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0116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4馆藏撷英Library Collections一、青铜器保护修复研究背景本次修复任务主要是完成13件(套)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藏出土的汉代青铜文物修复工作,拟修复的器物类型丰富,包括铜耳杯、高足杯、奁、壶、铜镜、鼎、勺、博山炉等,均未定级。铜耳杯(器物编号为M2b:36)于2009年在贵港市孔屋岭汉墓出土,铜镜(器物编号为M3:扰1)于2012年在沿海铁路合浦段M3出土,另外一件铜镜(无编号)出土地点不详,其余10件青铜器均于1987年在合浦文昌塔汉墓出土。在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方面,黄希等1针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车马坑出土车马器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研究性保护工作方法,有效地保护修复了这批脆弱的

2、车马器文物。李玲等2继承了成熟的青铜器传统修复技艺,融合先进的文物保护修复理念,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成果,选取合适的青铜器保护修复新材料,科学地保护和修复了一批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的珍贵文物。马菁毓3以保护修复理念为指导,借助科学分析手段对文物进行细致的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明确的保护修复实施方法,完成了对里耶古城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的保护修复。本文参考现有常用的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法,针对这批文物特点制定合理的文物保护修复路线,以完成保护修复工作。二、文物保存现状及病害调查笔者通过采集文物信息,包括文物尺寸测量、文物称重以及文物修复前影像的拍摄,参照国家标准4(GB/T 306862014 馆藏青

3、铜质和铁质文物病害与图示)分析器物存在的病害。此批青铜文物主要存在层状堆积及孔洞、通体矿化、残缺、断裂和裂隙、变形等病害类型。这批器物的病害分析结果如下。(一)层状堆积13件器物均产生因发生层状腐蚀而导致腐蚀产物分层堆积的现象,存在不同程度的层状堆积病害。(二)孔洞器物在腐蚀严重的情况下,产生了穿孔现象。13件器物中铜锅(器物编号为M53:4)的腐蚀情况最严重,导致器身出现大面积孔洞。(三)通体矿化通体矿化是指青铜器因腐蚀程度过重而导致的器物整体矿化成疏松发脆状态。矿化常伴随着残缺而生,矿化的器物看似完整,但不能受力,稍一受力就会掉渣,在边角处或刃部,出现锯齿状的残缺,如铜盏(器物编号为M18

4、:19)。这批青铜器矿化现象明显。除铜镜外,其余12件器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矿化病害,产生大量矿粉脱落的现象,影响器物表面基本信息的辨识。(四)残缺残缺是指文物受物理和化学作用导致的基体缺失。除铜勺(器物编号为M43:8)较完整无残缺外,铜奁(器物编号为M82:35)、铜壶、铜锅、铜鼎、铜杯、铜镜、铜博山炉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破损病害,其中铜壶器身断裂成黄 伟(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3)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摘要:为了满足馆藏出土文物合理利用、保存保管、陈列展览的需要,本文编制了一套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具体而言,前期需开展器物病害状况及保存环境调查评

5、估等工作,并依据文物保护修复基本原则和器物的基本状况,采用表面清洗除锈、粘接和补全、加固、矫形、雕刻纹饰、做旧、缓蚀封护等成熟的保护修复技术方法,运用此方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完成了13件(套)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保护修复效果良好。关键词:馆藏出土文物;青铜器;保护修复图 1 铜鼎补配后图 2 铜博山炉补配后35上、下两部分,缺失面积较大。铜博山炉炉腹两侧圆纽上所系活环链条有缺失。(五)断裂和裂隙断裂是指由于应力作用或人为损伤,使器物丧失其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现象,常发生在强度和硬度较大的高锡青铜上。这批器物中铜镜镜面断裂成十三件残片;三件铜杯(器物编号分别为:M18:20,M55:7,M6

