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基于教师领导力模型的实证研究: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的影响力(项目编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七届大学生科研基金重点课题 家庭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中小学课后服务参与行为分析(项目编号:)通讯作者:王绯烨:.公平视域中基础教育课后服务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王 萍 王绯烨 郇松桦 李知源(.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上海.中国科学院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摘 要:年 课后服务全面普及 其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基于学校教育和家庭资本对社会再生产的联合影响机制 构建课后服务影响教育公平的理论框架 并对深圳市 区 名中小学生展开问卷调查
2、建立 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显示:)课后服务在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学生教育获得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学校课后服务投入建设对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更容易受到学校教育影响 课后服务加强了学校教育机会均等化和教育质量均等化的功能 从而有利于抑制社会再生产和促进教育公平)不同表现形式的家庭文化资本在学生课后服务参与、教育获得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因此 政府应重视课后服务建设 同时继续管制影子教育 以促进教育跨越代际效应的发挥 学校应重视课后服务一校一策建设特点 灵活运用本校和社会资源 因地制宜开展课后服务关键词:课后服务 家庭文化资本 学校教育 教育公平 模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
3、码:./.一、问题的提出教育是代际流动的重要渠道 也是社会阶层再生产的主要路径 为增强教育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从校内教育延展到校外补习 学术界称之为“影子教育”影子教育会使得社会阶层、家庭资本与教育结果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优势阶层利用影子教育制度排斥弱势阶层 促成社会不平等的社会再生产联合机制 从而破坏社会公平 例如 在东亚 尤其是韩国影子教育的广泛使用是一个重大的政策问题 韩国家庭花在中小学课外补习上的费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约等于用于正规教育的公共支出 韩国政府人员认为影子教育有损于教育公平和财政公平 对高薪工作的竞争会导致过度教育 其程度超出工作溢价所能证明的水平 其次
4、随着工作岗位工资不平等的加剧 低效的教育竞争会随之加剧 在这个过程中 家庭背景的异质性会使得社会低效的大部分留给生产力较低的家庭近年来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影子教育资本化蓬勃发展 至 年 中国大陆、香港以及美国股票市场共有 余家来自中国的教育培训公司 国内的影子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为数百万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重要行业 由此引发了许多学者的担忧与讨论 薛海平使用 模型研究义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课外补习活动 发现影子教育成为城乡阶层差距在代际间维持和传递的重要通道影子教育削弱政府在学校教育中的公平政策的努力成效 方超和黄斌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广义分位数回归框架 揭示校外培
5、训教育支出的“军备竞赛”扩大了教育结果的不平等 张和平等人借用布迪厄的资本概念 运用 回归模型分析家庭资本与校外培训参与、校外培训支出之间的关系 发现家庭资本对校外培训资源获得的决定性影响将导致新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为了维护教育公平 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文简称“双减”)政府要求在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的基础上 全国中小学学校免费或按指导价收取一定费用 提供课后服务 同时 政府严格整顿和规范影子教育 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组织学科培训(中共中央办公
6、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双减”政策的发布旨在强化学校教育主体作用 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实施后 国内头部教育培训机构 诸如新东方、好未来均受到严重影响 面临现金流短缺和重大业务转型的问题 须根据现有基础和市场需要进行转型 与此同时 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提高到 可以说 课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原来的影子教育那么 课后服务是否可以逆转原先影子教育带来的教育不公平影响 促进教育公平?具体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机制是什么?由于“双减”政策推出时间不长 相关的课后服务实证研究还十分欠缺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 本研究在考察学校课后服务的投入
