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概念隐喻视角下中央文献核心术语翻译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644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念隐喻视角下中央文献核心术语翻译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概念隐喻视角下中央文献核心术语翻译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概念隐喻视角下中央文献核心术语翻译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75概念隐喻视角下中央文献核心术语翻译研究概念隐喻视角下中央文献核心术语翻译研究*袁艺轩李佳慧张苑(青岛理工大学,青岛,266555)【摘要】中央文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话语体系,其成功英译有助于提高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传播力,争取国际话语权。本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研究语料,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将语料中所涉及的核心术语进行整理分类,归纳总结出不同背景下中央政治文献常用隐喻表达类型、内含及作用,提出中央政治文献翻译策略及方法,使读者能够很好地理解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话语风格,并能够清晰、准确地向世界读者宣传党的中央政治文献。【关键词】概念隐喻;翻

2、译策略;中央文献;核心术语一、一、引引言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统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治国理政第三卷中集萃了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极具原创性、时代性和指导性。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运用了大量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术语隐喻,不仅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独特的核心术语外宣话语体系,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风格和魅力,而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军事、外交等领域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思想之窗”(辛鸣,2023)。治国理政第三卷英

3、译版一经发行,在海外畅销并且得到了高度评价。基于概念隐喻在治国理政第三卷及中央文献中的主导地位,为了将中国之声及习总书记的治国理念准确贴切地传递给外国读者,同时保留源语言的语言风格和特色,探究中央文献核心术语中概念隐喻现象的翻译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就隐喻而言,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就开始了对隐喻的研究,其先后经历了“对比论”“代替论”两个时期,但都只是基于词汇层面,仍然属于修辞学范畴;1936 年,理查兹提出了“隐喻互动论”,将隐喻作为一种语义现象放在句子中进行研究。直到 1980 年,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我们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

4、上是隐喻性的。(Lakoff,G.&Johnson,1980)”这一理论革命性地将概念隐喻当做一种思维方式,推动了概念隐喻的进一步发展。相比之下,国内对于概念隐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且多集中在有关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和概念隐喻属性研究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解决。此外,专门针对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概念隐喻现象的研究也不为多见,中国知网中仅有 6 篇文献包含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概念隐喻”,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面对日渐复杂的国际形势,对于中国中央文献的翻译研究不能止步于此,我们更应加快脚步。因此,本文将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

5、卷为语料,了解梳理其中的概念隐喻类型,探讨其认知机制,将概念隐喻分为不同维度;并通过中英对比研读,提出概念隐喻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总结出极具中国特色的翻译策略,构建英汉平行语料库,形成中国特色核心术语外宣语料库,进一步增强国际社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让世界看到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蓬勃气象。*本文系大学生创新训练国家级重点支持领域项目“概念隐喻视角下中央文献核心术语翻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S202210429082)的研究成果。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76二、概念隐喻理论概述二、概念隐喻理论概述“隐喻”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

6、腊时期,在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他首次提出了“隐喻”这一概念,但讨论的范围一直局限在修辞学领域。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概念隐喻”,开创了“认知隐喻”的先河。他们认为,“隐喻并非只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人类思维过程的一种机制,一种用于理解抽象概念以及事物的重要机制”(Lakoff,G.&Johnson,1980)。为了更好地理解,Lakoff 引入了“域”的概念,始源域(Original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都是概念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概念隐喻理论中,始源域是一个概念域,指描写一个语义单位时所涉及的概念

7、,是一个比较具体直观的概念范畴;目标域是一个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范畴(陈晓倩、郭书法,2022)。概念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即始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王芳,2021)。映射则是认识、思考、理解与表达的过程。基于概念隐喻与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形成了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概念相连贯的系统。比如,在我们的文化中常常认为“多为上”“好为上”。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及社会环境的不同,各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也存在一定差异,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有时会大相径庭。此外语言能力、心理驱动、身体经验等也会造成人们对隐喻理解的差异(胡维、徐嘉怡,2022)。因此,这为译者在隐喻双语

8、转换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中央文献核心术语的翻译是党和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翻译的精准性是实现各方有效交流的关键。因此,在进行中央文献翻译工作时,要格外关注由上述因素导致的核心术语中隐喻认知差异的现象。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概念隐喻现象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概念隐喻现象概念隐喻是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已知的、熟悉的、具体的概念理解未知的、陌生的、抽象的概念(陈晓倩、郭书法,20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运用了大量的概念隐喻,生动形象地向世界展现了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和高超技艺。通过对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概念隐喻现象进行整理,以始源域为标准进行

