治眩思想 中医药导报,():杨士瀛 经典医
21、学名著:仁斋直指方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李鑫 从中医脾肾角度探讨血脂异常证治特点的文献及实验研究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李柱,刘作印,段春燕,等 基于中医临床路径分型治疗眩晕病各证候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李晶晶 张梅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经验 山东中医杂志,():林玲,袁捷,刘冬玲,等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 中国医药导报,():刘仕琦,李冀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补气养血,平肝固肾”法论治眩晕病 中医药学报,():徐男,王淑玲,时海燕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化学成分及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中华中医药杂志,():孙亮,戴逸飞,陆雪秋,等 基于系统药理方法挖掘六君子汤的关键靶点与治疗疾病 环球中医药,():于俏,吴焕林,孙海娇,等 丹溪心法 治疗痰证的组方用药规律 世界中医药,():朱震亨 丹溪心法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收稿本文编辑:张雄杰)世界中医药 年 月第 卷第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