7、建设对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影响基础上 研究家庭文化资本如何通过课后服务参与的中介作用影响学生教育获得 探讨课后服务作为影子教育的替代品是否能促进教育公平 并探索特定家庭文化资本形式在这一影响机制中的作用二、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一)理论框架文化资本是指借助不同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物品 这种资本在某些条件下能转换成经济资本 它是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的 文化资本的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 他认为文化资本可以以三种形式存在:()以精神和身体持久“性情”形式的言传身教()以客观物质形式的文化产品()以必须被区别对待的客观化形式(如教育资格证书)的制度性教育 文化资本的概念最早是布迪厄在研究过程
8、中作为一种理论假设 用来解释出身于不同阶级的孩子所能获得的学术市场特殊利润 对应其所在阶级之间的文化资本分配状况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而非经济资本在精英地位的再生产中起决定性作用 文化资本可以被用来解释为什么当大家拥有同样的教育机会却存在不同的教育成就 这与本研究探讨的影响学生教育公平因素所关注的焦点相契合薛海平曾用家庭资本影响教育获得的双通道机制理论模型 来探讨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与教育获得之间的中介效应 揭示学校教育和影子教育联合社会再生产机制 受其启发 考虑到影子教育正受到现行“双减”政策严格限制的背景 本文将基于实证研究探讨课后服务在家庭文化资本与教育获得和学校投入建设与教育获得两条路径的
9、中介效应问题 建构课后服务影响教育公平的理论框架具体如图 所示 图中虚线表示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学生教育获得的理论模型 家庭文化资本直接正向影响学生教育获得 同时又通过课后服务参与间接影响学生教育获得 最后形成教育质量和教育数量的差异化结果 使得社会分层被强化 从而加剧社会再生产 抑制教育公平 实线表示学校教育影响学生教育获得的理论模型 学校教育直接正向影响学生教育获得 学校又通过对课后服务进行投入建基 础 教 育设影响学生的课后服务参与 从而间接影响学生教育获得 最后促进正规学校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均等化功能 抑制学生教育质量和教育数量差异化 阻止社会分层 从而减弱社会再生产 促进教育公平图 课后
10、服务影响教育公平的理论框架(二)文献综述.家庭文化资本与教育获得近四十年的学术研究讨论了家庭文化资本与儿童教育发展的关系 借鉴韦伯关于地位群体和地位文化的著作 以及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 报告了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高中学业成绩产生显著影响的研究结果 肖日葵使用 年 月上海市民生活现状调查问卷数据 对家庭背景、文化资本与教育获得进行差异分析 得出在控制家庭背景效应后 文化资本仍对教育获得产生直接影响 影响机制依赖于高雅文化的排斥机制等结论 等学者根据 年发表的 项研究进行元分析 验证家庭文化资本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学业成就 结果表明文化资本变量如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教育期望等九类文化资本变量对学生教
11、育有益 不同教育阶段文化资本变量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模式不同 与上述研究结论不同的是 和 研究发现文化资本未对希腊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刘志民和高耀的研究也显示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未对子女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获得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者认为得出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获得影响结果不一 存在研究争议的原因是 家庭文化资本概念化的操作与测量、研究样本的数量和来源存在差异 存在争议代表这一问题具有比较大的研究空间 而本研究考虑到较多学者研究成果显示家庭文化资本越高 子女教育获得越多 故提出研究假设一:家庭文化资本对教育获得有显著正向影响.课后服务参与与教育获得国外课后服务发展成熟 历史悠久 具有丰富
12、的研究成果 课后服务参与对学生教育获得的影响主要包括学业进步、行为改善、兴趣培养等方面 使用技能发展和转移理论 通过建立 模型 论证了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教育和学生的高参与度同时出现会在社会情感、学术或其他应用领域产生正向反馈作用 和 则对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结果进行广泛分组 评估课后服务的效益 校内测量过程中发现课后服务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出勤、停学和非辍学 校外结果测量过程中发现课后服务对吸烟、吸毒或酗酒、安全性行为、怀孕和生育、犯罪和暴力等行为有所改进 国内有关课后服务对教育获得影响的研究还尚在丰富完善阶段 目前已有学者基于 市中心城区小学课后服务的现实观察发现 课后服务经费与时间管理极大程度满足
13、了家长和学生需求 超过王 萍 等.公平视域中基础教育课后服务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半数家长表示课后服务实现了安全照看、兴趣培养等目标由于国内课后服务推出时间短 国内学者关于课后服务效果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基于上述研究支持 研究者认为课后服务的参与会正向影响学生的教育获得 因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二:课后服务参与对教育获得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文化资本与课后服务参与 和 总结课后服务实施成效过程中发现不同家庭在参与课后服务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表现 对于优势家庭的学生而言 课后服务可以为其上大学和未来求职做准备 对于劣势家庭而言 课后服务更多的只是简单的儿童保育或学校教育的延伸形式 优势家庭将通过参加课后
