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第 期 济宁学院学报 年 月 文章编号:()高校“教育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时代背景、理念构想与实践路径李连英王帅(济宁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是“教育原理”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的价值理念,为“教育原理”课程思政实施指明了方向。“教育原理”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相融合,形成马克思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核心素养培育等系统化的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体系。结合课程知识挖掘思政资源及优化内容供给,探索“教育原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推进: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保证课程思政
2、内容的正确呈现;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方式;立足师范专业认证视角,健全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原理;思政内容体系;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下 模式在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索”();年济宁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教育原理”作者简介:李连英(),女,山东济宁人,济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王帅(),男,山东济宁人,济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
3、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可见,高校加强课程思政是必然的趋势。“思政”,顾名思义,指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的活动。思政课程是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思政课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高校的思政课程通常覆盖大一和大
4、二年级,开课时间有限,而“课程思政”贯通整个大学阶段,从而促使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课程思政”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广义的“课程思政”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方向,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类课程,当然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形成协同效应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狭义的“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在“思政课程”之外的各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本文所指的对象为狭义的“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高校专业课程建设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教育原理”是面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原理”课程以现代教育理
5、论研究和实践教育探索为基础,建构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获得理解教育现象和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属于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好用好专业知识、掌握良好专业技能、培养深厚教育情怀具有原理性、奠基性意义。“教育原理”课程选用了马工程教材,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能够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二、“教育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构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统一”。“八个统一”推动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建设,也为“教育原理”课程思政实施明确了方向。在“教育原理”课程实施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政治
6、性为灵魂,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批判错误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教师要把统一的教材变成个性化、差异化的教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全面提升自身思政素质;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知识灌输和启发思维并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教师要把握显
7、性课程的要求,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进行课程思政的同时,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做到润物细无声。教育部印发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教育原理”课程思政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力求培养教师拥有“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育教师的专业文化与营造良好师德师风氛围。因此,教育原理任课教师需要提炼与课程最契合的思政元素
8、,构建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体系。结合马工程教材 教育学原理,将“教育原理”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相融合,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形成马克思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核心素养培育等系统化的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体系。结合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教育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结合学科发展史和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结合教育目的受社会文化传统的制约、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9、结合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教师专业发展、师生关系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育,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三、“教育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构建“教育原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课程知识挖掘思政资源及优化内容供给,确保课程思政进校园、课堂和大纲,形成全方位渗透。做到章章有思政,师生齐参与,重点在思政目标和内容、教学模式、融入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推进。(一)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保证课程思政内容的正确呈现“教育原理”是一门“原理”性质的课程,其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是教育引导学生将原理性的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品行和实践方法。在此基础上,真正将课程思政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程思政建设的
10、重点是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其关键在于让教师深刻理解和认识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爱党爱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成长为“四个引路人”的新时代人民教师,为建设教育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课程团队认真研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教育原理”课程目标,见表 。结合“教育原理”课程目标、课程大纲和教材,课程团队制订明确的课程思政目标,见表 。表 “教育原理”课程目标序号课程
11、目标内容课程目标 了解教育学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及其本质、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学校教育制度等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形成现代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目标 热爱教师职业,理解和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投身小学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意愿,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和依法执教意识。课程目标 掌握教育与人的发展,了解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科学育人的教育理念。表 “教育原理”课程思政目标目录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目标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
12、育家国情怀教育重视以全面的和联系的观点对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人进行研究,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感受学科的文化魅力,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体会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历程,坚定教育信念。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马克思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明确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既要具备开放视野,还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止文化侵略。理解教育终身化的意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理解教育的本质,培养科学精神。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尊重教育与社会发展规律,辩证分析教育与社会关系问题
13、。结合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方法,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明确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坚定教育信念。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核心素养培育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用科学的、专业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成长发展。培养科学精神,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分析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问题,重视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坚定从教信心。明确 育人为本 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第四章教育目的家国情怀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教育目的受社会文化传统制约的内容,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结合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
14、演变,了解我国国情,增强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第五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终极追求。能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形成劳动习惯。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家国情怀教育明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级各类学校的快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体系业已形成,了解中国国情,坚定教育信念。理解学制改革需要发展的观点,立足我国本土实际,并具备全球视野和开放思维。第七章教师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加深职业理解,增进职业认同,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15、规范,树立法治观念,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做“四有”好老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制订思政版教学大纲,每一章内容都有明确的思政元素和要求,有详细的思政教学方案,确保思政元素与知识点深度融合,打造精而优的思政案例。充分发挥课程团队集体教研的作用,把共享共建的理念融入到“教育原理”思政案例的开发与实施中。发挥教师道德榜样作用,以高尚的人格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使“教育原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二)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方式通过理论学习、集体教研和长期的实践探索,课程团队创造性提出和运用 教学模式。“”教学