9、分类,大致可分为:“旅行隐喻”“建筑隐喻”“人体隐喻”和“战争隐喻”。还有一些隐喻,如“疾病隐喻”“竞赛隐喻”等,由于出现次数较少,在此不做进一步研究。下面针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四类做详细阐述。(一一)旅行隐喻旅行隐喻旅行隐喻属于概念隐喻中的结构隐喻(池梦艳、唐浩璇,2022)。旅行隐喻是指一个事物从出发点沿某一路径有目的性地移动至目的地。这一过程包含了旅行的起始点、旅行的方式、旅行中的困难、旅行的意义等信息,能够有效地映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发展目标、发展路线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例 1.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2020)。例句中出现的“路”“走”是旅行隐

10、喻的典型的标志词。“老路”是指改革开放前旧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中央权力高度集中,关起门来搞建设,使原本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日渐衰落。“邪路”是指抛弃人道民主、科学进步的社会主义旗帜,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用“路”来映射发展模式,可以将“发展模式”这一抽象概念进行具体化、形象化,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治国策略的探索与追求。(二二)建筑隐喻)建筑隐喻建筑隐喻属于概念隐喻中的结构隐喻,包括普通建筑及环境(卢艳,2022)。治国理政第三卷中高频使用建筑作为始源域对国家发展过程进行映射。“根基”“台阶”“工程”等都是建筑隐喻的激活词。国家发展就如同盖房子,首先要有清晰的发展蓝图就如同在施工之前需

11、要确定好设计图。接着需要打下稳固的地基,国家发展亦是如此,不一味求新,不好高骛远,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77例 2.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习近平,2020)。“台阶”本是指用砖、石、混凝土等筑成的一级一级供人上下的建筑物。在此句中用来形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迈上新的台阶”就是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进展。利用“台阶”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有形化,增强其说服力。(三三)人体隐喻)人体隐喻人体隐喻是指利用人体的身体结构和行为举止对目标域进行映射。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常见的人类隐喻有“手拉手、肩并肩”“立足”“开拓者”

12、“摘帽”等,大概可以分成实体隐喻和非实体隐喻两种。对于出现明显的身体结构关键词的表达,如“手”“足”等,称为实体人类隐喻;而非实体人类隐喻是指通过人类的行为举止对抽象概念进行映射。例 3.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习近平,2020)。例 4.什么东西都往脱贫攻坚上靠,穿马甲,涂脂抹粉争资源争项目(习近平,2020)。例 3 中“主心骨”是指可以依靠的核心力量。用“主心骨”来表达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利益的守护者,为社会主义发展掌舵领航,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核心地位。例 4 中,“穿马甲”这一说法出自赵本山的小品钟点工,是指为了让认识你的人猜不到,在常用的用户名外再注册的其他名字,在此句

13、中用来形容脱贫攻坚过程中弄虚作假、偷天换日的现象。“涂脂抹粉”指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在此用来形容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指导工作不到位、不精准,使得有些地方腐败现象、形式主义滋生,使政府失去公信力。(四四)战争隐喻)战争隐喻战争隐喻涉及范围极广,常常出现在政治、经济、生态等方面。利用战争因素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赋予其斗争性、紧迫性、残酷性,人们从而更好地认识、理解、体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战争隐喻负载词有“全面部署”“冲锋号”“捷报”等。例 5.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习近平,2020)。例 5 中“排兵布阵”是战争隐喻的激活词,原本指排列队伍,

14、摆列战斗阵势。在此句中是说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各尽所能,各显身手。这一过程与战争类似,体现了防范化解危机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促进全党人民保持斗志昂扬的精神。四、中央文献概念隐喻英译策略四、中央文献概念隐喻英译策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中国话语体系的集中体现。为了推动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对中央文献核心术语中的隐喻现象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作为理论指导,也要注重方法的选择,要根据翻译目的审慎地进行选择(陈芳,2023)。概念隐喻不同于其他普通文本,其翻译过程是将源语进行解读、投射再进行转化。这一过程是以文化背景和认知

15、模式为导向的,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事物理解的偏差。因此译者需要关注原文文本与目标文本中语言内涵的对等。本文总结了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中出现的三种翻译策略。(一一)对等翻译法)对等翻译法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Nida)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层面的对等,还包括言内意义,风格和文体对等(Nida,Eugene A.,1993)。中央文献属于政治纲领性文件,且其中含有较多极具中国特色的内容,在英译过程中,若不考虑文本形式,译文就会失去原有的风格。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文要做到与原文在内容上完全对等,在形式上尽量对等。在功能对等的前提下,如果一个概念同时存在于始源域