14、服务让子女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收益 实现文化资本代际传递 张伟平、付卫东等人基于东中西部 省(自治区)个县(区)课后服务调查数据 分析得出母亲学历越高、家庭教育期望越高的小学生越有可能参与课后服务 母亲学历更高、家庭对其学历要求更高的初中生更可能参与课后服务 家庭客观化文化产品越丰富的学生越倾向于参加音乐、美术和科学类课后服务基于对上述文献的梳理 研究者认为家庭文化资本高的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意愿较易被激发 较容易投入到课后服务参与过程中 因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三:家庭文化资本对课后服务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学校投入建设与课后服务参与与影子教育不同 国内课后服务参与不仅会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 学校对课
15、后服务的投入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决定课后服务的质量 课后服务在实施过程中 学校实际上是提供课后服务的主体 中小学校的实施理念决定着课后服务的成效 学校对课后服务教师的管理显著影响课后服务教师和学生是课后服务的核心主体 教师是课后服务的实施者 国内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一般是指校内教师 校内教师除了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优势以外 从对本校学生了解情况来看 还具有管理优势 探索升级版课后服务 应向学校课程管理要质量 学校应做好家庭时间需求分析、学生课程需求分析、师资队伍需求分析、管理风险需求分析、服务费用需求分析五大系列调查研究 将课后服务工作做细、做实上述表明 学校的投入建设会对课后服务参与具有显著影响
16、 但目前国内并没有太多的实证研究来作支撑 因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四:学校投入建设对课后服务参与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文化资本的不同表现形式文化资本随着研究的深入 其理论和概念操作化得到了发展 经历了由狭义阶段到广义阶段的演变过程 不再被简单理解为对高雅文化的知识获取和活动参与 如今 文化资本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 包括有形文化产品(如绘画、乐器)和无形文化价值(如审美品味、精神价值)家庭文化资本也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不同形式的家庭文化资本之间甚至可能存在着互动联系 陈瑛华和毛亚庆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更能发挥学历作用内化为教育子女的方式 为子女提供文化教育的投入 如父母与儿童一起探讨学习、检查
17、其作业及鼓励儿童克服困难等 有学者发现 父母的文化资本对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有影响 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是指 子女自身已形成的以精神和身体持久性情方式存在的文化资本 即子女所具有的浸入身心的素质 下至基本的言行举止 上至知识和技能 研究表明 对家庭出身不利的孩子补充文化教育的投入 有利于促进其形成具象化的文化资本 文化教育的投入可以作为为劣势的少数群体提供向上流动机会的有效方式上述研究显示 家庭文化资本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父母文化背景可以正向地预测文化教育的投入和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 文化教育的投入也有助于子女形成其具象化的文化资本 目前已有研究基 础 教 育通常聚焦于家庭文化资本的整体概念
18、鲜有学者研究家庭文化资本具体维度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 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五:父母文化背景、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和文化教育的投入均为家庭文化资本概念内涵的子集 同时三者之间可发生相互作用:父母文化背景对文化教育的投入有显著正向的影响:父母文化背景对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文化教育的投入对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三、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深圳市 区的部分中小学作为案例学校 涵盖公办、民办、国际海外办学三种办学性质 每类学校都推出了由政府或学校资助的免费 小时课后服务活动 提供的“课后服务”课程包括自主学习类、校本课程类、社会实践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课后服务作
19、为与义务教育密切相关的教育延伸服务等影响因素 本研究对案例学校小学阶段 年级学生和初中阶段 年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预调查和网络问卷正式调查 数据清洗 采用以作答时间明显过短、做题答案雷同等标准判定问卷是否为无效数据问卷 辅之人工识别填写质量低下问卷 最终获得预调查 份有效问卷数据 正式调查 份有效问卷数据(二)变量测量本研究旨在解决四个问题:()家庭文化资本如何通过课后服务参与影响学生的教育获得?()学校是否影响课后服务的参与?()课后服务能否抑制社会再生产?()不同形式的家庭文化资本如何与课后服务参与和学生的教育获得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 回收深圳市 区 名学生的调查问卷 本研究的家