6、9:30)杯身与杯底均发生断裂;铜鼎(器物编号为M69:25)有一耳与器身断裂;铜锅双耳与锅身断裂;铜博山炉(器物编号为M69:26)断裂成上、下两部分。裂隙是指文物表面或内部开裂形成的缝隙,是介于残缺和断裂之间的一种存在。铜锅口沿处存在明显裂隙。(六)变形变形是指器物因受外力作用而导致形状改变的病害。与断裂跟裂隙相比,变形有种曲而不折的韧劲。铜鼎腹部及铜壶(器物编号为M70:27)壶身均存在多处变形,并伴有残缺病害,器物的稳定性较低,不利于展陈。三、保护修复步骤(一)建立保护修复档案保护修复档案除了详细记录每件文物的器物编号、器物名称、文物来源、收藏单位、时代、修复历史、文物材质、文物级别、

7、文物保存环境、病害状况以及文物修复前的尺寸、重量等基本信息,还使用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记录文物的保存现状,了解文物存在的病害情况并绘制病害图。此外,保护修复档案应在修复完成后记录保护修复方法和步骤、保护修复材料和工具以及展示保护修复效果。(二)清洗除锈清洗主要分为机械清洗和化学清洗,机械清洗主要使用毛刷、棉签、竹签、手术刀、洁牙机等工具去除文物表面土垢及附着的疏松的有害锈,然后用脱脂棉蘸取酒精或丙酮,贴敷在器物表面,使土锈和杂质软化后再用上述工具剔除。化学清洗主要指配合化学试剂进行清洗的方法。在清洗铜奁时,发现污垢成分复杂,通过物理方法较难清除,为达到表面清洁度的要求,本方案选用了质量分数为5%

8、的EDTA二钠盐浸润脱脂棉贴敷方法进行化学清洗。最后使用去离子水清洗器物表面化学残留。对铜锅的清洗,因其矿化程度高,在清洗过程中随时进行渗透加固。经过清洗除锈,铜杯上腹的花纹纹饰、铜博山炉、铜镜以及铜奁等文物表面的纹饰得以清晰展现。(三)矫形、粘接和补全变形、残缺破碎的文物不经过粘接补配,难以展现其艺术、科学、历史价值。对变形、残缺破碎的文物进行粘接补全是必要的保护修复手段。在修复器物残缺部位时,传统的工艺是用精雕油泥、红蜡片等对文物器物直接取样、翻模,然后对残缺处进行补配。补配材料选用高分子材料安特固双组分环氧树脂胶黏剂,其优点除了具有良好的粘接力、耐腐蚀性、耐老化性以外,还可自行软化脱落,

9、且不对器物造成二次伤害,具有很好的可再处理性。对铜鼎的修复、鼎身变形部位,使用夹具对其进行缓慢复位矫形。对鼎身残缺部位的补全,因其器壁较厚,环氧树脂固化后在硬度上达不到器物本身的机械强度,所以选用速成铜作为其内芯,再在速成铜上涂抹环氧树脂胶黏剂,对其残缺部位完成补配(图1)。对铜博山炉炉腹两侧圆纽上系活环链条的补配,按照器物上现存活环的形制和大小,使用速成铜手工捏制塑形完成复制补配(图2)。图 3 铜奁修复前照片图 4 铜奁修复后照片图 5 铜壶修复前照片图 6 铜壶修复后照片图 8 铜镜修复后照片图 7 铜镜修复前照片(无编号)图 9 铜博山炉修复前照片图 10 铜博山炉修复后照片36馆藏撷

10、英Library Collections铜壶器身缺失较大,缺失面积不详。针对这件器物的修复,在查阅了考古发掘报告以后,发现其与发掘报告中同一墓葬中另一件完整铜壶(器物编号为M70:26)的口沿、器底、器身等尺寸数据一致5,在对其进行修复时参照发掘报告中此件铜壶的数据完成对其缺失部位的补配修复(图6)。铜镜断裂成十三件残片,经过拼对以后,边缘还残缺了一小部分。笔者观察到,残缺部位纹饰与完整处纹饰具有对称性,所以在对其进行粘接处理后通过翻模复制出残缺部位的纹饰。具体修复时,首先将残片茬口清理干净,将每一片残片对好茬口,而后将双组分环氧树脂胶黏剂涂抹在茬口部位,将茬口对齐固定压稳后待环氧树脂固化后即

