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9456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汉语常用词词库与常用词历史演变研究”(项目编号:);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汉语史语料库建设实践的中古汉语分词标准研究”(项目编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般项目“字词关系与 现代汉语词典 的编纂”(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汤传扬(),男,河南开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史、词汇语义学、词典学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 版),商务印书馆,年,第 页。现代汉语词典(第 版),第 页。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年,第 页。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与

2、共时分布汤传扬(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 辞书编纂研究中心,北京 )摘要:在汉语词汇史上,表“稠密”义的主导词为“稠”“密”,表“稀疏”义的主导词为“稀”“疏”,它们均在上古汉语中已见。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稠”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太行山以西的区域。“密”呈现出不连续分布状态,它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但在秦岭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区域也有分布。“疏”“朗”等在东南部省份中错综复杂地分布,其余基本都是“稀”的地盘。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语义演变中有一些有规律的语义演变模式,如从“密度域”到“频度域”,从“密度域”到“浓度域”,从“密度域”到“情感域”,从“厚度域”到“密度域”。关键词:

3、稠;密;稀;疏;历时演变;共时分布;语义演变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稠密”“稀疏”义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形容词。具体来说,“稠密”指的是“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稀疏”指的是“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汉语史上表“稠密”义的词有“稠”“密”“諩”“稹”“数”,表“稀疏”义的词有“稀”“疏”“朗”,它们大多在现代汉语普通话或方言中有保存。“稠”“密”与“稀”“疏”构成反义关系,将它们放在一起来考察,更有利于观察相关概念场的演变。目前学界还未见对“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发展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本文拟结合历史文献、现代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材料,考察汉语史

4、上“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及其共时地域分布,探讨它们在语义演变上的共性表现。根据前人关于汉语史分期的研究,我们将先秦至西汉视为上古,东汉至隋视为中古,唐至清视为近代。一、“稠密”义词的历时演变表“稠密”义的“稠”“密”“諩”“稹”“数”在上古汉语时期均已出现。相比而言,“稠”“密”比“諩”“稹”出现时代早、使用频次高。说文山部:“密,山如堂者。从山,宓声。”段玉裁注:“按,密,主谓山,假为精密字而本义废矣。”该期,“密”的主体可以是云、军伍行列等天象、军旅名词。如 周易小畜:“密獉云不雨,自我西郊。”尉缭子兵令上:“陈以密獉则固,锋以疏则达。”司马法定爵:“凡陈,行惟疏,战惟密獉,兵惟杂

5、。”以上三则例句中的“密”在句(短语)中分别作“定语”“宾语”“谓语”。在后二则例句中“密”与“疏”对举。说文禾部:“稠,多也。从禾,周声。”段玉裁注:“本谓禾也,引申为凡多之称。小雅:绸直如发。假 绸 为 稠 也。”王凤阳指出:“稠 也是 密,不过 稠 重在数量多,数量众多造成的空间距离狭小称 稠,古代更多的是用于人口多,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稠 也用于其他事物,如:战国策秦策一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注 稠,多;浊,乱。”这点明了“稠”之“数量多”与“密度小”之间的关系,只是“稠”表示数量众多与表示空间距离狭小有时难以截然分开,“稠人广众”中的“稠”也体现出了

6、“密度小”。该期,“稠”的主体除了头发、人等身体部件、人伦名词之外,还可以是鞋印中的花纹、草节、小麦等衣物部件、植物部件、植物名词。如 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穴盗:“其前稠獉綦袤四寸,其中央稀者五寸,其(踵)稠者三寸。”马王堆汉墓帛书养生方“便近内”:“以閒()坚稠獉节者爨之,令大(沸)一。”西汉?胜之?胜之书麦:“麦生黄色,伤于太稠。稠獉者,锄而稀之。”例句中“稠”与“稀”对举。说文禾部:“諩,稠也。”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深耕諩獉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諩”与“疏”对举。说文禾部:“稹,銼諩也。”“稹”本指禾,后泛指植物丛生。诗唐风鸨羽:“集于苞栩。”毛传:“苞,稹。”集韵烛韵:

7、“数,趋玉切,细也。”孟子梁惠王上:“数獉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赵岐注:“数罟,密网也。”吕氏春秋辩土:“慎其种,勿使数獉,亦无使疏。”史记苏秦列传:“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獉,曾无所刍牧。”第二例中“数”与“疏”对举。“数”与“疏”还构成反义并列双音词,如 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獉之节。”尉缭子兵令上:“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獉有常法,先后之次有适宜。”“数”在后代的用例较少。中古汉语时期,“密”的义域进一步扩大,其扩展开来的主体按照语义可以分为 类:植物及其集合、构件;天象;身体构件;工具;武器;文化。各类酌举用例如下:()长茎舒而增茂兮,密獉叶布而重阴。(傅