20、庭文化资本量表主要改编自仇立平的 父母文化资本量表 和 子女文化资本量表 本研究根据“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理念、价值与逻辑 采用焦点小组演绎方法 自编 课后服务参与量表 和 学校投入建设量表 本研究的教育获得量表主要改编自刁然然编制的 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行为效应量表 最终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以及家庭文化资本、学校投入建设、课后服务参与、学生教育获得四个分量表人口学特征 包括学生的年级、性别、家庭成员人数及学生学习负责人等基本信息 在正式调查的 名学生样本中 女性 人()男性 人()小学生 人()初中生 人()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 个()两个孩子的家庭 个()三个孩子的家庭 个()四个或更多
21、孩子的家庭 个()名学生()由母亲负责学习 名学生()由父亲负责学习 名学生()由父母负责学习 名学生()由其他人负责学习为了验证家庭文化资本、学校投入建设、课后服务参与、学生教育获得四个分量表的信效度水平 我们进行了预调查和正式调查 首先 对预调查中获取的 份有效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使用主轴因式分解法以及最优斜交法()进行因子旋转 确定因子结构 在预调查的 探索性因子分析中 问卷四个分量表整体的 系数值为 远大于临界值 与此同时 家庭文化资本()、学校投入建设()、课后服务参与()和学生教育获得()共四个分量表的 系数也均大于 家庭文化资本()、学校投王 萍 等.公平视域中基础教育课后服务
22、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入建设()、课后服务参与()和学生教育获得()共四个分量表的 球形检验显著 值均大于 表明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正式调查中获取的 份有效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因子结构 如表 所示 验证性因子分析最后保留 个潜在变量共 个有效测量项 家庭文化资本量表 值接近 父母文化背景变量测量为饱和模型 不具有、值 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 值接近 课后服务参与量表 值接近 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各量表的信效度水平良好表 测量模型拟合结果量表题数(.)(.)(.)家庭文化资本.文化教育的投入.父母文化背景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学校投入建设.课后服务参与.教育获得.家庭文化资本
23、量表调查学生家庭所具备的文化资本 共 题 包括文化教育的投入(项)、父母文化背景(项)和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项)文化教育的投入以家校互动、文化旅行为主父母文化背景以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为主 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以孩子综合素质表现、阅读品味为主 其中父母职业的测量 参考陆学艺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将职业分类为 种再按照职业对应的社会阶层 回收问卷数据后反向二次编码为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下层 共五层课后服务参与量表调查学生在课后服务参与过程中的感知反映 学生课后服务参与是本文研究的中介变量 由于影子教育开展受限 课后服务的推广及家长的尝试心态 课后服务虽秉持自愿参加原则但学生
24、实际参加课后服务的比例接近 因此简单测量课后服务是否参与的行为作为课后服务参与的概念操作化并不可取 研究者认为课后服务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 调查课后服务参与过程中的感知满意度 可以作为课后服务参与的投入程度 代表课后服务参与这一概念 测量内容包括课后服务参与过程中的学科类教学内容、素质类教学内容、课后服务时间安排和课后服务教育场地环境四部分的感知评价 四道题均采用 点计分 分数越高 表示学生对课后服务参与过程感知评价越高学校投入建设量表调查学生感知学校对于其开展课后服务所做出的努力 学校投入建设是本文主要的因变量 考虑到课后服务实施环境以校园为主 学校建设课后服务主要是在原日常教学条件基础上 新
25、增教师和安保工作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测量学生对于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过程中的教师专业能力、教师工作态度、教师流动性以及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等内容感知评价作为学校投入建设的概念操作化 四道题均采用 点计分 分数越高 表示学生对学校投入建设感知评价越高教育获得量表调查学生感知其在参与课后服务后所收获的成长 爱普斯坦等认为儿童成长应包括学习进步 行为以及儿童成长环境的改善 同时结合考虑课后服务对解决家庭“三点半接送难”问题的意蕴和特点及“双减”政策对减轻作业辅导负担和减轻家庭校外培训经济负担的潜在内涵 在本研究中 因变量“教育获得”被定义为学业发展、兴趣特长、亲子关系和家庭负担 亲子关系和家庭负担是学生成长
26、环境改善方面的教育获得 其中“亲子关系”效应通过子女与父母的相处融洽度、沟通密切性和信息分享欲来进行测量 其中“家庭负担”效应是指教育的经济支出负担、接送上下课负担、安全看护负担等方面内容 道题均采用 点计分 分数越高 表示学生对教育获得感基 础 教 育知评价越高(三)资料分析本研究使用 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所研究的问题 结构方程模型具有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路径关系 并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间含有测量误差等优势 契合本研究的数据特点 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 和 进行实证研究 同时 本研究使用 的回归路径分析法 将变量纳入同一模型 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 法不需要以正态性、大样本作为
