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8178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OMEDYWORLD79校园新视界摘要: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实施更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并结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音乐部分中“以全面贯彻立德树人、聚焦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论述和指引,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着力于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优化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高校声乐人才培养相关问题展开分析,首先阐述了高校教育重要性;其次从美育、德育、智育方面分析声乐专业的育人价值;三是对声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挖掘;最后根据高校的特点和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探索相应的实践方法。关键词:音乐教育;声乐;人才培养;实践研究高校对于服务一线的教育人才培养问题是

2、当下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重要领域,高校音乐教育更应发挥民族音乐文化特色浓郁的特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魅力,深挖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精神品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在声乐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思想教育元素,以培养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教育教学人才。一、高校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在此背景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融入各级各类学科的人才培养尤为重要。高校既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又是高等学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

3、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部分高校少数民族的学生生源占比较高,语言、宗教、文化、习俗与汉族学生差异较大,因此该部分高校人才培养内容要突出民族特色和育人价值。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在音乐作品中的优秀民族文化、思想内涵、精神品格需要新时代的音乐专业执教者和大学生们挖掘并理解传承。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尤为重要。其对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和文化自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音乐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文化理解、艺术表现等密切联系起来,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是为贯彻落实党的相关政策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

4、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这也进一步发挥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在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政意识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保障。二、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育人价值声乐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课,也是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的核心构成。高校声乐课程把新时代政治理论知识与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以及知识和技能学习三者相融合,集思想性、艺术性、专业性、时代性为一体。不仅关注专业训练,更注重思想教育。声乐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美育、德育、智育方面的功能,是全面落实音乐审美育人,更新声乐专业人才培养观念

5、的重要途径。(一)实现音乐学科的美育、德育、智育价值1.美育价值。声乐专业人才培养以声乐作品、演唱技巧以及声乐相关学科知识等为媒介,培养学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陈麒龄(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西昌 615000)COMEDYWORLD80校园新视界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及思想观念,并将自我对声乐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与声乐演唱情感表达充分融合外化于声乐演唱实践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充分体现了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美育价值。一方面,其主要表现为:从音乐审美感知和音乐文化理解上陶冶情操,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热情。当代大学生时常会因压力过大

6、等因素陷入负面情绪中,优秀的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可以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使负面情绪得到一定的释放。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节奏与乐调有着能深入人心的强烈力量,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滋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优秀的声乐作品所演绎的情绪与意境能带给人无穷无尽的精神享受和审美体验,具有较强的美育价值;另一方面,其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声乐学习者和教育者更加多元化的感知、理解音乐中的美,更加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声乐作品、声乐演唱中的美,帮助学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音乐审美内涵的角度审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开阔心境、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情绪调解能力,帮助

7、其塑造崇高的审美理想与高尚的审美修养。2.德育价值。德育教育是我国各阶段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一些体现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的声乐作品既能使学生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内在得到一定的升华,例如党的女儿 白毛女 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歌剧中的唱段。首先爱国主义教育是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德育功能之一,在声乐专业人才培养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执教者终身要践行的任务。作为炎黄子孙几千年来构筑起来的情感,通过声乐学习的浸润和对声乐作品的表达,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思想的进一步树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次,集体主义精神也是德育教育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在声

8、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用不同的形式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演唱合作的能力,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优化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选取此类声乐作品进行理解和训练,或者是通过合唱、重唱、对唱等作品演绎的形式进行声乐活动和人才培养实践。3.智育价值。智育教育的开发和培养与声乐专业人才培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声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声乐学习更具抽象性和能动性,需要学生充分理解歌唱方法和技巧的同时合理调度歌唱乐器的自己,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的科学训练,思维能力的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和鉴赏能力,智育的价值具体体现在:首先其能够培养良好的记忆

9、力,在声乐发声训练和作品演唱阶段,学生需熟悉并记住各发声器官的状态并积极调度;其次声乐演唱有助于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声乐作品鉴赏和声乐作品的演绎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和老师演唱示范的观察能够提高学生观察学习能力,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和根据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想象能够充分调动声乐演唱者的想象力,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声乐教育智育价值。三、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传授+示范+模仿”等。而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声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具有民族性、拓展性、时代性的。第一,教学场所方面,创新的人

