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 (1).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639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7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 (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 (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 (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第期第 卷(总第 期)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J OUR NA LO FHUA I NANVO C A T I ONA L&T E C HN I C A LC O L L E G ENO,VO L,S e r i a lN o 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李颖(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 )摘要:近些年,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思政教育工作,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与实施办法,指出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专业教学,旨在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因此,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明确专业课程属性和价值属性,挖掘并利用课程蕴藏思政资源,以师范专业知识教育为“体”,将专业育人观念作为“魂”,使

2、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形成“共振效应”,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高速发展输送更多教育人才.关键词: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所有院校、教师和课程承担起育人职责,与思政课程配合,协同育人.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 刚要)明确提出要结合不同专业特质与优势,探究专业育人目标,挖掘知识蕴藏的思政元素,拓展专业广度、温度,强化专业的知识性和人文性,促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因此,师范专业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内化成德行,这也是立德树人任务实现的新抓手,助力学生在教育岗位工作

3、中真正发挥自身价值.一、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课程思政建设是高师院校师范专业教师对“传道授业”的追本溯源,也是所有教师的应循之本,不仅要精于“授业”,更要将“传道”作为责任,心系国家,牢记社会责任.课程思政主要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授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将此种自信与自身思想及行动相融合,形成文化自觉.针对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而言,其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要求.师范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育人作用一显一隐,相互协作,促使高师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发挥最大效应.师范专业主要培养职业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者,必须具备专业素养,特别是要拥有健康的教育理念和道德品质.由此,每一个师范学生都要热爱教

4、育事业,明确自身教育责任及义务,从而自主接受专业教育和思政熏陶.另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教育岗位对师范生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师范生具备扎实知识,还要求师范生拥有较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更好教育学生,培养更多符合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所以,高师院校在培养未来教育者时,应给予其师德培养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是关键,将课程思政融入师范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师范生树立积极职业观念,形成强烈职业认同感,以此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教育者.二、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原则(一)循序渐进原则应将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与实现高质量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课程思政建设

5、全程,并重视各子系统和要素的循序渐进.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属于动态化发展系统,不同要素和系统结构呈现了该系统的层级性、关联性.层级性特征实现要遵循渐进原则,而整体性特征实现要遵循贯穿性原则.在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建设中,尊重循序渐进原则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要素分离和体系散乱等问题,还能推动各要素相互衔接,在具体应用中提高育人成效.(二)守正创新原则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必须守正创新,以此培养更多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优质人才.进一步来讲,“守正”即指守住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创新”即指改革课程教学.从本质角度分析,课程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

6、关于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J A S );集美大学“习近平三部实录研究项目”:习近平履职福建省期间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论述研究(项目编号:X J P )作者简介:李颖(),女,四川威远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思政主要职责是使各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教学实现同向同行,需要落实到具体院校与专业,并以守正创新原则为指向.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建设的守正创新,体现于兼顾该课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而“守正”是指保证课程思政策略正确,“创新”是指培养高质量、高水平师资.(三)同向同行原则课程思政育人效应实现既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各要素同向同行,又要求思政育人体系和育人环境同

7、向同行.因此在对师范专业课程思政进行建设时,应以同向同行为基础原则,确保育人方向和步调一致.具体来讲:创建子体系间的横向联系,加强各体系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创建课程思政和社会教育人才需求、行业发展的联系,借助线上下、校内外有机合作,发挥教师“主力军”、课堂“主渠道”作用,打造全方位育人机制.三、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一)加强高师院校顶层设计,发挥课程育人合力首先,在学校层面,围绕课程思政工作建设领导小组展开顶层设计,加强学校党委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与引导;构建党委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师生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创建由课程、网络、实践和心理等模块组成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同时,建立

8、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负责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指导教学实践,根据价值塑造、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等要求,完善教学资源,集中育人合力,发挥协同效应.然则要注意,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思政教育重点要有所差异,这样才能保证思政育人工作发挥应有效能,助力师范生健康成长.其次,增强教育合力.无可厚非,各院系是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推进者,依托课程思政总体要求,完善课程教学资源,推进显隐性教学,彰显课程思政思想价值引领功能.具体可从以下三点着手,第一,拓展育人宽度,由思政教师、优秀毕业学生和师范专业教师构成教学共同体,合作挖掘师范专业课程蕴藏的思政元素,实施分层协作教学,建设完备育人机制.第二,加大育人深

9、度,以师范专业特性为入手点,在人才培育方案设计、课程标准制定和教学资源开发等环节,聚焦于“铸魂育人”主题,将价值观教育和师范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认可职业、敬爱职业,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三,拉长育人长度,适当延伸师范生学习时间,摆脱时空禁锢,同时加强师范生职后培训,延长思政育人链条,将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到位,实现终身学习目标.最后,强化师范生主体意识.作为评价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关键,高师院校必须明确学生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主体位置,借助学生力量高质量开展思政工作.实践践行如下:学生干部属于学生群体的核心成员,是师范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不可缺少的辅助力量,应通过引导学生参加

10、学校思政工作、合理使用社会教育资源等方式,提高思想素养与工作能力;借助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挖掘校园文化特色,打造浓郁的人文气息及职业氛围,加深师范生对未来岗位工作的了解;发挥学校各组织思想、实践与文化育人功能,促进思政工作朝着全面、精细方向迈进.(二)深挖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发挥课程育人效应课程思政是通过深挖、利用与转换师范专业课程蕴藏的思政资源落实.纲要 明确提出要深挖各专业课程与教学方法中的思政资源,深入合理利用专业课程潜在思政资源,也是专业课程充分发挥自身育人效应的前提.课程思政资源是指专业知识体系所蕴藏的思想价值或精神内涵,立足存在形态分析,师范专业课程,思政资源是师范专业知识内生的,并不