27、前提假设 从样本中重复取样来估计间接效应和抽样分布 并根据数据的分布特征估计间接效应的置信区间 这种检验方法比传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的逐步回归法和 检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已受到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四、研究发现(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本研究采用 单因素检验法评估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对模型中所有涉及变量的测量题项展开探索性因子分析 使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提取 不进行旋转 得到的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 未超过 表明共同方法变异问题并不严重 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发现模型拟合指数并不理想/表明本研究数据并未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二)描述统计结果本研究中主要构念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系数
28、等描述性统计信息如表 所示 其中 家庭文化资本、课后服务参与、学校投入建设、教育获得四个主构念两两呈正相关 家庭文化资本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文化教育的投入、父母文化背景、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两两呈正相关 这与本研究预期保持一致 初步肯定研究假设表 平均数、标准差及构念相关系数研究变量平均值标准差教育获得学校投入建设课后服务参与文化教育的投入父母文化背景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教育获得.学校投入建设.课后服务参与.文化教育的投入.父母文化背景.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家庭文化资本.注:.下同(三)结构方程模型评估.家庭文化资本影响教育获得的 模型本文为了回答研究问题:家庭文化资本、课后服务参与和学生
29、的教育获得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家庭文化资本为自变量 课后服务参与为中介变量 教育获得为因变量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见图)模型拟合指数分别为/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拟合指标良好 可以进一步对模型进行解释模型标准化回归路径系数结果显示 家庭文化资本对教育获得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王 萍 等.公平视域中基础教育课后服务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图 家庭文化资本影响教育获得的中介模型)家庭文化资本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课后服务参与()课后服务参与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教育获得()即课后服务参与可能在家庭文化资本和教育获得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 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分析 在 的置信区间下重复抽样 次 模型直接效应的点估计值为 偏差
30、矫正置信区间为()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值为 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为()总效应的点估计值为 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为()模型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偏差矫正区间均不包括 说明路径效应显著假设 获得验证 学校投入建设影响教育获得的 模型本文为了回答研究问题:学校投入建设、课后服务参与和学生的教育获得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学校投入建设为自变量 课后服务参与为中介变量 教育获得为因变量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见图)模型拟合指数分别为/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拟合指标良好 可以进一步对模型进行解释模型标准化回归路径系数结果显示 学校投入建设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课后服务参与()课后服务参与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教育获得()即课后服务参与可能
31、在学校投入建设和教育获得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 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分析 在 的置信区间下重复抽样 次 模型基 础 教 育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值为 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为()模型偏差矫正区间均不包括 说明路径效应显著 假设 获得验证图 学校投入建设影响教育获得的中介模型.学校与家庭因素影响教育获得的 模型本文为了回答研究问题:课后服务抑制社会再生产和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 研究者通过结合问题一模型和问题二模型 探讨家庭文化资本、学校投入建设、课后服务参与和学生的教育获得四者之间的作用机制 作为研究问题和本研究理论模型的推论依据 以学校投入建设、家庭文化资本为自变量 课后服务参与为中介变量 教育获得为因变量
