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朱坑二中 左立忠课题名称桃花源记科 目语文年 级九年级教学时间第二课时学习者分析山区农村学生认知能力一般,文史知识欠缺,思维上少发散,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易停留在文字表明。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社会背景,体会当时人民要求摆脱剥削和贫困的愿望;2.明确作者虚构世外桃源,旨在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注解疏通文意;2.体会文中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的桃源美景;三、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通晓文章大意;2.了解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与东晋的社会写照;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中和谐的人文环境,形成对比认识;2.理解作者虚构世外桃源原因,以及文末的三种“寻未
2、果”教学资源教学参考书 网络 陶渊明集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1. 导入新课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让自己的心情愉悦一些。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撞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教学活动21.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带着欣赏的意味(1) 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2) 学生听读课文,自己在脑海中构造一副桃花源的情景:你就是那个幸运的渔
3、夫,慢慢发现,慢慢进入桃花源,看到了(3)教师展示图片,询问:和大家想的一样不一样,那幅画更好呢?(4)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桃花源美不美?体现在哪些句子呢?然后自己试着概括成几个方面。 自然景色,生活环境,热情好客教学活动3教师预设问题:1. 再次听读文章,学生思考问题。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结局的处理,做标记的渔人,太守,刘子期都找不到桃花源,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学完了课文,你认为桃花源真的存在吗?说说你的理由。教学活动41.学生自己思考,个人无法解决,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合作探究2.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回答,教师实施评价3.明确问题答案关键词:外界生活疾苦,自己安定的生活不
4、想被打扰,希望继续避世在此渔人:故意为之,有目的性;太守,官场,红尘形象;刘子期:名士,高尚之士,图名。三者都是有意为之,为名或为利,是找不到的。也正好理解渔人开始的无意中遇见。结合问题三,桃花源是陶渊明的精神家园,是理想世界。别人是无法有意进入的。4.小结:陶渊明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但是受历史的局限,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对我们而言,这篇文章的积极意义在于每个人都有营造自己内心中“桃花源”的权利,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着一个充满友爱、和谐、温馨的精神家园。5、。练笔: 写写你心中的“桃花源”,和大家分享一下6、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景美 精神家园人美 教学活动5教学反思:学生在体会桃源的祥和气氛,安宁生活上容易引起共鸣和心灵体验。但是由于缺乏内在的生命体验,对于士大夫那种固有的安贫乐道情节体会不深,对于桃花源的理解并不深入。发散性问题的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倒是可以很好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