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450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08-02基金项目2021年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项目“双高计划 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编号:FZJX21B-089)”,2022年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研究专项课题“基于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师队伍提质培优的路径分析(课题编号:MXZY22SQYR3)”,2020年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改革理论研究专项课题“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校治理现代化研究(课题编号:MXZYSQYR35)”。作者简介刘永连(1974),女,福建武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及贫困生资助工作。“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刘永连,王玫武,丘文

2、婷(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摘要:“双高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支撑。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准确把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具体要求,要清晰认识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差距,要积极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吸纳渠道,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关键词:“双高计划”;“双师型”标准;教师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823(2023)03-0084-04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nxi Vocational and

3、Technical CollegeVol.25 No.3September 2023doi:10.3969/j.issn.1673-4823.2023.03.018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更显突出。2019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同年4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是培养综合型、实践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基地。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建设一支专业化

4、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一、“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及要求“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双能力”“双素质”的教师,即具备扎实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具有深厚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的教师。按照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由在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高素质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双高计划”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优先”建设一批引领教育改革、支持产业发展、发挥中国特色、对标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群,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扩大院校国际影响力1。从“双高计划”的宗旨和要求来看,

5、“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在于教师队伍必须达到“高水平”标准。这个高水平“双师”标准,不同于以往教学资质+实践经历(如教师资格证+职业技能证)的低门槛“双师”标准,而应包含更高层次的要求:一方面,要做到“四有”标准,即要具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之心2。另一方面,要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资源整合和创新能力,能应对复杂的教学情境,将学术研究、技术开发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善于利用资源并能有效整合,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真正做到产教学研一体化,有能力培养大批综合型、实践型、创新第25卷第3期2023年9月84型、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

6、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技能人员,从而使中国高职院校具备与世界一流职业教育院校同台竞技、一较高下的实力和底蕴。同时,“双高计划”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只是高水平教师个体的简单叠加聚集,而是要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和发展情况,结合本院校专业实际和发展目标,创新性地打造新时代技能人才聚合平台,形成跨界融合、校企混编、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教学共同体,达到在数量、结构、质量上的提升、优化,满足新时期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而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3。二、“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一)构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双师型”教师的薪酬

7、制度、人事制度、人才选拔机制等与“双高计划”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评审机制方面,高职院校大都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审系列,还是套用现有的以学历、科研及论文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评审标准,未能体现“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及高水平的要求,迫使“双师型”教师仍只热衷于学术研究、论文撰写,而忽略实践创新、实际应用以及教学技能的提升。在薪酬制度方面,“双师型”教师与其他教师的薪酬待遇相差不大,未能体现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二)吸纳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渠道有待突破“双师型”教师吸纳渠道大致有四个:一是取得双学位的高校本科或研究生应届毕业生;二是取得相关职

8、业资格证或技术技能证的在职教师;三是在岗企业工程师转型到学校做全职教师;四是企业在岗工程师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前两个渠道是吸纳“双师型”教师的主要渠道。但应届毕业生和在职教师主要以专业理论学习为主,由他们转化的“双师型”教师存在专业实践经验少、专业技能能力弱的问题。后两种渠道则因现行的人事制度及法律法规框架的限制,受阻较多。加之高职院校的薪酬体系对从企业人员转型到学校的全职“双师型”教师或兼职“双师型”教师也缺乏吸引力,从而造成后两种渠道吸纳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非常有限。(三)认证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参差不齐当前,“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大都以“教师证+X 证”形式,也就是说,有教师证,

9、再有某个行业执(职)业资格证或技术技能证,就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取得“双师”资格的在职教师,大多也是通过单纯的考试取得相关执(职)业资格证或技术技能证,而实际在相关行业中并没有实践经验。而取得“双证”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从“校门”到“校门”,更是缺乏相关的行业实践经验。这些取得认证的“双师”与“双高计划”下高水平的“双师”标准相差甚远。当前高职院校的“双师”更多是追求数量,却忽视了“双师”队伍的质量。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一)完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1.完善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建

10、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职教20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中国版“工业4.0”蓝图的实现为导向,建立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分层分类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二是地方政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思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创新路子。积极扶持鼓励企业参与“双师”队伍建设,给予企业税收优惠、企业厂区用地优惠政策等。三是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的体制机制,明确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考评机制、长效机制、保障措施等,加强“双师”队伍建设的过程监控及目标管理,展示高水平的素质养成

11、过程,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推进。2.健全评价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认定机制。紧紧围绕 全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与办法 及新时期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目标,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建立相对统一的管理制度,组织并实施“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高水平、高要求的素质认定必须从教学研究、实践操作、技能创新等三个方面展开,重点考核教师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教学刘永连,等:“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85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教学业绩、技能指导、实践活动、工艺革新、科研成果等,坚持素质认定的科学性、全面性、公开