8、玄 柳赋,全晋文 卷 )()荷稠刺密獉,亟牵衣而绾裳。(萧纲 采莲赋,全梁文 卷 )()树密獉人稀,山多路小。(庾信 周故大将军赵公墓志铭,全后周文 卷 )()与岁月而荒茫,同林薮之芜密獉。(萧子范 家园三月三日赋,全梁文 卷 )()连岩觉路塞,密獉竹使径迷。(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文选 卷 )()朝叶与密獉露共鲜,晚花与薰风俱落。(简文帝 南郊颂,全梁文 卷 )()腾云似涌烟,密獉雨如散丝。(张景阳 杂诗十首 之三,文选 卷 )()俄而微霰零,密獉雪下。(谢惠连 雪赋,文选 卷 )()世尊!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獉常有光明,唇

9、色赤好如频婆果。(后秦鸠摩罗什译 妙法莲华经卷 )()大王!是童子眉齐平而密獉。(隋那崛多译 佛本行集经 卷 )()大王!是童子发齐而细密獉。(隋那崛多译 佛本行集经 卷 )()肋欲得密獉,肋骨欲得大而张。(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殷都学刊 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 页。王凤阳:古辞辨(增订本),中华书局,年,第 页。()怨罗人之我困,痛密獉网而在身。(魏文帝 莺赋,全三国文 卷 )()矛森森而密獉竖,旗落落而疏布。(沈约 悯国赋,全梁文 卷 )()试笔成文,临池染墨,疏密獉俱巧,真草皆得,似望城扉,如瞻星石,不营云飞之散,何待曲辱之丹。(简文帝 答湘东王上王羲之书书,全梁文 卷

10、 )例()()中“密”的主体分别是树叶、刺,属于植物构件;例()()中“密”的主体分别是树、林薮,属于植物集合;例()中“密”的主体是竹子;例()()中“密”的主体是露水、雨、雪、日影,属于天象类;例()()中“密”的主体是牙齿、眉毛、头发、肋骨,属于身体构件;例()()中“密”的主体是网、矛、字,分别属于工具、武器、文化类。例()中的“密”在句中作状语,与“疏”对举。例()中“疏”与“密”构成反义并列双音词。中古汉语时期,“稠”的义域也进一步扩大,其扩展开来的相关主体按照语义可以分为 类:植物及其集合、构件;天象;动物身体构件;山丘。各类酌举用例如下:()初松将密,细草方稠獉,一朝寂漠,万古

11、回游。(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北魏)()稠獉木傍生,凌空交合。(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 卷 )()隐柔桑之稠獉叶兮,快啁号以遁暑。(曹植 蝉赋,全三国文 卷 )()池萍生已合,林花发稍稠獉。(南朝梁萧绎 金楼子 卷 )()时尊者大目犍连,住跋癨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獉林禽兽之处。(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杂阿含经 卷 )()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獉,繁文绮合。(南朝梁沈约 宋书谢灵运传论,文选 卷 )()有南州之奇鸟,谅殊美而可嘉鸾颈龟背,戴玄珥白。斑毛?膺,驳羽朱掖。青不专绀,?不擅赤。因宛点注,希稠獉有适。(西晋挚虞赋,全晋文 卷 )()岩峭岭稠獉叠,洲萦渚连绵。(谢灵运 过始宁墅,文选 卷 )例(

12、)()()中“稠”的主体是荷、草、木等植物;例()()中“稠”的主体是桑叶、花朵等植物构件;例()中“稠”的主体是树林,属于植物集合;例()()中“稠”的主体是星辰、羽毛、岭,分别属于天象、动物身体构件、山丘。“稠”“密”在中古汉语时期的使用情况如何?调查该期部分文献,结果如表 所示。表 “稠”“密”在中古部分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文献稠密单复单复四民月令全三国文全晋文 全梁文 文选 齐民要术水经注洛阳伽蓝记金楼子宋书魏书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菩萨本缘经顶生王故事经 杂阿含经大庄严论经妙法莲华经正法念处经起世经佛本行集经从表 可以看出,“稠”“密”在南北方言背景文献中均有使用,在当时应该都是通语词;表示

13、“稠密”义,在中土文献中,“密”的使用频次更高,而在佛经文献中,“稠”则更为多见。该期,“諩”主要分布在 齐民要术 中,使用频次为 ,力压“稠”“密”。在 齐民要术 中,第 期汤传扬: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諩”“稠”“密”的义域有所不同。“諩”用于形容植物间、植物构件及绳束的间距,“稠”用于形容植物间的间距,“密”用于形容植物间、植物构件及身体构件的间距。此外,“諩”在佛经中也有零星用例。例如:()諩獉则细而不长,稀则粗而皮恶。(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麻)()此树须大,不得諩獉栽。(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如是问者,譬如苇草丛密稠諩獉,于中火起

