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服务乡村建设的工作方法及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5950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服务乡村建设的工作方法及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服务乡村建设的工作方法及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服务乡村建设的工作方法及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第 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 期:高校服务乡村建设的工作方法及策略李 晶(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科技产业处,江苏 泰州)摘 要:高校服务于乡村建设,基于实践调查和实践验证是根本。高校为做好服务乡村建设,在学术服务方面应以乡建理论、农业 和县域经济理论为指导;在生态科技服务方面,应提供农业生态服务和乡村工业的常态化服务;在文化教育服务方面,应发展劳动教育、自然科学通识教育、社会科学通识教育;在金融服务方面,应培养“三农”领域的金融人才,创新金融工具、金融规则。关键词:高校;乡村建设;服务策略;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一、研究背景乡村建设的理论有费孝通的“小城镇工

2、农相辅”理论、陆学艺的“社会建构理论”、温铁军的“国仁乡建”理论等。目前乡村建设实践成功的例子也有不少,如江苏华西村、咸阳礼泉村、浙西余村、河南南街村等,这些农村能够发展致富并维持住农业粮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保留了村集体这种社会经济合作组织。其他各类发展起来的乡村,也是将散乱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逐步积累原始资本,一步一步壮大起来。反观没有成立集体组织的乡村,随着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的流失,逐渐产生各种问题。面临如此艰难局面,高校在乡村建设过程之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此,学界、政界的共识是,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贯彻

3、“两山理论”,发展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二、乡村工作实践调查与实践验证(一)实践调查 调查纲目调查纲目必须事先准备,由调查者遵循纲目展开调查。若农业是“大纲”,则农作物品种、流通、加工、销售等是细目;若农村是大纲,则农村人口、农民经济收入、农民文化教育、农民养老、农民医疗是细目;若农民是大纲,则年龄、户籍、性别、职业、个人所得、文化教育程度、个人精气面貌等是细目。统计法的应用在“三农”领域的研究过程中,利用统计数据可以更详细地了解样本特征,更直观地把握某一项内容的切实现状。在进行样本数据计算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些计量方法以获得所需的统计量,如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样本比例等。尤其是在进行推断统

4、计时,需根据样本统计量去估算总体参数。比如:我们不知道某一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但通过留守农村老人的数量、农村家庭的收入差距等,可以在节省调查成本的情况下进行抽样调查,然后根据样本估算出某种统计量,进而计算总体参数,了解总体的某种特征值。(二)实践验证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实证性,这是由于时空条件在发挥作用,事物发展过程始终是变化的,简言之就是条件不可复制。但还是可以用一些“粗量化”的指标对我国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如:设置农村现代化阶段性指标体系,按起步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型社会服务体系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5、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作者简介:李晶(),女,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科技产业处副研究员。阶段、小康阶段、富裕阶段、发达阶段评估某一村域的现代化水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第一产业比重、非农劳动力的比重、城镇人口的比重、文化教育程度比重、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年生活用电量、年轻人口比重、各产业经济比重、环境污染指数、农业生产投入率 产出率、生态农业科技推广度等,作为综合性指标对“三农”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验证和总结。三、高校服务乡村建设的实践策略(一)学术服务乡建理论目前国内进行乡建领域研究较为知名的是温铁军团队,其理论主要有以下五点

6、:一是人类文明差异派生论,即不同的资源禀赋派生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方式;二是制度派生及其路径依赖理论;三是成本递次转嫁论,即每一次的官僚和资本制度的跃升变化都要向三农转嫁负外部性成本,如社会和生态环境代价;四是发展中国家(地区)外部性理论;五是乡土社会应对外部性的内部化理论,即用政府理性和村社理性的比较优势减缓“政府资本”发展现代化衍生的经济、社会、环境、资源、文化等负外部性问题。温铁军团队针对“三农”问题和“三治”问题,主张发展乡村产业,使乡村完成工业化,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在这一方面高校所能做的是掌握系统的生态农业技术、工业发展技术、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市场营销及政策发展理论,回归县、乡、村,