10、才培养模式不局限于传统的音乐厅或者是音乐课堂,其可以拓展到学生生活的空间,其中就可以包括学校的剧场、校外实训基地、具有民族特色和美丽风景的特色村寨等。例如规定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音乐采风、素材收集,选取既符合主题意蕴又能凸显民族特色、地域风情的歌曲进行分享和演唱,并录制下来。将歌曲的思想精神、民族文化以及具有特色和正能量的歌曲旋律通过互联的方式将歌曲的精神内涵进行进一步分享和传播。第二,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活动。声乐选曲方面可选择合唱、对唱、民族歌剧、歌舞剧和情景剧等具有艺术性和民族性的作品进行演绎,根据作品内容灵活地拓展为多环境中的艺术实践。例如,笔者所执教的高校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就可以选

11、取根据红军长征中在此地区发生的故事创作而成的民族音乐舞蹈剧选段情深谊长指导学生进行演绎,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二度创作和演绎作品,体会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凝聚力、家国情怀、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等思想的熏陶和启迪。(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法第一,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的声乐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声乐教学能力,还要加强教学能力和对声乐作品中思想内涵、民族音乐特色的探究。首先,教师要根据民族地区文化特点,认真储备思想理论知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COMEDYWOR

12、LD81校园新视界习思政教学相关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第二,丰富学生音乐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声乐是既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演唱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好的声乐作品教学和实践可以影响与塑造学生品格。声乐教学一定要把握情感性与示范性相融合的原则,帮助学生从审美感知和情感体验入手,理解作品思想内涵,体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音乐文化的碰撞。以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作为核心要素,全面落实提升声乐专业人才音乐和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第三,优化上课方式。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多采用小组课或“一对一”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针对性强的优点,但是也会存在注重技能却缺

13、乏学习合作性、主动性的弊端。特别是对于部分高校的声乐专业学术,其毕业后大多要服务于当地的基础音乐教育,更需要音乐教师多元化、多角度融入民族自信、文化传承、爱党爱国等思想。将民族音乐文化和精神品质从思想层面、精神层面的感化和渗透在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上课方式不能单一的以“小组课”和“一对一”来实施,而应当结合声乐舞台实践教学与模拟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采用对唱、二重唱、表演唱的方式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诠释和演绎,更深层次的体验声乐作品中的内涵。例如,民族歌剧选曲天边有颗闪亮的星在歌剧中三次都以不同的演唱形式出现,在完成歌曲旋律和歌词的学习后应当针对此歌曲,以分组对唱、三重唱、合唱的形式对

14、这首歌曲进行表演唱,学生需理解作品每个片段的背景、思想情感、寓意才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情感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三)拓展人才培养内容教学内容是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内容的选择上除了要注重艺术性和演唱性,更应该以歌曲的思想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为核心,从歌曲体裁和歌曲演唱形式两方面来选取声乐作品。第一,从歌曲体裁方面,可以选用大量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这样既能从演唱技术技能方面规范学生的歌唱状态和咬字归韵;又能从作品内涵和思想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体会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加之优美的旋律对作品的进一步诠释,使学生在学习歌唱方法和技巧的同时,

15、感受声乐作品中的民族精神、思想内涵,从而更好地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选取其本民族优秀的声乐作品,既可以通过声乐作品感受地域民族文化风俗和文化,又能进一步加深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情感。第二,从作品的演唱形式方面,不再单一选取独唱作品,而是多元化的选取大量的民族歌剧、舞剧、音乐剧中的选段进行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实践训练,进一步增加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同时又能从多元化的演唱形式中让学生全方位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体会艺术形象的品格和情操,这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结语总体来看,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作

16、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应结合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把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民族音乐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深度挖掘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内涵,拓展声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音乐核心素养培养、品格塑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学生以音乐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建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坚持不懈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基金项目:本文系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校级教改项目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CYZJG202107。参考文献1 赵月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及对策 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4-129.2 杨真.课程思政背景下红色音乐文化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73-75.3 赵月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及对策 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4-129.4 耿进昂.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J.时代报告,2017(20):63-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