14、,若雨堕时即没彼处。(北魏瞿昙般若流支译 毗耶娑问经 卷上)()毛甚稠諩獉,坚色黄,而覆其身。(北魏瞿昙般若流支译 正法念处经 卷 )例()()中,“稠”“諩”同义并列成词。在 齐民要术 中,“諩”常与“稀”对举,且两者构成反义并列双音词“稀諩”。“稹”用例很少,目前检索到的用例有:东晋郭璞 江赋:“?杞稹薄于浔縵,?森岭而罗峰。”唐宋时期,“密”“稠”的义域进一步扩大,例如:()飞鸣还接翅,行序密獉衔芦。(唐杜甫 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槛虚花气密獉,地暖竹声深。(唐欧阳笿 清晓卷帘)()塞深烽砦密獉,山乱犬羊多。(唐许棠 塞下二首)()羊马水草足,羌胡帐幕稠獉。(唐李

15、瑞 边头作)()积阻关河固,绵联烽戍稠獉。(唐卢纶 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登前騋凭眺书怀即事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山木抱云稠獉,寒江绕上头。(唐杜甫 西阁口号)()鹳鹊投林尽,龟鱼拥石稠獉。(唐司空曙 苦热)()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獉。(唐杜甫 夏日李公见访)()忽有蛇无数,从室中流出门外,其稠獉如箔上蚕,盖地皆遍。(唐张?朝野佥载)该期,“諩”偶见用例,“稹”则未见,例如:()丰苗亦已諩獉,云水照方塘。(唐杜甫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竹林深笋諩獉,藤架引梢长。(唐孟浩然 夏日辨玉法师茅斋)()将事之夜,天地开除,月星明諩獉。(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

16、)()三步一树,諩獉即味甘。(唐韩鄂 四时纂要 卷 )()熟时多收取子,坑中諩獉种之。(唐孙思邈 千金翼方 卷 “作篱法”)“稠”“密”在唐宋部分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见下表:表 “稠”“密”在唐宋部分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文献稠密单复单复全唐诗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四时纂要朝野佥载全宋词 洛阳牡丹记陈?农书百菊集谱 扬州芍药谱从表 可以看出,唐代“密”在诗歌中占优势,“稠”在农书、笔记文献中略胜一筹;宋代“密”在词、农书中均占优势。“稠”在唐宋农书中表现迥异,原因何在?从整体来看,“密”在唐宋时期均占优势,如此可排除时代因素。我们认为这或与地域因素有关。四时纂要 的作者为北方人,而 洛阳牡丹记 陈?农书 百

17、菊集谱 扬州芍药谱 等的作者为南方人。元明清时期,“稠”“密”可用在三字格词语殷都学刊 年中,其中以“密”居多,此外,“密”还出现在四字格词语中。例如:()过了些乱烘烘的荆棘,密稠稠獉獉獉榆柳,齐臻臻长成行。(元刊杂剧三十种尉迟恭三夺槊 第 折)()我只见密臻臻獉獉獉的朱楼高厦,碧耸耸青檐细瓦,四季里常开不断花。(元佚名 风雨像生货郎旦 第 折)()则被这吸里忽剌的朔风儿那里好笃簌簌避,又被这失留屑历的雪片儿偏向我密蒙蒙獉獉獉坠。(元萧德祥 杨氏女杀狗劝夫 第折)()数点小萤光灼灼,一林野树密排獉獉排獉。(明吴承恩 西游记 第 回)()但见一座门墙,十分壮丽,遍地野花香艳艳,满旁兰蕙密森森獉獉

18、獉。(同上第 回)()四渎龙神分上下,二十八宿密层獉獉层獉。(同上第 回)()云雾笼峰顶,潺盢涌涧中。百花香满路,万树密丛丛獉獉獉。(同上第 回)()天兵十万来降我,层层密密獉獉獉獉布枪刀。(同上第 回)()见那天罗地网,密密层层獉獉獉獉,各营门提铃喝号,将那山围绕的水泄不通。(同上第 回)例()至()中的“密稠稠”“密臻臻”“密蒙蒙”“密排排”“密森森”“密层层”以及例()中的“层层密密”,汉语大词典 失收。例()中的“密丛丛”,汉语大词典 首引叶圣陶 倪焕之 中的用例,过晚。例()中的“密密层层”,汉语大词典 首引清李渔 奈何天攒羊,嫌晚。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商务印书馆,年,

19、第 页。“稠”“密”在元明清部分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见表 。总的来看,“密”在该期的文学文献、大多数农书中均占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 农桑辑要 马首农言 中“稠”的用例多于“密”,尤其是后者。这应该是忠实于口语的体现。马首农言的作者祁?藻,清代山西寿阳县人。表 “稠”“密”在元明清部分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文献稠密单双三单双三四元刊杂剧三十种全元散曲 全元杂剧(唱词)竹斋集农桑辑要 农桑衣食撮要王祯农书 三言 二拍型世言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词话朴通事谚解致富奇书 花佣月令汝南圃史 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红楼梦(前 回)歧路灯儒林外史海上花列传儿女英雄传三农纪 马首农言 裨农最要二、“稠密”义词的共时分布