7、并为其发展效力。农业 农业 即“一产化、规模化获取剩余”,农业 为拉长产供销产业链,农业 是服务业多元转型(靠综合农协、家庭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等发展),农业 等于“生态化社会化互联网”。目前,农业 理论尚不完善,对此,高校应重视生态农业、社会化及“互联网”方面的研究。高校应注重发展生态农业理论,以消除石油农业的负面影响。此外,高校应着重推动社会化的生态农业,通过城乡融合和生产者、消费者承担食品安全责任来实现“生态农业互联网”的目标。高校需要将教育文化、历史传承、食品安全等非经济功能与城市居民的多样化、分散化、小规模消费方式联系起来。县域经济理论的持续研究目前学界对经济理论、政府政策建议的主流认知

8、仍停留在凯恩斯主义阶段,认为财政投资促进就业是最优解决措施。作为补充性的方案,发展县域经济,以县、乡、村三级结构吸纳过剩劳动力、创造消费市场空间,或许是现阶段解决工业生产过剩、销售危机和劳动力失业的最佳措施。发展县域经济理论,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县域经济带动村镇经济,不失为高校在学术方面服务乡村建设的有益探索。(二)生态科技服务农业生态化服务农业 是生态化、社会化、互联网的统一体,其中,生态化是基础。目前我国的农业仍延续的是石油农业,以高度的机械化代替人工劳动力,以化学制药、化学制肥来增产增量,以“白色革命(大棚、地膜技术)”来保证四季果蔬生产。如果要发展适合我国的可持续农业,必然要以协调

9、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目标,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大面积农业面源污染。因此,高校服务乡村建设首先要着力研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具有不同技术特点的生态农业类型,变资本密集型农业为知识密集型农业,助推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转型。第一,发展立体复合型生态农业,利用生物群落内各层生物的不同生态位特性即互利共生关系,将自然资源在空间、时间上进行科学重组。将农业生产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空间多层次和时间多序列上充分地利用中国哲学中“生生相克、生生共生”的认知方法,发展间混套作、稻鱼共生、种养兼业、立体林业等农业生产模式。第二,发展物质循环型生态农业,模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

10、以系统性的思维将一个系统内的废物投入另一个系统内供动植物生长,经济上实现自然资源效益最大化,并在根源上使整个农业生产系统不产生废物和污染。第三,发展生态型病虫害防治,利用生物防治技术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利用生物天敌相克或以虫或菌来防治病虫害;农业防治,改进施药技术;物理防治,研发多种诱捕设施;生物药剂防治,利用刺激性植物汁液(蒜汁、辣椒水等)驱虫。乡村工业的生态化服务由于工农业价格剪刀差的客观存在和国际市场上粮食的低价位格局,我国的粮食、水果、水产等农业产品长期处于低价状态,且总体产量全面供过于求。这就造成农民单纯在农业上投入产出多,农业产品不仅卖出难,卖高价更难。新时代的乡村工业需要与生态产业

11、结合,而非单一追求数量增长。有别于过往的粗放式的传统工业,生态型工业企业一定是在地化的、服务于社区的、满足生态循环需要的。针对目前农业由化肥、农药、除草剂构成的增产模式,高校的乡村服务者要在此基础上研究以生态技术和生态产业为依托的乡村新工业发展模式,以此构成产业支撑。(三)文化教育服务发展生态农村、生态农业需要大量的新农人,我国需要发展的正是基于此的劳动教育、自然科学通识教育、社会科学通识教育。高校服务乡村建设不能囿于以往的教育目标,而应将关注点下移,重塑乡土文化、集体文化、劳动文化。(四)金融服务现代经济中金融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主导,广大农村地域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现有的金融体系因农

12、业是负收益产业而吝于投资和支持。对此,高校的教师、学生在金融领域中应积极创新,如效仿李昌平教授所研发的“内置金融”模式等,在金融领域为“三农”发展提供服务支撑。高校应积极培养“三农”领域的金融人才,创新金融工具、金融规则,更好地将资本这一龙头要素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生态文明转型要求。高校服务于生态农业转型、农民共同富裕、农村乡土文化重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离不开科研、教育、学术的支持。基于此,高校服务乡村建设的工作方法和策略要立足实际、立足长远,以期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马安会助力乡村科技振兴视角下高校科研型团支部建设策略分析农村经济与科技,():宁夏促进地方高校艺术院系参与乡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晁伟鑫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研究现代农业研究,():金兰名依托高校资源的后脱贫时代乡村文旅互助建设研究与思考 以嘉禾村文化体系建设实践为例文化学刊,():杨贵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优势与启示 以浙江省黄岩区乡村振兴实践为例西部人居环境学刊,():责任编辑:侯 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