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环乳晕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手术指标及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5824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乳晕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手术指标及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环乳晕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手术指标及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环乳晕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手术指标及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 年第 14 期 临床研究 7环乳晕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手术指标及乳晕区 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 李端周(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 石门 415300)【摘要】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手术指标及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乳腺纤维瘤患者 80 例,2019 年 10 月2021 年 10 月,随机数字法干预下,对照组采取常规放射状切口术,研究组则采取环乳晕切口术,对比不同组别临床结局。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瘢痕长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乳房美容效果包括手术瘢痕(2.860.15)乳房形状(2.91

2、0.11)色素沉着(2.770.19)优于对照组,乳房变形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 6 个月外展、前屈、内旋、外旋、摸高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后伸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7.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7.50%)、复发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1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乳腺纤维瘤诊断标准;病

3、情稳定;单侧发病;意识清楚。排除标准:肝肾疾病、肢体功能严重障碍;恶性肿瘤;沟通障碍;乳腺手术历史。1.3 手术方法 研究组 40 例环乳晕切口术:借助超声对患者乳腺纤维瘤位置、大小进行明确,调整为仰卧位,采取局部浸润麻醉,依照患者肿瘤超声检查结果,沿患侧乳晕边缘进行弧形切口,依次对患者皮肤、皮下组织进行切开,沿着大乳管走向进行乳房腺体,以及表皮潜行剥离。推动瘤体至切口下方,通过游离、切除方式进行肿瘤去除,创面进行止血处理,选择 3-0 可吸收线对腺体、皮下组织进行缝合,选择 5-0 可吸收线对皮肤进行缝合,加压包扎切口,取出肿瘤进行送检。对照组 40 例行常规放射状切口术:借助超声对患者乳腺

4、纤维瘤位置、大小进行明确,调整为仰卧位,采取局部浸润麻醉,以患侧乳头作为中心,进行放射状切口处理,对肿瘤切除、处理等方式与研究组一致。临床研究 2023 年第 14 期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8 1.4 观察项目 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瘢痕长度;采用乳房表面评分(BSBs)评估乳房美容效果,包括手术瘢痕、乳房形状、色素沉着,评分与乳房效果呈正相关。观察术后 6 个月患侧肢体运动能力包括外展、前屈、内旋、外旋、后伸、摸高高度。通过针刺法,以及棉花轻触法对患者乳晕区进行感觉恢复评估,分为正常、减退以及缺失。记录评价组间切口感染、乳晕瘀斑、局部血肿等

5、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 个月复发率。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 SPSS26.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t 检验,(%)表示计数资料,2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情况 表 1 数据中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瘢痕长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 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情况调查表(xs)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愈合时间(d)切口长度(cm)研究组 40 22.124.21 25.225.45 6.541.21 2.220.54 对照组 40 24.414.78 31.626.78

6、 8.771.56 4.151.09 t 2.2738 4.6531 7.1438 10.0346 P P0.05 P0.05 P0.05 P0.05 2.2 两组乳房美容效果比较 研 究 组 乳 房 美 容 效 果 包 括 手 术 瘢 痕(2.860.15)乳房形状(2.910.11)色素沉着(2.77 0.19)优于对照组,乳房变形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 2。表 2 两组乳房美容效果比较 组别 手术瘢痕 乳房形状 色素沉着 乳房变形 研究组 对照组 t/x2 P 2.860.15 1.970.23 17.753 0.000 2.910.11 2.170.16 20.875 0.

7、000 2.770.19 1.830.24 16.820 0.000 0(0%)3(10%)10.526 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患侧肢体运动能力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 6 个月外展、前屈、内旋、外旋、摸高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后伸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表 3 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患侧肢体运动能力对比 组别 外展()前屈()内旋()外旋()后伸()摸高高度(cm)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 P 147.211.18 153.451.53 20.738 0.000 168.782.64 172.35

8、2.51 6.269 0.000 85.441.27 86.431.23 3.583 0.001 86.311.12 87.721.03 5.925 0.000 42.372.55 43.062.07 1.341 0.184 22.763.08 24.822.78 3.174 0.003 2.4 两组患者术后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情况 表 4 数据中显示,研究组术后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率为 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 4 两组患者术后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情况调查表n(%)组别 n 正常 减退 缺失 研究组 40 37(92.50)3(7.50