20、根据 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密菜种得 ”条,现代汉语方言“稠密”义词的分布概况可以归纳如表 。第 期汤传扬: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表 现代汉语方言“稠密”义词的分布概况词项方言区密官话(东北官话 、北京官话 、冀鲁官话 、胶辽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晋语(),吴语(),徽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平话(),土话(),乡话(),畲话(),儋州话稠官话(中原官话 、冀鲁官话 、兰银官话 、江淮官话 ),晋语()满江淮官话(),吴语()猛江淮官话(),吴语(),赣语()厚官话(中原官话 ,胶辽官话 ,北京官

21、话 ,东北官话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吴语(),湘语(),赣语(),粤语(),平话(),土话(),畲话()笨客家话()族闽语()浓土话(),赣语(),粤语()挤吴语()紧吴语()稠 密官话(中原官话 、冀鲁官话 、兰银官话 ),晋语()紧 密冀鲁官话(),吴语()浓 密赣语(),粤语(),客家话()厚 密官话(东北官话 、冀鲁官话 、江淮官话 ),湘语(),赣语(),闽语(),平话()除了表格所列两种并存说法外,还有其他并存说法。“密”“密实”并存的方言点数为粤语 ;“稠”“厚”并存的方言点数为中原官话 ;“稠”“挤”并存的方言点数为中原官话 ;“满”“密”并存的方言点数为江淮官话 ;“

22、猛”“密”并存的方言点数为江淮官话 ;“笨”“族”并存的方言点数为客家话 ;“族”“密”并存的方言点数为闽语 ;“挤”“密”并存的方言点数为西南官话 、赣语 ;“近”“密”并存的方言点数为东北官话 ;“多”“密”并存的方言点数为西南官话 ;“蓊”“密”并存的方言点数为闽语 。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表“稠密”义的主导词是“密”“稠”,此外还有“满”“猛”“厚”“笨”“族”“浓”“挤”“紧”“密实”“近”“多”“蓊”等。从省级行政区来看,“密”主要分布在东三省、冀东、鲁中东部、陕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稠”主要分布在河南、皖北、山西、陕中北部

23、、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冀西、鲁西。“猛”集中分布在苏南、浙北。“厚”集中分布在苏北。从地理分布角度看,“稠”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太行山以西的区域。“密”呈现出不连续分布状态,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但在秦岭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区域也有分布。从方言分区来看,“密”集中分布在官话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西南官话)、南部吴语、徽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平话。“稠”集中分布在中原官话、晋语区。“猛”集中分布在北部吴语区。“笨”集中分布在客家话中。“族”集中分布在闽语区。三、“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表“稀疏”义的“稀”“疏”在上古汉语时期已出现。相比而言,“疏”

24、比“稀”出现时代早、使用频次高。说文部:“疏,通也。”王云路、王诚指出:“疏 的核心义是开阔,即两端距离变大。物体之间距离大,是稀疏,疏阔。”该期,“疏”的主体按照语义可以分为 类:工具;军旅;植物及其集合、构件。各类酌举用例如下:()天网恢恢,疏獉而不失。(老子德经 七十三章)殷都学刊 年王云路,王诚: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獉数有常法,先后之次有适宜。(尉缭子兵令上)()农夫知其田之易也,不知其稼之疏獉而不适也。(吕氏春秋辩土)()是以得时之禾,长?长穗,大本而茎杀,疏獉銾而穗大。(吕氏春秋审时)()得时之麻,必芒以长,疏獉节而色阳,小本而茎坚

25、,厚粆以均,后熟多荣,日夜分复生,如此者不蝗。(吕氏春秋审时)()深耕諩种,立苗欲疏獉;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凡种黍,覆土锄治,皆如禾法,欲疏獉于禾。(?胜之书黍)例()中“疏”的主体是“网”,属于工具类;例()中“疏”的主体是“军伍行列”,属于军旅类;例()()中“疏”的主体是“稼”“苗”,属于植物集合;例()()中“疏”的主体是植物构件“禾銾”“麻节”;例()中“疏”的主体是植物“黍”。说文禾部:“稀,疏也。”字形又作“希”。该期,“稀(希)”的主体可以是鸟类羽毛、兽类胡须、鞋印中的花纹、毛发、庄稼、人等,如 尚书尧典:“厥民因,鸟兽希獉革。”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种:

26、“子,鼠也。盗者兑(锐)口,希獉(稀)须,善弄手,黑色,面有黑子焉,疵在耳。”又:“寅,虎也。盗者壮,希獉(稀)须,面有黑焉。”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穴盗:“其前稠綦袤四寸,其中央稀獉者五寸,其(踵)稠者三寸。”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獉、枯悴。”?胜之书麦:“麦生黄色,伤于太稠。稠者,锄而稀獉之。”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獉。”中古汉语时期,“稀疏”概念场新增成员“朗”,但用例很少。如三国魏嵇康 琴赋:“锼会?厕,朗獉密调均。”“疏”的义域进一步扩大,其扩展开来的主体按照语义可以分为 类:身体构件;天象;上古汉语中未见的植物及其集合、