32、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见图)模型拟合指数分别为/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良好的数据拟合 具体见表 该模型表明理论假设的路径关系与实际测量数据比较符合 结构模型构建和假设比较理想 建立的家庭和学校影响教育获得模型是一个良好的理论假设模型表 课后服务参与中介模型适配结果统计检验量绝对适配度指数增值适配度指数简约适配度指数/适配标准.本模型参数.其他参数:样本量 王 萍 等.公平视域中基础教育课后服务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图 家庭文化资本和学校投入建设影响教育获得的中介模型 模型标准化回归路径系数结果如表 所示 模型中所有路径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 根据联合显著性检验 学校投入建设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课后服务参
33、与()课后服务参与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教育获得()即课后服务参与可能在学校投入建设和教育获得中起中介作用 家庭文化资本对教育获得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家庭文化资本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课后服务参与()课后服务参与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教育获得()即课后服务参与可能在家庭文化资本和教育获得中起中介作用表 课后服务参与中介模型路径检验假设路径/标准化估计/非标准化估计./标准误./临界比值家庭文化资本教育获得.课后服务参与教育获得.家庭文化资本课后服务参与.学校投入建设课后服务参与.本研究采用 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分析 在 的置信区间下重复抽样 次 具体结果如表 所示 模型直接效应的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为()模型家庭
34、文化资本间接效应的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为()模型学校投入建设间接效应的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为()模型间接效应的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为()模型总效应的偏差矫正置基 础 教 育信区间为()均不包括 假设 获得验证 模型检验结果符合本研究建立的理论框架表 中介效应 检验路径效应值标准误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下限上限 值占比直接效应.家庭文化资本间接效应.学校投入建设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不同表现形式的家庭文化资本影响教育获得的 模型本文为了回答研究问题:不同表现形式的家庭文化资本在中介效应中的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者将建立两个子模型 子模型一探讨家庭文化资本三种具体表现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子模型二验证家庭文
35、化资本的不同表现形式对课后服务参与和学生教育获得的影响机制 由于父母的文化背景、文化教育的投入和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都是家庭文化资本的具体表现形式 属于家庭文化资本概念的子集 因此在问题三的结果方程模型基础上融合子模型一 建立子模型二()不同表现形式的家庭文化资本相互作用子模型一以父母文化背景为自变量 文化教育的投入为中介变量 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为因变量 建立结构方程子模型一(见图)模型拟合指数分别为/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拟合指标可接受 可以进一步对模型进行解释图 子模型一王 萍 等.公平视域中基础教育课后服务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模型标准化回归路径系数结果显示 父母文化背景对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
36、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父母文化背景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文化教育的投入()文化教育的投入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即文化教育的投入可能在父母文化背景和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 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分析 在 的置信区间下重复抽样 次 模型直接效应的点估计值为 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为()模型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值为 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为()模型总效应的点估计值为 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为()模型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和总效应的偏差矫正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括 说明路径效应显著 假设 获得验证()不同表现形式的家庭文化资本相互作用子模型二由于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文化资本都是家庭文化资本概念的子集
37、 因此总概念家庭文化对教育获得、课后服务参与的影响作用可迁移到家庭文化资本各具体表现形式当中 即父母文化背景、文化教育的投入、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均可对教育获得、课后服务参与产生正向影响 以父母文化背景、文化教育的投入、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学校投入建设为自变量 课后服务参与为中介变量 教育获得为因变量 建立结构方程子模型二(见图)图 子模型二模型拟合指数分别为/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良好的数据拟合 具体见表 该模型表明理论假设的路径关系与实际测量数据比较符合 结构模型构建和假设比较理想 建立的子模型二是一个良好的理论假设模型基 础 教 育表 子模型二适配结果统计检验量绝对适配度指数增值适配度指数简