16、模式包括讲授()、内化()、讨 论()、升 华()和评价()五环节,见图 。图 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得到加强,有利于促进学生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勤学反思、实践创新。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小组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帮助学生了解典型案例,唤起学生积极的教育情感,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通过问题引导法、小组研讨法的运用,使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得以形成;通过读书指导法的运用,引导学生阅读教育名著,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家们的经典名言和教育案例,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培育。积极使用雨课堂,借助现代信息
17、技术,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雨课堂向学生推送课程资源,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元素的内化和吸收。总之,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方式,紧扣课程内容,充分利用马工程教材的特点,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乐于接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育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见表 。表 “教育原理”课程思政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目录教学模式、方法及举例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引导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混合式教学举例:学生在学习“教育学的研究过程中应当以人为中心,重视全面的和联系的观点对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人进行研究”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问题引导法,提出问题:什么
18、是以人为中心?什么是全面的观点?什么是联系的观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举例:通过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的讲授,使学生感受学科的文化魅力,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会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历程,做到坚定教育信念,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课后雨课堂推送中外教育名著书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育名著,撰写读书笔记。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研讨法、谈话法举例:学生在学习“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讲授法,使学
19、生了解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教育的特点不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举例:学生在学习“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之一教育国际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在课堂上分享小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一定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文化侵略。引导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国际化浪潮中既要具备开放视野,又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举例:通过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的讲授,教育学生尊重教育与社会发展规律,辩证分析教育与
20、社会关系问题,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方法,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等教育教学思想,会影响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增强文化自信,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举例:学生在学习“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指导学生读书,了解党的历次重大报告已经明确指出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是一项重要战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教学中增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思考、回答,坚定教育信念,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目录教学模式、方法及举
21、例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研讨法、谈话法,混合式教学举例:学生在学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时,通过个体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在课堂上分享小组观点,教育学生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用科学的、专业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成长发展。培养科学精神,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后雨课堂推送作业,撰写题目为“个体成长与影响因素分析”的论文,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育。举例:通过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和条件的讲授,使学生能够辩证分析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重视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坚定从教信心,明确“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
22、育。第四章教育目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举例:通过教育目的受社会文化传统的制约的讲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学生在学习“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并思考回答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述,增强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举例:学生在学习“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这部分内容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培养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第五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教学法、小组研讨法,混合式教学举例:在讲授环节之前,借助“雨课
23、堂”平台,上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年版)、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解读等材料,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推送材料。教师在第一次课上主要讲授本章教学内容框架及重难点。课下教师发送内化单,学生进行个性化独立学习。在第二次课上,教师用 呈现思考讨论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小组观点,教师总结升华,最后让学生做测试题进行教学评价。两次课都要让学生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终极追求,使学生能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形成劳动习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
24、导法、谈话法、小组研讨法举例:学生学习“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讲授、指导学生读书并回答问题,使学生明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级各类学校的快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体系业已形成,了解中国国情,坚定教育信念,理解学制改革需要发展的观点,立足我国本土实际,并具备全球视野和开放思维,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第七章教师与学生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小组研讨法,混合式教学举例:在讲授环节之前,借助“雨课堂”平台,上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材料,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推送材料。教师在第一次课上主要讲授
25、本章教学内容框架及重难点,播放视频,创设一定的情境。课下教师发送内化单,学生进行个性化独立学习。在第二次课上,教师用 呈现思考讨论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小组观点,教师总结升华,最后让学生做测试题进行教学评价。两次课都要让学生加深职业理解,增进职业认同,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法治观念,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做“四有”好老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三)立足师范专业认证视角,健全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教育原理”课程思政评价要从师范专业认证的角度,对应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要求,既要着眼于学生知识性、学理性方面的发展,也要关注学
26、生教育理念的形成和教育情怀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师德规范的遵守和师德修养的加强,真正让学生树立育人理念,做到综合育人。严格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应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方案,课程的总成绩及占比构成如下:平时考核()、单元测试()、期末考试()。平时考核和单元测试要对应课程目标选题。平时考核设置 次作业,共 分,两篇小论文分别要求 字以上,每篇 分,共 分;选读教育名著并撰写一篇读书笔记,要求 字以上,分。单元测试共设置 次,每次 分,共 分,均通过雨课堂完成。期末考试对应课程目标出题,对应课程目标 、目标 和目标 ,期末考试题占比分别为 、和 。学院统一组织期末考试。任课教师定期组
27、织单元测试并让学生在雨课堂提交读书笔记和小论文,在过程性考核中注重培养学生严格遵守规则及自律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结语立足于学校建设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小学教育专业适应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培养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深厚的教育情怀,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合格小学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展开。近年来,“教育原理”课程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力求对马工程教材深度理解与把握,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
28、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证明,“教育原理”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及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为使学生成长为“四个引路人”的新时代人民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团队将会持续提升“教育原理”课程思政水平,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并为小学教育专业其它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参考文献: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人民日报,()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人民日报,()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求是,()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 教育部官网,():(责任编辑薛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