27、构件。各类酌举用例如下:()毛欲得短密,若长、疏獉,不耐寒气。(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大?獉疏肋,难饲。(同上)()世世无口患,齿不疏獉黄黑,唇不厚褰缺,无有可恶相,舌不干黑短,鼻高修且直,额广而平正,面目悉端严,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后秦鸠摩罗什译 妙法莲华经 卷 )()重九日常有疏獉雨冷风,俗呼为催禾雨。(南朝梁宗懔 荆楚岁时记)()若卿大夫作私,则其星疏獉而色赤黄润。(北周庾季才 灵台秘苑 卷 )()飞?弄晚花,清池映疏獉竹。(南朝梁何逊 答高博士)()南北邃岸凌空,疏獉木交合。(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 卷 )()疏獉树翻高叶,寒流聚细纹。(南

28、朝梁何逊 九日侍宴乐游苑)()疏獉花映鬟插,细佩绕衫身。(南朝梁萧纲 率尔为咏)()顾微 广州记 曰:“?,如縀榈,叶疏獉;外皮青,多棘刺。”(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藤)例()()中“疏”的主体是毛发、肋骨、牙齿等身体构件;例()()中“疏”的主体分别是雨、星,属于天象类;例()()中“疏”的主体是竹、木、树、花、叶等植物及其集合、构件。例()中“疏”与“密”对举。“稀”的义域也进一步扩大,其扩展开来的主体按照语义可以分为 类:用具或材料构件;天象;上古汉语中未见的植物及其集合、构件。各类酌举用例如下:()则其布翮也,差洪细,秩长短;稠不逼,稀獉不简。(西晋陆机 羽扇赋)()经稀獉疑杼涩,纬断恨

29、丝轻。(南朝梁刘孝威?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月明星稀獉,乌鹊南飞。(东汉曹操 短歌行)()井桐生未合,宫槐卷复稀獉。(南朝梁庾肩吾 咏得有所思)()萍青兮水澈,叶落兮林稀獉。(南朝第 期汤传扬: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梁萧绎 秋风摇落,全梁文 卷 )()巫山彩云没,淇上绿杨稀獉。(南朝齐王元长 古意,玉台新咏 卷 )()柔条夕劲,密叶晨稀獉。(西晋张协 七命,全晋文 卷 )例()()中“稀”的主体“翮”“经”分别是羽扇(用具)、布匹(材料)的构件;例()中“稀”的主体为“星”,属于天象类;例()()中“稀”的主体是槐、林、杨、叶子等植物及其集合、构件。“稀”“疏”在中古汉

30、语时期部分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如下表:表 “稀”“疏”在中古部分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文献稀疏四民月令齐民要术单 双 单 双 佛本行集经妙法莲华经(说明:“单”指的是单用;“双”指的是用于双音词)根据表 ,在 齐民要术 中“稀”的用例多于“疏”,或许能说明在当时的北方“稀”占优势地位。唐宋时期,“疏”的义域进一步扩大,其扩展开来的主体有上古、中古时期未见的宫室类、天象类名词和植物及其集合、构件等。此外,新增用具、动物类名词。各类酌举用例如下:()新帘裙透影,疏獉牖烛笼纱。(唐元稹 感石榴二十韵)()西斋坐来久,风竹撼疏獉篱。(唐齐己 次韵酬郑谷郎中)()修竹拂疏獉棂,淡月侵凉榭。(南宋洪适 卜算子席上赠

31、瞻明)()疏獉云披远水,景动石床前。(唐耿蔊 春寻柳先生)()群木澄幽寂,疏獉烟泛竬寥。(唐司空图 牛头寺)()翠筠敲竹,疏獉梅弄影,数声雁过南云。(南宋蔡伸 飞雪满群山)()幽院才容个小庭,疏獉篁低短不堪情。(唐齐己 幽斋偶作)()纤云溪上断,疏獉柳影中秋。(唐皎然 南楼望月)()垂謊饮清露,流响出疏獉桐。(唐虞世南 蝉)()微吹递遥泉,疏獉松对残月。(唐朱宿 宿慧山寺)()众木排疏獉影,寒流叠细纹。(唐曹松 中秋月)()背风藏密叶,向日逐疏獉枝。(唐杨师道 应诏咏巢乌)()冷蕊疏獉英如许,更无人知得。(南宋葛长庚 好事近赠赵制机)()柳寒凋密翠,棠晚落疏獉红。(唐骆宾王 在兖州饯宋五之问)