38、约适配度指数/适配标准.本模型参数.其他参数:样本量.模型标准化回归路径系数结果如表 所示 根据联合显著性检验 结果表明:父母文化背景有利于学生教育获得 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有利于课后服务参与 这两个假设不显著 假设被拒绝 父母文化背景有利于课后服务参与 该假设与实际检验数据不符合 即假设不成立表 子模型二路径检验假设路径/标准化估计/非标准化估计./标准误./临界比值父母文化背景教育获得.文化教育的投入教育获得.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教育获得.课后服务参与教育获得.父母文化背景课后服务参与.文化教育的投入课后服务参与.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课后服务参与.学校投入建设课后服务参与.父母文化背景子女
39、具象化的文化资本.父母文化背景文化教育的投入.文化教育的投入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本研究采用 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分析 剔除路径系数不显著和路径系数违背原假设的路径 在 的置信区间下重复抽样 次 具体结果如表 所示 模型各家庭文化资本具体表现形式总效应的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为()模型学校投入建设间接效应的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为()模型总效应的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为()均不包括 路径系数显著且符合原假设的路径中介效应通过验证 综上 假设、获得部分验证、在该模型中也获得验证表 子模型二中介效应 检验路径效应值标准误偏差矫正置信区间()下限上限 值占比各家庭文化资本总效应.学校投入建设间接效应.总效应.五、结论
40、与讨论推动教育均衡与整顿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是课后服务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 然而我国有关课后王 萍 等.公平视域中基础教育课后服务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服务的实证研究 尤其是与教育公平相关的研究明显不足 本研究以课后服务作为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 将家庭文化资本和学校教育对学生教育获得的影响机制纳入同一研究框架 揭示课后服务影响教育公平的内在过程第一 结果表明 课后服务参与在家庭文化资本和教育获得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即“家庭文化资本”通过影响“课后服务参与”进而影响“教育获得”究其原因 本研究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首先 正如张伟平等人在研究中发现的那样 家庭文化资本可以促进课后服务参与 一方面课后服务并
41、非义务教育 需要收取一定费用 即使全由政府承担费用 施行免费政策 参加艺术科学类课后服务还需要购买乐器、美术素材、科学实验材料等 家庭文化资本高的家庭更容易进行文化教育的投入 在经济上支持学生参与课后服务 另一方面 文化资本高的家庭对素质教育的投入和热情 会进一步促进家庭鼓励子女课后服务的参与 其次 课后服务参与度越高 教育获得就越丰富 课后服务参与度越高越容易影响学生在课后服务参与过程中的投入度和遇到困难时的坚持程度获得更丰富的教育获得第二 本研究结果表明 学校投入建设对学生课后服务参与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学校是课后服务的主要责任主体 教师是课后服务提供者 学校采取措施 提高参与课后服务教
42、师的专业能力 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并降低教师流动性 有助于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从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感知满意度 促进学生课后服务参与投入度 同时 学校通过建立家校课后服务安全责任联系 有助于发挥其与家长的互动作用 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参与意愿第三 本研究发现当家庭文化资本以二阶因子整体概念形式存在于中介模型中时 家庭文化资本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 学校投入建设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 而当家庭文化资本以具体表现形式存在于中介模型中时 家庭文化资本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 学校投入建设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 学生课后服务参与不仅受到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 更容易受到学校对课后服务投入建设的影响 课后服务加强了学校教育机会
43、均等化和教育质量均等化的功能 因此课后服务参与可以减轻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教育获取的影响 弱化社会再生产功能 加强社会流动性 从而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第四 家庭文化资本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考察具体表现形式的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教育获得的影响 有助于从家庭文化资本视角进一步寻找具体提高学生教育获得、促进劣势阶层子女向上流动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发现 在家庭文化资本的具体表现形式中 父母的教育背景虽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均具有显著影响 但对于学生教育获得、学生课后服务参与作用并不显著 假设未被有效证明 然而文化教育的投入对于子女具象化的文化资本、课后服务的参与和学生的教育获得均被数据拟合指标