16、和目的域,且语义内涵对等,那么译者就可以采取“对等翻译策略”,以赋予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相似的感受(陈奕如,曾涛,林海欣,陈树坤,2022)。例 6.中国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习近平,2020)。The peoples armed forces have taken solid strides on the path of building a powerful military with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78Chinese characteristics.例 6 中“迈出”“步伐”是典型的旅行隐喻关键词,“迈出坚定步伐”在中英文中都是指坚定不移地朝目标努力,译者将其译

17、作 have taken solid stride,直接将始源域对目的域进行映射,突出展示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军队强军行军的坚定目标,让读者充分地感受到人民军队勇担时代重任的豪迈气概。(二二)隐喻转换法隐喻转换法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差异会导致语义缺失现象,在隐喻翻译中始源域和目的域存在偏差,即始源域中的喻体表达无法对应目的域中的喻体表达,这是就需要译者采用“隐喻转换法”,用与之意义对等或相似的喻体代替源域中的喻体表达,从而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对等,提高可读性。而在普通文本中,转换法并不常用。例 7.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习近平,2020)。Basic research is the

18、bedrock of the whole scientific system.例 8.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习近平,2020)。We must have the determination to get rid of all outdated thinking and ideas and all institutionalailment,and to break through the blokades of vested interests.例 7 中的“源头”属于旅行隐喻关键词,而译者将其译作“bedrock”,属于建筑隐喻,强调了基础研究对构建

19、科学体系的根基性作用。例 8 中的“藩篱”本意是指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是建筑隐喻关键词,而在译文中将其译作“blokade”,是战争隐喻的激活词,凸显了突破利益固化的紧急性。以上都进行了概念映射的转换,保留了始源域中喻体意义,在目的域中用表达相似意义的喻体进行替换,达到转换目的,实现语义对等。(三三)隐喻省略法)隐喻省略法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较大差异,中文属于义合性语言,英文属于形合性语言,因此汉译英过程中多采用语义性省略,就普通文本英译而言,常常对概念范畴类词以及语义重复表达的信息进行省略。而在中文中的一些特色隐喻表达在英文中并不存在,并且也很难在目的域中找到合适的喻体进行映射时,译者应采取“

20、隐喻省略法”,直接将始源域中的喻体省略,直接对源语进行解释,从而准确地表达源语的意义,方便读者对源语的理解。例 9.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2020)。We must relieve Beijing of functions nonessential to its role as the capital and use this effort to drive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例 9 中的“牛鼻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隐喻表达。习近平总书记用“牛鼻子”来

21、映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能够有效地表达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但在英语中并不能表达这一含义,这一概念映射在目标域中发生了偏移。如果直接译成“Cows nose”将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因此,在译者们充分理解其背后含义后,将其翻译成“relieve Beijing of functionsnonessential to its role”,不仅达到了 语义上的平衡,还极具中国特色。五、结束语五、结束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一部关于中国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和内外政策的重要著作。习三中核心术语的隐喻现象成功英译对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习近平治国

22、理政第三卷的英译本进行翻译研究,将不同背景下常用概念隐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不同维度下的概念隐喻类型,探讨其中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机制,进行认知分析并结合认知、思维等主观因素,提出中央政治文献中核心术语的翻译策略,使读者能够很好地理解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话语风格,不断提高外宣话语的质量和接受度,为今后概念隐喻理论下的外宣翻译研究提供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79新思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2Nida,Eugene A.Language,

23、Culture and Transl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1993.3陈晓倩,郭书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政治话语隐喻翻译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2,31(1):7883.4王芳.概念隐喻视角下英汉隐喻翻译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21,(16):3840.5胡维,徐嘉怡.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政治文本中的隐喻英译翻译策略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43(6):8081.6池梦艳,唐浩璇.概念隐喻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22,(2):24

24、26.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8卢艳.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及其汉英翻译策略研究J.现代英语,2022,(13):5761.9陈芳.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过程研究评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能力范畴化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3(02):121122.10陈奕如,曾涛,林海欣,陈树坤.论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J.英语广场,2022(16):1415.11辛鸣.为读懂读透中国打开“思想之窗”EB/OL.20220718.http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re Terms in Central Literature

25、from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Yuan YixuanLi JiahuiZhang Yuan(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Qingdao,266555)AbstractCentral party literature is a political discours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hesuccessful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helps to enhance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26、Chinese characteristicdiscourse system and strive for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The study aims to organize and classify thecore terms involved in the corpus,as well as summarize the commonly used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connotations,and roles in central political literature under different back

27、grounds.Furthermore,it proposes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central political literature by using 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China III as the research corpus and setting the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 thetheoretical framework.By doing so,readers can gain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que politicaldiscourse styl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rately promote the partys central political literature toreaders around the world.Key wordsConceptual metaphor;Translation strategy;Central literature;Core terms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