32、()繁花明日柳,疏蕊落风梅。(唐骆宾王 游兖部逢孔君自卫来,欣然相遇若旧)()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獉帘。(唐杜甫 晚晴)()鸳鸯机上疏獉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唐宋之问 明河篇)()晓鹊频惊喜,疏獉蝉不许拈。(唐张籍 和李仆射西园)例()()中“疏”的主体分别为“牖”“篱”“棂”,属于宫室类;例()()中“疏”的主体为“云”“烟”,属于天象类;例()()中“疏”的主体为“梅”“篁”“柳”“桐”“松”等植物;例()()中“疏”的主体为“枝”“英”“红”“蕊”等植物构件;例()中“疏”的主体为“帘”,属于用具类;例()()中“疏”的主体为萤火虫、蝉。例()()中“疏”与“密”对举。“稀”的义域也进

33、一步扩大,其扩展开来的主体有上古、中古汉语时期未见的植物及其集合、构件。酌举用例如下:()山南柳半密,谷北草全稀獉。(唐张说 扈从南出雀鼠谷)()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獉。(唐储光羲 野田黄雀行)()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獉。(唐李殷都学刊 年嘉 春日淇上作)()梧桐凋绿尽,菡萏堕红稀獉。(唐齐已 惊秋)()自锄稀獉菜甲,小摘为情亲。(唐杜甫 宾至)()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獉。(唐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例()()中“稀”的主体是草、桑树、杏花、落红、菜芽等植物及其集合、构件。例()中“稀”与“密”对举。“稀”“疏”在唐宋时期部分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如下表:表 “稀”“疏”在唐宋部分文献

34、中的使用情况文献稀(希)疏单复单复全唐诗(卷)敦煌变文校注四时纂要全宋词 陈?农书根据表 可以看出,“疏”在诗词、说唱文学作品及宋代农书中占据优势,但在唐代农书 四时纂要 中“疏”的用例少于“稀”。“稀”“疏”在唐宋农书中的表现迥异,原因何在?从整体上看,“疏”在唐宋时期均占优势,如此可排除时代因素。我们认为这或与地域因素有关。四时纂要 的作者为北方人。陈?农书 的作者在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西山隐居务农,并且该书论述的是中国宋代南方地区的农事。元明清时期,“稀”“疏”可用在三音词、四音词中。例如:()则听的韵悠悠的耳畔吹寒角,一回价不的催军鼓擂,响当当的助战锣敲,稀獉撒撒獉獉地朱帘筛日,滴溜

35、溜的绣幕翻风,只疑是古剌剌杂彩旗摇。(元刊杂剧三十种尉迟恭三夺槊 第 折)()那时正是十月下旬,没有月亮的日子,一路虽有路灯,却仍觉黑暗似墨、细雾如尘,一片白茫茫不辨人影,只有几个巡捕稀獉稀落落獉獉獉的在街上站着。(清曾朴 孽海花 第 回)()疏剌剌獉獉獉风摇翠竹,淅零零雨洒苍梧。(元陈克明 粉蝶儿怨别)()仰龙楼瞻风阙孜孜念念钦皇命,趁班随鹜序落落疏疏獉獉獉獉见乐星,更那堪一点丹诚抱忠敬。(元汤舜民 一枝花赠教坊张韶舞善吹箫)明清时期,“稀”在北方系语料中表现出很强的口语色彩。例如:()先将那稀獉?子了,将那挑针挑起来,用那密的?子好生着。(朴通事谚解 上)()那丫头才留了头,老大瓜留着个顶

36、搭,焦黄稀獉棱挣几根头发。(清西周生 醒世姻缘传 第 回)例()中“稀”与“密”对举。“疏”在明清小说中或用于较为文雅的景物描写片段,或用于韵文,大多不是口语的反映。例如:()看看天色又晚,但见:红轮低坠,玉镜将明。遥观樵子归来,近睹柴门半掩。僧投古寺,疏獉林穰穰鸦飞。(明施耐庵 水浒传 第 回)()雪欺衰柳,冰结方塘。疏疏獉獉修竹摇青,郁郁乔松凝翠。(明吴承恩 西游记第 回)()乃名其词曰 秋窗风雨夕。其词曰:“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獉竹虚窗时滴沥。”(清曹雪芹 红楼梦 第 回)“稀”“疏”在元明清时期部分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如表 。表“稀疏”义的“朗”在该期用例较少且

37、具有一定的方言色彩。如明冯梦龙 山歌 卷八“木梳”:“朗獉梳斜连霹脚后跟赶上,剔帚来得殷勤。”清毛奇龄 西河集 卷二十三:“腆颐贲?,黄白其色,鼻垂圜根细而须朗獉然。”山歌 是典型的明代吴语语料。毛奇龄,绍兴府萧山县(今浙江杭州第 期汤传扬: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市萧山区)人。表 “稀”“疏”在元明清部分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文献稀疏单双三单双三四元刊杂剧三十种全元散曲 全相平话五种农桑辑要 农桑衣食撮要王祯农书 二拍型世言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朴通事谚解花佣月令汝南圃史 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红楼梦(前 回)歧路灯儒林外史海上花列传儿女英雄传倦圃莳植记 花镜 农学纂要 蚕桑备要

