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一)陋室铭(刘禹锡)【考情盘点】20092016云南各地市均未考查此篇。一 文学常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二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语。(1)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无丝竹之乱耳()(9)无案牍之劳形()三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4)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四课文内容理解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2、请具体说明。2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了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十二)岳阳楼记(范仲淹)【考情盘点】(2012玉溪课内单篇阅读;2011昆明课内外对比阅读)一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二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语。(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百废具兴()(3)增其旧制()(4)属予作文以记之()(5)予观夫巴陵胜状
3、()(6)前人之述备矣()(7)然则北通巫峡()(8)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9)山岳潜形()(10)薄暮冥冥()(11)忧谗畏讥()()(12)而或长烟一空()(13)宠辱偕忘()()(14)予尝求古人人之心()(15)或异二者之为()(16)先天下之忧而忧()(17)微斯人()(18)吾谁与归()三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文:(2)属予作文以记之。译文:(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译文:(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译文:(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文:(7)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译文:(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10)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四课文内容理解1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2选文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你朗读第三、四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3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迁客骚人的情:古仁人的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4.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5.第五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作者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