9、)0(00.00)对照组 40 27(67.50)12(30.00)1(2.50)2 7.8125 P 0.05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7.50%)、复发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1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 年第 14 期 临床研究 9表 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组别 切口感染 乳晕瘀斑 局部血肿 发生率 复发率 研究组(40)1(2.50)1(2.50)1(2.50)7.50(3/40)2(5.00)对照组(40)1(2.50)2(5.00)2(5.00)12.

10、50(5/40)6(15.00)X2 5.260 6.202 P 0.05 0.05 3.讨论 乳腺纤维瘤是目前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纤维成分、腺上皮增生所导致,乳腺纤维瘤发病受到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影响,绝经后女性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患者大部分为 2025 岁女性群体,发病后患者健康、生活均受到影响4。乳腺纤维瘤目前主要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案,常见的临床手术方案均具备一定效果,但常规放射状切口术,术后会有明显瘢痕,对患者乳房美观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患者术后的心理情绪、生活质量等5。因此,需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术后瘢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采用环乳晕切口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对其疗效进行

11、分析。结果之中,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瘢痕长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环乳晕切口术的应用价值。环乳晕切口术作为新型微创手术,相对比常规手术,其切口选择于乳晕边缘,瘢痕与乳晕的颜色较为接近,因而具备较高的隐蔽性,手术切口也较小,术后美容效果更为明显。本研究显示,研究组乳房美容效果包括手术瘢痕、乳房形状、色素沉着优于对照组,乳房变形率低于对照组(P0.05),也印证了环乳晕切口术的美容优点。手术后期切口较为平整,可减少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乳腺组织自身所具有弹性较好,因而环乳晕切口术可通过较小切口,对不同象限进行病灶切除,对切口长度、数目进行减少,避免

12、二次手术等不良术后情况出现。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 6 个月外展、前屈、内旋、外旋、摸高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环乳晕切口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运动能力康复6。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后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常规放射状切口手术相对比,环乳晕切口术对于乳晕区感觉神经造成损伤较低,术后患者可以更快的恢复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分析原因,常规放射状切口所造成的创伤较大,剥离面也更广7。而与之相对比,环乳晕切口术创伤小,切口小,造成损伤也较小,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同时研究中发现,乳头乳晕区乳管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13、,因而在手术中不可避免会对乳管造成破坏,需要在手术中注意对正常乳管的保护,避免对乳管造成损伤,就不会对患者日后分娩哺乳造成不良影响,确保患者的正常生活8。综上所述,对乳腺纤维瘤患者,采取环乳晕切口术,可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瘢痕长度等,并促进患者术后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及患侧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参考文献 1刘喜松,余国政.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对乳腺纤维瘤疗效的系统评价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04):541-545+555.2苏微微,李秀萍.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减轻乳晕区感觉神经损伤的作用探究J.浙江创伤外科,

14、2018,23(04):776-778.3陈春春,张露露,彭德峰,崔振,王岩岩,王彬彬,董慧明.环乳晕切口及放射状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的疗效及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4(05):616-620.4郭琪,姚昶,郭宇飞.血清 IL?1、IL?10、IFN?在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中价值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34(3).336339,348.5郎岳,李比,马建勋,等.环乳晕及垂直切口矫正乳房下垂患者的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9,21(5).392-395.6苏微微,李秀萍.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减轻乳晕区感觉神经损

15、伤的作用探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4):776-778.7 Z a n a t t a,a r o c h a,a m c a r v a l h o,f m p e r e i r a.t h e r o l e o f t h e h o x a 1 0/h o x a 1 0 g e n e i n t h e e t i o l o g y o f e n d o m e t r i o s i s a n d i t s r e l a t e d i n f e r t i l i t y:a r e v i e w j .J o u r n a l o f a s s i s t e d r e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g e n e t i c s.s c i 2 0 20,2 7(1 2)6 8 9-6 9 0.8唐顺庆.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率对比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45(20).3419-34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