38、 马首农言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商务印书馆,年,第 页。四、“稀疏”义词的共时分布根据 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稀菜种得 ”条,现代汉语方言“稀疏”义词的分布概况可以归纳如下:表 现代汉语方言“稀疏”义词的分布概况词项方言区稀官话(东北官话 、北京官话 、冀鲁官话 、胶辽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晋 语(),吴 语(),徽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平话(),土话(),乡话()疏吴语(),徽语(),赣语(),粤语(),闽语(),客家话(),平话(),土话(),畲话(),儋州话朗江淮官话(),吴语(),赣语(),闽语(

39、),客家话()稀朗江淮官话(),吴语(),赣语()朗稀赣语()疏朗吴语()稀稀朗朗 江淮官话(),吴语()松江淮官话(),吴语(),闽语()松拉冀鲁官话()宽西南官话()阔吴语(),平话(),闽语()薄江淮官话(),赣语(),闽语()空西南官话()亮兰银官话()淡中原官话()少兰银官话(),西南官话()拉兰银官话(),晋语()有些地点两种说法并存。“疏”“稀”并存的方言点数为江淮官话 、徽语 、赣语 、粤语 、闽语、平话;“疏”“阔”并存的方言点数为闽语;“疏”“薄”并存的方言点数为平话 ;“疏”“疏朗”殷都学刊 年并存的方言点数为吴语 ;“朗”“稀”并存的方言点数为赣语 、闽语 ;“朗”“薄

40、”并存的方言点数为闽语 。除了以上两两兼用的情况,还有诸如表中所列“稀朗”“朗稀”“疏朗”这样的合称形式。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表“稀疏”义的主导词有“稀”“疏”“朗”,此外还有“稀朗”“朗稀”“疏朗”“稀稀朗朗”“松”“松拉”“宽”“阔”“薄”“空”“亮”“淡”“少”“拉”等。从省级行政区来看,“稀”主要分布在东三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疏”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江西、海南、台湾等省份有分布。除了广西省,“朗”在“疏”分布的省份中也有分布。从地理分布角度看,“疏”“朗”及其他词形在东南部省份中错

41、综复杂地分布,其余基本都是“稀”的地盘。从方言分区来看,“稀”主要分布在官话区、晋语、徽语、湘语。此外,在吴语、赣语也有相当的分布,在闽语、平话、土话有一定的分布。“疏”主要分布在粤语,此外在闽语、客家话、平话、吴语、赣语等方言区也有分布。“朗”在吴语、赣语、闽语等方言区有分布。汪维辉指出:“由哪两个词构成一对 最佳反义词,是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所论甚是。以“稠密”“稀疏”义词为例,中原官话说“稠”“稀”、东北官话和西南官话说“密”“稀”、粤语说“密”“疏”等等。根据以上所举例句及我们的调查,在汉语词汇史上,“密”与“疏”、“稠”与“稀”构成最佳反义词。五、“稠密”“稀疏”义词的语义演变前文

42、主要从历时、共时角度考察“稠密”“稀疏”义词成员及分布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本节主要阐述“稠密”“稀疏”义词中一些有规律的语义演变路径。(一)从空间上的“密度域”到时间上的“频度域”“稠”“密”“稀”“疏”均有这一语义演变。它们在后一种用法中的用例,如唐白居易 乐世:“管急丝繁拍渐稠獉,绿腰宛转曲终头。”唐齐已 早秋雨后晚望:“暑气时将薄,虫声夜转稠獉。”西游记 第五十九回:“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獉。”唐五代贯休 夜对雪寄杜使君:“鹤?声偏密獉,风焦片益粗。”南宋范成大 菩萨蛮寓直晚对内殿:“彤楼鼓密獉催金钥,沉沉青琐重重幕。”金瓶梅词话 第六十九回:“他虽是干这营生,好不干

43、的最密獉。”西游记 第九十五回:“那妖精与行者又斗了十数回,见行者的棒势紧密獉。”汉书刘向传:“自建始以来,二十岁间而八食,率二岁六月而一发,古今罕有。异有小大希獉稠,占有舒疾缓急,而圣人所以断疑也。”唐顾况 竹枝:“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獉。”唐李端 江上逢柳中庸:“星沉岭上人行早,月过湖西鹤唳稀獉。”前文引用了王云路、王诚对“疏”核心义的分析,接着他们指出:“动作间距离大,就是时间段的距离大,就是迟缓 楚辞九歌:疏缓节兮安歌。文选陆机 演连珠 :鼙鼓疏击,以节繁弦之契。都是打节拍前后间距时间长。汉王褒 四子讲德论:减膳食,卑宫观,省田官,损诸苑,疏繇役,振乏困。这是两次征徭役的时间