12、性、公平性。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自身优势和发展方向,强化素质认定的针对性、客观性、实效性。考核采取教师自评、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等多形式、全方位综合评价模式,确保“双师型”教师的个体质量和整体水平4。二是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聘体系。当前职称评聘办法以学历、科研及论文质量作为评审主要标准,这套体系使用在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上,显得不合理,要从政策、制度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聘重心应向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高水平成长的方向迁移,构建完善“基本条件+代表性成果”的分类评价标准,并综合考虑所从事专业的工作年限,以保证“双师型”教师的实践积淀。在同等条件下,应优

13、先考虑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技能大赛、社会服务等重大质量工程项目中作出特殊贡献的人员。3.优化激励机制。对“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激励,调动“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是构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一是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构建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体,积极探索对高技能人才、高尖端人才、稀缺人才实现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薪酬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薪酬体系,以及完善高水平成果奖励办法等,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薪资待遇。二是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晋升之路。“双师型”教师的晋升应破“五唯”,实行分类评价评审机制。例如:对科研推广型教师进行职称评审时,更加注重教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带动的社会

14、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小,实现多元评价,打通“双师型”教师向高水平成长与发展的体制机制通道。三是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政治、社会、职业地位,增强职业认同感。加强人文关怀,优化工作环境,对青年“双师型”教师定期心理健康调查,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扩大宣传,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切实提升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二)拓宽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吸纳渠道1.立足本校,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一是优化高职院校教师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当地政府要确实落实“双高计划”,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当地教育、编办、人事、财政等部门可以

15、联合出台相关意见建议,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教师编制管理,按照学校实际办学规模,提高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编制数量,要求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数量达到相当比例。二是储备更多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人才。根据专业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鼓励他们在校内参加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广开渠道,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培训等。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使更多专业教师及时掌握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具备产品开发、工艺改进、实践教学、解决企业生产管理的能力,为“双师型”教师储备可持续发展人才。2.搭建平台,广纳社会行业企业精英。一是高职院校要根据“职教20条”和“双高计划”

16、的政策导向,遴选一些适合学校专业特征的产教融合型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向地方政府申请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促使企业优秀技能人才到高职院校兼职任教。同时,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操作实践。形成人才良性流动,打通校企人才的双向流动渠道,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二是突破职业院校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对高技能人才免予事业编制考试或降低笔试分数,适当放宽准入门槛,具有特殊贡献的高级工程师、技师可破格录用,逐渐打破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体制障碍。(三)提高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1.稳步推进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提升发展规划。高职院校要成立

17、“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提升领导小组,组建专家团队,突破示范(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思维,围绕“职教20条”和“双高计划”对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从学校专业布局、双师队伍建设现状出发,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存在问题,制订切实可行、面向未来且能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规划,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2.加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一是创新考核办法。高职院校要抓住机86遇,在“双高计划”建设的背景下,要尽快解放思想、创新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办法,根据专业技术职称和专业实践能力不同,将“双师型”教师划分不同等级,如划分成初级、中级

18、、高级等三个逐级递增的“双师型”等级,规定等级与相关待遇及推优评审等紧密挂钩,并规定高级“双师型”教师的资格具有时效性,若干年后需要重新评定,促进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升“双师双能”。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高职院校要明确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培训要求,通过系统性、针对性、持续性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科研水平;定期安排“双师型”教师参加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线上、线下多渠道全方位针对性的教学新理论培训,使他们树立多元智能、全人教育、左右脑共享等教育新理念,提高他们的教学新理论水平,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需要,紧跟教育变化的时代步伐;同时

19、加强技术技能实践操作培训,当地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学校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锻炼、企业技术工程师与学校教师相互轮岗兼职、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培训等措施,促使教师走进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管理全过程,得到更为贴合产、学、研、训、创等多样化需求的职业情境,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5。总之,在政府的各项政策保障下,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多方筹措建设经费,保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高质量完成“双师”队伍建设任务而不断努力、不断奋斗。参考文献:1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

20、2023-09-24.http:/ 何奕璋.“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混编教师队伍建设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8):121-124.3 吴杨伟.“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双师”队伍建设的定位、问题与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0(8):99-103.4 曾照香,李良明.“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53-56.5 任君庆,胡晓霞.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高质量实施“双高”建设J.职教论坛,2019(4):30-32.责任编辑:章 颖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double-quali

21、fied”teachers under thebackground of“Double High Plan”LIU Yong-lian,WANG Mei-wu,QIU Wen-ting(Mi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ongyan,Fujian,364021,China)Abstract:The“DoubleHighPlan”aimstocreateatechnicalskillstalenttraininghighland and technical skills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The construc

22、tion of high-level“double-qualified”teachers is the primary task and important support of the“Double High Plan”.In the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double-qualified”teachers,we should accurately grasp the connotationand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qualified”teachers,clearly unde

23、rstandthe gap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double-qualified”teachers,actively broaden the channelsof absorption of“double-qualified”teachers,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double-qualified”teachers.Key words:“Double High Plan”;“double-qualified”standard;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刘永连,等:“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