44、论证 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因此 增加对子女教育中的文化投入应该是提高弱势儿童教育获得的有效手段六、政策建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因为本研究不仅实证检验“双减”政策背景下出台的课后服务具有促进教育公平的效应 为政府限制家庭资本对教育获得的影响 发挥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 实现社会公平 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还将为政府促进课后服务取得其最大程度的影响力释放效果提供策略参考()政府应重视课后服务建设 因地制宜建设课后服务教育 扩大课后服务的服务范围 以充分发挥课后服务促进教育公平的效用 研究者发现 因为课后服务的实施主体是学校 课后服务的全面基 础 教 育落实强化了学校的教育功能 正规的学校教育使
45、在校学生所获得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被均等保障 因此 政府应针对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参与课后服务 实施一定的补贴措施 包括一般学校建设课后服务进行资金补贴 弱势学校建设课后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调配作为补贴手段()政府应增强“双减”政策落地力度 继续管制影子教育 以减弱影子教育对学校教育公平政策的冲击 本研究发现 家庭资本通过学校教育和课后服务两种体系影响学生教育获得 在影子教育被“双减”政策严厉管控的背景下 课后服务似乎承担了替代影子教育原有角色的责任 破坏了原有的学校教育和影子教育联合社会再生产机制 而课后服务能否有效发挥其弱化社会再生产功能的重要前提是影子教育能否被中国政府“双减”政策持续严格管控
46、 在此背景下 课后服务既能发挥影子教育原有的教育补充功效 又避免影子教育的优势阶层排斥作用()学校应在建设课后服务的过程中 注意活用校内资源 因地制宜建设 在本研究的实证检验结果中发现 父母文化背景对课后服务参与的路径系数为负值 这与预期假设不符的原因可能是 目前学校所提供的课后服务不太符合高文化背景父母的预期和需求 也侧面说明课后服务在后续建设过程中 应注重地域特色 因地制宜 充分理解好该环境背景下学生的教育需求和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 以此来提高父母文化背景高的家庭的参与意愿 通过贯彻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宗旨增加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有利于提高课后服务的参与率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七、
47、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具有一些局限之处 可对未来进一步研究完善提供参考首先 本研究虽在理论框架中设计了学校教育对学生教育获得的影响路径 分为学校教育直接影响学生教育获得和学校教育通过课后服务参与间接影响学生教育获得 然而由于本研究的核心变量是课后服务 本研究只考虑与课后服务密切相关的变量 学校课后服务的投入建设是为了“双减”政策落地 课后服务普及而专门新增的学校教育内容 而直接影响学生教育获得的是学校教育中的日常常规教学 其并未在本研究中进行体现 因此如果要契合所建立的理论模型框架 还需要补充学校教育中常规教学的测量其次 本研究结果完全基于学生自我报告的问卷调查 因此可能会具有自我从宽趋势
48、()结果难免受到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而无法确定所预测的因果关系 因此 后续研究可考虑纳入非自我报告数据 从多个数据来源采集数据 与自我报告数据测量同一个变量 从而达到主客观数据共同测试、相辅相成 增强问卷法有效性的目的参考文献:.():.():.().():.薛海平.家庭资本与教育获得:基于影子教育中介效应分析.教育与经济():.:.():.:.():.():.王 萍 等.公平视域中基础教育课后服务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 .:.第一财季.监管升级促行业出清教育企业的资本化路径日渐清晰/.().:/./.:.():.薛海平.从学校教育到影子教育:教育竞争与社会再生产.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方超黄斌
49、.马太效应还是公平效应: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异质性检验.教育与经济():.张和平张青根尹霞.家庭资本、校外培训与教育机会公平.教育学术月刊():.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新华社.第一场: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郭凯.文化资本与教育场域 布迪厄教育思想述评.当代教育科学():.薛海平.家庭资本与教育获得:影子教育的视角.教育科学研究():.:.():.肖日葵.家庭背景、文化资本与教育获得.教育
50、学术月刊():.?.():.:.():.:().:.():.刘宇佳.小学生课后服务优化反思 基于 市中心城区小学的现实考察.基础教育():.():.张伟平付卫东李伟曾新.中小学课后服务能促进教育公平吗 基于东中西部 省(自治区)个县(区)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国电化教育():.张文超.学校课后服务实施的理念倾向与改进路向.教学与管理():.游莎周先进.弹性离校背景下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内涵、价值与目标.教学与管理():.崔世峰.探索升级版课后服务:向课程管理要质量.中小学管理():.胡钦晓.高校文化资本:内涵、类型及其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陈瑛华毛亚庆.西部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