44、隔得远。”相关的复音词有“疏钟”“疏籁”“疏引”等。“疏钟”即“稀疏的钟声”。南朝梁徐陵 玉台新咏集序:“厌长乐之疏钟獉獉,劳中宫之缓箭。”唐皇甫冉 寄刘方平:“石径幽人何所在,玉泉疏钟獉獉时独闻。”“疏籁”即“稀疏的声响”。宋秦观 寄曾逢原:“丛薄起疏籁獉獉,众鸟鸣且飞。”“疏引”义为“断断续续地叫”。南朝梁沈约 愍衰草赋:“秋鸿兮疏引獉獉,寒鸟兮聚飞。”唐骆宾王 在狱咏蝉 诗序:“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獉引獉,发声幽息,有切尝闻。”(二)从“密度域”到“浓度域”“稠”“稀”均有这一语义演变。它们在后一种用法中的用例,如西汉?胜之?胜之书溲种法:“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蚕矢、羊矢各等分,挠令洞洞

45、如稠獉粥。”齐民要术养牛、马、驴、第 期汤传扬: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汪维辉:“遐 迩”与“远 近”,语言研究 年第 期。王云路,王诚: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骡:“取黍米一升作稠獉粥,以故布广三四寸,长七八寸,以粥糊布上,厚裹蹄上疮处,以散麻缠之。”唐寒山 诗三百三首 之二九二:“清沼濯瓢钵,杂和煮稠稀獉獉。”元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或是捶麻柘稠獉调豆浆,或是煮麦麸稀和细糠,他每早合掌擎拳谢上苍。”金瓶梅词话 第二回:“不多时,便浓浓点两盏稠獉茶,放在桌子上。”又第二十八回:“被春梅一口稠獉唾沫哕了去。”儒林外史第三回:“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

46、,吐出一口稠獉涎来。”海上花列传 第四十二回:“云甫料病势不妙,正待走开,忽觉漱芳喉咙?的声响,吐出一口稠獉痰。”齐民要术作酢法:“粥稠獉则酢,稀獉则味薄。”北宋苏轼 次韵田国博夫南京见寄 之二:“火冷饧稀獉杏粥稠獉,青裙缟袂饷田头。”元陈思济 漱石亭和段超宗韵:“风波万顷一官微,羡杀田家豆粥稀獉。”醒世姻缘传 第八十七回:“你捞了稠的去了,可也让点稀獉汤儿给别人呵口。”应该看到,在汉语中不仅有从“密度域”到“浓度域”的演变,也有从“浓度域”到“密度域”的演变。现代汉语方言中用“浓”“淡”来表示“稠密”“稀疏”义即是其例。英语中的“”也兼表“密度”和“浓度”,但与汉语又有不同。汉语表示的是液体

47、的浓度,而英语表示的是气体的浓度。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版)“”条义项“密集的;稠密的”:密集的人群 密林;义项“浓密的;浓重的”:浓雾;浓烟;浓烈的气体。(三)从“密度域”到“情感域”“密”“稠”“稠密”“疏”等均有这一语义演变。它们在后一种用法中的用例,如 全三国文卷二十五钟会 刍荛论:“凡人之结交,诚宜盛不忘衰,达不弃穷,不疑惑于谗构,不信受于流言,经长历远,久而逾固。而人多初隆而后薄,始密獉而终疏獉,斯何故也?”唐韩愈 南山诗:“或戾若仇雠,或密獉若婚媾。”初刻拍案惊奇 卷二:“却说姚家有个极密獉的内亲,叫做周少溪。”金瓶梅词话 第六回:“自此和妇人情沾肺腑,意密獉如胶。”北宋杨无咎

48、 长相思:“重见想、欢情更稠獉。”型世言第三十七回:“正是:乍入巫山梦,云情正自稠獉。”又第四十回:“晚间女子来,为要相别,意兴极鼓舞,恩情极绸密獉獉,却不免有一段低回不快光景。”红楼梦 第三十四回:“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獉獉,竟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王云路、王诚指出“疏”作形容词,有冷淡义。后汉书班超传:“广德礼意甚疏獉。”(四)从“厚度域”到“密度域”现代汉语方言中有用“厚”“薄”来表示“稠密”“稀疏”义的,这是从“厚度域”到“密度域”的演变。英语中的“”“”均兼表“厚度”和“密度”。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 版)“”条义项 “厚的;粗的”、义项 “拥满;挤满;充满;弥漫”;“”条义项 “薄的;细的”、义项 “(毛发)稀少的;稀疏的”。根据“世界语言同词化在线数据库(:)”,“厚”义与“稠密”义在 个语系的 种语言中被同词 化 了(“”“”)。责任编辑:郭昱康邦显殷都学刊 年王云路,王诚: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