11、可。使用红蜡片和油泥在铜镜完整部位翻制缺失的纹饰,将翻制好的纹饰平移至铜镜残缺部位,将纹饰左右两端与铜镜残缺部位两端对齐,使模具上的纹饰与器物完整处的纹饰尽量能够衔接吻合,再在模具上涂抹环氧树脂进行补全。待环氧树脂固化后用手术刀和打磨机对接缝处、口沿以及纹饰进行修整和加工(图8)。(四)加固铜锅器身锈蚀产物呈粉末状,影响器物的外观和稳定性。对这件器物的修复,需要先对其加固以后,再做粘接和补全工序。因B72在可再处理性、强度和稳定性方面具有的优势,所以在修复中选用质量分数为2%的B72作为渗透加固材料对这层锈蚀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其完全脱落。(五)纹饰制作补配残缺部位有纹饰的文物时,通常可采用石膏

12、翻模复制和雕刻纹饰等方法6-7。在这批器物中,铜杯器身较脆弱以及铜博山炉上纹饰不对称,在修复这些质地疏松以及残缺部位纹饰不对称的器物时,传统的石膏翻模复制方法便不适合直接在其表面进行操作,可先用环氧树脂对残缺部位补全,而后在环氧树脂补配处手工雕刻纹饰。操作时,先用硫酸纸覆在器物纹饰完整部位,用铅笔勾出纹饰轮廓,将硫酸纸平移至环氧树脂补配处,用刻刀沿铅笔线条在环氧树脂上雕刻纹饰。(六)做旧为使补配部位与器物原色协调一致,需要在补配部位随色。根据文物保护修复“可识别性原则”,作色需要达到“近看有不同,远看都一样”的效果,以便后期研究人员对补配部位的识别。做旧使用矿物颜料作为着色剂,酒精漆片作为胶黏

13、剂进行调色,用毛笔、油画笔、牙刷等上色工具,运用挑、弹、拨、点等技法对器物补配部位进行逐层着色,直至补配处肉眼可见与器物浑然一体,即可完成修复。(七)缓蚀和表面封护缓蚀封护前需要先进行干燥处理,缓蚀采用质量分数2%3%的BTA乙醇溶液,阴干后如果出现少量白色BTA结晶析出,就用乙醇擦拭。封护采用质量分数2%3%的B72丙酮溶液,使其在文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缓文物腐蚀速率。涂刷时为防止出现炫光现象,可采用第一次涂刷横刷,第二次涂刷时与第一次涂刷方向垂直,尽量保证缓蚀封护剂形成的膜厚薄均匀。部分器物保护修复前后照片如图312所示。四、结语本文对馆藏的13件(套)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过程进行了全面

14、记录。为满足开展需求,修复这批文物时间紧、工作量较大,因而未能开展修复前的科技分析工作,这是本次保护修复的不足之处。本次保护修复针对不同器物的腐蚀情况及特点,适当调整了前文所述的修复步骤。比如对于较碎的文物,在对文物进行粘接和补全之前,我们先对文物进行了预加固,之后才进行了后续步骤8,完成了一些难度较高的青铜器修复工作。此外,修复人员还制定了合理的保护修复技术步骤,选用了合适的保护修复材料,配合成熟的保护修复技术,有效地保护了这批青铜文物,达到了延长文物寿命的目的。参考文献1黄希,张红燕,李文欢,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车马坑出土车马器研究性保护修复J.南方文物,2021(6):242-247.2

15、李玲,卫扬波.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珍贵青铜文物保护修复 J.文物天地,2022(6):12.3马菁毓.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研究J.中国文化遗产,2023(3):113-123.4国家文物局.馆藏青铜质和铁质文物病害与图示 GB/T 306862014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5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合浦文昌塔汉墓 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7:206.6 谢振斌,樊斌,冯陆一,等.罗家坝遗址出土青铜器的锈蚀研究与保护修复 J.四川文物,2012(6):91-96.7 赵紫轩,马菁毓,马赞峰,等.张家界市馆藏“漆古”铜镜的保护修复 J.华夏考古,2022(6):113-118.8李静生.文物修复理念探讨与实践应用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3):31-34.图 11 铜鼎修复前照片图 12 铜鼎修复后照片黄伟,女,安徽合肥人,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作者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