11、是外在附加.师范专业课程既承载着培养师范生所需的知识和思想信息,又囊括师范学生人格养成、品质塑造等核心要素.其中,前者往往以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作为表现形式,而后者则主要包括情感、价值观等隐性要素.换言之,师范专业本身就蕴藏了价值元素,是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依据.另外,思政资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伦理、健全人格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等.而且,思政资源并非可以直接搬用,其需要借助师范专业教师进行挖掘、利用、转化,然后融入师范专业课堂教学活动.在师范专业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进程中,教师要深挖各知识点蕴藏的价值观,挖掘不同专业造就学生完善人格、正确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精神元素,并借

12、助教学语言进行呈现,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首先,师范专业教师应深度挖掘课程思想价值、精神内涵,根据师范专业育人要求创建立体式“思政资源库”.其次,科学分类专业知识体系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师范专业课堂教学,通过实践应用发挥课程思政育人效应.(三)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程,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既属于课程观和育人观,又属于专业教学实践活动.针对高师院校师范专业来讲,课程思政应融入专业课程建设各环节,渗透课程教学各方面.其一,在教学目标上,统筹教书育人基础目标、课程建设整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卷体目标和专业知识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程,合理规划专业教学内

13、容安排,充分发挥知识教育、价值塑造与能力强化协同效应.其二,在教学内容上,创建符合师范专业特质、合乎专业育人要求的教学“资料包”.以师范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全面挖掘可以利用的思政价值元素,结合课程思政工作要求创建“思政资料库”,并保证满足课堂教学要求,将优质思政资源和课程教学知识有机结合.其三,在教学模式上,应借助多元教学手段,将师范专业育人观念融入教学准备、实施和评价等环节.而师范专业教师则要结合知识特点和学生学习兴趣,选用最恰当的教学模式.同时,善用实验实训、实践教学和师生互动等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思政.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也应积极探究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如线上教学,以此加强课程思政建

14、设,延伸课堂思政教育空间,促进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发挥应有作用.其四,在教学过程上,尊重师范专业教学规律,强调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产生的“共振效应”.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除了要遵循学生道德品质成长规律外,还要重视专业教学规律,切忌将专业课程变成“思政课”,应在尊重师范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无形中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其五,在教学效果上,拓展师范专业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温度.其中,广度即指打破传统“就专业讲专业”的禁锢,立足开放视野研究专业课程体系;温度即指使师范专业课程凸显人文关怀、育人效应,把师范专业教学和时代精神、品德修养、境界提升有机融合,从此层面而言,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赋予课程育人

15、格局、价值关照,这样才能保证师范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质教育者.(四)彰显教师实践教育智慧,发挥课程育人价值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师范专业教师应不断提高自我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挖掘并灵活应用课程中隐藏的思政元素,依托师范生成长特点、知识接受水平,将思政元素合理融入教学活动,潜移默化教育学生.课程思政属于一种新型课程理念,其落实要依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智慧.实践智慧是师范专业教师必备的能力,要求教师灵活应对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根据自身经验和学识,审时度势,因境而用.同时,师范专业教师还要熟悉课程思政原理,有智慧、有针对性地将这些原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非简单套用.首

16、先,育人情怀.师范专业教师不可只知晓自身专业领域涉及的知识,还应树立正确育人意识和情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育人能力,培养高质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师范专业教师还应将教书育人作为关系师范生成长、工作的神圣事业,不可只谈“课程”,要将课程融入师范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战略中,给予课程更高站位、更浓厚的情怀.其次,专业教师既要做一位“经师”,又要做一位“人师”,除了拥有丰富的学识、较高的专业素养外,还要掌握课程思政原理与方法,了解课程育人理念及方法论.换句话来讲,师范专业教师不仅要全面把握师范专业教学方向,还要掌握思政教育基础原理,这样才能保证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序开展.再次,加强专业教育和思政

17、教育的融合.师范专业教师在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时,必须找准二者契合点,把握最佳结合时期,有效控制结合程度.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并非“思政泛化”,不需要让思政占据课堂主导位置,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时机,不可隔靴搔痒,不可用力过度,保持师范专业教学活动的独立性.最后,提高人格魅力.事实上,教学实践智慧具有人格化特征,其同教师专业素养、情感状态与思维意识联系密切.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质量实现最大化,师范专业教师应将人格化要素融入教学活动,以身作则,通过自我人格魅力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一方面应丰富学识,发挥优势,提高教学能力与艺术,另一方面要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反思,构建属于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

18、在此基础上,还要了解学生学习规律和思想需求,明确学生个体差异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使其真正成长为有智慧、有能力、有思想的教育者.参考文献:王雪梅,刘泉基于四位一体的地方高师院校“土壤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张燕子课程思政理念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姜艳秋,沈娇浅谈课程思政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刘蕾,韩译心课程思政与高校专业课程融合的双向嵌入机制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梁满艳,曾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依据与内在优势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边迅,曹小燕,陆相宜面向师范专业认证和课程思政的无脊椎动物学“金课”建设的思考J教育观察,():第期李颖:高师院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